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戈尔康达之眼
作者:血蝠 更新:2022-01-12 04:17
,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第二天都过了中午,张楠一帮人才抵达马努-贾殷的钻石加工厂——先吃饭再办事,不然大伙都感觉自己会在印度给饿死!
张楠连从欧洲直接空运食品过来的心都有了:至少上百亿的财富,能见人的那部分都大几十亿美元了,每天上午还在靠泡饭加咸萝卜过日子,这还让不让人愉快的寻宝了?
贾殷所属的家族钻石集团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红玫瑰集团,工厂门口老大一块招牌顶着,醒目的很。
孟买靠近郊区挺大一片地,免不了四周被低收入孟买市民的简陋住所包围:和张楠在剡县同杭城的那些厂区环境不同,在这里要是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最好不要靠近。
高大的围墙将厂房与四周的民居分开,车队一进去之后,看到里边的几排厂房有高有低。老的那两排单层厂房可能是六七十年代就建成的,墙皮斑驳;新的一幢4层厂房倒是挺新,看着应该这两年才建。
“这是个大厂,很厉害的一个大加工厂!”
一下车,张楠就听到前边的姐夫在和关哥说话:是大厂,一个钻石加工厂的切割工人就超过3500人,不是超级大厂那是什么?!
不过要是换在杭城,3500人的大厂占地面积至少是这里的几倍:这厂区虽然占地不小,但里边也太挤了点,视觉感官和外边拥挤不堪的民房差不多似的。
马努-贾殷已经带着几个人在那幢四层厂房前等着自己,张楠猜测这家钻石公司的办公室应该在这幢楼里。
一番寒暄和介绍,原来一同等着宾客的人中间,除了3名红玫瑰集团的高管外,还有一位30余岁的高个男子是马努-贾殷的表兄弟,叫迪利普-梅塔,也是从古吉拉特邦出来的,老家就在贾殷家族所在的巴巴伦布尔村附近。
贾殷家族就是靠着联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钻石王国,这位年轻的迪利普-梅塔算是这个庞大钻石王国中、其中一个“集团”里年轻一代中的杰出人物。
不过与马努-贾殷在孟买打拼不同,迪利普-梅塔家族所在的主要根据地是在孟买以北250公里的苏拉特,那里的钻石行业从业人员是孟买的四倍以上!
梅塔家族掌控的珠宝集团叫“蓝玫瑰集团”:两个珠宝集团,两种玫瑰,在印度蓝色和玫瑰红色象征着晴朗的天空,玫瑰还代表了欢乐——这两个联姻的家族在给企业起名这点上也算事有点追求了,还挺有默契。
“迪利普今早刚刚抵达,带了目前我们两个家族在苏特拉部分最顶级的成品钻石...”
贾殷家族在苏特拉也有不少产业,这也是昨天曼努打电话的成果。
众人进入厂房大楼,马努边走边介绍。
有电梯,不用爬台阶。
一般印度工厂可没这个设备,但一进电梯后发现这就是台庞大的货梯,里边都有电梯员——那些钻石加工设备大概用电梯上下比较方便。
至于电梯员嘛...谁让印度人工便宜到发指,华夏一个人能干的活在印度可能就需要三个人,老板压根不在乎,而且估计还有禁止普通员工无事使用电梯的原因在内。
省下来的电费估计都够养活几个电梯员——印度的电费可不便宜!
随着聊天,根据马努的介绍,张楠得知这里一二三层都是钻石切割、抛光的厂房,而四层是分选厂房同行政人员的办公室。
还好,刚走进马努-贾殷巨大的办公室,就是一阵凉爽袭来——这里有空调。
别说80年代,就算20几年后,印度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里都是常常不装空调的,就靠电风扇呼啦啦吹。
这个马努-贾殷是个会享受的。
参观厂房先不急,那里可没有什么空调,就算气温再高,那些拿着微薄薪水的工人也只能在风扇下干活。
这会要是就去厂房,这一回来可能就是一身汗,生意就不好做了。
办公室里张楠这边就6个人,作为贴身保镖的阿廖沙就像个铁塔一般站在角落里,其他保镖都留在了外边的休息室里。
不用担心安全,6个人进来就足够。
“各位,这次迪利普从苏拉特带来的钻石,还有我这最好的几枚钻石都在这,价格绝对比纽约市场优惠百分之二十以上。”
一名带着白手套的公司高管从保险箱内取出几个托盘,上百枚大大小小的钻石展现在众人面前。
“圆形钻石就不用了,我和妮可、珍妮都不喜欢。”
直接忽略了所有57切面圆钻——个人喜好,小钻石圆形的是很漂亮,不过一旦在5克拉以上,张楠就感觉有点怪怪的,只能作为巨钻项链的配石的命。
无色钻、彩钻皆有。
张楠拿起了一枚梨形无色钻,一边的迪利普-梅塔道:“这是枚‘戈尔康达之眼’,重40.05克拉,完全无暇,E无色级。”
这样体量的巨钻能达到无色级已经很难得,最高级的D(完全无色级)很多时候就是吹上去的,更加不用说它还完全无暇。
张楠也不用担心对方会坑自己:万一钻石有问题,这两个印度钻石家族的名头就臭了,更不用说印度政府会暴跳如雷。
不过张楠有个疑问,“梅塔先生,据我所知戈尔康达钻石矿1870年被泥石流掩埋后,不是彻底报废了吗?”
这是枚印度本出产钻石,还附带有“蓝玫瑰集团”出具的质量鉴定证书——并不是出产矿山、安德卫普方面或者美国宝石研究所出具的证书,是印度人自己的。
迪利普-梅塔笑着道:“这是今年1月份时,我们集团从一名中部地区落魄土王后人那购买的,开采时间可能有四百年左右,原来有65克拉重。
原本的切工糟糕至极,而且包含一道近5毫米长度的细微裂纹,我们话3个多月时间重新进行了最优化的切割抛光,一共得到了一大两小三枚钻石。”
听这一说,明白了。
迪利普-梅塔还从随身的包内取出一个小文件夹,其中有“戈尔康达之眼”原本的照片,另外两枚小钻石也在其中:大的那枚7.86克拉,小的那枚只有1.2克拉。
65克拉的钻石重新切割后还剩下不到50克拉,这已经不错了——重量重要,但很多时候品质更重要!
第二天都过了中午,张楠一帮人才抵达马努-贾殷的钻石加工厂——先吃饭再办事,不然大伙都感觉自己会在印度给饿死!
张楠连从欧洲直接空运食品过来的心都有了:至少上百亿的财富,能见人的那部分都大几十亿美元了,每天上午还在靠泡饭加咸萝卜过日子,这还让不让人愉快的寻宝了?
贾殷所属的家族钻石集团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红玫瑰集团,工厂门口老大一块招牌顶着,醒目的很。
孟买靠近郊区挺大一片地,免不了四周被低收入孟买市民的简陋住所包围:和张楠在剡县同杭城的那些厂区环境不同,在这里要是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最好不要靠近。
高大的围墙将厂房与四周的民居分开,车队一进去之后,看到里边的几排厂房有高有低。老的那两排单层厂房可能是六七十年代就建成的,墙皮斑驳;新的一幢4层厂房倒是挺新,看着应该这两年才建。
“这是个大厂,很厉害的一个大加工厂!”
一下车,张楠就听到前边的姐夫在和关哥说话:是大厂,一个钻石加工厂的切割工人就超过3500人,不是超级大厂那是什么?!
不过要是换在杭城,3500人的大厂占地面积至少是这里的几倍:这厂区虽然占地不小,但里边也太挤了点,视觉感官和外边拥挤不堪的民房差不多似的。
马努-贾殷已经带着几个人在那幢四层厂房前等着自己,张楠猜测这家钻石公司的办公室应该在这幢楼里。
一番寒暄和介绍,原来一同等着宾客的人中间,除了3名红玫瑰集团的高管外,还有一位30余岁的高个男子是马努-贾殷的表兄弟,叫迪利普-梅塔,也是从古吉拉特邦出来的,老家就在贾殷家族所在的巴巴伦布尔村附近。
贾殷家族就是靠着联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钻石王国,这位年轻的迪利普-梅塔算是这个庞大钻石王国中、其中一个“集团”里年轻一代中的杰出人物。
不过与马努-贾殷在孟买打拼不同,迪利普-梅塔家族所在的主要根据地是在孟买以北250公里的苏拉特,那里的钻石行业从业人员是孟买的四倍以上!
梅塔家族掌控的珠宝集团叫“蓝玫瑰集团”:两个珠宝集团,两种玫瑰,在印度蓝色和玫瑰红色象征着晴朗的天空,玫瑰还代表了欢乐——这两个联姻的家族在给企业起名这点上也算事有点追求了,还挺有默契。
“迪利普今早刚刚抵达,带了目前我们两个家族在苏特拉部分最顶级的成品钻石...”
贾殷家族在苏特拉也有不少产业,这也是昨天曼努打电话的成果。
众人进入厂房大楼,马努边走边介绍。
有电梯,不用爬台阶。
一般印度工厂可没这个设备,但一进电梯后发现这就是台庞大的货梯,里边都有电梯员——那些钻石加工设备大概用电梯上下比较方便。
至于电梯员嘛...谁让印度人工便宜到发指,华夏一个人能干的活在印度可能就需要三个人,老板压根不在乎,而且估计还有禁止普通员工无事使用电梯的原因在内。
省下来的电费估计都够养活几个电梯员——印度的电费可不便宜!
随着聊天,根据马努的介绍,张楠得知这里一二三层都是钻石切割、抛光的厂房,而四层是分选厂房同行政人员的办公室。
还好,刚走进马努-贾殷巨大的办公室,就是一阵凉爽袭来——这里有空调。
别说80年代,就算20几年后,印度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里都是常常不装空调的,就靠电风扇呼啦啦吹。
这个马努-贾殷是个会享受的。
参观厂房先不急,那里可没有什么空调,就算气温再高,那些拿着微薄薪水的工人也只能在风扇下干活。
这会要是就去厂房,这一回来可能就是一身汗,生意就不好做了。
办公室里张楠这边就6个人,作为贴身保镖的阿廖沙就像个铁塔一般站在角落里,其他保镖都留在了外边的休息室里。
不用担心安全,6个人进来就足够。
“各位,这次迪利普从苏拉特带来的钻石,还有我这最好的几枚钻石都在这,价格绝对比纽约市场优惠百分之二十以上。”
一名带着白手套的公司高管从保险箱内取出几个托盘,上百枚大大小小的钻石展现在众人面前。
“圆形钻石就不用了,我和妮可、珍妮都不喜欢。”
直接忽略了所有57切面圆钻——个人喜好,小钻石圆形的是很漂亮,不过一旦在5克拉以上,张楠就感觉有点怪怪的,只能作为巨钻项链的配石的命。
无色钻、彩钻皆有。
张楠拿起了一枚梨形无色钻,一边的迪利普-梅塔道:“这是枚‘戈尔康达之眼’,重40.05克拉,完全无暇,E无色级。”
这样体量的巨钻能达到无色级已经很难得,最高级的D(完全无色级)很多时候就是吹上去的,更加不用说它还完全无暇。
张楠也不用担心对方会坑自己:万一钻石有问题,这两个印度钻石家族的名头就臭了,更不用说印度政府会暴跳如雷。
不过张楠有个疑问,“梅塔先生,据我所知戈尔康达钻石矿1870年被泥石流掩埋后,不是彻底报废了吗?”
这是枚印度本出产钻石,还附带有“蓝玫瑰集团”出具的质量鉴定证书——并不是出产矿山、安德卫普方面或者美国宝石研究所出具的证书,是印度人自己的。
迪利普-梅塔笑着道:“这是今年1月份时,我们集团从一名中部地区落魄土王后人那购买的,开采时间可能有四百年左右,原来有65克拉重。
原本的切工糟糕至极,而且包含一道近5毫米长度的细微裂纹,我们话3个多月时间重新进行了最优化的切割抛光,一共得到了一大两小三枚钻石。”
听这一说,明白了。
迪利普-梅塔还从随身的包内取出一个小文件夹,其中有“戈尔康达之眼”原本的照片,另外两枚小钻石也在其中:大的那枚7.86克拉,小的那枚只有1.2克拉。
65克拉的钻石重新切割后还剩下不到50克拉,这已经不错了——重量重要,但很多时候品质更重要!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