第12章
作者:[德]威廉·恩道尔    更新:2021-12-02 21:59
  这份文件用来争取法国对英国的默许,同意其将欧洲战场上的大批英国军队调往中东。为了赢得法国的同意,英国政府授权赛克斯向法国谈判代表、前驻贝鲁特总领事乔治·皮科特让步,战后把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的部分土地让给法国,这一条件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这样一来,法国将有效地控制所谓的“A地区”。这一地区涵盖大叙利亚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包括阿勒颇、哈马、胡姆斯和大马士革等主要内陆城镇,以及东北部石油相当丰富的摩苏尔地区和这一地区石油开采的特许权(当时,德国银行以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名义拥有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法国获得这一区域控制权的代价十分简单,只需口头承认阿拉伯从土耳其独立,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
  根据赛克斯-皮科特协议,英国将控制法国控地区东南部的“B地区”,从今天的约旦往东,到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巴士拉和巴格达。另外,英国还控制着海法和阿克等港口,拥有从海法穿过法国控地区到达巴格达的铁路建设权,并且可以用来运输军队。
  意大利得到承诺,土耳其安那托力亚和都德肯尼斯诸岛沿岸多山的广大地区归她所有,沙皇俄国将得到奥斯曼亚美尼亚和埃里温西南部的库尔德斯坦。
  在赛克斯-皮科特协议中除了这些秘密条款之外,英国还开了随意划分领土的先例。这些领土划分大部分保留至今天,包括把叙利亚和黎巴嫩划分为法国“保护领地”,把泛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和科威特作为英国的属地(图3)。正如前文所述,自1905年以来,波斯一直在英国的有效控制之下。当时从战略利益来看,英国认为沙特阿拉伯并不重要——这是她犯下的为数不多的大错之一。后来,当她认识到这一点时,深感沮丧。
  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英国在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长期战略中,放弃摩苏尔只是她的战术性权宜之计。由于在1915年征讨加尼波利时惨遭失败,英国除承认此前法国对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黎凡特地区的权利要求外,还不得不把摩苏尔的石油开采权也让给了法国。
  【“一女二嫁”】
  当赛克斯-皮科特密约的细节公诸于众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十分尴尬,进退维谷。一方面英国与列强签订协约瓜分中东,另一方面英国为了确保阿拉伯人在战争中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又对阿拉伯领导人信誓旦旦,将在战后保证阿拉伯的主权和独立。
  英国人得到了谢里夫·侯赛因·阿里领导的阿拉伯军队在军事上的宝贵支持,侯赛因当时是麦加的哈希姆王(埃米尔)、麦加和麦地那穆斯林圣地的守护人。英国人向听从劳伦斯指挥的阿拉伯军队担保,作为他们帮助打败土耳其人的回报,英国保证他们得到战后整个阿拉伯的主权与独立。这样的保证在当时英国驻埃及最高长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给谢里夫·侯赛因的一封信中有详细的叙述。当时,侯赛因自称是阿拉伯领袖。
  劳伦斯当时完全意识到英国人对阿拉伯人的欺骗行为。正如他在很多年之后的回忆录中承认:我甘冒欺骗之不义,是因为我确信,要想以低廉的代价迅速取得东部的胜利,就必须得到阿拉伯人的帮助,而胜利加欺骗总比失败来得要好……阿拉伯人的士气是我们赢得东部战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向他们保证,英国将信守诺言。在这样的许诺之下,他们干得十分漂亮;当然,除了为我们共同成就的大业感到自豪外,我还时常感到深深的愧疚。
  十万阿拉伯人牺牲生命就是为了这“以低廉的代价迅速取得的胜利”。为了得到大量石油和阿拉伯中东的政治财富,英国人很快背叛了自己的诺言。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变本加厉。因为,一旦赛克斯-皮科特协议公开,对法国和对中东自相矛盾的许诺就会暴露,于是,在1918年11月7日,也就是结束对德战争的欧洲停战协定签署的四天前,英国又炮制了一项新的英法宣言。新宣言坚称,英国和法国一直在“为长期受土耳其压迫的人民的完全彻底解放,为建立通过当地人民自发和自由选择而获得权威的国家政府和管理机构”而战斗。然而这一高尚的目标并未实现。在凡尔赛签定的庄严誓约墨迹未干之时,英国就在中东地区屯兵百万,确立了其在这一地区包括法属领地的军事优势。
  到1918年9月30日,法国同意了英国建立所谓的“临时军事占领区”的条件。根据这一协议,英国将占领土耳其所属的巴勒斯坦,与其他英国占领的领土共同组成所谓的“占领区政府”。
  由于法国在欧洲战争中拖得精疲力竭,已经无力在指定的法属地区部署足够的军队,英国便慷慨地提出,承担起全部最高军事和行政监护人的角色。1918年后,英国将军埃德蒙·阿伦比爵士(当时的埃及远征军总司令)在整个中东阿拉伯地区,包括法属地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军事统治者。在1918年12月伦敦的一次私下谈话中,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告诉法国总统克莱门西奥,英国希望法国“把伊拉克的摩苏尔,还有巴勒斯坦从丹地区到贝尔谢巴地区的广大地区交给英国控制”。作为回报,据说英国承诺,法国不仅可以拥有摩苏尔石油一半的开采权,还可以保留在大叙利亚地区的权利,英国还担保在战后的欧洲支持法国,这将是法国对付德国在莱茵河的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筹码。我们将看到,这一私下交易为以后一系列惨痛悲剧的上演搭建了舞台。
  【罗斯柴尔德收到的一封奇怪信件】
  战后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军事与经济地图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包含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新因素,就是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犹太人家园。在这些众多最具影响力的英国“非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吹鼓手中最不同寻常的一个就是首相劳埃德·乔治。
  1917年11月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日子里,由于俄国经济混乱,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俄国站在英法联盟一边继续参战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美国还没有作为参战国站在英国一边将其力量全部投入到欧洲战场。英国外交大臣亚瑟·巴尔弗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的代表瓦尔特勋爵罗斯柴尔德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罗斯柴尔德勋爵:我非常高兴代表英国政府给你写信,以下声明表达了我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愿望的同情,此声明已呈至英国内阁并获批准:“英国政府赞同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国家,并将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不言而喻,在巴勒斯坦,不应对任何现存非犹太社区的民事和宗教权利予以歧视,同样,在任何其他国家,不应对犹太人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予以歧视。”如果你能把这一声明转告犹太复国主义联盟,我将不胜感激。
  你忠实的亚瑟·巴尔弗
  这封信构成了1919年后国际联盟授权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基础,在英国一手操纵下,影响世界格局的领土瓜分即将出笼。
  巴尔弗和英国内阁漫不经心提到的“巴勒斯坦的现存非犹太社区”是指占这一地区人口85%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而在1917年,只有不到1%的巴勒斯坦居民是犹太人。
  应当注意的是,这封信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巴尔弗和罗斯柴尔德两人都是英国新兴的帝国主义派成员。这伙人企图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全球帝国,一个建立在巧取豪夺、肆意宰割基础之上的大英帝国。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罗斯柴尔德勋爵不是任何一个犹太人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他只不过是英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联盟的成员(他出资建立了该联盟)。当时的犹太复国主义联盟的主席是哈伊姆·魏茨曼。自1900年以后,逃离波兰和俄国而移居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一直通过犹太殖民协会受到罗斯柴尔德的资助(他是该协会的终身主席)。在拿别国土地做人情时,英国人表现得十分慷慨,而与此同时,而对于那些饱受迫害的犹太难民,英国却并未打开国门,张开手臂欢迎。
  但是,比在巴尔弗-罗斯柴尔德通信中所表现出的伪善更为赤裸裸的目的是隐藏在巴尔弗话语背后的英国“大博弈”策略。英国人选择的犹太人新家园的地理位置,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是英国最重要的战略区域之一,扼守着1914年扩张以后的英帝国的战略要道,是通往印度和刚刚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抢占的阿拉伯石油产区的咽喉。巴尔弗在伦敦与人交流时说,在英国的保护领地,犹太少数民族定居巴勒斯坦,将会为英国带来巨大的战略机遇。对巴尔弗和他圈子里的人来说,这至少是一种讳莫如深的诡计。
  【巴尔弗的帝国新概念】
  大约从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群主要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英国精英,形成了一个政策圈子,这个圈子在此后半个多世纪中非常有影响力。这个圈子并不承认自身的正式存在,但是,他们的影子可以在1910年创力的刊物《圆桌》里找到。
  这个圈子认为,对全球帝国来说,需要一个更加睿智和有效的制度去扩展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新世纪的霸权。
  在成立之初,这个“圆桌”圈子明显具有反德国而拥护英帝国的倾向。在英国对德宣战三年之前,一位非常有影响的圈内人洛锡安勋爵菲利普·克尔在1911年8月号《圆桌》中撰文宣称:当前,存在着两种国际道德准则——英国(或盎格鲁-撒克逊)准则和大陆(或德国)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