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作者:八无和尚    更新:2021-11-22 21:58
  PS:感谢书友“宋代大侠”、“狂野_乐”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师没有下令追击朱邪克勒。
  其实在那种形势下,李师可以下令追击,扩大战果。
  而且一定能扩大战果。
  但,随后遭到的反击,一定也是致命的。
  这就象在赌桌上,运气很顺,以微末的本钱,赢光了其它人的所有钱。
  很多人都会以为自己是赌神,能赢到天荒地老。
  却不知道,往往反转就在下一副牌。
  一次输,就会让之前的所有的胜利化为烟尘。
  李师克制住了。
  所以,他赢得了朱邪克勒内心的敬重。
  能克制自身欲WAN的人,是强大的。
  两天时间,朱邪克勒彻底理清了思路和之前经历的一切。
  他认定。
  李沐肯定是死了。
  李大亮和他的西北军团已经不在龟兹城。
  唐军主力已经全线回撤。
  那么,李师所部,仅仅是一支殿后的军队。
  这与自己的判断没有差别,如果硬要说有差别,那就是李师太狡诈。
  唐人太奸滑。
  如果是正面的拼杀,朱邪克勒自信最多三天,可以将李师所部彻底歼灭。
  那么,就来吧!
  比李师预测的要早一天,朱邪克勒率实力犹在的五万大军先行进击龟兹城。
  依朱邪克勒而言,就算李师敢于再次拼命,自己也能将他辗压至粉碎。
  到了城外。
  朱邪克勒心里很失望。
  朱邪克勒心里很自豪。
  失望是因为李师逃了,逃得无影无踪。
  自豪的是,李师逃了,说明李师还是怕了,这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人心,就这么矛盾和复杂。
  朱邪克勒既想与李师决战,以报一箭之仇,又想李师闻风而逃,来证明自己所向披靡和英明神武。
  都道,吃一次亏,就会学一次乖。
  朱邪克勒学乖了。
  他从此学会,谨慎。
  去往焉耆的一路上,朱邪克勒派出的斥时多达百余人次。
  可世事往往就喜欢和人开玩笑,等他真正谨慎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再发生了。
  这一路上,连个唐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焉耆城就是个无防之城。
  但朱邪克勒依旧谨慎,他刻意地放慢了行军的速度,等恢复士气的后军追赶自己。
  可到进了西州,又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三天时间,不费吹灰之力,连续拿下两座西域重镇。
  这让朱邪克勒彻底坚信,李师已经闻风而逃。
  那么,就不该再浪费时间。
  朱邪克勒下令,加快进军速度,三天之内拿下玉门关前最后一座重镇——伊州。
  ……。
  李师没有在伊州设下伏兵。
  不是说,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李师没有了斗志。
  恰恰相反,李师斗志昂扬。
  敢以一万多人,光大化日之下,突击二十多万敌军,并令之前军溃败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斗志呢?
  李师不是不想伏击,而是认为,朱邪克勒不会再狂妄。
  对一个不再狂妄的可怕对手设伏,那就是寿星老儿吃砒霜,活腻歪了。
  不能设伏,就只能撤退。
  可李师出了伊州城没多久,就下令停止后撤了。
  将士们很不解,纷纷派人去询问。
  这不是说将士们产生了畏战的情绪。
  而是他们想不通,要阻击突厥人,放着好好的伊州城不守,为何要弃了伊州城来到这荒郊野外打伏击?
  李师回答很干脆,就四个字,依令行事。
  不过李师还是郑重地向麾下将领道歉了。
  李师让将领转告手下士兵,他恐怕要食言了。
  李师在龟兹城外偷袭突厥大军得手时,曾经豪情万丈地说,本将军带你们回家!
  可决定打一场伏击,这豪情万丈的话,就不可能实现了。
  打伏击,是一桩危险活。
  这不是电视剧上演的,只要伏击一定能胜。
  可事实上,伏击往往成功的概率很低。
  都是人,不是猪。
  唐军能想到伏击,突厥人为何想不到?
  有史上下数千年,无数的战争,更无数的战斗。
  战斗肯定有输赢,但有几场战斗被史书记载?
  屈指可数。
  可但凡一场胜利的伏击战,十有八九会载入史册。
  因为伏击成功率太低,低到往往一场成功的伏击战,小则改变战场态势,大到改变战局。
  所以,当李师决定打一场伏击的时候,就清楚地认识到,他要食言了。
  兵法有云,未战先虑败。
  只有象朱邪克勒这样神经大条的人,才会认为,只有弱者才需要未战先虑败。
  虽然朱邪克勒凭着这点,一路遇神杀神,佛挡弑佛。
  可这天下,有几个朱邪克勒?
  李师自认不是,事实上,李师从未想成为朱邪克勒。
  因为李师闻不惯朱邪克勒身上的羊骚味。
  李师没有刻意地去隐藏唐军。
  仅仅是在伊州城外五、六十里处,选了一处沙丘。
  连丝毫的伪装都不做,李师唯一的命令就是,休息。
  一万多军队,就算你想伪装得很仔细,都会露出破绽。
  既然伪装没用,何须伪装?
  李师依旧在赌,赌朱邪克勒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其实李师心里还是很佩服朱邪克勒的。
  他甚至认为,如果设身处地,站在朱邪克勒的立场上,李师不觉得自己会比朱邪克勒做得更好。
  但李师依旧坚信,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自己,和身后的唐军。
  因为唐军有神机卫,神机卫在天下人心中就是个传说。
  不断地被追赶,却从没被超越。
  神机卫的身后是大唐。
  大唐有李沐。
  就道理就和一加一等于二没有差别,没有人敢反驳,也反驳不了。
  李师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李沐曾经对他说过的信仰。
  但李师清楚地感受到,只要他想起自己是唐人、唐臣,大唐能在李沐的统率下,一天天地变好、变强,他就感到内心充满了力量,变得无比强大。
  李师是这么做战前动员的,“纵然本将军食言了,但我依旧可以保证,一定将你们的尸身带回故乡。你们的妻儿,将得到该有的荣耀,朝廷会赡养你们的父母……。别把自己当成人,你就是头狼,哪怕下一刻,有一箭射穿你们的身体,你也会用最后一口气,咬断对手的喉咙。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