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西徐亚人
作者:血蝠    更新:2022-01-12 04:22
  ,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这是根挺长的青铜矛头,长度大约能有个45公分,通体绿锈,两翼较明显、中线加强起脊,两侧刃口略有破损。
  玩了这么多年的青铜器,张楠一样就能看出来这是个货真价实的文物级长矛——铜锈自然,还是从土里出来没多久的那种,没个千年时间都无法形成这样的锈层。
  一边拿起来打量,一边问道:“哪来的?”
  “那边有人在把没用的荒地整菜园,说是中午才挖出来的,就放在一边。我看到就问了几句,干活的拿两个人就卖给我了,两百美元。
  哥,亏了没?”
  “差不多。”
  两百美元一个这么大的青铜矛头,说不上亏还是赚,丫头图买个高兴。
  差不多就好,查理兹-塞隆当然不在乎200美元,不过这钱还是跟着她的保镖代付,她可不大有随身带钱的时候。
  要是哥哥说亏了,那她还钱给保镖时会很没面子滴。
  “关哥,这铜矛古罗马时代的?”
  查莉很好奇,但没问正看东西的张楠,而是一边的关兴权。
  “图拉真那会罗马人是来过这,不过这矛头我看可能还要更早些…”关兴权这么些年别说自己也玩古董,就算不玩,每天看都已经看成个专家。
  古罗马疆域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的时期,也就是在公元100年前后,那时候罗马帝国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中海彻底成了帝国的内湖。
  根据记载,黑海南岸当时都是罗马帝国的地盘,他们的军队同时也到过乌克兰南部、黑海北岸,但并没有在这一带常驻、建立据点与城池。
  关兴权又道:“我看这矛头倒像是古希腊的,阿楠,你怎么看?”
  不知道为什么,张楠一听这个脑子里就跳出来那句经典的“元芳你怎么看”,忍不住露出丝笑容。
  “这矛头带古希腊风格没错,不过就算亚历山大东征那会,这北线军队好像也没到这一带,最远也就是到了现在的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地区。
  这边那时候是斯基泰人的地盘,这个游牧民族政权虽然被亚历山大和他老爹打败过,可马其顿人也拿统治这一大片地区的游牧军事民族没什么办法。
  再说那时候黑海、里海北岸区域的富庶程度完全没法和南边的近东、中东地区相比,亚历山大对这一带兴趣不大。
  打几仗可以,两千多年前想长时间统治这一带得不偿失,不管是希腊人还是罗马帝国,估计都会被这一带的斯基泰人慢慢拖死。
  不过控制区域也就差了200多公里,这矛头从希腊控制区流传过来也正常,希腊风格的武器那会还是挺受欢迎的...”
  说着说着张楠停了下来:长矛头正翻到另一侧,眉头皱了一下。
  上头有一块铜锈的颜色和其他部分不一样,用手指甲略微刮了下,“是铁锈。”脑子里立刻做出判断:这块铁锈是与铁器多年接触之后粘上去的,已经与铜锈融合在一起。
  “那边有没有什么铁器挖出来?”问查莉。
  “没注意,那两个人没说。”
  张楠将矛头往茶几上一放,拍拍手,“去看看,一个不小心这玩意还真是西徐亚人留下来的。
  如果是那帮家伙,那一定还有其它玩意在地里埋着。”
  老板出动、查莉小姐领路,众人自然跟上。这边安德烈伸手示意了两下,自然有人先快步赶在众人之前去查莉小姐说的那个地方:还在疗养院范围之内,就是比较偏。
  大人物出行,真实很有点感觉的。
  张楠说这可能是西徐亚人的东西,同时还可能会有其它物品,但一大伙人里居然只有安德烈听说过什么西徐亚人,因为他是苏联教育出来的,历史课本里有这个名词。
  其他人都不知道,查莉说这走过去都有好几百米,张楠干脆边走边说,免得大家搞不明白情况、觉得没意思。
  “西徐亚人就是我之前说的斯基泰人,不同国家的史书上不同的叫法而已,现代通用。
  那些人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都遍布中亚和南俄草原,属于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游牧民族。
  它算不上是高度集权的游牧政权,应该更像是一大堆部落联合起来的松散联盟,都比不了匈奴人的政权结构严密,也有英文的历史资料上叫他西古提人或赛西亚人的…
  叫法很多,古波斯人叫他们为萨卡人,因为西徐亚人是部落联盟、占领的地域广,古波斯人还把他们分为戴尖帽塞人、饮豪麻汁塞人、海那边的塞人。
  古代亚述人称他们是阿什库扎人,古印度人把他们叫塞卡人,古希腊这边称他们是斯库托伊或塞克人。
  在华夏的《史记》和《汉书》里也有对西徐亚人的记载,那时候西徐亚人已经走下坡路,华夏史书称他们是‘塞’或‘塞种’,还把他们叫尖帽塞人或萨迦人…”
  “这些人喜欢戴尖帽子?”查莉问道。
  “对,就像挨批斗那种…哦,那玩意你不懂,有点像3K党那帮杂碎的高帽子…”
  华夏的史书上都有记载的一个民族,还是个比匈奴更早时代就在欧亚大陆驰骋的民族,一想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张楠最喜欢的那种奇妙感觉又来了。
  关兴权听了张楠的话,边走边道:“你说司马迁那会这尖帽塞人已经走下坡路,这样还同汉朝有接触,我们的那时候军队杀得够远!”
  “当然远,都杀过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到康居了。
  不过《史记》里有记载可不是因为大汉的军队杀过帕米尔高原才知道什么西徐亚人,也不是之前从中亚商人那里听说的。
  上古时期,照理说在商周那会我们就知道西徐亚人的存在,而且西徐亚人都可以说是被我们的老祖宗间接地给赶到了中亚和这边的南俄地区。
  华夏中原地区商周时期,这些西徐亚人是在阿尔泰山东边过日子,后来才西迁。”
  到这,关兴权听得越来越有意思——这么远还能有关系?
  张楠看看东方的天空,道:“我们的上古历史资料损失太多,不过结合考古和能找到的史料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以前,这西徐亚人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地区。
  到了公元前 8世纪早期那会,周宣王征伐猃狁、西戎,猃狁、西戎没法和周王朝军队对抗、被杀得大败,只能往西迁移,结果顺带着压迫更西边的西徐亚人越过阿尔泰山西走南俄。
  商代古墓里就出土有大量的和田玉质玉器,那时候中原人能知道西域的情况很正常,可惜记载常缺失,也不知道司马迁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到的资料。
  不过也有人认为那时候自然灾害也可能是西徐亚人西迁的原因之一,这些西徐亚人到达高加索和黑海北岸后,驱赶原本这一带的西米里安人西逃、南迁。
  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虾米只能吃土,就这么回事。
  大部分的西徐亚人在高加索至南俄这一大片地区定居,另一部分继续西迁至多瑙河流域,还有一部分跟踪西米里安人南下,到达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西北部地区。
  打不过猃狁和西戎,不过欺负一下这边的土著还是没问题的,这有点像几百年后的匈人,如果西迁的匈奴就是匈人,那就同一个道理。
  到了公元前7世纪,定居在乌克兰大草原这一带的西徐亚人发展成强大的游牧民族,一直强盛到前3世纪。
  这些西徐亚人多次入侵西亚和南欧,与亚述、巴比伦、米底亚、波斯和马其顿都发生过冲突,基本上还是胜多负少。
  根据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将军修昔底德的记载,西徐亚军队当时的总数超过15万,还基本上是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
  后来随着西徐亚不断征服周围的定居民族,同时西徐亚人也开始慢慢习惯定居生活,步兵的比例在后期不断增加。
  根据古希腊人单位记载,西徐亚步兵就是买不起马的轻骑兵,装备标枪、弓箭和盾牌。
  骑兵一般是以只穿皮衣的轻骑兵为主,贵族们充当重甲骑兵,铁甲!
  至于装备,这轻骑兵和重骑兵的区别只在防护上,武器基本一样,都装备有短矛、标枪、弓和长剑,用战斧的也不少。
  交战时一般是先以漫天的箭雨削弱敌军,一分钟至少能射出10至12箭,而且射程非常远。
  靠近对手后投掷标枪,然后重骑兵以密集队形冲击敌军的阵型中央部分。
  一等对手阵形被冲散,轻骑兵就围上去结束战斗。
  可惜西徐亚人没有文字,他们在欧洲和中亚的历史都是古希腊人记载的:古希腊人还详细记录过西徐亚人一次至少5万人规模以上的战役,是两个王子、两兄弟争王位,连希腊人雇佣兵和色雷斯人都参与了。
  具体怎么打的我忘了,不过高速运动的西徐亚骑兵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居然能在激烈的战斗中维持一个整体,杀得对手大败亏输,最终大获全胜。”
  张楠说到这,关兴权问了句:“他们有铁质武器?”
  “嗯,赫梯人最早用铁,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人势力被亚述帝国干掉,而亚述到公元前7世纪那会也就是最后的辉煌。
  就算它被人叫做最血腥、残暴的帝国,最后期也干不过新巴比伦和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这边境地区的亚述人碰上西徐亚人也好不到哪去。
  我猜测西徐亚人就是在那会学会了冶炼铁、使用铁兵器,根据出土文物和碳14的测定,公元前6世纪那会,这西徐亚人就已经很普遍的使用铁质兵器。
  青铜是还在用,到公元前三世纪都混用,不过公元前五世纪的西徐亚贵族是连铠甲都换成了铁铠。
  而且可以想像,这西徐亚人还应该是不错的铁匠,他们的贵族至少在2500年前就用上了铁质的鱼鳞铠。”
  先进,非常先进,那可是公元前六世纪!
  至于张楠怎么知道的?
  不用张楠说,安德烈解答了这个问题:“我参观过几家有西徐亚人出土文物的博物馆,西徐亚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下葬时会给死者套上生前的全部武器装备。
  据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千多座西徐亚古墓被发掘,得到的信息不少。”
  安德烈记性一流。
  张楠补充道:“100年之前,这西徐亚的历史几乎都靠古希腊的记载,谁让他们始终没有文字留下来,也不知道当初怎么统治的。
  或许用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可没保存下来的记载,现代人就靠古希腊一些碑铭和古典作家著作里的大量的西徐亚人名、地名、族名去知道有过这么个民族和国家。
  这几十年就靠了俄国和苏联的考古发觉,现代人对西徐亚的了解多了不少…”
  说着,地方到了。
  疗养院非常大,不单单有漂亮的疗养别墅群和楼房、花园,还有些没开发的荒地。
  长了小灌木和荒草,这疗养院管后勤的人感觉如今物资短缺,加上正好季节合适,干脆从船厂借了辆挖掘机,要把这片多出来的空地整成一大片菜地。
  反正有人干活,大不了干活的人到时候能多弄点蔬菜、土豆回去。
  物资短缺,蔬菜也一样,这让张楠想到了二十几年后有时堪比肉价、甚至更贵的那些蔬菜!
  那时候城市的人要是能有个两三分地种点蔬菜,那可是极度幸福的事情:可居民没土地呀,买得起别墅能顶天立地、花园变菜地的人凤毛麟角。
  老家县城边上是山,都有不少人就在山上违规开垦点菜地出来,政府也懒得管这些小事。
  这疗养院的人是抱着类似的想法:一户人家一年的蔬菜费用挺多的,更别说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
  华夏改革开放前有句话很有意思:居民、居民,不如农民的一根田埂!
  田埂,自留地上的田埂,能种自家支配的东西,不归生产队。
  开垦土地,挖掘机干完活了,人工整理的时候发现了那根长矛头。
  这年月都开菜地了,谁还管你个文物不文物,有钱外国富豪家的资本主义小姐好奇,随口就给卖了。
  也不贵,就要了两百美元,想着一人一百好分。
  这边也爽气,成交,卖长矛头这两位都感觉是不是卖亏了。
  至于张楠做出有可能是西徐亚文明残留的判断,除了长矛的造型外,还有就是那点铁锈混合物的痕迹。
  或许那里有西徐亚墓葬,那支长矛和其它铁器有过接触,可能会有东西遗留。
  不是想得到什么,只是想亲手感觉一下那时候的文明、接触那段遥远的历史。
  一到地方,卖给查里兹-塞隆长矛头的人还在,一看这阵势也没敢走:不少穿军装的,明目张胆挎着AK74!
  “给他们500美元,问问长矛哪找的?”
  张楠一吩咐,那两位没敢忽悠,直接点出地方。
  500美元不单单是咨询费,还得干活。
  一个字:挖!
  平整土地,高高低低全推平,结果那地方挖掘机松开的土地才刚划拉了薄薄一层,就出现异常。
  上头原本应该有一层六七十公分厚度的覆土,现在早挖没了,这会一挖,一大片铁锈痕迹出现,被铁锹翻出来的土里还夹带着几片锈蚀殆尽、小小的铁质物品。
  让人停下来,张楠上去看了看,“是鱼鳞甲的甲叶,也就乌克兰的土质偏中性,不然早烂没了。”
  再过个多小时这船厂和海军的领导就会来,张楠没时间当清理工。
  不过没问题,两个干活的工人很高兴干这点活,让两个安保人员看着就成。
  留下的人跟张楠去过蒙古国挖匈奴墓葬,有点经验,知道怎么让人不乱挖。
  用种菜的小铲子慢慢挖,这铠甲是两层叠压,就去掉上头覆盖的土层就行,等老板有空的时候再来看。
  至于张楠,再看了大半个小时,看到一大片鱼鳞甲残留、一柄能有近70公分长度的铁剑后就暂时失去了兴趣。
  这是个贵族墓,不过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等明天要是有空就再来看。
  如果没空…
  让船厂自己来处理,这趟可没当土夫子的兴趣:是来淘曾经的红海军的宝,不是找西徐亚人的。
  再说西徐亚人能有什么东西?
  最多几样兵器、一两件金饰,吸引力可比不了船厂同乌克兰海军要出手的那些个军舰、辅助船!
  ……
  一切都很顺利,同船厂、乌克兰海军的生意谈得很愉快,两边都是大丰收。
  就是看到已经开始生锈的那艘瓦良格号航母有点感觉怪怪的,说不出个什么滋味。
  至于那座西徐亚人的墓葬,除了查莉花钱买下的长矛头,张楠没拿走其它任何东西,连墓主一柄带着一圈金箍的铁质战斧也没拿走,都让船厂自己去处理了。
  去基辅参加大贪官女儿的婚礼后,关兴权没和张楠一行人一道回美国,直接去了莫斯科。
  “飞天”计划启动,票价2100万美元谈妥。
  不仅这样,俄罗斯还得了另几笔大生意:五月份在北边的造船厂会开工建造一艘超级“金鱼”,钛合金耐压壳,四代技术,张楠出钱,将来租给岗比亚海军。
  是长期租用,不是卖:核潜艇卖不得,一堆什么国际协议啥的有规定。
  技术参照已经沉没的共青团员号核潜艇,俄罗斯人不仅能赚钱,还用张楠的资金留住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又能积累经验。
  航母造不了,但俄罗斯却有建造核潜艇的全套体系,亏不了:将来他们敢坑阿三,一艘航母的改造玩得阿三欲死欲仙,但真不敢坑张楠。
  这是安德烈等人给的保证:已经让他们赚大钱了,想死的可以试试!
  还买了能凑整一个远洋舰队的装备,新造的不多,接收半成品和养不起而要被迫淘汰的不少,都需要略做改造以适应热带海域。
  有些生意可以现在公开,有些就得保密段时间,对大家都方便。
  关兴权要上太空,很好,消息一出新闻劲爆;巡洋舰易手,拉链总统都来电话!
  张楠一段话让拉链先生没话说:“我的那艘大舰绝不会去华夏。
  还有,威廉,说句实话,你有一堆航母和巡洋舰,你下边那些幕僚就别闭着眼睛吹我这边有什么威胁的论调了,会被别人当笑话看的。
  真没多大意思…”
  拉链总统就是例行公事一般来个电话,这下他放心了:一艘光荣级都要吹威胁论,他想想也真没意思,吹的人就像跳梁小丑。
  ……
  3月30日,安德烈同亚历山大开车从海峡上的大桥过了一趟,行动很快就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