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者:紫茏    更新:2021-11-25 17:18
  最多苏亦星要是不走呢,就留他吃饭喝酒听小曲呷妓而已。
  船儿顺着娄江沿河向东行驶,准备在刘家港入长江,再溯江西去。
  傍晚时分官船到达了太仓州。
  太仓,《书经。禹贡》中说属于扬州之域,其地滨海枕江,春秋时期属吴地,吴王尝于其地置粮仓。越灭吴,楚败越,尽取吴故地,迁封春申君黄歇于吴,春申君亦置粮仓于此。秦灭楚后,置畛邑,属会稽郡。汉改畛邑为娄县,属吴郡。三国时孙权和好于辽,曾为辽设粮仓于此。故而太仓也确如地名一样,是一个天下最大最好的粮仓。
  苏亦星一看回到了自已的出生地,心中不觉兴奋异常,好想马上上岸看一看四百多年前的出生之地与四百多年后到底有多大的区别。虽说还未上岸,但目下所见的确是与自已记忆中的太仓大不相同,别的不说,光是这河道就比四百年后多宽出了四五倍,但见河上粮船商舶不计其数,高樯大桅林立河道,两岸琳宫梵宇,朱门大宅不可胜数,看得苏亦星呆愣半晌,口中喃喃而道:“原来这河道竟有如此之宽,河上船舶如此之多……真不知历史是前进了还是倒退呀……”
  官船尚未停靠码头,只见码头上一片灯火通明,在一大片写着“太仓州衙”字的灯笼旁边肃立着一帮子头戴乌纱的大小官员。苏亦星惊异地暗忖:“着来州衙里的这批官员也知道了我要打这里经过,算准时间来码头迎接了,也好,正想上去看看呢。”
  苏亦星正等着官船靠稳上岸,那船上的管事却拿出了一面旗旌出来,三二下就升上了桅杆上了,苏亦星抬头一看,上面几个大字到真的能够唬住人呢:“代天巡视”。
  “是你自已做的?”苏亦星问道。
  “回封大人的话,是小的让人做的,这船儿出行在河道上难免有人争执相撞什么的,有了这个的话就所向披靡一路无阻了呀……”管事的恭敬地回答道。
  苏亦星口中“嗯”了一下,心道也行,这样可以省了许多的罗嗦话了。船工刚把跳板铺设好,苏亦星迈着官步上岸了。
  “下官太仓知州龚平率所属拜见钦差大人!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苏亦星客气地扶起了知州大人,笑道:“龚大人勿要客气了,你是我的父母官呀……”
  龚知州一愣,回答道:“封大人是太仓人氏?……”
  苏亦星一不小心说漏了嘴,笑了笑赶紧回道:“祖上曾是太仓人……我嘛,只是梦中来过呵……”
  “哦,原来如此……”知州释然道:“原来大人添为同梓,本土出了封大人如此年少英才,邑下增光无限呀……”
  第七章 镇洋山 如此麻雀
  那龚知州下面的属僚一一参见寒喧之后,龚大人说道:“下官已在府衙后院摆下了酒宴,恭请钦差大人光临。”
  苏亦星嗯了一声道:“多谢大人费心了,恭敬不如从命了,大人前面请。”那知州龚平心里直道怪事:“从来没有哪一位上级官员如此好相与,看这位封大人年年轻轻地便做了大官,而礼仪到是十分地周全,一点点的官架子也没有,真是少见。先前让人打听过的消息好象不实么,这哪里是说的那个纨绔子弟呀?心中不禁泛起了阵阵好感。”更加歉恭地回道:“理应钦差大人先请的……”
  苏亦星心道这种事也没有必要多罗嗦了,带了瑞儿与二位小侍女,起步向州衙行去,沿途上也实在是看不出有哪些地方与四百多年后相同。只见那老街比较狭窄,两旁的店铺门面鳞次栉比。此刻虽是入夜了,但街道上依然是灯火辉煌人头攒涌,热闹无比。苏亦星暗忖:“看来这没有电的时代也一样地闹热呀,这大街上的行人个个衣着鲜光,面色红润,生活水平想必也是差不到哪里去了……”
  从太仓南码头上岸到州府衙门走不了多久便到了,一路上到是看到了不少的仓屯之处,停下轿来,苏亦星一看,这州署衙门还不错呢,好象新造了没有多少年。可能是为了迎接钦差大人的到来,衙门口的两只青石狮子的脖子上还用缎带结了花球,远远地一看有种特别的喜庆气氛。
  苏亦星在衙门口的新造照壁前停下了脚步,上面画的一只饕餮与别处的略有些不同,那口大得许多,便闲问道:“龚大人可知为何此处这饕餮的口特别大呢?”
  知州大人没想到苏亦星会提问这个问题呢,愣了一下,以为苏亦星在考问他的学识,躬身回道:“这饕仍古之贪食之兽,《汉书。礼乐志》云:‘贪饕险诐’。《左传。文公十八年》上也曾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故而留传下来以戒贪也。”
  苏亦星笑道:“龚大人果然学富五车,才贯二酉,不过嘛……本公子问的是为啥这里的饕口比别处的要大得多……”
  龚大人心中一惊,暗道:“这封大人是什么意思呀,这饕的口大是指贪大,莫非是说我贪吗?在下没有贪呀……看来这封大人也是不好搞的,那就等他开口要钱吧,唉……”想了想呐呐回道:“这个么……下官确实不知了,下官新来不久,此仍前任知州李端李大人所建……”
  苏亦星见龚大人一付心惊肉跳的模样,笑着安慰道:“龚大人勿要紧张,本公子随口说说而已。”
  宴席设在后院的镇洋山下的花厅里,那花厅虽说不大但却布置得十分地精致细巧,处处透露出一股子江南文士的儒风来。再看那镇洋山虽名曰山,其实却是一个大土墩子,可能是以前开掘河道时把所挖泥土堆积而成的,不过在经历多年的修饰之后远看到是象模象样的一座小山了,山上树木花草郁郁葱葱,凉亭小筑也修得醒目古拙。苏亦星出生在此,却从来不知此地还有这么一座小山,惊奇地问道:“原来这里曾经有过山呢……看上去还蛮大的哩。”
  龚大人听得有些莫明其妙,顿了顿回答道:“这座山名叫‘镇洋山’,具体什么时间筑成的下官也不知道了。”
  “那为何叫‘镇洋山’呀?”苏亦星问道。
  龚大人虽说是学富五车,但对于这些事也是无法回答的,摇了下头还是说不知道。苏亦星微笑着揣摩道:“这太仓州古娄江的河道出口处刘家港便是当年郑和七下四洋的启锚之地,或许是为了出门图个吉利,才叫‘镇洋山’的吧……那是为了镇住那洋人……哈哈……”
  龚大人醒悟道:“封大人高见,说得很有见地,如此一凑便到确是有些像了。”也不知道那龚大人说的是真心话还是为了奉承苏亦星呢。接着又说道:“封大别小看了这座小山,山上建有多处石碑,上面有当代文儒大家题的记实杂赋呢,哦,那苏州祝允明也曾写过‘镇洋山赋’留在山上石碑……”
  “祝枝山……”苏亦星知道那祝枝山也是封德铭的好友,只不过这位朋友他苏亦星实在是想不出其容其貌来了,仿佛是前世之事:“呵呵,祝大胡子到广东梅县去做知县去了,好久不见了……”苏亦星装作是与祝枝山深交之朋,实际上也不能说是说错了,起码那祝枝山认为是他的好朋友。
  龚大人也跟着笑道:“听说过封大人与祝允明唐寅张灵等是知交好友,不过封大人文章出众,才气更是尤胜那几位,故所以能够‘代天巡视’呢……”这几句话说得苏亦星差点儿把口中的酒喷了出来,心道:“这官场上真是个不讲真话的地方呀,只要对自已有利什么鬼话假话谄媚话都能说,看这龚大人也是个饱学之士,可为了能做稳这个官也是什么话都说,唉……”
  苏亦星也没有去触他的霉头,心想算了吧,人在官场也是身不由已的,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又何必去捅穿他呢。笑了笑对着桌上刚上来的一盆小鱼问道:“请问龚大人这是什么鱼儿呀,这么小如手指但味道却又如此地鲜美,又无骨刺,在下从未吃过这鱼……”
  龚大人听苏亦星赞问此鱼,兴奋地回答道:“此鱼名‘菜花痴哺’,仍本地所特有的一种小鱼,此鱼体形较小,背部黑褐色,腹部近似淡黄色,体侧带有黑褐色斑纹,多肉而无刺,最肥季节仍是菜花开时,现此冬季非常稀少珍贵,故而特地为封大人搞来一些,让大人品尝一下味道。”
  听龚大人如此一说,苏亦星到是想起来一些了,起得小时候听父母说过以前曾经有过这么一种小鱼,但随着科学的日益昌明,这种小鱼儿可能早已绝种了,最起码苏亦星没见过没吃过,今天能够在这大明年代里吃到这“菜花痴哺”也算弥补了他的一大遗憾了,吃得他连连点头赞声不绝。
  龚大人又笑着说道:“晋人张翰曾经慨叹道:‘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他说的这鲈鱼鲙里其实也包括了这‘菜花痴哺’呀……”
  苏亦星奇道:“晋朝时就有了这鱼了?如此好鱼竟然灭种了,可叹可惜呀……”
  “灭种了?此鱼尚多,没有灭种呀?封大人有兴趣明年开春时再来吃吧,那时候的鱼儿特肥腻呢……”龚大人当然没有听懂苏亦星的话了,苏亦星一想这话说得年代也太不对了,便笑着岔开了话题。
  本来这大明时候的官场上请客饮酒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规距,便是经常请官妓来陪酒的,今日见苏亦星带着老婆一起过来,这龚大人不好请官妓了,所以这酒后便没了好去处好玩的地方了,这让龚大人着实伤了一番脑筋。
  酒后几道茶后,龚大人试探着问道:“不知封大人空余时可有何种消遣啊?”
  “消遣?没有什么呀?”苏亦星回答道,也没有搞明白龚大人的真正用意,龚大人抓了下头皮问道:“手谈?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