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故人不悔
作者:走路不看景    更新:2021-11-29 07:43
  我曾是那只飞娥
  我耗尽一夜,用一枚针,
  刺瞎一只飞蛾所有的眼睛,
  它不再感于光明,和火的诱惑,
  我要它活得更长久,在一片漆黑中。
  ——Timefly
  天啊,为什么交个朋友这么难?
  如花凭池而坐,用麦秆吸着一杯梨汁,心中烦闷。
  “一凡,照你的意思,吕家与煤山塌陷有关?谁这么大胆!谁在撑腰?”如花冷冷地说,一凡都有些不习惯。
  他轻抚着爱人,似乎想让她平息怒气。
  “如花,我不过多说了两句话,你就猜到了?”
  “一凡,你多说这两句,不过是顾念你师傅与吕湛的一番缘分,想放他一条生路吧!”如花微微有些不忍,“不知道吕家只是利用了山塌,还是故意制造了山塌。如果真是后者,你可想过,这么大的事情,需要多少官员相护才敢做得下来?真查下去,只怕朝野振动、血流成河!”
  “如花此话何意?”难道不查吗?
  “一旦查得不好,说不定小华皇位不保!形势比人强!”
  “若是如花,该怎么做呢?”
  “忍!”如花齿间逼出一个字,“当年为了打败匈奴,我们不也忍了五年!”
  “为何要忍?”一凡有点儿惊讶。
  “一凡,这件事情不是吕家的错,也不是官员的错,而是国家的错!商人和官员,天性就想钻空子、谋私利,国家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贪利之心。偏偏制度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所以迟早会出这样的大事。真正的上位者,应该有足够的洞察力,预见可能的灾难。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查到吕家为止,不能再查下去。今后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必须尽早设立专司,负责能源事宜,并以法规制度相约束,才是根本。”
  激动之后,如花不免有些凄然,给小华的信中千叮万嘱,强调煤山之事,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动静。
  大概小华仍然只是把她当作亲亲姑姑,而把有关国家大事的部分交给舅舅耿尚元处置吧。耿尚元是个能干的人,却不是个目光长远的人!他在自己手中能尽其用,但是在小华身边,作为最亲近的长辈,或许反而会起到坏处。商人重利、目光短浅啊!
  现在只能希望右相大人能够稳重从事。
  也许只是自己想得太多,也许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吧!
  如花有点儿泄气,当年身在皇位时尚且时时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如今隐遁江湖,只怕影响就更小了。心念一起,不禁觉得腹下难受,软软地趴在一凡怀里,不想动了。
  一凡知道她过于伤神,微微叹息,打横抱起如花进屋休息。
  吕湛回到酒楼,心绪不宁。
  苏家煤矿的事情,这么快就传到了京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个一凡到底是什么人?难道吕家不保了吗?
  吕湛猛喝了几口酒,在院子里耍了一会儿枪法,浑身热气直冒。
  刚刚户部交好的官员派人传了个话,说是圣上派户部侍郎周文宗去陇西安抚煤山难民。
  希望这件事情和大哥无关!
  可是真的无关吗?如果父亲和大哥做错了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为国还是为家?
  也罢,国家自有朝廷担忧;自己只要顾全家人就够了!
  吕湛暗暗打定主意。
  大掌柜打听事情怎么还没回来?
  吕湛托了许多关系,终于搭上了新上任的左相周奚雷。
  既已事发,要想保住吕家,只能把事情闹大!
  ……
  最近气氛不对,工部和户部不少官员落马,这两部本是耿尚元的嫡系。
  不久吕治指认苏家煤山之事受耿尚卿指使,而耿尚卿正是耿家负责冶铁铸钱的大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苏家煤山不远处的煤山再次出现塌方,数千煤工造反,
  府兵弹压,煤山一片血海。
  起义而死的煤工之中有个孩子名唤小七,小七的母亲是个烈性女子,
  痛失爱子,又怜众乡亲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煤山,
  于是也揭竿起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母起事。
  一时间,煤山周围聚集了几万民众,以七母为号令,坚守煤山,不允许官府派兵进驻,
  派去赈灾的户部侍郎周文宗与义军交涉,
  义军提出杀耿尚元、分煤山,周文宗不敢作主,局势十分危急。
  而京城仍是一派莺歌燕舞。
  荷池里已经露出了花骨朵。
  如花调了碗藕粉,洒了些桂花糖,清香悠远。
  藕粉真是神奇,白色的粉末,滚水一冲,调一调,再静一静,渐渐凝成晶莹透明的浓稠。
  冲一碗不错的藕粉,诀窍就在于:一动不如一静,一静不如一动!
  古人云: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讲的就是把握好动与静的节奏。
  如花有些替耿尚元担心,他在该静的时候却动了,而在该动的时候却静了!
  尚元,耿尚卿和户部官员的事情,你当真全不知情吗?
  为什么这样分不清轻重缓急呢!
  如花的心有些抽搐。
  正忧虑间,小红来报,一凡先生正在屋里等候,望如花尽早回去。
  如花疑惑了,平时都是直接来荷池找她,这次为何叫小红带话?
  难道有什么不方便吗?还是带了什么外人来见她?
  回到屋里,一凡身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小华!
  两年不见,小华似乎又长高了,脱了许多稚气,颇有少年英雄的风姿。
  一身白衫,想必是学一凡,却没有那种嫡仙的滋味,反倒像个俊美的书生。
  如花想了想,拉着一凡便拜,不料小华竟抢先跪下说道:“姑姑、姑父,请救我舅舅!”
  说罢就要磕头。
  如花急急地扶起小华,贪看着许久不见的面容,半晌,说道:“小华想吃点什么?”
  桂圆莲子羹在小火上慢慢熬,如花的目光始终描绘着小华的眉眼,两年不见,真的长大了!如花心中洋溢着母亲般的不舍。
  “姑父……一凡先生,怎样才可以救舅舅啊!”小华眼睛盯着那碗羹,努力平静下来。
  一凡迟疑地望了望如花,还是开了口:“陛下,煤山之祸,根在朝堂。您想想,谁最希望尚元一蹶不振?”
  “右相大人?……”
  一凡摇了摇头:“右相大人不是权臣,不会做出这么冒险的事情。反倒是上位不久的左相周奚雷。他想接收户部,否则便无法摆脱封相的影响力。”
  月思华稍惊,自己倒是从来没有把封相推上来的这位周相放在心上。
  一凡继续说道:“陛下要保尚元,与其去找周相,不如去找封相。可教周奚雷背部受敌,暂缓形势,大约可保尚元性命……臣多言了。”
  一凡说到这里,便不愿再说下去。
  思华又望向姑姑。
  如花漫不经心地说:“耿尚元为什么没有胆子自己来找我!”
  思华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姑姑,她的信都给了舅舅过目。想来想去,觉得不该隐瞒,便答道:“舅舅说,姑姑信中对煤山之事早有预料,他十分自责没有及早拟出对策,才酿出今日之祸。舅舅说,能化解此事,只有姑姑一人而已,叹息自己没脸来见姑姑。”
  如花暗道,当真只是没脸来见我吗?他应该猜到了我不会饶他性命,所以才叫小华来问策,免得我为难吧!不禁叹了口气,这个舅舅倒是做得仁至义尽了!想到这里,如花平静地对思华说道:“陛下想清楚了,到底是救尚元,还是救社稷!”
  思华闻言,泪水便滚落下来,想是早就料到了这个结局,声音有些哽噎:“舅舅果然没有料错!请姑姑救社稷!”
  如花一字一顿地说:“尚元要杀,煤山要围,这些都是小事。关键在于,此事将成为煤油问题的首例,陛下今后打算如何安抚煤山民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献出煤田,让他们相信,煤田在朝廷手中,他们才能有最大的利益!”话音落下,掷地有声。
  空气似乎凝固了,似乎连夏日的鸣蝉也被这种气势震慑住了,一时间万籁无声。思华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威压从姑姑周围扩散开来,自己背上似乎背上了千斤重担,只听得到心跳加剧的声音。
  一凡缓缓地拜倒,一贯温柔的声音响起,戳破了刹那的寂静,思华这才觉得轻松了一点。
  一凡低头对思华说道:“臣下所教,只是为臣之道;如花所言,才是为君之道!一凡自此不敢再言‘王道’!”
  ……
  思华走了,如花瘫坐在椅子上,浑身无力。
  一凡静静地坐在她身边,也不言语。
  如花终于开口了:“一凡,你我都知道,尚元没有做错什么,只可惜吕家原是耿家家臣,户部和工部官员原本也大都在尚元麾下,所有的矛头都被指向了他。这大概就是盛极必衰的道理吧!一凡,帮我安排一下好吗,我想见见尚元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