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作者:章晓明    更新:2021-11-24 21:11
  他环视一下记者们赞许的表情和目光,接着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
  实际上,作为一种智慧的思考,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说过一
  句名言,它实际上也是‘信息战’的核心和宗旨——‘不战而屈人之兵’。”
  “OK!”记者对沈伟光的表现非常钦佩。
  沈伟光离开奥地利前夕,陪同的人向沈伟光透露了一个“秘密”:在沈伟光进
  入奥地利后,地方当局专门配备了两名警察为他“保驾”。有人这样解释说,当局
  或许担心这位来自中国的信息战专家,会在人们不经意时窜到网上置放一个“逻辑
  炸弹”。
  沈伟光摇了摇头,说:“我连电脑打字都没学会,哪有什么门道到网上搞名堂?”
  沈伟光(4)
  指点国是:“制造革命”“思维战”与军事全民化
  1991年,沈伟光转业到地方,无论是在浙江省委办公厅工作,还是在国务院机
  关上班,他都是备受中央高层关注的人物。一方面他在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建树
  独到,另一方面,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信息战理论的研究。
  人称沈伟光是中央高层看好的“两栖专家”。
  在浙江省委工作期间,思考改革开放的“中观”战略,为高层决策提供可行性
  方案。在贫困山区,他写下了《对丽水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在杭
  嘉湖水乡,他起草了《抓住机遇,接轨浦东》的报告;在浙中腹地,他蹲点解剖典
  型,总结了东阳横店发展经验等等。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与人合著《论社会主义本质
  》和《2000年的中国》等书,并独自完成了《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的能量考察
  和人类的远程设计》的书稿。
  1997年2 月,他50多万字的《制造革命——信息社会的能量考察与人类的远程
  设计》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作为“国是论衡”系列丛书推出,着力
  表达了一个观点:过去的一切社会变化,是我们无法驾驭的。而未来社会的一切变
  化,却完全可以由我们自行策划制造出来。他说:“人文的时代,人类只能幻想未
  来;而信息和生物革命的时代,人类却仿佛可以设计、制造,甚至批量生产未来的
  一切因素。”他把“制造革命”比成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射精”。这部著作后
  来引起的文明和未来思考席卷整个中国。
  在长期的研究和探求中,沈伟光的一系列理论和建议前赡性强,令政府和军队
  的高级官员耳目一新,拓宽了决策者的思路。
  他提出的建构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军事
  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的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
  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
  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因此,可以说,沈伟光信息战理论对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迫使我们必
  须把国家安全的视野,由关注国家主权、领土不受外敌入侵,防止外来的政治干预、
  颠覆、经济封锁与制裁,扩展到关注国家“总体安全”与“综合安全”的大战略层
  次。
  在沈伟光心中,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
  障,那国家将是混乱一片。他说,信息战与武力战,犹如人的大脑、神经与四肢,
  缺一不可,应该是相互补充、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此外,信息战必须
  有武力战作后盾,否则只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但他同时又强调,研究信息战,
  不是为了发展信息战,而是为了尽快建立信息战遏制战略,为了遏制新的战争恶魔
  肆虐人类,创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就像中国研制核武器并不是为了发
  动战争而是为了制止核战争一样。
  “思维战”是沈伟光1993年就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在中央军委引起不小震动。
  对于战争,人们历来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识,即把它作为一种有形事物来认识,
  来研究。比如战场上枪炮拉锯式的进攻、肉搏战、冲锋陷阵等,都是肉眼能够看得
  见的。而战争无形的特征却被人们忽略了。沈伟光的“思维战”就是一种无形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形态。他认为,任何战争的动机都源于人的大脑思维。
  要遏制战争、消灭战争,首先要研究铲除人的大脑思维的战争源和各种奢望。他在
  他的《思维战》一文中说:“思维战争是一个全新的战争概念,是具有信息、知识
  禀性的非武力的战争形态,它以科学思维的方式,对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集
  团与集团之间的危机、冲突和争端进行控制和协调。在与综合国力和威慑相结合的
  条件下,具有以不诉诸武力的思维方式缓解矛盾、消除威胁,以防止战争的爆发和
  蔓延,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的机制。”国防专家王培安也认为,战
  争将是一种脑力思维战,将由硬打击转为软毁伤,由血与火的战场搏击转为精神、
  意志和智慧的角逐。
  沈伟光根据思维战的理论,铸造出一个所谓“思维战特种旅”,它是军团群的
  核心旅,是未来战争中制造思维、创新思维,将思维转换为打击能量的生力军。他
  在著述中通过对思维战的形成、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对策的分析,
  将这种战争揭示了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研究战争、遏制战争,最终消灭战争提
  供一种契机。
  在“思维战”的基础上,沈伟光又提出国家应培养“能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
  他发现,信息技术的通用性能填补军与民的鸿沟,因为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
  界限。在类似的信息平台上,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如果易地站在军
  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同时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
  向中央建议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建议国家成立信息战学院,其目的
  就是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另外他还有意
  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以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
  建设的急需人才。
  中央有关部门对沈伟光的理论和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沈伟光的很多建议被中
  央有关部门采纳,有的进入了议事日程。2000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全军
  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信息化正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要在加强军队机械化
  建设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建设的
  跨越式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上,江主席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国防和军队
  建设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
  “军事变革”的名词第一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引用,说明沈伟光的“信息战”
  及其衍生理论已经在国家和军队决策层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伟光(5)
  附录:
  21世纪战争畅想
  沈伟光
  战争是人类的伴生物,一部人类文明史,战争史是其最悲壮的画卷之一。在可
  预知的将来,我们还难以想像战争先于人类消亡,我们只能认真地研究它、认识它,
  把握它的发展趋势,顺应它的规律,降低它的发生几率,减少它的危害;倘若战争
  能够按照我们人类设计的轨迹运动,人类转移战争的视线,为自身全面利益而战,
  使战争进入理想的境地,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灿烂。
  遏制信息战
  信息战是主导21世纪的战争形态。
  信息战的崛起,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最后一段时间
  里,已被人们认识得清清楚楚。
  所谓信息战,广义地是指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
  主要是指利用信息达成国家大战略目标的行动;狭义地是指武力战中交战双方在信
  息领域的对抗,夺取制信息权。
  战争理论,往往孕育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中。但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每
  每与人类的需求息息相关。信息战的崛起,也正是肇始于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对信
  息的认识产生的剧变和渴望。大凡战争都有一定的形状: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炮
  声轰隆,车马辗转。信息战的战场主要是在无形的信息空间,这种由信息网络和信
  息技术复合发展形成的“看不见的空间”,决定了信息战是一场“不流血”“非暴
  力”的无形战争,它能够慑止对手的战略或武力,亦能从精神上摧毁敌国的思想防
  线,精神上奴役别国的百姓,以期“不战而胜”,获得比武力侵略大万千倍的效益。
  这种无形的战争比血与火的有形战争更激烈、更丰富多彩,更能体现人的智慧和知
  识,是人类思维和精神的较量,是物质和能量等资源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