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长弓女主月伴行    更新:2021-11-25 10:10
  你们政要口口声声为本国人民的安全和生存,战争使他们流血不止,境遇日下。而且,据我所知,导致他们贫困死亡的因素不正是你们腐败的政府吗?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高举起和平大旗,惟恐世人不知。他们之所以高,是站在人民如山的尸骨上。那些未寒的尸骨呻吟着,阴魂不散,索取邪恶的魂灵。
  我不愿,非常不愿看到,亚日两国再起硝烟。那时,我们的军队将长驱直入,亲自寻找祸首,还政天皇。我窃希望,消灭邪恶势力后,军队和平地走在江户的大道上,日本人民高呼日本万岁时,作为阶下囚的你会是何感想。
  一切都是闹剧,我对瑾儿说,我了解日本的好战派,不要对他们抱有幻想。他们终身拿一把斧头,有时在你面前晃,有时藏在身后。和平,是的,和平,但必须处于他弱我强才行。否则,他们就会对我们张开血盆大嘴。我预言,日本一旦强大到吞并朝鲜,中国就岌岌可危。
  不可能对日本有惩罚措施,因为清军行动了。
  清军四十万向国境集结。
  周洋说:清军还需一个月才能完成集结。主要是步兵,骑兵也有部分运动,但动向不明,大致分两路,一路是八旗军,一路是降清的汉营军。外务部正设法与清国交涉,不过两国交战在所难免。我们不要奢求和平解决事端,加紧备战才对。
  瑾儿问:敌军统帅是谁?
  叛徒吴三桂。
  这划伤我的心,是对手了。
  瑾儿说:通报下去,把他从教廷中除名。
  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众大臣把目光聚在我身上。我知道谁说话更有分量。我说:国防大臣,你的高见?
  周洋瞥看瑾儿。
  瑾儿含蓄地点头。
  周洋说:边防城市都在丘陵地区。当初全面收缩时,为抗拒敌人优势骑兵的冲击,建立丘陵防线。防线后面就是广大平原城市。我认为敌军急进,士气正盛,我们坚守不战,待他们士气衰竭,再速战速决。
  瑾儿认可,又问:武器装备及军资粮秣如何?
  战煊说:毛瑟枪一个月后可装备全军,火炮充足,至少支持六个月的大规模战争。
  财政大臣表示:饷银不成问题。商团保证持续供应战争经费,赋税稳定。
  农业大臣说:各地官仓满满的。
  军队数量及潜力?
  中央军名下二十万,地方军六十万,民兵团练十五万,军警及防暴武装亦有十万。全国最多再征兵七十万。超过这个数目,农商业就不能正常运行。
  何兴问:是否组织雇佣军?
  瑾儿说:不必了。朕宣布全国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封周洋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全权负责抗清要务。除直辖部外,其余各部均受其节制,不得抗命,东王督军。
  我即要随军出征。含玉终未能结发——肯定是以后的事。彤彤执意要跟我去,我同意了。在妹妹看来,我是她唯一的安全屏障。我又担心她劫难后有精神上的后遗症,事事顺她心意。
  我留下含玉,尽管我极可能回不来。面对千里海帆,我对她说:你得留在王府,你的身份和地位不言而喻。大家会对我一样的对待你、保护你。你的存在会安定人心。人民知道,东王的妻子在这里,东王爱他的妻子,不会舍弃陨星。
  她竟没一丝争求,善解人意得过分,只问:如果你死了,希望我怎样?
  陪我一起死,找到我的尸体,一起埋葬。
  她半开玩笑地说:你舍得?
  我极认真地说:我不舍得。我知道,让你一个活着或嫁给另一个人,你是不肯的。我们如此相爱,以至一方死了另一方就殉情。至少我这样做,你也一定。多余的假设就只是废话。
  与其这样,不妨我们一块去,随时准备死。万一那天你真死了,我可找不到你尸首。
  我一个人去,一起活着的可能性就大一点。一百万具面目全非的尸体里必定有一具是我的。你认得出我戴的玉佩。
  我揽她入怀,她痴痴地说:何必如此伤怀,你要回来,回来-----
  鸣炮,出发。
  我登上船,看黑雪滩的驻军。
  彤彤不停的碰我胳膊,说:回头看看含玉吧。
  我没有。普通分别而已。可即使这样的作别,情侣总有顾盼回首的举动。
  上岸,周洋检阅各地军队,选拔十多位将军和一名副帅,组成统帅营,奔赴丘陵防线。
  三月十三日,清先头部队猛攻洛平,破,不敢孤军深入,弃城。城内居民原有五万户,屠城后不足一万。
  统帅营大骇,命先锋部队不带粮锱,急行军赴洛平。
  我对周洋说:我带兵去洛平。他同意。
  在他和他的副帅间我是多余的人,他也能觉察我注意到他们非同寻常的关系,我的离开对三个人都有好处。甚至彤彤也带猜测的语气说:哥,你不知道,大将军和副帅有不洁的关系。
  我说:你知道就够了,别透露给别人。
  她喃喃说:可怜的姐姐。
  洛平城。
  城里一片萧凉破败,断壁残垣,哭声震天。
  侍卫官说:民众复仇情绪很重,要求我们迅速出击。
  粮仓?
  焚毁了。
  我们不能打,打也打不过,现在修复城池,加固防御工事。
  夜。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下边营寨连片。跃舞的营火叫人心惊胆战。风凄凉地从耳畔成片状划过,吹得星宇若隐若现。只有明月长空,依旧笑清风。广袤的银河成一抹横断星际,河里星星闪烁光芒。遥不可及的天边我看到夜的帷幕,随风成排徐徐荡漾。
  拿箭。
  向宽大的帷幕射,破个小口,容我的视野飞入。我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天上是成群飞舞的凤凰,神灵在云上散步。人间有黄色的柔光衬托安详的气氛。有孩子的欢笑,围住白发苍苍长须及地的老人听故事。少年嬉戏,情侣窃窃私语。
  接着是只巨大的凤凰,含玉坐其上。她向我伸手,掌心向上,然后驱动手指,温柔地说:你来-----
  我想:我死后就和含玉在那里活着。
  第二天,侍卫官说,城下敌营的首领昨晚被一箭射死,他们撤兵了。
  我窃笑,如此巧合。
  八旗主力的动向明确——拿下港口城市浪定,建海军基地,成顺流遥胁陨星帝都之势。
  救援大军偏移浪定。
  清军在浪定城外持续增兵。
  大军一部在浪定驻扎。战略物资几乎都置于国境线上,完成对各塞的供给。
  此刻,统帅营居然仍在行军途中。
  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兵临城下
  我立即给周洋一封措辞激烈的信,指责他的过失。
  他回信检讨,未表明缘由。
  清军在距国境线不远处的占领区屠城,又移民约一万满洲牧民,并有马匹几万。妄图把江南的农田改造成牧场。
  侍卫官咬牙切齿说:靼子铁了心要灭我们。
  或许他们另有企图。
  但我猜不透。
  八旗军与浪定驻军的战斗相持,等待援军。
  由于支援浪定,其他城市防御力量削弱,好在汉营军未至,没有战事。
  所有目光集中在浪定,那里惊涛骇浪。统帅营星夜驰骋,仍需一定时间。
  我叫侍卫官收拾,准备到浪定督战。
  侍卫官阴郁的脸告诉我不祥的预兆。
  怎么啦?浪定失守?
  没有,是安和。
  怎么会?敌人没有一只机动的武装。
  不。我们侦察不力。他们有股三千人的军队。
  安和守军不下五千。
  敌人配有大炮,威力很大,他们轰塌城墙,接着是大量骑兵,城防军完全崩溃。
  这么多的骑兵,难道-----
  我们都忽略了,所谓牧场就是骑兵营地,居然视而不见。
  侍卫官分析,骑兵东突西进将打乱大军行进。
  更严重的后果是,清军主力自安和向两边迂回,抢夺大量物资,同外围势力包围整个防线城市。援军本是疲惫之师,又没有粮锱,难以预料的灾难。
  我说:汉营军主力将至,我得尽快动身去夺回安和。
  不,东王,叫我去,这里更安全。
  我是督军,我必须去。
  他眼中有冰雪晶莹的颜色:为您长久的安全计,请让我去,我意已决,您得成全我。
  我激动地说:不愧是我的人,任务艰巨,我交给你最放心。
  侍卫官接管那里的军队,前后发动十三次进攻,未果。汉营军兵出安和,突破防线,深入腹地,包围边防城市。
  统帅营遭到骑兵闪电战,大部分被俘,而且被冲散,大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伤亡惨重,粮锱也被敌人烧尽。
  空前浩荡的混战持续一个月,富庶的福广一片硝火。
  战煊带二十万毛瑟新军增援,一路收集残兵,扫荡敌军。
  整个防线岌岌可危,处于敌人夹击之中。
  我在城的上头,妹妹在我身后。城下是漫如蚂蚁的敌军,密密不露一点枯绿。大量呼吸的浊气混着尘土上扬。厚重的呼吸声撼动大地和城池,我间接感到巨人心脏有力的跳动。
  我们抵住敌人无数次的进攻,现在疲倦不堪,军队——已不能称军队,及为生存而战的各色生灵——倾绝他们的潜力,在新一轮战争面前僵直——连发抖的气力都没了。
  我麻木地看城下的兵,他们似乎也厌于战争,军容不整,相互挤挨身子一直贴到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