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王长华    更新:2021-11-25 11:35
  一个好汉三个帮,将来太子要掌管天下,身边的忠臣良将智多星虽不能少,但对有可能对幼主造成威胁的也必预先除之而后快。像唐太宗李世民,起初把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谁知这李承乾继承娘舅突厥氏的粗鲁野蛮的种性,剽悍不驯,他在几乎所有场合都穿突厥服,行突厥礼,说突厥语,行为放荡不羁。后来竟发展到勾结叔叔元昌等人密谋造反,事发后被贬为庶人,徙往边地黔州。除李承乾外,唐太宗喜欢的另一个儿子是李泰。贞观二年,唐太宗封李泰为越王,扬州大都督,十一年加封为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之后,唐太宗又给过李泰许多荣誉。照常理发展,在李承乾被废后,李泰的立嗣当不成问题。可是半路上又杀出程咬金,李泰虽然聪明英武,但耐心差了点儿,没等到帝位到手,就犯罪被贬为东莱郡王。两次立嗣失败,对唐太宗打击颇大,于是由刚强转柔弱,这次他改立的是以宽仁著称的九子李治。
  唐太宗立嗣标准的改变,颇能说明前面“品行第一”中讨论的问题,选才和选德可以并行不悖,但事实上,选才易出背叛者,选德又导致无能者执政,这真是帝王择嗣的二难。
  以太宗的为人,他所喜欢的应是“英果类我”者,而李治的懦弱在立嗣之后不久就被太宗发现了。但经李治的舅父、老臣长孙无忌的劝说,李治最终还是做稳了太子。太宗不再易储,又要稳保帝业,所以他就不能不在辅佐大臣身上下工夫。想来想去,觉得宠臣李NB078工于心计又忠于朝廷,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李NB078原来并非唐
  室旧部,他原本也不姓李。《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就是后来的李NB078。徐茂公原
  名徐世NB078,曾是瓦岗军首领翟让的部下,翟让被杀后转隶于李密。后来李密投降大唐,而徐世NB078
  看出大唐乃天命所归,就再次跻身做了唐室的顺臣。他之所以被唐太宗看作是辅佐李治的最佳人选,这与他本人善察时变大有关系。比如他能洞察李氏父子的为人特点,并且很好地处理自己与新旧主人的各种关系。李密降唐不久,“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都是李NB078的辖区。李NB078这时派人到关中去见
  李密,将这一大片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记录一同带去,请李密献给李渊以示归附。李渊听说这原来是李NB078“不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盛赞李NB078“感恩推功
  ,实属忠臣”。这是李NB078进身李氏父子后的第一次见面礼。
  第二次是李密因反伏诛后,李NB078依然奏请收葬,并且“服衰NB079,与旧僚吏将
  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而散”。李NB078在归唐之后敢于斗胆表示对背叛
  新主的旧主致哀悼思怀之情,却赢得朝野一片赞誉和李氏父子的称许,这是李NB078事
  前希望得到的。果然,李氏父子对他不但不疑,反赐姓李,倍加重用。李世民更多次表示对
  李NB078的宠信。一次,李NB078生病,为给李NB078治病,太宗李世民竟剪去
  自己蓄留多年的大胡子以作药引子。由此显示出来的君臣之恩,真应该说是无以复加了。
  李世民厚待李NB078,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算计。他知道太子李治于李NB078无任何恩
  义,况且李治生性怯懦,没有铁鞭驭马的气派和胆识。而历史上旧主谢世权臣谋反的先例有
  的是,像蜀魏延反刘禅,东魏高欢死而侯景投梁。唐太宗李世民也生怕自己归天后,软弱的李治驾驭不了功高望重的李NB078。所以,李世民去世前就先自把李NB078贬斥放
  逐了。按照李世民的想法,这是为太子做稳江山而必须扫清的一个障碍。
  立嗣中的计较:5.爱屋及乌
  皇帝选储立嗣时,皇后与皇帝的关系因素也十分重要。像东汉光武帝刘秀,易储前先易皇后,易皇后成为下一步易储的一个明确信号。原来,光武帝刘秀在起兵反莽的第二年,就娶了家乡有名的美女阴雨华。之后,刘秀被绿林军首领刘玄派往河北安抚收编地方武装,遭到自称是皇室后裔王朗的通缉,逃到信都(今河北冀县)。当时天下百姓对新莽政权不满,怀念汉室。刘秀为败王朗,前往争取占据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真定王刘扬,这刘扬乃是汉景帝的七世孙,且拥兵10万。但刘扬向刘秀提出条件,就是刘秀与其甥女郭圣通成婚,他才肯出兵。为大业着想,刘秀只好娶了郭圣通。这郭圣通也真争气,第一胎就给刘秀生了个儿子。母以子贵,再加上刘扬的势力强大,刘秀称王后,于建武元年六月,正式册封郭圣通为皇后,立郭所生儿子刘疆为太子。而阴丽华只能屈居为贵人。
  之后,这阴丽华也为刘秀生了儿子,取名刘阳。这一下就使刘秀心中的天平不得不发生倾斜,因为他本来就喜欢阴丽华。后来刘扬谋反被诛,刘秀没有马上波及郭圣通。可是刘秀爱阴丽华是很明显的,他几次御驾亲征,身边带的都是阴丽华。再加上刘阳明显比刘疆有才干,刘秀渐渐滋生了易储的念头。
  皇帝的举手投足,周围人看得十分清楚。刘疆本人也意识到了面临的危机,他整日忧心忡忡,难以自安,而郭皇后更是想不明白。她认为要不是舅舅刘扬,你刘秀能做上皇帝?心里想的难免不表现出来,这时刘秀就趁机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为由,废除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
  很明显,刘秀醉翁之意不在酒,手下大臣自然明白。皇家教习郅恽对刘秀的意思心领神会,他先提议加封郭圣通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增加中山王的封地,淡化一下“废后”的实际意图。之后又苦口婆心地劝谏刘疆,说刘疆“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太子宜因左右诸皇子引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刘疆听了郅恽的分析,只好接二连三主动向父皇申请让位,并托请他人劝说皇上。刘秀在表演了一番推让不允之后,就表示接受请求,于建武十九年改封刘疆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
  由宠其母而立其子,爱屋及乌,这是许多帝王的惯常做法。像唐高宗李治先后四次立嗣,立的都是则天武后所生的儿子,这不能不说与他宠爱武则天有关。但是情况也有特殊者,那就是因为爱其母,所以立其子,又因为欲立其子,必先杀其母。这是立嗣的两刃剑,也是古代帝王的立嗣辩证法。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么干的。太始三年,汉武帝宠爱的钩弋夫人生下一子,武帝欣喜异常。尽管在此之前他已有五个儿子,皇位继承人也早有人选,但这皇帝老儿老来得子,此子不仅为宠妃所生,且又在钩弋夫人肚子里异乎寻常地呆了整整24个月。汉武帝其人极富创造性和想像力,他想起上古圣人帝尧也是其母怀胎14个月方才降生的,于是一高兴,就把钩弋夫人产房的门命名为“尧母门”。由此可见,汉武帝是如何喜欢这位小儿子了。
  但是,皇太子此前早已立定,是卫皇后所生的刘据。这刘据与汉武帝性格截然不同。武帝严刑峻法,太子宽厚仁慈;被武帝治罪的人,太子常常为之平反。武帝的严刑,有配套的告密机关及执法大臣相佐,这些人也常担心一旦刘据嗣位,会对自己不利。而汉武帝既然把钩弋夫人比作“尧母”,尧继帝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他还让画工画“周公辅成王”的图画,易储的意思更加明显。再加上汉武帝相信神仙,总想长生不老,所以对巫蛊之术非常在意。所谓“蛊”就是把几只毒虫放入一器皿之中,让它们互相争咬,最后只剩下一个,这一个就是怪物,也就是“蛊”。征和二年,汉武帝生病,水衡都尉兼直指绣衣使者江充趁机离间武帝与太子的关系,说有巫蛊祸害皇帝,此事牵连到卫皇后与太子。汉武帝在别宫养病,卫皇后和太子想请安问候,但受到阻拦。太子刘据愤怒之余抓住江充就杀了头,于是有人造谣说太子要谋反,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传遍了。形势所迫,逼得太子真的起兵。保皇党与保皇太子党在长安城中大战五日,“死者数万”,太子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死。事后汉武帝醒悟,建“思子宫”悔过。但改立太子的工作却水到渠成了。所以四年以后,钩弋夫人生的刘弗陵在8岁时被立为太子,是为汉昭帝。
  刘弗陵本来是出身“尧母门”的汉武帝的掌上明珠,汉武帝要为这幼子创造各种条件,预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他不仅为刘弗陵选定朝中重臣霍光朝夕辅佐小太子,而且一立刘弗陵为太子,就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前者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后者就连当时的许多大臣也迷惑不解。当有人问汉武帝为何立其子而杀其母时,汉武帝解释说:以往国家之所以发生混乱,多是由于皇帝小而他的母亲却正值年轻力壮。这样女主骄矜自持、淫乱恣意,就没有人能管束得了。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吕太后专政的故事吗?这就是汉武帝之所以立其子而杀其母的理由。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采取这种出人意料的极端手段,这怕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古人打仗常提倡出奇制胜,而汉武帝在立嗣问题上也堪称出奇制胜了,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残酷,但确也真的堵住了母后干政乱政这个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