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当时,关中方音说“水”为“霸”,而山东话把“拿去”说成“携刀去”。
  杨素曾对侯白说:
  “山东人确实多仁义,向他借一样东西,会得到两样。”
  侯白问:“怎么会得两样?”杨素答道:
  “有人问一个山东人借弓,山东人说:‘携刀去。’不只是弓,连刀都给了,岂不是两
  样?”
  侯白应声说道:
  “关中人也很聪明,问他一件事,他能告诉你两件。”
  杨素问:“何以见得?”侯白说:
  “近来有人问一个关中人:‘最近下雨多,谓水涨了没有?’关中人答:‘灞涨。’不
  仅渭水,连灞水都知道,岂不是两件?”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胜古人一倍  北齐高祖曾读《文逊,读到晋人郭璞的《游仙诗》,连连叹息称妙。优人石动筩见状
  说:“这诗有什么好?若让臣作,能胜他一倍。”
  高祖听了不高兴,说:“你是什么人?竟夸口作诗能胜郭璞一倍,岂不该死。”动筩马
  上说:“您现在就让我作,如果不能胜他一倍,臣甘心受死。”
  高祖即令石动筩作诗,动筩说:
  “郭璞的《游仙诗》说:‘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作的是:‘青溪二千仞,中
  有二道士。’岂不胜他一倍?”
  高祖放声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必复其始  唐朝长孙玄同初为官,在府中设宴请客。他属下的仓曹官是吴人,说话常带方音,把
  “粉粥”说成“粪粥来”,满座的人都大笑。玄同说道:“仓曹乃是公侯之子孙,必复其
  始,诸君为什么笑他?”满座客人听了又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官学狗叫  侯白起初尚未作官,也无名声,住在家乡。当地的地方官刚到任,侯白就去拜见。回来
  后他对几个朋友说:“我能让新来的官学狗叫”。朋友说:“哪有官老爷听别人的摆布学狗
  叫的?你若真能做到,我们请你喝酒;若不能,你就请客。”
  侯白答应了。
  于是,他们一起到衙门去,侯白进去见官,朋友们在门外看着。官说:“有什么事,你
  又来见我?”
  侯白答道:“您刚到此地,民间有些事情,要向您请示。您到任之前,此地盗贼甚多,
  我建议您下令让百姓各家养狗,让它们见了生人就惊叫,这样盗贼会自然平息。”
  官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家也须养条能叫的狗,但到哪里去弄呢?”
  侯白回答说:“我家倒是新养了一群狗,不过它们叫的声音与别的狗不同。”
  官问道:“它们叫出来什么声音?”
  侯白答道:“它们‘呜呜’地叫。”
  官说:“你不懂狗,好狗应当‘汪汪’地叫,‘呜呜’叫的,都不是善叫之狗。”
  侯白的朋友们在门外听了,都掩口而笑。侯白知道自己已赢了一桌酒席,便对官说:
  “我知道了。以后一定出去寻访善叫的狗。”说完即告辞出来。
  ——旧题隋·候白《启颜录》
  “蹲鸱”是什么  唐朝张九龄知道萧炅(jiǒng)不学无术,所以经常拿他开玩笑。有一次,张九龄派人
  给萧炅送去一些芋头,故意把芋头写成“蹲鸱”。“蹲鸱”是芋头的别名。因大芋头形状像
  蹲伏的鹞鹰,所以古书上常有此称呼。而萧炅捎回条子答道:
  “芋头已收到,只是没见到蹲鸱。我家虽多异物,但也不愿见这样的恶鸟。”
  张九龄把萧炅的回信拿给客人们看,引起满座大笑。
  ——唐·朱揆《谐噱录》
  渐至佳境  晋人顾恺之吃甘蔗时,每每倒过来先吃尾。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叫渐至佳境。”
  ——唐·朱揆《谐噱录》
  所出相同  三国时吴主孙权让太子嘲弄诸葛恪,曰:“诸葛恪吃马粪一石(dàn)。”诸葛恪答
  道:“臣能戏君,子能戏父,那么我就让太子吃鸡蛋三百个。”孙权问诸葛恪:“别人让你
  吃马粪,你却让他吃鸡蛋,这是为什么?”诸葛恪答道:
  “反正这两样东西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
  ——唐·朱揆《谐噱录》
  阿婆舞  唐朝人郑(cǎn)设宴招待赵国公李绅,让舞妓助兴。舞妓年已老,伶人孙子多便献
  口号讥嘲说:
  相公经文复经武,常侍好今兼好古。
  昔日曾闻阿武歌,今日亲见阿婆舞。
  其中的“阿武”指武则天。
  ——唐·朱揆《谐噱录》
  恩爱诗  有一对夫妻恩爱无比。有一次,丈夫从外面回来,看见妻子正在吹火做饭,就作了一首
  诗送给妻子。这首诗说: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
  遥看烟里面,大似雾中花。
  这件事被邻家的女人看见了,这女人等到自己的丈夫回家后,对丈夫说:“我常见咱们
  邻居家夫妻恩爱,十分多情。刚才他家丈夫回来,看见妻子在吹火,还作诗赞美,你就不能
  学学人家?”
  丈夫说:“他的诗里说了些什么?”妻子就把自己刚听到的诗念了一遍。丈夫说:“你
  也去吹火,我也为你作一首。”其妻便学邻居家妻子的样子吹火。丈夫看了,作诗道:
  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
  遥看烟里面,恰似鸠盘茶。
  “鸠盘茶”是佛教中恶鬼的名字。
  ——唐·无名氏《笑言》
  喷帝  唐玄宗与他的兄弟们关系密切,称宁王为“大哥”。玄宗常与诸王一起吃饭,有一次宁
  王吃饭时呛了一口,打了个喷嚏,饭渣喷到了玄宗脸上。宁王惊惭不已。玄宗见他既惭愧又
  紧张,想安慰他,便问:“你呛饭了吗?”优人黄幡绰在一旁答道:
  “这不是呛饭,是‘喷帝(嚏)’。”
  玄宗听了大笑起来。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猴似文树  唐明皇时西安牙将刘文树口才很好,擅长奏议对答,明皇经常夸奖他。刘文树下巴上有
  胡须,相貌很像猴子,明皇命令优人黄幡绰作嘲语讥笑他。
  文树很不愿意别人说他像猴,便暗地里给幡绰送礼,让他不要讥笑自己像猴子。幡绰答
  应了他。后来黄幡绰在朝廷上向明皇进嘲语说:
  “可怜好个刘文树,胡须共颜腮边祝文树面孔不像猴,猴子面孔像文树!”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
  暗中摸索  唐中书令许敬宗记性不好,见过的人过后多忘记。有人说他太健忘,他答道:
  “都怪你姓名难记,如果遇上何、刘、沈、谢这样的大姓,暗中探索着也可认出来!”
  ——宋·高怿《群居解颐》
  妻子不怪  唐吏部侍郎李迥秀为人恢谐机警,有个到京城候选官员的人未被选上,临回故乡时来找
  李迥秀说:“我羞于见到来时的路。”迥秀便问他从哪条路来的,那人答道:“从蒲津关
  来。”
  迥秀便说:“那你就取道潼关路回去。”
  那人又说:“我没脸回去见妻子。”
  迥秀道:“贤妻本来就了解你,料她也不会怪你。”
  ——宋·高怿《群居解颐》
  史思明歪诗  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已败,史思明还在作乱。他率叛军到东都,正赶上樱桃初熟。
  当时他儿子被封怀王,在河北。史思明便要捎些樱桃给儿子,还附上了一首诗:
  樱桃一笼子,半赤已半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周至当时在史思明儿子的军中。诗写成后,众人便竞相吹捧,都说:“明公这首诗真是
  绝妙。不过后两句若改成‘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就与上面的‘黄’字押韵了。”史
  思明闻言大怒,说:
  “我儿子怎能居周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