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狂热的科学家
作者:难成一梦    更新:2021-11-14 10:14
  第40章狂热的科学家
  如今大唐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这其中有很多缺点。
  比如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刻一部书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木料,如果刻一部内容很多的巨著,就得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还有就是刻板存放太麻烦,而且占地方,如果有一个错字的话,就得重新再来。
  而活字印刷术不一样,它除了比雕版印刷术更灵活之外,还更省时省力。
  当然了,活字印刷术的缺点就是,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看不出什么优势。
  但如果印成百上千份,那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李承乾一直想要发展黔州的教育,而书本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的书本,价格都比较贵,所以寻常百姓很难买得起。
  如今天下士子,基本上都出自名门望族,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那个资源读书。
  李世民一直极力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只可惜是有心无力,科举的诞生,只能让寒门仕子打开一条缺口,但是却无法真正挤进权利核心。
  如今朝堂上,三分之二的官员都是五姓七望。
  因为他们掌控着教育,寒门仕子想要有学习资源,就只能去投靠这些名门望族。
  或许是黔州太穷,所以五姓七望都懒得把手伸过来。
  这也算一个好处,没有五姓七望插手,那李承乾发展教育就不会遇到什么阻碍了。
  “到时候可以开个水泥厂、炼钢厂,还有活字印刷术这东西必须得掌控在自己手里…”
  李承乾呢喃着,便拿起毛趣÷阁,开始计划起来。
  他不止签到了图纸,还有九十名工匠。
  到时候分出十个工匠,五个去水泥厂,五个去炼钢厂,剩下就让他们专门负责活字印刷,这样就可以保证印刷术不会流传出去。
  这不是李承乾小气,而是像这种盛世,教育可是很重要的。
  五姓七望已经足够嚣张了,要是他们再掌控了印刷术,那么大唐的“科举制”,就会变成属于五姓七望的“科举”了。
  所以,水泥厂和炼钢厂可以请人帮忙,但是这活字印刷,就属于重中之重。
  有水泥工艺图和炼钢工艺图,再加上卖制冰配方的三千两,足够开炼钢厂和水泥厂了。
  另外他刚刚发现了煤矿,而炼钢厂又正好需要煤,这简直就是困了就有枕头送上门啊。
  “李公爷,您没事吧?”
  诸葛亮在旁边看到李承乾时而发笑,时而愁眉不展,之后又满脸激动的坐在椅子上涂涂写写,可把诸葛亮给吓坏了。
  “哈哈,诸葛亮,现在我交给你去办两件事!”
  “你去城西郊区划出两块地来,要大一点,最好是远离人烟。”
  “然后,再找一批梓人,按照这样的图纸建两栋房子,本公爷有大用。”
  诸葛亮虽然不清楚李承乾要做什么,不过机智的他并没有多问,而是拿起一堆图纸,慢慢出去了。
  而后,李承乾又单独骑着玉龙白玉兰,往军器司而去。
  路过树林时,李承乾便将九十名工匠召唤出来,然后领着他们往军器司而去。
  到了军器司,郭普笑眯眯的迎上前,当他看到李承乾身后的几十位工匠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过很快就被他隐藏了,“李公爷,您之前让造的那些物件,有一个已经好了,您别着急。”
  “今天来不是说这事!”
  李承乾摆摆手,然后指着身后的工匠道:“这些都是本公爷找来的工匠,从今往后,他们就在军器司干活了。”
  “啊?
  工匠?”
  郭普惊奇道:“您是从哪找来的?”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
  李承乾道:“他们对本公爷有大用,以后他们在军器司要做什么,你不用过问,另外,单独给他们安排一栋房,不许任何人靠近。”
  “下官明白了!”
  郭普抱拳道。
  “对了,军器司有铅和锡吗?”
  李承乾问道。
  “这…”郭普歪着头想了想,苦笑不已,“李公爷,刺史府一穷二白,连饭都吃不起,所以哪有钱给军器司啊,所以军器司除了铁之外,就没其他了。”
  “…”
  李承乾懵了,这要是没铅和锡的话,那活字印刷可就弄不好了。
  郭普见他脸色为难,便道:“李公爷,如果您急需要这两样东西的话,可以去城外的元山寺。”
  “寺庙?”
  李承乾愣声道:“那地方有铅和锡?”
  郭普道:“李公爷,这年头,和尚都是有追求的,他们不但吃斋念佛,而且还疯狂炼丹,追求长生之道,所以有这些东西也不奇怪。”
  “…”
  李承乾算是明白了。
  大唐因为李世民,所以全民上下,无论道教还是佛教,都十分崇尚炼丹。
  前两年,老李同志见大唐在自己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于是就开始飘了。
  如今天下盛世,李世民自然在这盛世中多快活几天,贞观十五年,他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个偏方,说炼丹能长生,于是便开始沉迷炼丹,
  之后李世民就下帖诚邀,名流登门求教,官员趋前问候,小民望风追随。
  贞观十六年的时候,从爪哇国来了一个外国人,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李世民听说他是渡海而来,立刻就将他委以重任。
  但现在,这家伙已经成为了李世民身边的高级医药顾问一职,负责监制御用的长生不老之药。
  炼炼丹就能得到重用,这个歪风很快就吹遍了整个大唐。
  所以,道观跟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说他们是出家人也好。
  发明家也罢。
  反正除了讲经读道之外,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研究长生不老丹药之术。
  这些家伙,如果搁到现代的话,就是狂热的科学家。
  在道观和寺庙中,水银、铅啊、铜水啊之类的东西,甚至比经书还多。
  听说现在炼丹师中最具代表作的人物是孙思邈,也不知那老道士用的什么材料炼丹,居然活了一百多岁,绝对属于超长待机。
  黔州虽然穷,但也有个和尚庙,就在黔州城外,默默为长生不老事业贡献一份不需要的力量。
  军器司没有铅和锡,但元山寺一定会有,去找那群狂热分子,肯定能买到。
  李承乾懂了,归根究底还是得要钱,“郭少司,这里有三两银子,你去元山寺,多买些铅和锡回来,然后交给本公爷刚刚带来的那些工匠,他们会知道怎么做的。”
  “下官明白!”
  “对了,你刚刚说造好了一个物件,是什么,先叫工匠拿给本公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