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一波平 下
作者:一寸相思    更新:2021-11-30 03:21
  李系舟按照小说和电视剧里的老套路推测道:“殿下是不是已经提审了刺客?刺客说了什么没有?”
  “本王手下严刑拷问,那些刺客却什么也不肯招认,最后竟然服毒自尽。”英王叹了一口气,不着痕迹地把李系舟从身上推开说道,“刺客死后本王命人搜查他们的尸身,发现了他们随身带的药瓶上有太子府的标志。胜王一口咬定,认为是太子怕他害死本王母妃的事情败露,所以先下手为强,买凶行刺。”
  李系舟恋恋不舍坐到英王身旁,他见英王说话的语气神态似乎胸有成竹,觉得英王不过是随便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他没什么压力负担,脑子一转忽然想起了《鹿鼎记》里的一段情节。木王府的人偷入皇宫行刺康熙皇帝,为了栽赃给大汉奸平西王吴三桂,凡入宫行刺的人都穿了绣有平西王府字样的内衣,携了刻有平西王府字样的刀剑,结果这些花样都被康熙皇帝看穿。他有了这样的借鉴,提出的观点倒也有些水平,他像模像样地分析道:“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李溪是刺客,宁死都不肯招认主谋,定然是为了掩饰身份,那为何又在随身物品中露了马脚?这样的刺客未免太不专业了。所以李溪认为这更像是栽赃,太子殿下不会来行刺您,倒是那个凑巧出现在西湖,又救了殿下的胜王十分可疑。”
  英王顿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笑道:“没错,李侍读想法与本王不谋而合。本王也这样认为,胜王已经沉不住气了,急于拉拢本王,才会出此毒计。就凭胜王如此狠辣手段,本王断然不会与他合作。”
  李系舟当初讲鹬蚌相争的故事本意更多的是不愿英王卷入皇权纷争,导致他的长期饭票处于不安定状态,他也会担惊受怕。他见英王表态不加入胜王党,就赶紧趁热打铁道:“胜王如此,*也未必好到哪里去。殿下要想个办法抽身事外,彻底躲开他们两派的骚扰才是。”
  英王点点头:“这个道理本王明白,可是就此深居简出也不是办法,时日久了他们两派难免不会对本王的居心起疑。”
  李系舟想想也是,如果让他终日闷在王府中,什么人也不见,他的性格一定是难以忍受的。可他一时又想不到什么高明的办法,只好敷衍道:“李溪认为殿下需要一个好的时机寻个好的借口。”
  英王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昨日窦公公代太子来看望本王,言谈话语中偶然提到这两天有越国的使臣入京。本王未满十八岁,不用上朝议政,所以不知详情。你说越国的使臣在这个时候来我国为了什么事情呢?”
  李系舟跟随在英王身边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耳濡目染对于天下的格局形式也算基本有了一些了解。他知道越国在夏国东南方向,与昭国也有接壤,早年夏昭两国有战事的时候,越国都会尽力保持中立。越国能自保的主要原因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国内水道纵横,寻常的陆军作战方式到了越国都行不通。
  李系舟以小人之心忖度道:“莫非是因为夏昭之战,越国人想趁机捞点油水不成?”
  英王从未听过哪个饱读圣贤书的人能讲出如此市侩的话,可是李侍读偏偏说得貌似很有道理,形容贴切一针见血。夏昭两国相争,越国虽没有一举偷袭的能力,但是若存了在边境上骚扰的念头,夏昭两国谁也吃不消。不过上一次夏昭两国的战争是在百年前了,据史料记载夏昭两国都曾经主动送给越国皇帝金银珠宝,越国便派了使臣到两国表态坚决保持中立,绝不与任何一国联合出兵。这一次夏国南征,准备充足,并没有再向越国送礼,难道是越国皇帝不满,上雍都索贿不成?
  英王想到这里,犹豫道:“李侍读,你觉得本王是否应该插手此事?”
  李系舟看英王面上阴晴不定,猜他又想深了,只好顺水推舟说道:“英王殿下想必在宫中有内线,打探一下此事详情应该不难,说不定能发现什么好机会。”李系舟心想多一条消息多一种可能,反正打探消息又不用他出钱出力。
  英王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