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作者:七剑下面条    更新:2021-11-29 03:45
  到了门口,李德裕看到杜风神态轻松的站在门口,连忙迎上去。嘴里说着:“王爷来访,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则个……”
  杜风也连忙回了一礼,说到:“岳父大人客气了……”
  让了杜风进门,这一前一后就到了书房内坐下。
  杜风看到书案上的大白纸,笑着问道:“岳父大人好闲暇啊,打算写字还是画画?”
  李德裕把下人遣走,也就显得没有那么拘谨了:“我也正犹豫呢,到底是写字还是画画……”
  杜风不禁莞尔,笑了笑之后说到:“岳父大人,小婿这次前来。是有事相求地。”
  李德裕一听,心说杜风有什么事儿要求我?
  “哦?子游有什么事情就说吧。你我二人不要如此客气。”
  杜风喝了口茶,然后才慢悠悠的说到:“是这样……河北三镇的局势想必岳父大人也很清楚。郭将军和我那族兄久攻不下,粮草供给现在已经有些困难了,频频向朝廷求援。可是您也知道,这长安城里只剩下两万神策军,且不说这些人基本上控制在仇士良手里,根本调配不动了。即便是调配的动,也不可能让神策军倾巢而出。这样长安城就没有士兵把守了,万一出点儿事情我们谁也担待不起。所以呢,小婿就想问问,淮南道我记得是有将近七万军马的,不知道岳父大人跟现任的淮南节度使关系如何,是否可以央求他们调配个三万军马出来。赶往魏博,支援郭将军……”
  李德裕一愣,冲口而出:“这事儿让皇上下一道圣旨不就行了?”
  杜风苦笑着摇了摇头:“要是一道圣旨能够解决。小婿也就不必劳动岳父大人了。若是一两个月前,也许还没什么问题,毕竟朝中一切局势控制停当。可是现在,八万神策军在魏博吃了个瘪,这天下的节度使恐怕都观望着呢,而且淮南道驻军多数接近江南东道和江南道,那边人口众多,需要军士的地方也多。皇上一道圣旨下去,他们倒是不敢不发兵,可是借口难以调配,耽误个一两个月的,恐怕还是没什么问题。等到一两个月后,再发兵北上,恐怕等到了就得三个月之久了。到那时候,别说是魏博了,即便是神策军自己,想不回朝都不行了。”
  李德裕其实说完就后悔了,刚才那句话纯粹是下意识的,听到杜风这么一番详细地解释的话,不免有点儿老脸发红。
  “咳咳,是我一时失言了。现任地淮南节度使是吴芳臣,原先也算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我这就修书一封差人送去,六百里加急,想必有个五六天也就有消息了。他应该多少会给我些面子地吧……”
  杜风摇了摇头,笑了笑说:“岳父大人忘了我是干什么的了?我这里掌管着整个大唐几乎一半的军机人员,用信鸽送信不过是一日之功,来回也不过两日。倒不是小婿心急,而是我们的确时间不多啊。”
  李德裕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说到:“那倒是正好了,这张纸看来是既不用写字也不用画画了,用来修书比较适合。”
  杜风不禁也被李德裕这半开玩笑的话说笑了,他当然很清楚这种纸就不是写信的纸,又厚又重,让鸽子送信,岂不是天方夜谭?那是鸽子又不是老鹰。
  不过也没什么可说地,杜风干脆就做出一副让李德裕赶紧写信的姿态,暗暗催促着李德裕提笔。
  李德裕也不磨蹭了,赶紧回到书案前边,从旁边的书柜上拿了一张信纸,简略的写了几句话,就叠好之后交给了杜风。
  杜风没时间跟他磨蹭,道谢之后,直接拿着信就直奔御史府了。
  第三天傍晚的时候,御史府来人,将一封从扬州发来的信交给了杜风。杜风自然是拿着信又去了李德裕地府上,李德裕看完之后,告诉杜风,说是吴芳臣只答应出兵两万。
  杜风琢磨着,这会儿哪怕是多五千人其实也够了,反正是打算强攻了,调些军马过去,不过是为了以壮声势,并不是真的要他们冲锋陷阵。
  没等杜风开口呢,李德裕又皱着眉头补充了一句:“吴芳臣信中还说,他派去的两万人马,却是以壮声威,并不能为神策军冲锋陷阵。”
  杜风一听,心说这个吴芳臣太不是东西了,这会儿就学着要挟朝廷了,得,回头非让你狠狠地后悔一阵子不可。
  “他的意思就是说他这两万人就是过去吃军饷的,负责殿后是吧?”
  李德裕黑着脸点了点头:“没想到这厮……唉……”
  杜风笑了笑:“岳父大人不要生气,这倒也是小婿料到了的事情。无妨无妨,原也不指望他们上阵杀敌,只需有军马前去支援,就能让魏博的节度使史宪诚以为朝廷正在各处调集兵马,想必就该重新考虑了。”
  话是这么说啊,但是自己没想过让吴芳臣的军队上前杀敌,跟吴芳臣明确的说明他的军队绝对不会上前打仗,这是两个概念。就像是一个人有获奖的机会,可是他却主动把这个奖让给一个年纪更大很快就要退休以后恐怕没什么机会获奖的人一样,主动让出的奖项跟领导跑来找他谈话,说是老先生就快退休了,没机会拿奖了,让他发扬发扬风格是彻底的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一个是高风亮节,一个是行政干预……
  但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跟他们计较的时候,于是乎杜风也只能忍气吞声的答应了下来。
  第二卷 小试牛刀 第一百九十二章 抢钱抢地抢娘们
  把这事儿跟李昂一说,李昂立刻下了一道圣旨,让淮南节度使调兵两万,北上魏博。
  当然了,杜风并没有把吴芳臣信里的全部话都告诉李昂,只是说吴芳臣答应出兵两万。要是告诉李昂说吴芳臣说了,我那两万兵是过去混包子吃的,全是大爷,你们打仗的时候,我那些个兵们只能在后边给你们起哄驾秧子,敲锣打鼓的以造声势,不会上去杀敌。要是这么一说,非把李昂气的鼻子冒烟不可。
  要是李昂这皇上足够的强势,大唐中央朝廷也足够的强大,杜风自然是不会跟吴芳臣客气的,估摸着接到那封信就直接跟李昂告个刁状让李昂把吴芳臣这小子给灭了。
  可是啊,如果中央朝廷真的那么强势,吴芳臣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所以啊,只能说是朝廷积弱,给了这些拥有军马的节度使太大的周旋余地,于是他们才敢抗旨不尊或者阳奉阴违。
  所以说,这就是症结所在,杜风也是倒霉催的,要是穿越到大唐盛世,比如唐明皇那会儿,那多爽啊,整天就抢在李白之前把他那些个好诗都给剽窃了,顺便再剽窃点儿杜甫的诗,那还不把唐明皇给震晕了?
  别说让高力士脱靴了,就算是让高力士跪在地上给杜风当马骑并且还同时学狗叫都没问题。说不定还能跟杨贵妃搞一段小暧昧甚至把她推倒都有可能,反正这大肥妞儿也不是什么好人。
  可是没辙啊,杜风只能自叹时运不济。明明是皇上不行,还得小心翼翼的帮他掩饰,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欠了李昂的。
  圣旨用地是六百里加急送到扬州去的,不过两日时间也就到了,随后吴芳臣那边既然已经答应了,倒是也知道河北三镇的情况不好,发兵倒是挺迅速的。
  这头郭厚一听说淮南道节度使派了两万人马来援,立刻就来了精神头儿,跟杜牧商量了一下具体的军事策略,就直接挥兵攻城了。
  当然了。其实也没什么策略可言,反正人家就是死守。你这边也只能强攻,往死了打呗。什么弓箭、大刀、长枪、长矛,总之是能给用上的兵刃都用上,你要是能用长枪的时候却用了一把匕首,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史宪诚一看郭厚突然就像是吃了伟哥似的,哗的就是一万人往里冲,过了会儿又上来一万人,站在城头往下一看。黑压压的全是人头,这心里就嘀咕开了,心说郭厚怎么了?难道是城外有个卖大力丸地家伙,一下子给郭厚吃了一百多颗大力丸啊?这么猛?!
  后来,他在城外的一些情报人员,给他送来了情报。说是淮南道有两万人马正在全速赶往魏博城外,每天行军地速度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五十里。这下子史宪诚就有点儿胆怯了!
  杜风也没闲着,让他手下地那帮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情报人员不停的散布小道消息。又是说从江南道调了五千军马,又是说范阳调了八千军,然后还说从河东也准备再派个一万五千人马奔赴魏博……
  这城外郭厚就像是真的吃了虎鞭一般,那攻城的攻势是一浪接着一浪。
  等到吴芳臣的淮南道的那两万人马到了城外地时候,史宪诚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那叫一个老泪纵横啊,立刻派出两个手下去了郭厚的军营之中,说是要跟郭厚谈判。
  要说杜牧这会儿就来劲了,看来这家伙是适合打顺风仗的,自己这边占了优势的时候他的那些军事方面地知识就全都派上了用场。
  听到那两个来自史宪诚的手下还有点儿佯乎佯乎的说什么我们家将军打算跟你们谈判这样地混账话,二话不说,直接喊出一彪手下,将那俩家伙拖出去直接给剁了,还特别挑衅的用竹竿挑着那俩倒霉催的家伙的脑袋,就给送回了魏博城中。
  史宪诚一看,差点儿没把鼻子给气歪了。心说你这个杜牧哈,还真他***不讲道理,一点儿职业道德都没有,不知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啊?太无耻了,连我派去的手下你都给直接剁了……
  他这儿正生气呢,杜牧那边又弄了两条大狗,咬着那俩人的尸体,拖着拽着就给送到了魏博城下,彻底给史宪诚气了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