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全村人都来观
  看,看到镜子,都惊羡道:“这家真有王侯之相,买了这么好的奴儿。”然而镜子系得不
  牢,竟掉在地上摔成两片。巫婆忙取起两片镜子相照,看到各有一个身影,大为欣喜,对主
  人说:“真是上天神明赐给您家的洪福,令一奴变成两婢啊!”因而歌咏道:
  “合家齐拍掌,神明大歆飨。买奴合婢来,一个分成两。”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识自家字  张丞相酷好草圣张旭之狂草,但他的字却写不好,为同僚们所讥笑。他本人却泰然自
  若,不存介蒂。
  一天,张丞相偶然吟得一诗句,便索笔疾书,满纸龙飞凤舞,人莫能识。丞相让他的侄
  子誊抄。侄子每遇波折奇险之字,便惘然搁笔,拿着字问丞相:“这是个什么字?”张丞相
  熟视良久,终不能识之,遂训其侄:“你为何不早问,致使我忘记了是何字。”
  ——宋·邢居实《拊掌录》
  吝啬鬼  有一个人家境富有,而生性却极吝啬。他的一位堂弟到京城去谋职,临行前来与他告
  别,他迫于兄弟之情不得已送给堂弟一千钱和一壶酒,并修书一封:
  “贤弟:值你赴京高升之际,为兄我特地送给你筋一条,血一壶,这两个物件为兄我忍
  痛割爱,捶胸顿足呈上,还请你这个铁心肝人笑纳。”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火烧衣裳  有个斯文先生,性格非常宽缓,言行从不急躁。
  有一年严冬季节,他和一位友人围着炉子烤火,忽然看见友人的衣角正被火燃着,便慢
  条斯理地对友人说:“有一件事,我看到好长时间了,本想告诉您,但又怕您性子太急;如
  果不告诉您呢,又恐您受伤太重。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告诉您对呢?还是不告诉您对呢?”
  友人忙问是什么事情,他不急不躁地答道:“炉火燃烧了您的衣角。”
  友人慌忙脱衣灭火,怒斥他道:“你既然发现这么长时间了,为何不及早告诉我?”他
  笑了笑,摇头晃脑地反驳道:
  “我说您性子太急躁吧,怎么样?果如我言。”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健忘  齐国有一个健忘的人,走起路来忘了停脚,卧倒在床上就忘了起床。他的妻子对此深以
  为患,对他说:“听人家说百里外有位艾子先生滑稽幽默,多知多识,听他讲话,能够医治
  百病,你何不去他那儿学习学习呢?”这人连声点头说:
  “好吧!”于是骑着骏马挟着良弓矢去师事艾子先生。
  还没走出三十里路,就有便意,于是下马大便,把矢插在地上,把马拴在树上。大便
  毕,往左一看,望见了矢,惊呼道:“太危险啦,这个矢是从何处飞来的,险些射中了
  我!”往右一看,发现了马,不觉欣喜若狂:“虽虚惊一场,但却得到了一匹良马。”遂牵
  马欲走,忽然双脚踩着了自己的粪便,气得他顿足捶胸破口大骂:“真晦气,踩了两脚狗
  屎,把我的鞋给弄脏了,太可惜啦!”于是,跃马加鞭,掉转马头回府。
  不一会儿就到自家门口,在门外久久徘徊,问道:“谁在这里居住,莫不是艾老夫子的
  寓所吧?”其妻出来开门,知道他又忘事了,连连责骂不断。他熟视妻子良久,怅然而问道:
  “娘子与我素不相似,何故出语伤人?”
  ——明·陆灼《艾子后语》
  悔棋  有两个人在屋里下象棋,双方棋艺都不甚高明,而两人又偏好悔棋,往往争得面红耳
  赤,连周围的旁观者也禁不住替他们害臊。旁观者出去小便,回来后再也不见了这两个下棋
  者,遍寻各处,才在厨房门角落里找到他俩,原来他二人正为争夺一车而在那儿厮打呢。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借茶叶  有个人留客人在家品茗,但家里没有茶叶,就让仆人到邻居家借茶叶。仆人去了半天也
  没回来,而锅里的水却烧沸了多次,每沸一次,就往锅里加一些凉水,以致锅满水溢,而茶
  叶始终未借来。其妻就对他说:“反正我们这个客人是你的知友,不会笑话咱的,咱索性请
  他到锅里洗个澡吧!”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快脚周仓  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乘着曹操赠送他的赤兔马,日行千里。其副将周仓英武骁勇,膂力
  过人,握刀步行从之,日行亦千里。关公非常怜悯周仓,欲觅一良马赐给他,然而遍索四
  方,却仍然没寻到千里良马,只见到有匹日行九百里的骏马,关公便用高价钱买了来送给了
  周仓。
  周仓骑着这匹九百里马随从关公作战,一天被落下一百里,两天相差二百里。他唯恐跟
  不上关公,便下马步行,但又不忍将马丢弃,无奈何,只好用绳索拴住马蹄,挑在刀尖上,
  扛在肩上飞走,才追才了关公。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破网巾  有个人的网巾(古人留有长发,而以网巾束之,以免披散)破烂不堪,朋友劝他补一
  补。他便请来补网巾的匠人,自己坐在椅子上,伸头让匠人修补。匠人告诉他这样没法补,
  让他拿下网巾来。他笑着说:“如果我拿下来,网巾早已散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快揖  一个人因为作揖太快,屡屡得罪他人。有人教给他一个方法:“你作揖的时候,口里念
  着正月、二月、三月……一直到十二月,每念完一遍才作完一个揖,这样自然就不至于太快
  了。”
  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按上述方法对友人作揖,念“正月、二月、三月……十
  二月”时,又故意念得特别慢。等到他作完一个揖,朋友早已气走了。他便问路旁的人:
  “我这位朋友是哪一月走的?”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近视眼  有一家设宴请客。有一酒桌上并排坐着两个各瞎一眼的客人,其中一人瞎左眼,一人瞎
  右眼。
  不一会儿另有一位高度近视的客人也来前面的酒桌上落座。他审视了上首酒桌上的二位
  各瞎一目的客人良久,竟把他俩生成了一个人,暗暗地问同桌上的人:“上首酒桌上的那位
  宽脸膛的朋友是谁?”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臭脚娘子  有一家宴请宾客,主人忽然闻到一股奇臭味,忙呼家童询问。家童附在主人耳边小声
  说:“是我家娘子在那边脱鞋了。”主人低声沉吟道:“即使是脱掉了鞋,也未必这么臭埃”
  家童便又附在他耳边说:“娘子两只脚全脱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郑沅石善谑  武陵人郑沅石善为夸张之词,远近闻名。
  有一次,他旅居余邑,旅馆前面有口土井,其水混浊不堪。但此地之人烹茶做饭,却都
  用这口井里的水。郑沅石笑着对人说:“我如果在这里住上一年,腹中的泥土,大概可以做
  成半堵墙了。”
  还有一事:桃源县一带的人习惯用一种带齿的磁盒盛满茶米,而用木棒杵捣之,称为擂
  茶。这种木杵大约有五尺长,捣上半年也就捣尽了。郑沅石又开玩笑说:“桃源人如果活到
  六十岁,那胸中的擂茶杵,足以建成三间小房子了。”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三兄弟解嘲  兄弟三人,都是近视眼。有一天,三兄弟一块儿去拜望一位客人。至其厅堂,上面悬挂
  着一个写着“遗清堂”三个金光大字的匾额。
  老大说:“恐怕这家的主人正生病,不然的话,为何写‘遗精室’呢?”
  老二摇摇头说:“你说的不对。这家的主人好道,所以题了‘道情堂’匾额。”老大老
  二互不服输,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没办法,只好让年少目明的老三来辨认。
  老三举目一看,得意洋洋地对两位兄长说:“你们两个都是瞎说,这厅堂上哪里有什么
  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