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19
  刹那间,万道金光闪烁,空中一声巨响,此时首领妻子岐娘生下一女。此女落地精灵,天真活泼。首领夫妻俩认为是王母娘娘恩赐,遂称女儿为王姓,因梦彩凤投怀,故名凤,乳名嫘凤。
  西陵氏是女娲与伏羲氏后裔的一支沿古黄河故道迁徙到蜀山海水之间的后代。那时这里马桑树参天,野桑遍河沿,蓍茅草丛生,地瓜藤遍地,花果累累金鸡腾飞,还出产火石和盐巴,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很适合原始时代的捕鱼和狩猎,因此,也有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其他源头的部落人迁徙来此地生活,形成了复杂交融竞争的史前文化。当时的围猎、捕鱼、结绳记事,要耐用的绳线,因此寻找草、竹以外的新材料,成了部落注意的对象。他们之间不以武力相威胁,而以发明创造作为竞选首领的条件。
  王凤的父亲是西陵国首领,而且双亲还是上古著名的医生,也是西陵部落有名的专营结绳记事、占卜之士。但他们的食物并不是特别丰富,因此,王凤从小不仅学得很多的部落知识文化,而且还常常同其他孩子到野外去采集野果。当时部落女孩子中已盛行用马桑蚕茧拉的丝,来做头绳和腰带。王凤从阳光在蛛网上产生的七彩反射,想到了寻找可结出红、黄、紫、绿等多种结构丝网,来做抹汗的手帕,从而使西陵国丝织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当时人们尚无衣着,以树叶兽皮遮身,狩猎、捕鱼、采果、采野菜充饥。但在这蜀山海水之北,地理气候很适宜于人类生存繁衍,西陵国在当时是一支很强大的部落。王凤父亲因年老,经过部落联盟大会,他便把权力交给了新选出的部落首领。父亲便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故乡,在大海边定居下来,怡养天年。
  在大海岸边,龙门山脉的余脉——云流山、紫霞坪、王凤坡、吉树沟一带原有许多高大的马桑树。一天,小王凤发现桑树上长了很多鲜红的桑果,摘下一颗,尝尝是酸的,便不敢再摘采了。过了一段时间,她见这些果子变黑了,心想,别的果子越长越红,桑果怎么越长越黑,能不能吃呢?但又不敢贸然去采下来尝尝。可太阳已经西下了,天快黑了,她没有采着果子,她的年老的父母就会挨饿。这时,她自己也又饥又渴,怎么办?心里万分难过,于是她就在桑树坡大桑树下哭了起来。哭声之悲切震动了上苍,王母娘娘立即命九天玄女去查实,得知此女就是曾派往人间为民造福的彩凤,因寻食不得,在桑树下伤心大哭。王母听后,即派七彩仙姑将九宫仙女菀窳送下凡间协助彩凤,变成天虫吃桑叶,吐丝降福于民。九宫仙女降在桑树上,看见王凤在桑树下仰天号哭,十分怜悯,便用手一指,一颗黑黑的桑果落在了王凤的嘴里。她觉得有甜味,心里十分惊奇,嚼了一嚼,嘿!桑果又香又甜,吞下肚去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反而精神爽快。于是她就摘了许多带回家去,父母吃后解了饥渴,似有返老还童之感。
  从那以后,王风天天就去摘桑果,吃不完的就将它堆起来,扯些蓍草盖在上面。不久,她观察到有的草盖桑果不但不坏,还起到防腐发酵作用。这部分桑果分外香甜,王凤将桑果的汁液酿成了“桑椹液”,后来,人们称它为“玉液琼浆”。
  王凤上桑树采果,时间长了,发现有头部象马的小虫在树上吃叶。她很爱这些小生命,多次赶走了伤害小虫的飞鸟,小虫渐渐长大。后来,她看见这些大条大条的虫从嘴里吐出细丝在桑枝上绕圈,越吐越多,做成了网茧,椭圆光滑,色彩美丽,十分可爱。她觉得很奇怪,随手摘下一个,顺着网头,把丝拉了出来,开初一双手不太方便,她便将网茧放在口内,用两手拉,很顺利地把丝拉完,最后只剩下一个蛹子。她发现被热口水浸湿的茧丝好抽,就摘了许多茧子回家,放在热水里浸泡,这样,更好抽丝了。她抽完一个再抽第二个,第三个,丝多了。她把丝拿去给父母做睡垫,暖和极了。王凤想,要是把这些细丝编织起来,那该多好!她想来想去,就用树枝绑成圆车,用拧成的丝线当弦,弄根直木棒当车心连在架上,拉出很多的丝线,这样也方便多了,工效高了。她将拉出的丝线以十字形编成方形小块,再把这些小块连成大块,给父母披在身上。女儿亲手做的这种丝衣穿起来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美观耐用。
  这就是人间第一件用蚕丝做成的衣服。王凤认识到这种茧网丝好,对世人大有益处。在野外养蚕许多年,她看到虫害对桑树伤害很大,就采用点灯,燃火驱蛾等办法来护桑养蚕,至今川北还有点灯山,高灯山、灯杆山等圣迹。
  她采回家未抽完丝的茧子,不久变成蚕娥,蛾子自由交配后,产下很多虫卵。王凤把它保存起来,第二年春暖花开,蚕卵渐渐变黑,产出了一些小虫。她异常高兴,后来,她将蚕卵放在父亲砍的竹子编成的浅竹筐内,随着气候的变化,虫卵全部变成小蚕了。她把幼虫放在家里,每天采桑喂养,养蚕做茧子,又抽丝。这样,王凤提高了家养蚕的技术。
  王凤养蚕抽丝,渐渐远近闻名,人们也纷纷来学养蚕。她便把她的养蚕技术推广到了原野外养蚕的蚕丝山、长坪山、三蚕坪、桑林坝等地。组织部落成员在水丝山、金刚寺汲水浸茧抽丝,在龙冠潭上的丝织坪,她组织妇女织绸,用树枝做成结构简单的织绸机。从此,“西陵绸”便问世了。
  有一次,西陵国首领路过嫘村山,特来拜会老首领,看见王凤父母穿有美丽的衣裳,甚觉新奇。老首领夫妇便将小女儿王凤养蚕、抽丝、织绢的事告诉给了首领,并送给首领一件衣物,首领非常高兴,把礼物奉为至宝,夸奖王凤,并将王凤收为义女。
  王凤发明栽桑养蚕抽丝织绢,受到人们拥戴,成了首领理想的继承人。不久,西陵部落新的一届首领选举,王凤被选中,从此她登上西陵国首领的宝座,开始整顿部落,亲贤能,爱百姓,勤于农桑,编制衣裳,指日中为市,组织民间以物易物,互通往来,青龙山丝绢交换频繁,整个部落治理得有条不紊。王风鼓励人们栽桑养蚕,并给百姓传授栽桑养蚕技术,并在西陵境内外很快得到推广,并把这养蚕技术首先传给了南边的兄弟族蜀山氏。
  年青的王凤为百姓日夜操劳,懂得部落的人们过上了好日子,还应让天下人穿上好衣装,她把蚕桑丝绸看成是本部落图强,统一天下的大事。使西陵氏名声大震,各部落纷纷向往,西陵国比原先更强大了。虽然,西陵国已经很强大了,但他们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黄河下游地区,越过那北边的“飞来峰”,北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天下有什么变化?他们完全不知道,只看到那无边无际的原始丛林。南边是他们的兄弟部族蜀山氏,各守各的领土,其实并没有多少交往。大海的那边又是什么样呢?海水无法告诉他们!
  第二章 九天玄女
  公孙轩辕十五岁时由他的父亲少典氏任命为夏国首领,当时的夏国实力是相当弱小的,他不仅无法与他的大哥炎帝相比,其实连西陵国这样的部落也不如,所以,黄帝在当任首领的起初,在左史大夫岐伯辅佐下,并没有象炎帝那样急于向东扩展,而是在周围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因此他在各种各样的能工巧匠的帮助下,创立了冠冕、舟船、宫室、灶、律、历、天文等等。同时,他又没日没夜地为天下百姓操劳,由此,获得部落成员的拥戴,为他东扩奠定了基矗当时,黄帝身为首领,他这里为百姓们费心操劳,努力实现他与左史大夫岐伯一起制定的:“稳定西部,向东扩展”的策略。因而,一些上岁数的人也为他的婚事操心,常常有人带着姑娘找上门来相亲,而这些姑娘一个比一个长得漂亮、美丽、迷人。黄帝从小丧失了母亲,祖父已经过世了,而他的父亲年老退位后,在姜水宫中养老,能给他参谋的便只有一群大臣。他们也想早点给首领成家,看看这个也称心,那个也如意,可黄帝就是不吭声。右史大夫说:“这么多人来找,你总得挑选一个呀!”黄帝笑笑说:“不能光讲长相,只看外表,要看有没有本事。”右史大夫点了点头,也不得再吭声了。其实,黄帝心里惦记的却是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子,即西陵国的首领王凤,因为他听大臣说,这女首领不仅人长得美,而且还会养蚕织绢,如果能与这位女首领结为夫妻,那西部稳定不就实现了吗?
  一天又有父女俩来说亲,那女子长得如同仙女一样美貌:头绾九龙飞凤髻身披纶罗绸缎衣。
  蓝色玉带曳长裙,白玉圭璋擎彩袖。
  脸如花红带甘露,天然眉目映云天。
  唇似樱桃甜咪咪,苗苗条条瑞雪体。
  王母特使宴蟠桃,又似嫦娥居月殿。
  九天玄女身后隐,威严形象也露情。
  这女子的出现,那迎面而来的馨香,不知是女人的香气还是从天国来的天香?瞬间使这些道德高尚的部落元老们惊颤不已。华夏部落哪来得这种佳丽?凭她披的那身衣服,他们谁也没有见过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再看那女子的父亲,也是细绸黑纱,这老妖怪的衣着,那耀眼的光泽,逼得这些自以为道德高士们简直是无地自容,他们穿的是什么,有的竟裸露着上身,即使是下身不过是用麻线连起来的一串树叶,时间长了一些,叶子被磨烂了,快剩下几条污黑的线了;最有福气的一位老者,也不过用麻线连了一块粗布,遮住他那曾使许多女子迷恋过的部位,如今既没有美貌女子来挑逗他了,他自己也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有把它收藏起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