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陈小青    更新:2021-11-29 04:56
  霍桑正也向着铁箱走去,一边走,一边应道:“也许是的。姑且试一下子。”他就将钥匙投进铁箱的锁孔中去,果然相配。他把箱门旋开,向箱中瞧了一会,忽然又失望。“铁箱里是空的。”他又低头想想,接着道:“虽然,这情形也可以给我们一种启示。”
  姚国英问道:“怎么样?你以为凶手的目的就为着图财?”
  霍桑说:“我们姑且不必说定凶手的目的是谋财,但至少总有过盗窃的举动。”
  汪巡官似乎又忍耐不住:“如果财物算不得是凶手的主要目的,那么那人抱了什么目的才来行凶?”
  霍桑似乎没有听得,走过来取了放大镜,重新回到铁箱面前。姚国英立在旁边,向汪巡官眨了一个白眼,默然不响。
  我乘机向室中四瞧。这书室和方才的憩坐室大小和位置都相同,不过憩坐室居客室之西,书室居客室之东。朝南向花圃的一面,有两个一样窗口。在第一个窗口和那通客室的一扇门之间,就是那尸体横陈的所在。那铁箱放在靠壁第一扇窗和第二扇窗的中间。从铁箱更向东一步,就是第二扇窗的窗口。靠窗放一只红木写字台,窗帘垂下,玻璃窗也紧紧闭着。朝东一面的窗也同样关着。我正向四面瞧察,忽听得霍桑失声惊呼,不禁使我回过头去。
  霍桑说:“国英兄,我看这铁箱里面一定放过财物,却被什么人乘机偷去了。”
  “果真?你从什么上见到这层?”
  霍桑指着铁箱的门,说:“你瞧,这不是有人用什么东西在箱门上抹拭过的痕迹吗?”
  姚国英点头道:“不错。大概是凶手故意抹拭,要消灭手印。是吗?”
  “正是。我正想寻得些手印,不料那人是个老手,竟预先抹干净了。”
  “这样说,凶手倒是个有经验的家伙!”
  霍桑应道:“对,是一个精细多智的人。我们确不能轻视。”他又指着铁箱的内部,说:“瞧这箱板上的痕迹,似乎死者所存放的不是银洋,却是钞票。你瞧,箱板上薄薄有一层灰尘,那里不是有几条指尖所划的乱纹吗?”
  汪巡官又挽言道:“那么被盗的数目约有多少?”
  霍桑摇摇头。“这问题我不能答复,停一会问问死者的母亲再说。”他顺手把铁箱的门闭上,又对姚国英道:“瞧这形迹,似乎那人向有刚刺了一刀,随即解开他的衣钮,摸出这钥匙,开了铁箱,把箱中所有钞票取出,然后仍旧将铁箱锁上,更将钥匙还在衣袋里面,最后又扣上钮扣。这种种可以想见那人的从容不迫。事毕以后,那人还能将箱门上的手印抹拭干净,更足见那人的临事不乱和布置的周密”
  姚国英点头道:“霍先生,你的见解真不错。因此我又得到一个印证。你瞧,那第一扇窗的窗帘的右角不是给剪去一角了吗?”
  我的目光随着姚国英的手指瞧向那窗帘去。窗帘的右下角果真已给剪去了一个尖角,约摸有二三寸宽。
  霍桑耸耸肩,道:“唉,国英兄,你的观察力真不错。”他回身走到第一个窗口的面前去。“这窗帘的剪痕,我方才已经见过,以为是偶然的。但现在着来,我先前的见解是错误的。”他又取了放大镜,俯着身子,在窗帘的剪角上细察。一会,他又说:“这窗帘的角确实是新近用剪刀剪去的。那被剪去的白纱下阔而上尖,恰成一个三角形。我瞧剪的时候,剪刀的锋口分明是自下而上的。很奇怪。……国英兄,你说的印证,可是指消灭手印说的?”
  “是啊。那人染血的手指谅必曾经掀动过这个窗帘,后来自己觉察了,就用剪刀剪去。霍先生,你说是不是?”
  霍桑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对。这一层的用意,和在铁箱面上的抹拭,当然没有两样。晤,这个人真细心。
  他用右手抚摩着他的下颏,眼睛不住地向四面流转。他又缓缓地问道、“那剪下来的纱帘的一角你们可曾看见?”
  姚国英摇头道:“纱角,我没有瞧见。”他又举起手来指一指书桌。“剪刀倒已经看见过。那边不是一把小剪刀?——”
  “哼!
  霍桑的一声“哼”,打断了姚国英的语尾。原来他的眼光早已射到写字台上,仿佛他在无意中瞧见了什么紧要的证物。
  第四章 察勘
  在三个人的愕怡之中,霍桑的敏捷的脚步,霎眼早已走到了写字台旁。我们三个人都急急地跟过去。霍桑的一只手按在书桌面前的椅子背上,目光炯炯地凝注在书桌上面。我一时不知他瞧见了什么,心中暗自纳闷。因为姚国英所说的那把小巧尖头的小剪刀,明明在书桌的左旁,然而霍桑所注意的,似乎并不在剪刀上面。我细瞧书桌上面的东西。桌的中央有一方吸水纸的纸版,四角包着黑皮,纸版上有一支毛笔,笔的一端搁在砚台上面,砚池中还有余水。桌的左旁有一把西式金花茶壶和一只金边白瓷茶杯,此外还有几张新闻纸和几本小说。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不知道霍桑为什么张大了眼睛,瞧得这样子出神。
  一会,霍桑突的旋过头来。“国英兄,这桌面上你可曾瞧过?”
  姚国英讷讷地答道:“瞧是瞧过一次的,可是没有瞧得仔细。”
  “那么你姑且再仔细瞧瞧。可有什么可以注意的地方?”霍桑又回头向我说,“包朗,你也来瞧瞧。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观察力的机会。”
  我偷眼瞧瞧姚国英,咬着嘴唇,紧蹙着双眉,神色很窘,显见他对于霍桑的话完全没有把握。我也重新向书桌上细瞧,竭力要想争一口气。可是桌子上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足以吸引我的视线。除了刚才叙述的几种东西以外,还有一个白瓷笔筒,一个黄钢笔套,一只紫色水盂,大半锭六角形的松烟墨,和一枚镂篆文的白铜镇纸。这几种原来是书桌上应有的用品。那一种是霍桑所认为可以注意的呢?难道霍桑的眼光竟能透过木板,瞧见了桌子肚里的东西?
  姚国英说:“我瞧那支笔搁在砚子上面,并且去了笔套,砚池中又有余水,可知是有人写过字的。霍先生,这可就是你所说的应当注意的一点?”
  “不错。这不过是一点,还有更要紧的一点。”
  我再度用我的目力。我的眼光从毛笔上移接到渗墨纸版上面,仔细一瞧,不由不失声大叫。
  我道:“霍桑,我瞧出来了!这纸版上的吸水纸,粗看果然是一色纯白的,其实中间却有一条分界——一半是雪白而新的,一半却微微带一些灰色,显见已受过几天灰尘。分明上面的一张旧吸水纸已给撕去了半张,只剩了半张了。”
  霍桑忽大声道:“包朗,你的观察力果真有惊人的进步!从今以后,我不怕没有得力的助手哩!”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霍桑又向姚国英道:“国英兄,你明白了吗?瞧这情形,似乎有人在这里写过字;写好以后,就在这张吸水纸上印过一印。这样,那字迹当然要留在吸水纸上。后来这上面的一张吸水纸,就因着有字迹的缘故,被人撕去了一半,所以才露出下面一层的新吸水纸。不过那上面的一层也算不得很旧。新旧的颜色相差至微,粗看自然不容易注意。”
  姚国英红了一阵脸,说:“这吸水纸的新旧,我原也瞧见的。可是我愚蠢的头脑一时不觉得有什么作用,所以不曾注意。……霍先生,你想这吸水纸是谁撕去的?”
  “这虽还是个疑问,但据常理揣测,撕纸目的必是要保守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么与其说是死者自己撕的,还不如说行刺的人撕去的更加近情些。”
  “吸水纸虽然已被凶手撕去,还有那张原纸可是也落到了凶手的手中去了吗?”
  “是,照眼前说,大概也已被那人取去。不过我们究竟没有仔细搜检过,还不能说定。”
  汪巡官又忍不住地说;“但那张原纸可是死者所写的?所写的又是什么样的性质?霍先生,你可也知道?”
  “我不知道。我们必须先查明了死者平日的行径和他的职业,然后才能够推想。”
  姚国英道:“张有刚很有些遗产。据他的母亲说,他在新新面粉公司里当一个职员。”
  霍桑点点头,顺手在书桌上把几张报纸取起。“这是昨日的新闻报。唉,还有两张专载戏剧和花界新闻的小型报。这可以想见他平日生活的一斑。”报纸取起了,下面还有一张粉红的小笺。霍桑又疾忙将小笺取起,“一张新式的请帖。我念给你们听:‘阳历十一月三日,为小儿伯熊与孟凤凤女士,在本宅行结婚典礼。即晚敬治喜筵,恭候光临。钱家里鞠躬。席设本宅汉口路永乐里五号。”’霍桑念完了,凝目想了一想。“国英兄,方才你问话的时候,那张太太不是说伊的儿子昨晚上吃过喜酒的吗?”
  “是的,今天是四日。昨天他一定就是吃钱家的喜酒。这样看,也许可以合得上你的中毒的见解。这请帖确有重视的价值。”
  我暗想有刚果真是中毒的吗?如果如此,加着行刺的确证,分明真是双重谋杀。这又怎么办?这两重谋杀是不是一人所为?或者有两个凶手?若使是一个凶手,既已下了毒,为什么再要行刺?倘或是两个凶手,那就疑团重重,更加难办。霍桑对于这案能否胜任,也就说不定了。
  霍桑像在竭力运用他的嗅觉。他低下头去,在写字桌旁瞧了一瞧。
  他呼道:“他还呕吐过呢!这痰盂中就是他呕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