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阿巳    更新:2021-11-24 06:41
  徐洌和海子对此表示赞同,于是徐洌的大哥和海子进去打电话。徐洌看了站在旁边的小寒一眼,说:“今天陪不了你了,改天再补给你吧!你自己先回去,好吗?”
  小寒忧郁地点了点头,想说点什么,但又实在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徐洌这才想起什么似的对小寒说:“哦,你别担心,不会有什么事的。明天我给你打电话。”
  小寒拉起徐洌的手,用力地握了一握,转过身一个人走了。一路上呜呜咽咽的风声听起来特别地凄凉。
  回到家,小寒又发了整整一天的呆。她翻来覆去地想着她和徐洌之间的关系——这样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却充满了担惊受怕的感情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况且她本来活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去接触那些不健康的、阴暗的东西?那些东西实在不应该在她的生活中存在的。
  小寒开始有了和徐洌分手的欲望了,她自得其乐地在脑子里编了无数种分手的借口,每一种听起来都无懈可击,但没有一种真正是最根本的原因。
  其实小寒也不过就是想想而已,她还没有真的下定最后的决心。因为第二天徐洌打来电话的时候,小寒只是关切地询问了一下,听说他什么事也没有不过是虚惊一场,她也就放心了。
  第十六章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出乎小寒的意料,不仅是英语和语文,数理化也考得相当好,总分竟然也有520多,算是中等偏上的成绩了。这个分数上个一类院校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可小寒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她心里明镜似的:前边半个学期复习的东西全是基础,跟上并不困难。期中考试的题目也偏容易,目的是要给大家树立自信心。等到期中考试一过,哼,那些真正有水平的难题、偏题也就该汹涌而来了,到时候才有你好瞧的。现在这点成绩又有什么可得意的呢?
  站得高跌得狠这个道理小寒是再明白不过了,因为有过惨痛的教训。
  刚上初中的时候,小寒的成绩一直在班里的十几名晃荡,不算太好,可也没人说得出什么。家里人也觉得还可以了,重点中学嘛,人才济济的,哪那么容易就能拔尖呢?
  可到了初一暑假,小寒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突然开始没日没夜地用起功来。奋斗了一个暑假,刚一开学就好几门功课考了一百。到了期中考试更不得了,居然一下子排到了全班第五名。班主任老师抓到了进步典型,兴奋得眼睛都放光了,大会小会地表扬,让小寒在全班乃至全年级介绍学习经验。那段时间小寒大红大紫,风头远远盖过了前四名——谁让她们一直就好呢,不像小寒这么具有传奇色彩。小寒的父母也乐开了花,在家长会上风光无限,从此认定小寒身上有无限尚未发掘出来的学习潜力,对其要求也自然严格了起来。
  小寒一时头脑发热用了几天功,并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掌声和喝彩。她不是圣人,面对荣誉难免沾沾自喜,接下来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学才好了,结果期末考试名次惨跌到20名之后。班主任老师痛心疾首——好不容易树立的典型一下子成了反面教材,这不是拆台吗?更不用说同学们的幸灾乐祸和父母的大失所望了。小寒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到中考前成绩都没能再进前10名。
  后来每每回想起这件事,小寒就觉得肠子都快要悔青了。都怪自己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暑假不好好玩,学的哪门子习呀?平白无故地把自己显出来,最后让大家看了次笑话,这算怎么档子事呢?
  所谓一次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期中考试意外取得的好成绩在小寒看来只怕也是日后的祸患:她的父母肯定会因此而增大了对小寒的期望值,这样一旦下次考不好,随之而来的风暴也必然会加倍的猛烈。
  但事情已然如此,还是先让家里高兴高兴再说吧!
  晚上回去一说,小寒的爸妈果然心花怒放,立刻开始对小寒的高考前景做乐观的估计。小寒妈高兴之余,决定第二天不去上班了,中午给小寒烙肉饼吃,以示表彰。
  小寒妈烙的肉饼极其好吃,是小寒的最爱。第二天上午课间的时候,小寒对周蔚蔚和余晴提起这事,她们俩居然都说从没吃过肉饼这东西。小寒又是惊讶又是惋惜,当即决定中午带她们一起回去吃。
  小寒妈烙的肉饼本来是只给她和小寒两个人吃的,忽然间多来了两个人,赶紧又重新和面,多烙了好些。忙乱之余,仍然没忘了问周蔚蔚和余晴的期中考试成绩。周蔚蔚考了600多分,这在小寒妈意料之中,一点都不奇怪。但她没想到余晴也考了570多,以前余晴和小寒在一班时,成绩和小寒是差不多的。
  于是小寒妈对余晴的赞叹中难免掺杂了些惊讶的语气,余晴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嗨,要是小寒上文科班,也能考这么高!”小寒妈听了这话就不言语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肉饼的确是很香,再配上熬得粘粘的白米粥,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赞不绝口。吃完饭上学时间也快到了,周蔚蔚和余晴没办法再帮忙收拾,只好谢了小寒妈,和小寒一起匆匆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余晴告诉小寒,说晚上做梦还梦见小寒和她抢肉饼吃,她为了不让小寒抢到,就把肉饼拿到厕所里吃。小寒大乐,回去讲给她妈听。小寒妈听说她做的肉饼能让人在梦里都怀念,自然也乐不可支,很有些成就感。
  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天,倒霉事就来了。期中考试以后,姚老师决定给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小灶,小寒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人选。每周一三五有体育课,小灶就安排在周二和周四下午放学后,也就是说从此小寒得天天上体育课了。
  听到这个消息,小寒简直欲哭无泪,回到家沮丧地对她妈说:“把我其他的衣服都收起来吧,我以后得天天穿运动服了。”
  姚老师雷厉风行,第二天小灶就正式开炉。大冬天的,统练结束以后天都快黑了,小寒和另外几个同样倒霉的女孩磨磨蹭蹭地挨到了操场上。上来就是一个下马威,姚老师从体育器材室里找出几个沙袋,绑在小寒她们的腿上,让她们去围着操场跑两圈。好在不限时间,不然小寒非死掉不可。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还有举杠铃、蹦台阶等一系列高强度训练,一直到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见了才算做罢。小寒满身大汗地骑着车回家,觉得相比之下体育课要好过多了。
  姚老师还要求她们每天早晨上课前必须到校长跑。从第二天开始,小寒天天都是6点之前起床,匆匆吃两口面包什么的就披星戴月地去学校了。这时候他爸妈都还睡得正香呢!
  学习上的压力也如小寒所预料的那样,越来越重。期中考试以前各科老师都已经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复习,期中考试以后开始集中讲解重点难点了。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让小寒在无数个夜晚干啃着笔头对它们绞尽脑汁。统练也越来越难,小寒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好在小寒的爸妈还沉浸在小寒期中考试好成绩的喜悦中,最近一段时间对小寒的统练成绩很少过问。
  由于对这种情况早有心理准备,小寒除了在刚开始的几天着了点急以外,很快就变得麻木,听之任之了。
  所谓统练,就是每天放学后的一次小测验,一科一天,一个星期正好五科轮一遍。这种考试多是配合一周内所复习的内容,无人监考,因为在这种时候作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每次统练的情形大致相同: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就走人了,前面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埋头苦做,一个小时之后便开始热闹起来,因为这时候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开始互对答案,并对某些题目进行一些讨论——这是无伤大雅的,因为前面自己做的时候,每个人对自己的水平就都心里有数了,而这也正是统练的目的所在。最后的成绩并不重要,也许好一点的分数可以让家里人高兴高兴,但毕竟骗不了自己。
  每天的统练是小寒所在的六人小团体效率最高的交流时间。小寒通过几个人一次次讨论题目学到了很多东西,甚至不亚于在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很多年以后,小寒还能清楚地回想起六个人手拿卷子,有人阐述解题方法,有人凝眉思索,有人拿笔飞快地在纸上写写算算的情形。
  日子在体育训练和书山题海中一天天地滑过去了。小寒有时候觉得时间飞逝,让她不敢停下来喘一口气;有时候又觉得高三这一年过得真慢,往前看看,总也看不到尽头。
  第十七章
  夏杨在不去学车的时候,到小寒家玩了几次。每次来都是和小寒聊天,讲葛薇和于蓓蓓的事,也讲他们学车时有意思的事。常常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
  有一次夏杨来找小寒的时候,正好赶上小寒妈在家。小寒事先跟他打过招呼,如果碰上她们家人,就说他是小寒的同学,现在在文科班的。小寒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很开通,很少干涉小寒和男同学之间的交往,经常有男生来家里玩。但夏杨对小寒妈这么说的时候,小寒做贼心虚地觉得她妈可能并不太相信,因为夏杨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像个学生。小寒妈没说什么,只是例行公事似地问了夏杨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你期中考试总分多少?”
  小寒吓坏了,顿时面如土色,因为她没跟夏杨讲过她们考试的分制,如果说得太高或太低,谎话一下子就被戳穿了。她紧张地看着夏杨,只见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报了个分数:“54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