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作者:阿越    更新:2021-11-25 12:11
  李向安连忙欠身答道:“启禀官家,或者是增刊也未可知。最近辽人内乱、京城省试,百姓也很关心。《谏闻报》偶尔也会有增刊。”
  “哦,朕倒要看看唐炯又找到什么独家新闻了。”赵顼开玩笑的笑道,一面拿起《谏闻报》,却发现比平日厚了一倍,足足有十六页厚!赵顼垂首欲读,不料才看了一眼,笑容便立即凝固在脸上。李向安察颜观色,立时知道不对,顿时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宫殿中沉默了一会,便听到赵顼一掌击在案上,怒声喝道:“唐炯好大的胆子!好大的胆子!”
  龙颜大怒,顿时满殿内侍、宫女,全都跪了下来。李向安趴在地上,偷偷向上望去,却见一叠报纸飘摇落下,掉在他的面前的那页报纸上面赫然用大号楷体印着一行标题一一《开发湖广·裁汰厢军》,他顺着报纸从右往左看去,却见又有一条大号标题一—独家报道<苏石奏折>详情》!
  李向安正待再看,却听皇帝厉声吼道:“来人,速召张景宪、蹇周辅!”
  李向安慌忙应道:“遵旨。”一面急急退出殿中,取马往大理寺宣旨。他匆匆忙忙走到明堂附近,却见童贯在那里做事,瞅见四下无人,李向安连忙朝他招招手。童贯赶忙跑了过来,请了安,诌笑道:“李大人,不知有何盼咐?”
  李向安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可知道太府寺怎么走?”
  “回大人,小人去过几次。”
  “嗯,怪不得石参政说你办事伶俐。你现下悄悄去趟太府寺,叫参政看今天的《谏闻报》。”李向安不动声色的低声吩咐道。
  “小的一定办妥。”童贯低声应道。
  李向安见他竟不多问半句,心中大喜,笑道:“你果然聪明。快去。”说完也不停留,便直奔大理而去。
  童贯匆忙收拾一下,转了个弯,也从东华门溜了出去。
  他知是李向安与石越的差使,也不敢怠慢,一路紧赶,到了太府寺。见着石越,便将李向安的话转述了一遍。
  石越却是一头雾水,问道:“李公公也没有和你说别的什么?”
  “却是不曾说得其他事。”
  “嗯。”石越沉吟道:“如此有劳你了。”一面吩咐侍剑道:“给小公公封点茶水钱。”
  童贯连忙欠身说道:“不敢。参政,小的不敢久离,便告辞了。盼参政小心为要。”竟是连钱都不要,转身便走。侍剑从未见过不要钱的宦官,望着童贯的背影,不由怔道:“公子,这……”
  石越淡淡一笑,道:“有违人情者,必然为伪。不过他既然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难为他了,不如便领他这个情。”一面走到案边,翻出当日的《谏闻报》来,才看了一眼,整个人也呆在当场。
  “这,这是军国机密!是谁敢外泄?”石越颤声问道,一面急速的翻阅《谏闻报》,却见整份报纸,不仅详详细细的刊登了石越与苏辙联名奏折的全面内容,还刊登了白水潭的几场讲演,以及《谏闻报》对此事的评论。
  侍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凑过来了一看,顿时也吃了一惊,忽想起一事,恍然大悟道:“刚才出去,听说《谏闻报》增刊大卖,市井纷纷抢购,我以为又是关于辽国的谣言,不料竟……”
  石越苦笑道:“必是皇上也见了,李向安才着人来知会我。唐炯要倒霉了,这份奏折,虽然没有通过,却事关裁撤厢军等等机密大事,目前为止,也就是韩、吕、司马,苏大人与我知道而已,唐炯怎么的如此不知发歹,《皇宋出版条例》规定泄露军国机要,最轻都要杖责二十,罚铜二百斤……”
  “公子,只怕皇上要追查是谁泄秘的。皇上最恨的便是有人泄露朝中讨论的大事,这件事情,只怕公子与苏大人,都脱不了嫌疑。”侍剑担心的说道。
  石越不以为然的摆摆手,道:“我怎么会泄露这些机要,荒谬!”
  ※※※
  崇政殿。
  大理寺卿张景宪与大理寺少卿蹇周辅跪在殿中,听赵顼怒气冲冲的命令道:“肤要二卿即日查封《谏闻报》,将唐炯抓起来,找出那个泄密之人。”
  “陛下。”张景宪已经知道事情的大概,他缓缓说道:“臣以为,按例此事当由开封府管。”
  “大理寺管不得么?大理寺不管天下刑狱么?”赵顼怒道“这等小事若也要大理寺亲自过问,大理寺就有管不完的事情。”张景宪毫不退让,平平淡淡的顶了回去。
  “这如何是小事?”赵顼恶狠狠的问道。他气极欲狂,几乎想要走下御椅,狠狠踢张景宪一脚。
  “臣亦以为是小事。一桩普通的泄密案,开封府管得着,臣亦以为,大理寺不当管。”蹇周辅也不紧不慢的说道。“而且,臣以为,若开封府要查封《谏闻报》,臣当驳回这个判决。”
  “朕为何查封不得?”赵顼怒睁双目,霍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有法令在。”张景宪简简单单的回答,不管赵顼如何生气,他就是没看见的样子,神色从容平静。
  “陛下。”蹇周辅解释道:“按着《皇宋出版条例》,报纸泄露朝廷机要,可以杖责当事的编辑、撰稿者,可以追查泄密人,可以对报社罚铜,却不可以查封报馆。”
  “若朕定要查封呢?”赵顼冷笑道。
  “立法不守,不如无法,臣等不敢奉诏!”张景宪与蹇周辅一齐顿首道。
  “二卿可知道《谏闻报》所泄机密,关系重大?”赵项被二人弄得无可奈何,只得放缓语气。
  “若情节果然严重,可以杖责四十,罚铜千斤。足以让唐垌刻骨铭心。”张景宪答道。
  蹇周辅却道:“陛下若大动干戈,只怕是让天下本来还怀疑《谏闻报》报道真实与否的人坚信这件事是真的。臣以为解决此事的上策,是公开宣布绝无此事,一面以伪造朝廷奏折,报道不实的罪名处罚《谏闻报》。如此时日渐久,自然无人相信。”
  “若以臣之见,《谏闻报》所登之所谓‘奏折’,荒谬不经,倒似是纸上谈兵,便是泄密,亦多有夸饰,世间凡明事理之人,皆知断非苏、石二参政所为,此案之罪断,似乎诬蔑造谣多于泄密。”张景宪粗略看过《谏闻报》上刊登的奏折,心里非常不以为然。
  赵顼不料他如此说,愕然道:“卿何出此言?《谏闻报》所登,却是千真万确之奏折。”
  “啊?”张景宪与蹇周辅齐齐吃了一惊,二人讶然对视,半晌,忽然一起顿首。
  赵顼奇道:“三卿这是为何?”
  张景宪慨然说道:“陛下,臣以为泄密事小,奏折所议事大。苏、石二参政向来谨慎,不知何故献此下策。隋亡故事,陛下不可不戒!臣身为大臣,此事亦不可不谏。”
  蹇周辅亦道:“陛下,臣不敢信此为苏、石二位大人所为,便是周文王再世,朝廷财政亦将败坏不可救。若有天灾兵祸,陛下将如之何?万望陛下三思而行。”
  赵顼摆摆手,道:“苏辙、石越不过建议而已,韩绛、吕惠卿、司马君实皆以为不可,故此事外间不知。不料竟然有《谏闻报》刊登其事,朕必欲知此事是谁人泄密,若不查出,日后朝廷岂有机密可言?”
  张景宪、蹇周辅这才稍稍放心,齐声说道:“陛下英明。”张景宪又道:“既确是泄密,臣请陛下敕令开封府立案。”
  “罢、罢。御史台不再审案,甚是不便。权且让开封府去查这件事罢。”赵顼不耐烦的挥挥手,一瞬间竟然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
  《谏闻报》刊登的报道在汴京城迅速掀起了轩然大波。既有旗帜鲜明的支持者,也有立场坚定的反对者,但绝大多数的人,则是觉得不可思议。如此庞大的计划,几乎是当时人闻所未闻的。
  支持者以白水潭的一部分学生为主,反对者则多是老成稳重之辈,而觉得不可思议的,却多是朝中的大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屑的丢下报纸,哼道:“造谣!”这些人中间,就包括在当天抵达京师的枢密使文彦博。
  “若说是吕惠卿提出这样的主张,或者还可以相信。苏辙、石越?”文彦博摇了摇头,沉着脸在来迎接他的冯京面前骂道:“这些报纸越来越放肆了,居然连朝廷大臣的谣也敢造。如此军国大事,连老夫都曾与闻,又怎能让唐垌知道?”
  冯京一脸的尴尬,半晌没有作声。文彦博瞧出蹊跷,心中一惊,问道:“当世,难道此事是真的?”
  冯京吱唔一声,道:“今日傍晚,开封府已经将《谏闻报》有关的编辑全部抓了起来,罪名未定。不过我听说,皇上曾召见大理寺卿张景宪与少卿蹇周辅……”
  “说了些什么?”
  “究竟圣上和他们说了什么,别人也不知道。现在皇上龙颜大怒,宫中自然没有人敢乱传话。张景宪与蹇周辅,都是有风骨的人,什么话进了他们的耳里,那便和进了棺材没甚区别,也不会传扬出来……只是我颇疑心,此享或许是真的……”冯京也无意隐瞒文彦博。
  “为何做如是想?苏辙、石越,皆是稳重之人。”文彦博奇道。
  “因十几日前,我曾听说苏辙、蔡卞、唐棣等人频繁来往石府,虽说几人素来交好,但是现在各部正是事烦之际,却也颇显不同寻常。其后石越又拜访过韩维。尔后皇上一日之内,先是召司马君实、石子明、苏子由密谈,其后又相继召见韩、吕二相。尔后又闻通进司曾递交苏、石之奏折……若依这些事情来揣测,总觉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