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作者:阿越    更新:2021-11-25 12:12
  秉常还要说话,却早被震天的杀喊声遮住,风雪之中,有几支箭几乎从他耳边贴着耳朵飞过,吓出秉常一身冷汗。早有几个侍卫连拉带抱,将他拉到安全之处。
  “陛下!”李清不待秉常定下神来,再次劝说道:“请速速下令东狩!”“罢!罢!”秉常此时也无奈何,只得下令:“东巡韦州。”
  “陛下圣明。”李清正要安排人众断后,忽然,只见灰蒙蒙地一团东西冲他飞了过来,他一侧躲过,那东西便摔在他身前几步远的雪地上。他定晴看去,袭击他的,原来竟是用灰布包着一团东西。一个亲兵不待吩咐,已快步上前,将布扯开,便听“啊”地一声,那布里面露出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赫然便是去“保护”梁太后的阿妹勒的。
  与此同时,对岸也传出“万岁”的呼吼声。
  秉常结结巴巴地说道:“太……太后……”李清转过头望去,果然是梁太后在侍卫的拥簇下,亲临战场了。他的心立时沉了下来,暗暗咬牙道:“若去的是史十三,不至于此!”但是便到此时,史十三依然不见踪影。
  他也无暇懊恼太久,眼见梁太后要说话,他深知梁太后厉害,连忙抢先喊道:“嵬名荣作乱,挟持太后,大伙儿和他拼了!杀了嵬名荣,封万户侯!”
  “杀了嵬名荣,救出太后!”负责金水河防线的两名武官举起刀,大声吼道:“杀!”众侍卫立时冲过河去,与西厢侍卫杀成一团。
  这支西夏地位最尊贵、最精锐的部队,在一个最不适合战斗的日子里,进行着嗜血的内斗。尸体不断地倒下,鲜血几乎将白雪染成红色,双方却还是打了个平手,东厢没有后退一步,西厢也没能前进一步。
  秉常与李清没有在金水河边多做停留。当这里处于缠斗之中时,王城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伙来历不明的人,突然袭击了王城东门外的西厢班直军,守城的东厢侍卫趁机出城,前后夹击,东门外的西厢班直竟被击溃了。
  “史十三来得正是时候。”不用多问,李清也知道是史十三到了。
  李清护着夏主向东门奔去,沿途不断召集侍卫,到达王城东门之时,身后竟也有五百余人。
  守卫东门的武官见到夏主与李清到来,连忙上前迎接。
  “从背后袭击叛军的那般人呢?”李清见到他,张口便问道。
  “禀将军。那似是民间义军,击溃东门叛贼之后,其首领说事不宜迟,往南门偷袭叛军去了。”见到李清神态,他便不敢说真话,实际是他怕出事,不敢放史十三等人进王城。史十三迫不得已,转战王城南门。
  “南门?!”李清倒吸了一口凉气,“南门有嵬名荣亲自领兵!”
  “末将看他们作战勇猛,兼有风雪为助,必能成功。”
  “罢了!”李清也无暇再多说,“你立即下令,集结所有人马。”
  “是。”武官怔了一下,立即反应过来是要突围了。马上跑了开去,大声呼喊怒骂,将所有能战的侍卫全部召集起来,一起在东门之外集合。李清点了点人数,也有千余士卒,只是士气低落,许多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作战一天,早已疲惫不堪。
  李清暗暗叹气,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他让秉常脱了衣甲帽子,找一个与秉常差不多模样的侍卫穿了,却让秉常穿着侍禁一级武官的服饰。将这些事调停妥当了,这才大步走到集结的侍卫们之前训话。
  “众儿郎听着!此番叛贼作乱,皇上要东狩召兵平叛,正是忠义之臣奋不顾身之时!若能护得皇上周全,克定叛乱之日,你我人人都是护驾有功之臣。封官拜爵,妻荣子贵,不在话下!但万一兵败,误了皇上国家,人人也都死无葬身之地!大伙儿都要奋勇争先,不可抱侥幸之意,若有怯敌惧敌者,立斩不赦!”风雪呼啸,李清带着杀意的声音依然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中。
  “是!”众人轰然答应。
  李清冰冷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上。众人尽皆凛然。李清看完所有人,方转头对秉常说道:“陛下,臣必护得你周全!”秉常微微点头。
  “唰”地一声,李清拔出刀来,高举向天,大声吼道:“出发!”一千人排成几列,浩浩荡荡地出了王城。因为风雨未停,街道上有些地方雪深难测,所以,虽然号称“突围”,实际上所有人也只是在骑马慢跑。此时此刻,李清也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样的大雪,一样也会限制梁乙逋的行军速度。
  王城南门外。
  在巷战中,史十三率领的地痞无赖们,未必没有他们的长处。他们从各个建筑后的后面、雪堆之中,突然冒出,也许是给嵬名荣的西厢侍卫们一冷刀,或者是扔出一块石头,待到这些精锐中的精锐,御围内六班直的侍卫们集结起来追击之时,他们早已不知去向,消失在白雪之中。
  嵬名荣努力勒束着自己的士兵。
  “休管那些该死的兔子!”他执刀大声吼着,“盯紧南门,不要那些叛军有机会出城。”突然想起什么,又一把拉住一个亲兵,大声吩咐道:“带几个人去看看东门。”那个亲兵答应了,叫上两个人,骑着马便向东门方向奔去。这三人骑马驰出不过一百步,便听到啸耳的风声,一个人影从他们驰过的一棵树上跃身扑下,稳稳落到了一个亲兵的马上,便听到“喀嚓”一声,那亲兵脖子被扭断,摔下马去。他的马却在那人操纵下,没有半点停留,瞬时便赶上另一个亲兵,那亲兵正回头张望,就只见白光一闪,那人手起刀落,又一个亲兵死于非命。余下一个亲兵听到声响,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拼命鞭打着坐骑往前跑,那人却不再追赶,勒马哈哈长笑。嵬名荣看到此情,刚刚松了口气,不料笑声未已,那人手中的刀脱出而飞,在空中划出一道红线,正好砍在余下的那个亲兵的背上。“扑通”一声,那个亲兵也跌下马来,活不了了。
  “这人是谁?!”嵬名荣惊疑的问道。他的亲兵,也不是好惹的,与寻常武将对打,也能战上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样三招毙三命,被人杀小鸡一样杀了,不止是嵬名荣,连他的将佐们也惊呆了。
  没有人认识那人是谁。
  “东门这么久没有人过来联络了。”嵬名荣思忖着目前的形势,“定是被皇上突围了。这些人是用来纠缠我的,使我不能追击。”想通此节,越想便越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
  无论如何,不能让夏主出兴庆府。夏主如果逃到一个地方诸侯的地方,西夏必然掀起内战。辽国内战之时,宋人还无力从中分一杯,西夏要内乱,运气就绝不会有辽国那么好了。
  “众军听令!”嵬名荣又开始出招。
  嵬名荣如此相信自己的直觉,竟然召齐了王城南门外全部的兵马,列着行军队列,径直向兴庆府的内城东门追去。面对着这样规模的部队,史十三所率领的那些“民兵”,是绝不敢招惹的。何况,史十三也不知道嵬名荣的意图。果然,嵬名荣的人马几乎是畅通无阻地通过,径直向内城的东门扑去。
  就在王城南门守将与史十三几乎是同时松一口气的时候,二人前后接到了夏主“东狩”的消息。
  “奶奶的!”几乎不用多想,就知道嵬名荣是做什么去了。王城已没有再守的必要,南门守将立即弃城,率着部下的侍卫,尾随着嵬名荣部的足迹追了上去。
  而史十三则反应得比他更快。
  但是,当大势已经决定的时候,无论应变如何得体,也只能徒增遗憾,却极难改变事情的结果。
  史十三率领的“死士”们先一步遇到伏击。
  箭雨!
  那一瞬间的箭雨,使得密密麻麻的飘雪都在空中融化,只见如蝗虫蔽日一般,飞啸而来,顷刻间,数以百计的人变成尸体,有许多人直接被射成了刺猬。并行的两条街道上,都只有箭、插满箭的尸体、还有一些受了箭伤的活人。
  这不是嵬名荣的部队所能有的规模!
  史十三立刻就意识到了。
  而且,这是一个大雪天,只有真正有过很多实战经历的军队,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形成这样的箭雨。
  “梁乙逋进城了。”史十三喃喃骂了一句,咬着牙,单手拔出正中左臂的箭杆,随便撕了块布给自己包扎了一下。
  自己带的那些“死士”,现在活下来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有些人已经眼珠四顾,想要趁机开溜;有些人躺在雪上装死;还有一些干脆跪在地上痛哭,准备投降。真正想亡命一搏的,可能连十个都不到。
  街道的两面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西夏军。每个士兵手中都拿着盾牌与单刀,他们小心翼翼地进巷,割下每一个死者的头颅,拿走他们的财物,杀死每一个还活着的人。
  所有活着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都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大家拿着兵器,缓缓后退,全部集中到了史十三的周围。但是那些西夏兵仿佛是看到了他们没有弓箭,却并不着急,依然只是慢腾腾地向中间挤压过来。
  时间仿佛在滴答滴答地走着。
  史十三感觉到了每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这里就是我的葬身之所么?不知李清与夏主怎样了,不知她怎么样了……”他眯着眼睛,打量着越来越近的西夏兵。
  此时,隐隐约约,从附近传来人马痛苦的喊叫与嘶鸣声,史十三虽然不知道这是与他一道追出来的南门守将,被嵬名荣杀了个回马枪,但是也明白那些东厢侍卫的命运,不会比自己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