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九把刀    更新:2021-11-29 08:50
  然后一堆六年级生开始缅怀当年的小虎队,感叹小虎队才是优质的偶像团体。
  你无须听过乐团 五月天的最新专辑,就可以轻率地说 :“他们是越来越红,但也真的是越来越退步。”现在正逐渐崭露头角的乐团苏打绿,赞赏的声音远远大过批判的碎语,但苏打绿根本不需要做什么狗屁倒灶的事,等他们更畅销之后,网友自然就会为他们找到他们的歌变成狗屁倒灶的证据。
  很多网友都很喜欢拿大红大紫后的周杰伦开刀,说他的音乐越来越堕落,而这些网友很多都以嗜听独立制作的音乐沾沾自喜,却很少人知道,很酷又极有风格的独立音乐制作人陈姗妮,可是周杰伦的粉丝!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艺人都会被网友处决,有两种人常能幸免。
  那就是死人,或是接近死人。
  许多明星艺人往往得等到他们过气了,甚至翘毛了,才会出现很多迟到的喝采:“比起现在的谁谁谁,某某某的创作才是经典!”
  这些无的放矢的背后真相,往往不是看当红的明星不顺眼,而是一种习惯性的、将批判他人当作强化自我品味的语术……尤其在喜欢的女生面前,男生很容易就变成反偶像崇拜的先锋,好像只要干几句抬面上的人物,自己就可以多些斤两似的。
  经常被网友形容成花痴、卖骚的老女人、自以为是的脑残女星卡麦蓉迪亚说 :
  名与利我这辈子都有了,如果能有来生,我希望能生在一个健康的好地方,既不想受虐、也不想当个可怜的受气包。不过对于财富与名气,我也敬谢不敏——因为当一个名人,别人总会觉得你欠他们什么。
  说的,真好!
  50 盲肠的心理测验
  中学时大家都很热衷玩心理测验,报纸上的,笔友杂志上的,甚至还有专门搜集心理测验的实体书在班上桌底传来传去。
  每次在课堂上偷偷做完一个有趣的题目,就会有人递过纸条问我 :“喂!我猜你刚刚是选 C 吧?”我回写:“林 老师咧,我选的是 A !难道你选 C ?”
  一场小讨论于焉开始。
  后来网路时代来临,各式各样的心理测验题目直接在网页上就可以点选,题型也越来越辛辣、活泼、无厘头,而提供的答案也很令人喷饭。越 KUSO 的题目越多人踊跃回答,有的还可以算出你的前世是哪一种植物,或是你前世千奇百怪的离奇死法。
  于是我的 bbs 留言板上经常充斥这样的现象 : 只要有人顺手将心理测验的题目放在网路上,几乎每个做完的人都迫不及待将分析的结果回文在网上,希望让别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但这些人显然并不对其他人做完分析的结果感兴趣。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上了大学,我对心理测验突然冷感的原因。
  作心理测验时最怕寂寞,如果没人问我结果是什么,我答题就提不起劲。但别人怎么会对我的答案感到兴趣?往往只是希望我回问一句 :“那你呢?你选哪个答案?”
  话说心理测验不管准或不准,好像都没什么用。我们鲜少会听到一个人瞪着杂志上的测验专栏、苦苦思索针分析的答案所为何来,而是直截了当的两句话 :“真的很准耶!”或“什么嘛,一点都不准!”
  你瞧,所谓的心理分析根本不能帮你找出一个不认识的你。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最清楚,也老早就清楚。既然如此,你干嘛花时间作心理测验?
  由此可见心理测验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仅仅是打发时间的娱乐,附带功能则超级盲肠——请你用你对自己的认识,帮忙确认这个心理测验准不准!
  两年前,我受邀参与一场谈论创意的联合座谈会里,听到一个定期定量生产心理测验的讲师回忆他的“出题 经验”。他并非心理学本科系出身,穷极无聊在网路上设计有趣的小心理测验,网友的点阅率居然很不错,因此受到杂志邀约开始职业出题的生涯,最后还红到了大陆,年收入上百万。
  成名之后,他有点惶恐自己的专业遭到质疑,于是努力进修,一头烧想考进心理学相关的系所,好把文凭摆在墙上供养——这位心理测验“专家”显然是多虑了,着迷于心理测验的读者哪管你那么多?有趣就行啦!
  不过,一旁听讲的我则大受启发,回家后哈哈大笑写了一段毫无根据的心理测验,印成小册子当作新书“杀手”里的赠品。
  现在我也来写上一段。
  请问 : 烈日高悬,正从 7-11 走出来的你,看见一个正在十字路口卖玉兰花的老婆婆慢慢走近一台黑色轿车,轿车将玻璃慢慢降下。此时老婆婆突然从花篮里掏出手枪,朝车里砰砰开了两枪。
  你会?
  A ,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B ,打电话给邱毅爆料,说你终于找到是谁射的两发子弹。
  C ,机警拿起手机,第一时间拍下遭到枪击的车子车牌。
  D ,日行一善,大方走过去跟老婆婆买玉兰花。
  F ,左顾右盼寻找藏在某处的综艺节目摄影机,大叫 :“妈!我上电视啦!”
  答案在这边,自己连连看喔。
  答 A 的人 :很爱看电影的你,很有自信能在关键时刻接下子弹吼!
  答 B 的人 :能毫不犹豫做出这判断,你家里一定堆满购物台分期付款的产品。
  答 C 的人 :你是白痴。白痴,白痴,白痴!
  答 D 的人 :好人好狗运,万中选一的练武奇才,就是——你!
  答 F 的人 :你是个坚强的、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什么困难都挡不了你啦!
  至于问为什么没有答案 E 的人,吼,这么龟毛,很不适合玩心理测验!
  51 所谓的自我实现
  几个月前接受今周刊采访,大题目是 :“如何才算是富足的人生”。
  对我来说,这个题目非常陌生,感觉起来就像格式标准的作文题目。我几乎没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富足、怎样才算不枉在人间走此一遭。
  倒是我很清楚,怎么样会不快乐。
  例如整天浑浑噩噩。例如被甩。例如狗狗死掉的时候我不在身边。例如大学没钱吃饭时一直在床底下搜集失落的一元铜板。例如妈妈生病。例如听妈妈回忆当初是怎么缴不出我们兄弟的学费、几度跟亲戚开口周转的窘困。
  记得我是这么跟记者说的 :“你们一定采访过很多有钱人吧? 有钱人总是宣扬跟赚钱无关的人生信仰。但我很好奇,如果把我的存摺簿跟那些在访谈里声称只要日子过得平凡喜乐、才是真正富足的有钱人交换一下,看看那堆有钱人还会不会那么多废话。”
  大概是缺乏想像力,我给记者的答案很拙劣:“我觉得要踏实的工作,每个月踏实地得到像样的收入,家人生病时不需要借钱看病,小孩不需要穿松掉的袜子,才有真正的脾性去谈精神上的富足。”
  这不只是选择面包还是选择爱情的老话。我心底是相信大家都需要脚踏实地生活、一点一滴喂饱存摺,才能获得不须提心吊胆的心灵富足。
  这样的心里话,对我来说根本就不需要建立论点去说服别人,因为无须说服,大家都得好好生活。
  技术上,也很难拿这样平凡至极的心里话,去激励另一个缺乏快乐的人——而通常,那些自认缺乏快乐的人已有了更理想的方案,他们的书架上好整以暇堆了几位畅销作家的励志文,里头孜孜不倦教导你如何从生活中获取快乐的小祕方,有些句子不仅念起来很睿智,还赠送押韵方便你记忆!
  媒体总是喜欢采访成功人士对人生的种种体悟,无可厚非,但有本网友送我的书“黑牢访谈录”,里头 一个死刑犯冷冷对成功人士发出评语,他说 :“所谓的自我实现,不过是 花一分力气,占十分便宜。”我读了很有感触。
  报纸杂志告诉了我们太多某某影星代言产品一口气赚到了七位数的报酬。
  某某歌手专辑大卖,销售数字卷走了你终其一生都赚不到的几箱钞票。
  某个词曲家写了一首畅销金曲,只要你在 KTV 点唱一次就得付他两块钱,每年光点唱费就坐收百万千万。
  我无意批评这样的成功模式,更无意暗指拿走巨额报酬是一种邪恶,只是媒体太强调这些光环,亮得让人有点刺眼。
  而那些在贫困与残疾里奋力挣扎的小人物,则在电视报纸里代表了另一个意义,那些意义由集体喟叹、同情、设身处境、回忆转置、戏剧救赎等构造而成 ,跟“媒体塑造的那种成功”搭不上边,而是一种安慰剂——那些不认输的小人物缩影 彷彿在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法参加鸿海的尾牙,至少也别气馁,比我们辛苦的人惨了十几条街,而他们以超人的意志力从泥巴里打滚出了一片天,我们当然不必愁眉苦脸。
  …… 励志,但总有些怪怪的,干嘛一定要拿超惨的人提醒大家应该满足?
  或许也无所谓吧。
  井上雄彦在浪人剑客里,藉活在哥哥吉冈清十郎阴影下的传七郎说 :“若像鹫一样在空中飞,就看不到蚂蚁的步伐。但是牠们的确在行走着,而且是一步一步,一边品尝着喜悦,一边走吧。”
  所谓对富足的定义,在我这种蚂蚁般的小人物看起来,与其花时间去思考它、谈论它、概念它,还不如直接把日常生活过得扎实点。也许自然而然,什么是真正的富足也就不是那么重要,还能奢侈地拥有一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