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作者:绕地球一半    更新:2021-11-29 00:39
  为什么?本王怎么可能失败呢,包拯你是如何知道我的身份的呢?”
  包拯从怀里掏出那连个块砚台,说道:“你还认得这两样东西吗?”
  英王抬眼一看,失声叫道:“它们怎么会在你的手里?”
  “呵呵,这就是你百密一疏的地方,你为了笼络孙知州,送了他一块这样的砚台,孙秀春虽然是个贪官,却喜欢书法,所以他把它当成了宝贝,供奉在自己的书房里,但是很可惜的是上面却有你的印鉴,你又说自己和孙知州并不熟悉,同样的道理,同样的砚台也出现在卢员外的书房里,这只有一个解释,所谓的卢员外是你假扮的,你平时的重病在身都是你装出来的,这样你才可以假借他人之名去做那些以达到你目的的勾当,王爷我说的对吗?”
  “啊,真没想到我竟会败在这上面!”英王仰天长笑,这种笑声是那种彻底绝望的笑,半晌他才说道,“不过你也别想把我带回京城去,我曾经发过誓,再回到京城去必定是以皇帝的身份回去而不是以一个囚犯的身份,哼,恐怕你这次真的失算了吧?”英王说完,突然整个身子猛的抽搐起来,嘴角慢慢渗出了一丝血迹,看样子他在口中含了毒药,一有什么不对劲就会服毒自杀。
  包拯急欲前去阻拦,但是已经为之晚矣,英王早就倒在了地上,眼睛还是睁着的,看来他还是死不瞑目,包拯叹道:“看来这也许是他离开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吧。展昭,把他的尸体装上,我们可以回京城了!”
  第五部 古刹迷踪 第一章 深山古寺
  “轰窿窿!”一个巨大的炸雷响彻了整个龙居山,震得树木、草丛都在簌簌发抖,转瞬间,天空就被一大片黑云遮盖住了,天地之间顿时就被黑暗所笼罩,一道道闪电扭曲着从天而降,发出了骇人的光芒!忽然,又是一阵可怕的寂静,随即倾盘大雨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在地上卷起阵阵尘烟。盛夏的天气就是如此多变,叫人无可奈何。
  龙居山的脚下此刻也是大雨如注,在大雨中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两个撑着纸伞的男子飞快的冲进了山下的一座凉亭里。其中一个年纪轻一点,身材修长,肤色白皙的男子一边擦着身上的雨水一边说道:“今天的雨下得真突然啊,而且竟然有这么大,好久不曾看到了,看来打伞也是无济于事,不知道今天还能不能赶到嘉陵县了?”
  另外一个身材高大、魁梧,肤色漆黑的男子不时的在探出头去看外面,听到同伴这样说话,不由得接口道:“公孙先生,这都怪你,非要走这条道,说什么有好景色看,你看看,现在被陷在这里了,要是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该怎么办呢?”
  这两位避雨的男子就是包拯和公孙策,他们是要赶往临近的嘉陵县去处理一个很重要的案子,但是因为快到的时候,公孙策看看时间还比较充裕,于是就建议包拯来龙居山看看非常有名的龙居寺,于是就让随从们先等在客栈里,他们二人就赶往龙居山,不料才到山脚下,就突遇大雨,被困在凉亭里,所以包拯才会埋怨公孙策。
  公孙策跟随包拯多年,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责怪他,于是充满歉意的说道:“学生也实在没有想到天气变化如此之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的呢!”
  “呵呵,这就像破案一样,一切都是捉摸不定啊,不过,也许呆会儿天气就会转晴了呢!”包拯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重了,就换了一种轻松的语气。
  “大人说的是,您看雨果然小了。”公孙策欣喜的说道。
  包拯一看,西天的黑云正在慢慢散去,一道光芒露了出来,大雨眼看就要过去了,他兴奋的说道:“这样看来还能赶到嘉陵县,他们也不会苦等了。”说着,开始整理衣冠,准备再次上路。
  “大人,快看,多壮观的景色啊!”公孙策手指着天空突然惊喜的喊道。
  包拯情不自禁的顺着公孙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一道绚丽无比的彩虹突然挂在了天上,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来,包拯自从踏入仕途以来,一直公务繁忙,再无闲情逸致,此刻难得见到如此光彩夺目的景观,不由得连声称赞。
  “大人,您看今天我们没有白来吧?”公孙策得意的说道。
  包拯点点头,说道:“如此美景,人生难得遇见,你我也算有缘人了!不过,可惜的是你我都没有青松先生那样高超的画技,不然的话就可以将这副美景画下来,作为永久的回忆了。”
  公孙策惊讶的说道:“大人,您不知道吗?青松先生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副画,名字叫做‘秋山空灵图’,他也是在这儿巧遇大雨,又见到了同样多彩的彩虹,所以就画了下来,据说非常珍贵呢,多少达官贵人想出高价买这副画,但是青松先生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命根子一样,任谁都不卖!”
  “哦,竟然有这样的事啊?”包拯连连叹息道,“青松先生真是一个性情中人啊,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画出好画来!”
  “唉,可惜的是后来这副画竟然也不知所踪了,它也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大人和我看来是无缘见到了!”公孙策的话有些伤感。
  “公孙先生,我们不要再讨论这些了,你看,雨已经停了,我们也该上路了。”包拯催促道。
  “哎呀,不好!”公孙策忽然想起了什么大声叫道。
  “怎么啦?”包拯不明所以,急忙问道。
  “大人,我看今天我们是回不去了。”公孙策指着前方说道,“那里有条小河,是通往嘉陵县的必经之路,但是经过刚才那场大雨,那河肯定已被淹没了,只能等到明天河水退了之后才能通过了。”
  “啊?怎么会这样呢?”包拯皱起了眉头,道,“张龙他们一定会等得很焦急的!”
  “大人,天公不作美,那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我们只有既来之,则安之了。”公孙策劝道。
  “那怎么办呢?天色快黑了,我们今晚难道要在这凉亭里过夜了吗?”包拯的话略带一丝无奈。
  公孙策呵呵一笑,说道:“大人不必担心,您还记得我们来此的目的吗?”
  “当然记得,你说要来看这龙居山的美景啊!刚才不是看到了吗?”
  “刚才那只是意外,其实这山上的龙居寺才是第一大景观啊,如果到了这里不上去看一看,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龙居寺里的方丈元寂是学生的一个故交,所以我们可以上去借住一晚,等明天再上路也不迟,这样既能看到龙居寺的夜景,又解决了今晚的住宿问题,大人,您看如何?”
  包拯呵呵笑道:“如此说来,那就非去不可了!我倒真的很想看看这龙居寺呢!”
  公孙策听到包拯同意了,高兴的说道:“那就太好了,大人,您随我来吧,我知道有条路可以很快到达山上。”
  “呵呵,那就前面带路吧。”包拯说着抢先一步出了凉亭,公孙策见状急忙追了出去。
  从山下到龙居寺的山路并不像包拯所想象的那么崎岖难走,可见到山上来膜拜的人不少,包拯正想感叹几句,忽然一个身影从他身边快速冲过,包拯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站定身子,定睛细看,原来是一个和尚的身影,正在飞快的向山下跑去。
  “你怎么如此无礼?”包拯大声喊道,不料那和尚仍然头也不回的往山下奔去,不一会儿,他的身影就消失了,包拯不禁有点恼怒,一张漆黑的脸板得更紧了。
  “大人,你再怎么叫他也不会应你的。”公孙策突然笑呵呵的说道。
  “咦,难道公孙先生认识他吗?”包拯感到有些奇怪。
  “是啊,他的法号叫做元尽,是元寂方丈最小的弟子,他的耳朵有点聋,大人和他离得这么远,叫他肯定是听不见的,况且看他如此模样,应该是有急事,所以他是不会回应大人的。”公孙策分析道。
  “哦,公孙先生说得有理,那咱们继续赶路吧,不用去管他了。”包拯含笑说道。
  于是,二人又继续往前走去,不多时,快到半山腰的时候,上面传来了鼎沸的人声,公孙策欣喜的喊道:“大人,龙居寺快到了!”
  包拯闻言停住脚步,抬头往上看去,果真看到一座雄伟的大殿出现在了二人的前面,山门口进进出出的都是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并且不时有袅袅的香烟从大殿上方升起,“龙居寺”三个浑厚有力的大字深深的刻在龙居寺的正门的一块高悬的匾牌上。
  “好字,的确是好字!”包拯虽然不常写字,但他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所以看到如此绝妙的字,忍不住连声叫好。
  “大人,真是好眼光,这三个字是青松先生所题,看过的人无不说好啊!”公孙策解释道。
  “哦,原来是青松先生所题啊,怪不得呢!”包拯有些惊讶。
  “当然了,青松先生和元寂方丈是多年至交,所以才肯为龙居寺题字,要知道他已经封笔很多年了,除了元寂方丈,谁还能有这个面子呢?”公孙策啧啧叹道。
  “说的也是,公孙先生,我们已经到了,你去知会一声元寂方丈吧,现在天色也快黑了。”包拯抬头望望天空,略带一丝忧虑的说道。
  “大人,请不用担心,请您在此稍等,学生进去马上回来。”公孙策说完就进了山门。
  包拯在山门口等了一会儿,忽然听到一个雄厚的声音从寺里传了出来:“包大人在哪里啊?老衲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包拯转身一看,一个慈眉善目,方面大耳,年约五十左右的和尚在几个小沙弥的拥护下从龙居寺中走了出来,他的身旁跟随着的正是公孙策,此刻面带笑意,看来方丈已经允许二人借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