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刘洎
作者:八无和尚    更新:2021-11-22 21:57
  PS:感谢书友“宋代大侠”的打赏,今晚将为他加更一章,谢谢。
  六年了,虽然李沐与常绿云都心知肚明二人的关系。
  可这句话如今真从李沐口中说出来,令常绿云眼中滚动的泪水,簌簌而下。
  一个姑娘家,充当李沐贴身侍卫,为李沐抛头露面这么多年。
  常绿云确实感到了委屈,特别是看到曾经被李沐斥成黄毛丫头的崔秀,从容进入王府的时候。
  常绿云年龄要比李沐大,李沐不急,可她急啊。
  这要换成普通人家,早该出嫁了。
  所以现在李沐对着她说出承诺,常绿云心中就象放下了千斤重担一般。
  她将身体轻轻地依偎进李沐的怀里。
  一切是如此地自然,如水到渠成一般。
  ……。
  元月十八,大唐新年,第一次大朝会。
  原本,今日也是颁布新政的日子。
  当然,是在大朝会结束之后颁布。
  但李沐已经决定延迟了。
  不是害怕,也不是应对无措,而是示敌以弱,让各地世家豪门和他们背后的唆使者更得意些,入瓮更深些。
  抢购得越多,死得越快。李沐心中暗笑道。
  当李沐那辆特制的招牌马车停在宫城承天门外时。
  早已等候多时的魏征、马周、韩仲良等人便围了过来。
  能让马车入皇城,是李沐的特权。
  寻常官员车轿须在皇城朱雀门外停止。
  “臣等见过摄政王殿下。”
  一名侍卫在车边放置了一个锦凳,这时李沐才从马车厢中探头出来。
  踩着锦凳下了马车。
  只见李沐身着大红团花裳,外罩白纱中单,皁领、青褾、襈、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
  朱袜,赤鞋,鞋加金饰。
  腰饰金钩暐、玉镖首,瑜玉双佩。
  佩玉具剑,金宝嵌饰。
  头戴衮冕三梁冠。
  加上李沐身材挺拔、五官轮廓清正。
  见到之人莫不在心中叫一声,好一个少年摄政王。
  此时大朝会的时辰已到。
  有礼官在殿外大喊道:“时辰已到,百官上朝。”
  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李沐踏上玉阶,引领着百官进入太极殿。
  身为摄政王,当居百官之首。
  龙阶之下,便是李沐的位置。
  百官按照文、武,品阶按步就班。
  约摸一柱香之后,有内官喊道,“圣人驾到,百官跪迎。”
  李世民在内官、宫女的簇拥下,进入太极殿。
  坐在龙座上,身后两名执扇宫娥,上前为李世民遮掩,待内官为李世民整理好大裘冕、衣摆和身后大小绶带,两名执扇宫娥方才退回原处。
  这时,李世民方才开口道:“众爱卿平身。”
  由内官宣读了开年第一朝的骈文之后,才是大朝会正式议事环节。
  只是按常例,开年第一朝大朝会,基本不奏事。
  需要颁布的旨意,早在年前都已经准备好了的。
  照本宣读即可。
  用意无非是想避免天年第一次朝会,因政见不同,而造成纠纷。
  无非是想讨个彩头,以示天下承平。
  所以,按流程,今日只要李沐礼制,上禀皇帝开年无事,天下太平,再赞颂一下皇帝,便可罢朝回家、继续意犹未尽年节了。
  李沐已经决定拖延新政颁布时间,那么连这一环流程都可免了。
  只是李世民还不知道李沐计划有变。
  于是在李沐完成流程之后,还闭口不说话,等着李沐请奏颁布新政之事。
  迟迟没等到李沐开口,有人就急了。
  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刘洎突然出列,双手高举奏折急步上前道:“启奏陛下,臣有奏本。”
  魏征出列,指着刘洎大声喝斥道:“放肆!”
  其实这也不怪刘洎。
  毕竟李沐第一次做为摄政王上朝,文武百官不适应也在所难免。
  摄政王,顾名思义,就是总揽朝政。
  百官有本,自然该先递于摄政王,若摄政王决断不了,再由摄政王转呈皇帝。
  否则,要摄政王何用?
  刘洎性情太急,一开年便犯了忌讳。
  被魏征指斥,这才回过味来。
  只是已经越过李沐到了阶前,再转身将奏折呈给李沐,那对皇帝也是不敬。
  加上刘洎本是国相(唐因避李世民讳,无尚书令,左仆射便是尚书省主官),也丢不起这人。
  左右之下,刘洎“扑通”跪下道:“臣此奏本所言之事,与国政无关,呈给陛下,也不算违制,请陛下明察。”
  刘洎这话确实也不算错。
  李世民曾经告诉他,调李孝恭、李道彦回京是宗室、宫内之事,无须他李沐首肯。
  魏征还要上前反驳,李沐的眼神阻止了他。
  “哦……?”李沐长哦一声,“太极殿中,竟还有不是国事的奏本,本王心中好奇,那就请刘相呈于陛下吧。”
  袁仁国下阶来,从刘洎手中取过奏折,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此时心中象咽了个苍蝇一般难受。
  这刘洎原本是聪明人,可一时情急,找了这么个借口。
  正象李沐说的,太极殿中,何事不是国事?
  自己那时只是情绪发泄,这蠢人居然听不出来,真要是朕能一言而决,要你上疏做什么?
  李世民接过奏本,其实不用看,李世民也知道里面写得是什么。
  只是样子总是要做的,否则岂不明着告诉群臣,这道奏折是朕授意的?
  李世民耐着性子,装模作样地将奏折看了一遍。
  然后合上奏折递给袁仁国,示意他交于李沐。
  可李沐却不接袁仁国递来的奏折,躬身道:“陛下,非臣抗旨不遵,而是刘相声明此折非国事,臣虽忝为摄政王,却不能干涉陛下宫中之事,还望陛下见谅。”
  李世民心中一个劲地咒骂刘洎这个猪队友。
  嘴上只能为刘洎辩解道:“刘相想必也是一时情急,今日乃新年第一次朝会,摄政王不可太过计较了。”
  李沐躬身道:“既然陛下为刘相脱罪,臣自然不敢抗旨,这样吧,此次不究,下不为例,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点头道:“摄政王宽仁。刘相,还不赶紧谢过。”
  刘洎只能回身向李沐长揖道:“谢摄政王不罪之恩。”
  李沐连脸都没转,根本不理会刘洎。
  刘洎尴尬地站在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被满朝官员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