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梦寒无心    更新:2021-11-24 02:23
  播种机,一种可以一边耕地一边撒种子,用牛牵引的机器,才研制出来。
  “啪啪啪啪!”我没有回答,而是面带微笑的鼓起掌来。皇帝不明所以的问道:“天梦,你这是何故?”
  我朝皇帝肃容道:“臣这本是一考验,治理天下当严谨、精确。左丞大人对人均收入不理解,也不妄加推测,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此为大唐之福;右丞大人对船厂运作不熟悉,也敢于询问,不懂就问,此为圣人之风,亦是大唐之福,故臣鼓掌而赞!”
  两位丞相连声道不敢当,实际上心里却是乐开了花,谁不想听好听的话呀!拍马屁!这是皇帝的第一个想法,不过转头一想,一个王爷拍丞相的马屁的干什么?况且这位王爷无论在任何方面权力都比丞相要大,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皇上当知道,朝廷的任何举动都关系着天下百姓,对于钱粮帐目,自古皇帝皆不以为然,以为天下自为吾所有,何必去算计那一点小利呢?实际上,这钱粮帐目才是大唐的根基……”
  “左丞大人,我问您一个问题!”我转头朝司马如发问,司马如连忙恭身道:“王爷请问!”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皆定制统一赋税,让百姓得利,而到每朝后期,为何税收如此繁重,让百姓不堪重负而起兵造反?”
  司马如想了一想,答道:“下官以为是兵祸连接和地方官员欺上瞒下所致!兵祸连接朝廷府库空虚,逐向天下增加兵税;而地方官员打着朝廷的幌子大敛其财……”
  “丞相说得有理,那我再问,每朝皆是经历几百年之久,每年税收皆有剩余,按理说那些钱是个大数目,但是为什么到了后期就不见了呢?”
  “这……”司马如不愧是一代名臣,顿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起因皆是每朝后期皆有大灾降临,朝廷救灾花费大批银两,故朝廷无钱!”
  “那请问,为何年年救灾,而年年发灾呢?”
  “皆是气数使然!”
  我大笑着摇起头来:“气数使然?可笑!大灾大难皆是天意这个不假,但是年年发灾就是人所导致!”
  司马如惊奇的看着我:“人?”
  “是的,人!历来灾害分旱灾、水灾、冰雹、地震等等,其中所发造成的损失最大而且年年发生的就是水旱两灾。旱灾,我们可以修河渠;水灾我们可以修大坝,这两种灾害皆是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而降到最低程度,此法自古有之!那如果碰上欺上蛮下之徒,克扣工钱,以次充好兴修水利呢?”
  众人默然。
  我笑着把事情给他们分析清楚:“这是朝廷监督体制的问题,现在大唐有御史台监督地方官员,有密谍营调查天下任何对大唐百姓不利的事情,况且各地报馆皆把目光盯着朝廷,此等事情再发生的几率很少。我说这些就是突出一个钱字!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象现在皇上的内库,拥有黄金白银无数,如果臣在其中上下其手,皇上以为,这钱能经得起多少年的花消呢?”
  “在臣的计划里,全国各地皆如同臣江南一省发展,光是修筑道路一项就足够让皇上的小半个内库消失了,更别说其他的,如此大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其中上下其手的人不能说没有,所以朝廷在现在商业兴起的时候要特别关注钱物方面!”
  说到这里,皇帝再笨也知道我在提醒他了,不过呢我就是不往下说,就装着刚才那通是我突然想起的废话,让你慢慢想去,嘿嘿!
  “至于刚才说的那个人均收入,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方式而已,这个不过是我搞的一个小嚎头,用来计算商业方面还可以,用来计算农民的收入,这个就不行了!”说的也是,当初我一时性起去搞这个,却没想到有很多人根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有的人在大山里一辈子不和外界的人打交道,你说你怎么算收入和支出?
  我话风一转:“不过,那个造船厂,目前还正是找回成本!”看着狄昊不解的眼神,我不得不将我在江南实行的体制给说了出来。
  “在江南省,不管是衙门还是刑狱司或者是军队,都有一个年度预算!也就是说各部门报上一个计划,说是要用多少多少钱,然后我就将钱拨给他们,而其他的钱则是归于府库!本来朝廷也是用的这套方法,不过在具体的细节上没有注意,如果一个官员将治理水患的钱挪用,一旦发了水灾他就可以说钱不够,没有修好。那么如果采用预算制度,反正要多少钱是你说的,如果你没把事情办好,那就不能怪我了,在我那里,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但是事情没做好,轻则丢官,重则问斩,试问,又有何人敢偷工减料呢?”
  我顿了顿,拍拍脑袋:“哎呀,又说歪了,还是说船厂一事吧!”
  “这个船厂是建造战舰属于兵部管理的地方,而海军是属于枢密院的战斗机构,按照我的预算,海军每年的钱粮都是有限制的,所以他们也和船厂签定了合同。船厂一方,为了让海军满意而让海军花钱买他们的船,他们就得努力的把船造好;而海军一方,在有限的金钱和我的战力要求下,他们当然愿意要最好的船,如果船只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那么海军他们可以凭借合同让船厂返工或者是退货!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船厂里面有人以次充好,运用到其他方面,也可在最大规模上的断绝那些贪官污吏的钱路。”
  司马如眼中一亮:“王爷的意思是,让他们贪无可贪?”
  “不愧是丞相,果然英明!”我再次拍起了马屁。不过皇帝却对我话里的‘竞争’起了念头,拖着我解释了半天,中午饭都没让我们吃,直到下午我绞尽脑汁解释清楚,并将竞争的好处告诉皇帝后皇帝才放过了我。
  第三卷 盛世唐朝 第十章 长安逸事
  待我走了之后,皇帝一个人坐在他的那个龙椅之上,闭目深思。这个天梦,他今天明里暗里说到工程中有人贪污作假,是什么意思呢?
  皇帝他现在并不担心我有什么不好的意图,凭借袁天罡给他的保证,他不用担心我造反,再说从我做的一连串事情上,他也找不出我造反的迹象。皇帝他也正朝我当初建议的方向发展,只控制住了军队和朝廷的钱粮,那其他的官员管理政务等方面的权力都下放了下去,关于刚才那个竞争论和我说的那些话,还真是管理官员和促进地方发展的好法子,不这些皇帝都不用管,反正是司马如和狄昊在处理,所以皇帝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到了我刚才的异常举动上。
  “李公公,这是我在江南找到的一些好玩的东西,大过年的,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在李公公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小园子里吃午饭,吃完了还要去见皇后。从衣服里摸了一个小盒子出来,放到了李公公的手里。
  “这……”李公公有些迟疑。
  我是笑非笑的看着他:“难道公公以为我另有企图?”
  “哪能呢?王爷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咱家一个公公,有什么能让王爷惦记的呢!”
  “那就对了!自从成都认识公公后,我和公公的关系算得上好吧?这个也不过算是我送给朋友的过年礼而已,再说了,李显那小子也给你准备了一份,你要是不收下,那我就让他找你麻烦!”说实话,我还真对这个李公公十分的佩服,这人知道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能说,一心为了皇帝好,而李显更是他一手带大的,李显是我兄弟,对于李公公,我只有尊敬,绝无其他。
  李公公心中一暖,也就将盒子接下了。“王爷,咱家有话不知道该不该问?”
  “恩,问吧,反正我没有不可说的事!”我就知道,你这个一心为了皇帝的老公公肯定要问我事的。
  “王爷今在御书房里似乎话中有话呀?”
  我就说吧!“呵呵,公公,你知道不知道我在君州截了一个钦犯?”
  “当然知道,现在长安城里的官员和百姓们都在谈这事呢,不过咱家看没什么关系,就王爷您现在呀,就是担保被关在天牢等待发落的季安出来做官皇上也一样要准!”李公公眼睛眨了眨:“难道王爷您刚才的话和君州那个钦犯有关系?”
  “没这事,不过我在想呀,那个周廖被皇上称为良臣,而且从来都是两袖清风,以刚正不阿而闻名天下。为什么他在死后会被人污蔑为叛臣,并大誓追捕他的家人呢?”
  “王爷有周廖不是叛臣的证据?”李公公疑惑的看着我。
  我答非所答的道:“过年了,我看那个季安也算是一代名将,不过就是走错了路。我向皇上担保他的家人,只追究季安一人之罪就是!”
  说完,在李公公明悟的眼神中,扬长而去。
  现场给皇后雕了一尊雕象,加上一大堆的礼物,算是给皇后拜了年。然后皇后又不知道把谁早些年献给她的那些宝贝赏赐了下来,算是给我们这些小辈的回礼。之后,皇后拖着欣然在宫里转,欣然也要去拜访那些公主们;至于我,怀里抱着心心公主殿下,带着拎着礼物的小鱼来到李隶的府上。
  虽然说现在李隶还没有封王,但是作为一个成年的皇子,在京城里面还是有自己的府邸的。我抬头看着这个十分虽然大气但绝不华丽的府邸,心里还是十分佩服李隶的,至少,在他的身上,我没有见到一丝纨绔子弟的作风。
  “你先看看这东西!”见到李隶后,我没等他说话,丢给他一本东西,然后自顾自的抱着小梦寒来到火炉旁边,看着小梦寒玩着我刚才顺手帮她买的拨浪鼓和从海边带来的海螺。
  早跑到这里来的李显和李隶凑在一起看着那本周蓝给我的东西,那个哪里是什么叛党名单,而是原山南道各级官员和朝廷大佬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财产的详细帐目,我就说朝廷里的某些人干嘛死盯着人家一个小姑娘,原来是其中有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