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19
  相传,王凤出生后,一连数日啼哭不止。母亲只得祷告西王母,保儿平安。当晚便梦见西王母对她说:“今天,我派八个仙女下来陪伴王凤,她不会再哭了。”天刚拂晓,母亲就听见屋外有歌唱声。起来一看,隐隐约约看见八位仙女又唱又跳。一阵异香扑鼻,瞬间,突然不见,眼前却出现八块石头。至今,人们叫它八仙石,传说为“八仙朝尊”处。从此,小王凤不再哭了,也睡得安稳了。
  嫘祖还是小姑娘时,便开始了养蚕,十三、四岁时又在这一带教人们养蚕抽丝。最早她在蚕丝山半山坪边用盆缫丝产量有限,常独自沉思如何提高抽丝速度。一天夜晚她自觉疲倦,和衣就寝,梦见一老者,手拄拐杖,蹒跚而至道:“蚕姑不用忧虑,我乃水丝山土地爷,赠你三块巨石安锅作灶。大锅火猛蒸汽多,方可加快抽丝速度,”说罢飘然而去。王凤醒来,方知是梦。
  次日上山,果见三块巨石成“品”字形屹立在岩边。从此王凤支陶锅煮茧抽丝,后人称此地为“三锅桩”。
  嫘祖抽出了丝,就必须织成锦,如今锦机台就是当年嫘祖织锦作坊的地基。
  嫘祖王凤先用手工编绢速度很慢,她很想加快速度为人们造更多的锦衣,日里想,夜间思,找不出好法子来。一天,南天门洞开,天上群仙来观看人间美景。王母娘娘见王凤手工织绢辛苦万分,不禁叹道:“如此编绢,何时才能造锦衣?”便召唤织女星,命她化身下凡,助王凤一臂之力。织女领诏,便带上织机和龙齿梳降于此台,言传身教。
  那天下午,嫘祖独自一人,边走边想,怎样把丝织出更多的绢来,忽然一阵巨响,一团烟雾把她包围起来。瞬间金光一亮,眼前立着一位仙姑,自称是织女星,说是来教她织绸,并指着手里的梳子说:“这是鱼唇齿梳,用它织绸,不能落水沾泥。否则遁土难寻。”话毕,仙姑脚一踏,出现了十二个大石桩,仙姑教嫘祖上梳上扣,抛梭织绸。嫘祖学会后,仙姑腾空而去,只留下了十二个石桩,至今人们叫它“嫘祖十二峰”。
  王凤天资敏捷,一夜学成,并在此台上用树枝茅草造就简易作坊,以丝织锦,故名“锦机台”。
  嫘祖发明了养蚕以后,对鸟雀啄食蚕子的问题非常焦虑。有一天,桑林里出现有一对似鹰非鹰、似鹞非鹞的奇鸟在追逐飞来啄食蚕子的鸟雀,而它们自己却不损害蚕子,成了蚕子的保护者。嫘祖发现后,非常喜欢,把它们叫做鹤乌。后又发现此鸟阳春出现,秋凉失踪,喜欢晒太阳,因而叫它阳鹤鸟。∮幸淮危凶饫吹蕉I谄褐傅枷缜酌茄希吹秸饫镆灿写宋冢阆蛳缜酌茄蚀四竦睦蠢O缜酌撬担赫舛阅窬妥≡诤竺嫔蕉サ拇笫鞫蠢铮磕臧镂颐强椿げ献樱恍砟袢杆鸷Αf凶嫣耍糯粤置艿母呱剑浊械厮档溃骸昂靡桓鲅艉咨桨。 辈⒅龈来蠹乙ご四瘢⒁馑允裁炊鳎煤冒阉鹄矗源松接纸醒咨健?
  同时,有人还向嫘祖反映:这对鹤鸟曾经叼了许多蚕茧投到叮哨坪下的山泉里,最初人们认为它在恶意损害,后来去把水里的茧子捞出抽丝,才发现被水浸过的茧子更好抽。嫘祖听了更是惊叹不已,亲自下去看了一岩灯滴水的山泉,并在石岩上画了一个大横框作记号。后来,这个横框长成一幅花纹秀丽的横彩,迄今犹存,成为奇观。
  第五章 金二伯射黄帝
  西陵国南面境内有两座相连像金字塔的“飞来峰”山头,被西陵部落选作观测日影的天象台。太阳早晨到下午从这两个山间穿过,一个山头圭杆上挂着人穿的上衣,一个山头圭杆上挂着人穿的裤子,太阳对这两件标志的日影十分明显,因此,这两座金字塔的山分别叫“大衣落,”和“小衣落”。这座天象台的观天司是金二伯,他的哥哥曾跟随嫘祖的父亲四处征讨,后战死他乡,尚有一寡嫂。金二伯还曾被推选为西陵部落首领的候选人,与王凤一起竞选,王凤却以压倒优势得选,他却落选了。但他在西陵部落仍然很有影响,是一位说得起话的人物。嫘祖被推选为西陵部落的首领,在西陵氏中推广她栽桑养蚕治丝的发明,把西陵经济搞得热火朝天,声势大振,部落成员安居乐业,金二伯很高兴。然而这时传来消息,嫘祖要与岐水部落首领黄帝完婚,并要将西陵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西陵部落有很大一部分人想不通,特别是金二伯甚至认为嫘祖是一种叛卖行为。
  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便在全部落人中宣传她的大统一的思想,讲西陵与夏国合并的好处,耐心细致地做全部落人的工作,终于使同意联合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支持嫘祖成了主流。但仍有少数人坚持己见,他们结盟怂恿金二伯夺权,密谋行刺留住在西陵国的轩辕黄帝。这件事,被金二伯的嫂嫂知道后,便想来阻止他的行为,但她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
  金二伯至今也未成婚,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王凤答应他。他金二伯在西陵国也算得上一流人物了,不仅人材出众,而且还掌管着西陵部落的天文地理这一重要职能。王凤想找一个更比他强的人,在西陵国是不可能的,他真有“舍我其谁”的感觉,他想即使王凤在位不答应他们的婚事,一当她下了台,他上了台时,那时看她答不答应?可如今,王凤嫁给了黄帝,甚至还要把西陵国出卖给一个毛头小子,他的一切美梦破灭了,他岂能容忍?
  当时西陵部落的祖坟地在大海之北岸的高庙山下,因为它是飞来峰的余脉,仍然气势不凡,部落的祭扫宗庙设在黄甸镇一带,这里离衣落山很近。
  有一天,金二怕获得黄帝要陪同嫘祖到黄甸祭祖,认为是个好机会,决定射杀黄帝。晚上他对嫂嫂说:“嫂子,明天早上鸡扇翅膀的时候就喊我,我要出门办点事。”嫂嫂心里明白,金二伯是要去指挥刺杀黄帝,她怎么也睡不着。天还未亮索性就起来,把簸箕拍得噗噗直响,逗得家里的公鸡“咯咯”地乱叫。金二伯听到鸡叫,急忙起床拿起弓箭就朝黄甸方向赶去。
  宗庙里预先来安排布置的官员,被金二伯等人误认为是黄帝,于是向标记黄帝的座椅“哆哆”放出一支支毒箭。而这时黄帝正在洗脸,只是衣帽放在座位上,还未做“静心”仪式。金二伯的箭落空了。
  事情败露后,金二伯逃回衣落山,气得把大衣落和小衣落山头的圭影杆都砍倒了。黄帝和嫘祖并没有把金二伯的反叛行为看得很严重,只是派人去,想把金二伯追赶回来,接到都城再作说服教育工作。然而,金二伯以为是黄帝、嫘祖要追究诱杀他,于是他带着砍倒的圭影杆和测影标志的衣裤,隐藏到别处去了。
  金二伯这次叛逆,并没有引发一场大屠杀,全部落的人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些年,金二伯和随从们也就在龙门山脉的各地寻找类似衣落山的山头,隐姓埋名,仍干起自己熟悉的测影观天象的工作,为当地民众掌握耕种收获时令季节服务。故乡的人们不见金二伯回还,为了不渲染这件事情的真相,也就编造了种种离奇的传言。衣落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衣——落——山了。
  金二伯叛乱平息后,还有个别山寨小国不服,特别是嫘祖发迹的龙门山下的一些地方,坚持要独立自主,以示反对这门婚姻及两国的合并。嫘祖和黄帝决定巡视这些人群聚居的地方,当他们来到金孔场西面的福广山,在这得天独厚的宝地,见这里的人们拥护嫘祖的决策,勤事农桑,有吃有穿。在那向阳的草坡上,成群的羊儿,如同天上的白云在滚动。在山谷的草坪上,一些男人正在剪羊毛,一些妇女正在挤羊奶。他们一边劳动一边相互戏谑的歌唱: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这里的人们是最早从黄河上游迁徙来的游牧民族,来到这内陆海北岸,已经不知定居了多少代,早已融入进了西陵国之中了,但他们毕竟与神农氏、有熊氏有更近的血缘关系。后人从他们戏谑的歌声中便可知道,他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呵!
  但居住东山上自号羊猴的土著族人却生活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酋长受金二伯的影响,反对嫘祖的决策,山寨混乱,人心慌慌,他们毕竟与华夏民族没有任何姻亲关系。于是嫘祖耐心地进行抚慰工作并把岐水部落的五谷种子转送给他们。一方面通过福广山人以邻居关系赐送一些绸衣,宣扬西陵与岐水部落统一的好处,一方面调来兵马,在羊猴寨附近的山头驻扎,鸣锣击鼓,呼号扬威,进行操练。对羊猴寨围而不攻,操而不战。在这种恩威并用和福广山人们的影响下,羊猴寨全族人众终于恭迎帝妃。黄帝和嫘祖驾车来到东山羊猴寨,还登临南岭最高峰,视察宽广的若水——西陵河。清澈的河水如同仙女们飘下的衣带,盘绕在那些小山丘上,又象那大海伸出的血管,连接着那肥田沃土——龙门山余脉——福广山、金鼓尝大锣坯、小锣观、旗杆岭、鼓擂坪、张弓山、天子山。正因为黄帝到过若水,在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才把他的次子昌意降居此地生息繁衍。
  黄帝新婚后,本要回到岐水夏国,国内还有许多事等他回去处理,但他又不得陪妻子驾龙车巡视西陵国的山山水水,以示对部落成员的抚慰。
  一日,黄帝陪着嫘祖元妃到营盘山这一带蚕丝发展较快的地方。有个姓麦的人,他儿子破坏了水丝山缫丝地。他亲自押着儿子到营盘山来向嫘祖和黄帝请罪。嫘祖问明情况后,对其子进行了耐心地说服教育,使他改邪自新。因此,后来,这地方就叫“羲押子”,如今此地仍叫“西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