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前往洛阳
作者:凶名赫赫    更新:2024-05-16 12:47
  望见滚烫的铁球砸来,流贼阵中瞬间掀起一片混乱。
  那些觉得炮弹会落在自己头顶的流贼,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四散奔逃。
  这颗炮弹最后砸在了最前沿的饥兵阵列中。
  尽管落点处的饥兵们迅速散开,但炮弹在干燥坚硬的地面上跳跃,造成了更大的杀伤。
  它蹦蹦跳跳,沿途带走了一条条生命,留下一串串血迹。
  停下之后,只留下一片惨叫声和鲜血。
  目睹了同伴的惨状,饥兵阵列中一片骚动,许多人脸色苍白,被吓到四处乱窜。
  仅仅一颗炮弹,就让这些饥兵的士气荡然无存。
  刘良翻看在眼里,脸色苍白:“明军怎么会有火炮,还能打这么多距离?”
  还没来得及多想,让流贼恐惧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次不是单一的炮响,而是连绵不断的炮声。
  在呼啸声中,五十多颗铁球如雨点般落下,砸向饥兵阵列,四处乱撞,把流贼吓得哭喊着四处逃窜。
  瞬间,前军的阵型已经支离破碎,几乎崩溃,无论军官们的如何弹压,也无济于事。
  李果脸色惨白,问道:“刘兄弟,怎么办?”
  刘良翻脸色铁青,没有说话。
  仅仅片刻,又一波炮弹雨点般落下。
  几十颗铁球砸向流贼的阵列当中。
  顿时,情况更加混乱。
  火炮的巨响再次响起,新的一波炮弹直扑刘良翻所在的中军。
  这里是马队和老营军马聚集的地方。
  与普通步卒一样,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营战士,也无法抵挡炮弹的威力。
  他们或是失去生命,或是重伤,许多马匹被击中,痛苦地嘶叫,四处乱窜。
  刘良翻和李果目瞪口呆,那些马队和老营士兵是闯军的精锐,这样白白损失让他们都心如刀绞。
  明军的火炮仿佛无处不在,整个流贼阵列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
  又一波炮弹呼啸而至,再次击中中军。
  骨折的咔嚓声,以及人马的哀鸣交织。
  在密集的阵型中,每次超过五十颗的铁球,就会至少造成上百人的伤亡。
  看着周围混乱的军阵。
  刘良翻猛然惊醒,正要下令。
  前方突然传来轰然巨响,又是一颗滚烫的铁球砸下,尖叫声响起,前军彻底崩溃。
  这股崩溃的浪潮迅速蔓延开来。
  再接着,从左边传来了一阵烟尘混乱。
  刘良翻惊恐地望去,蹄声如雷鸣般震耳。
  就在那边,突然涌出无数明军骑兵,直扑他的前军。
  紧接着,地面仿佛都在颤抖,两翼的明军骑兵如潮水般涌来,从两侧包抄中军。
  战鼓声响起,一队队步兵保持着阵型,紧跟在骑兵之后冲向战场。
  数万闯军已四散奔逃,到处是呼喊求饶的己方士卒。
  刘良翻脸色灰白,心中大惧:“如此就败了吗?”
  可眼下来不及多想,他与李果一起,带领着尚未逃散的老营,急忙向后方撤退。
  逃出混乱阵列后,就策马疾驰,不敢回头。
  青牙军的骑兵势如破竹,步兵紧随其后。
  前方的流贼便仓皇逃窜,无人缓下一步。
  陈伏涌、钱正作等人目瞪口呆,流贼就这样溃了?
  围攻汝州的数万流寇,就这样被打败了吗?
  陈伏涌看了眼身旁的温越,脸上表情复杂,随后命令道:“总兵营,全力追击。”
  当日,官兵大获全胜。
  青牙军骑兵的猛烈追击下,数万流贼仅剩刘良翻等一千多老营马队逃脱,其余的饥兵步卒,或死或降。
  此役俘虏了近三万流贼,缴获金银约六万两,还有大量车辆等。
  此外,还收缴了三千多石的粮草。
  难怪流寇急于攻打汝州。
  对几万人的大军来说,这点粮食显然是要即将耗尽的。
  缴获的武器装备也不少,包括两千多匹马骡。
  金银由温越和陈伏涌平分。
  陈伏涌分得三百多匹战马,其余的两千匹骡马归温越所有。
  那些车辆和武器,温越看不上,全部赠予陈伏涌和汝州知州钱正作,让他们十分欢喜。
  至于粮草,温越全部收下。
  这场大战,官兵的伤亡微乎其微。
  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胜利,让陈伏涌、钱正作等人惊叹不已,对青牙军的战斗力深感佩服。
  消息传开,全城欢庆,鼓乐鞭炮声,不绝入耳。
  城内的乡绅纷纷到城门口迎接温越、陈伏涌等人。
  钱正作设宴庆功,城内连续数日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当天,报捷文书便被迅速送往开封和洛阳,两地为之震动。
  ……
  汝州大捷后,温越在汝州稍作休整,但随着捷报的传播,各地的求援公文如雪片般飞来.
  到了十二月,河南的局势愈发严峻。
  洛阳周边的宜阳、卢氏、灵宝、渑池、偃师、密县、等地也相继落入流贼之手。
  仅剩洛阳和汝州两城未被攻克。
  而如今,洛阳几乎成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
  据说现在流贼对洛阳虎视眈眈,进攻的迹象日益明显。
  面对李自成大军的威胁,洛阳的福王和官员们惶恐不安。
  在他们的多次请求下,河南总兵王宇少、游击将军刘艺间和灵坮于月初抵达洛阳。
  洛阳城内加强了防御,开挖护城河,加固城墙等。
  然而,这样的措施并未解决他们的担忧。
  陈伏涌在汝州的表现,看在李风弦等人眼里,他是一定要来的。
  甚至温越亲自过去。
  洛阳的官员和百姓才能睡个安稳觉。
  因此,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开封和洛阳的公文不断,催促温越尽快出动。
  为了吸引温越出兵,洛阳的官员和乡绅承诺,只要他前往,必定有重重犒赏。
  十一月下,陈伏涌收到公文后,本打算立即出发,但因温越未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汝州到洛阳的路线,靠近宜阳,在那里聚集了大量的流贼。
  他担心如果单独行动,可能会被贼军围攻,要不就是陷入埋伏。
  而在十二月六日,收到朝廷的紧急信函后,温越才缓缓起程。
  陈伏涌得知温越要出发,心中大喜。
  而汝州知州钱正作则感到十分不舍。
  温越的军队不仅战斗力强大,而且秋毫无犯,赢得了当地百姓和乡绅的赞誉,被誉为仁义之军。
  听说温越即将离开,他们既不舍,又担心流寇会再次袭来。
  钱正作请求温越留下一些兵力保护汝州。
  温越经过深思熟虑,也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决定留下朝安的辎重总。
  朝安的辎重总先前已经留下一匪把队,在朱仙镇看守青牙军留下的米粮银钱等。
  而在汝州,温越又是收获颇丰。
  考虑到从汝州到洛阳的地形和运输困难,温越决定将这些粮草和银两留在汝州,由朝安负责看管。
  当然,火炮和火药等重要物资会随军行动。
  那场战斗中,温越的十门红衣大炮发挥了关键作用。
  接下来对抗流贼的战斗中,这些火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对于温越留下辎重总,钱正作感到非常满意。
  这些人虽然叫做辎重兵,可实际上非常精锐。
  有了他们在,即使流寇再次来袭,他也有信心守住。
  在离开前,温越询问了近三万俘虏的流贼,以及从郏县带来的几千灾民的安排。
  钱正作打算将他们安置为民,并征召一部分青壮年入伍。
  汝州地区因战乱和灾害,人口锐减。
  若能将这些流贼转化为平民,有助于恢复地方的生机。
  但这需要朝廷减免汝州几年的赋税,并提供一些援助。
  钱正作道:“贼寇也是国家的子民,如果他们愿意改过自新,安分守己,朝廷应当给予优厚的待遇,给他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陈伏涌同意钱正作的观点,这些俘虏中的青壮年是宝贵的劳动力和兵源。
  他计划挑选一部分其中青壮年编入自己军中。
  因为温越是客军,不能长期留在河南。
  而陈伏涌自己已经在河南树立了威望,未来各府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他。
  陈伏涌提议组建新军,预计能得到李风弦等人的大力支持。
  这些流贼正是扩充军力的好来源。
  之前那场战斗中。
  青牙军的表现给陈伏涌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仿照青牙军训练自己的军队。
  他们乃是本地的军将官员。
  既然都想编贼入军,温越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他此行的目的是扬名,不打算过多插手河南的本地事务。
  如果他们是普通的灾民,温越还考虑在返回关外时,带一些愿意和他的。
  可这些曾经是流贼,温越并不想让他们影响自己管辖下的百姓。
  其实,温越也曾建议钱正作将那些恶习深重的俘虏,以及所有的流贼头领处决。
  但钱正作并未采纳,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这样,温越也不再劝告了。
  ……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五,温越留下朝安辎重总在汝州。
  带领剩余的青牙军与陈伏涌一同前往洛阳。
  汝州知州钱正作亲自出城送行,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出来,不舍目送他们离开,场面壮观。
  从汝州到洛阳的距离大约有两百多里。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官道,可年久失修,路况不佳。
  道路上车辙深浅不一,马车行驶起来摇摇晃晃。
  就算如此,这段路还是好走的。
  而进入嵩县后,大多是丘陵地带,再到龙门关,这段山路更加崎岖。
  青牙军拥有大量的马车和骡马,运送辎重,哪怕还拖携带着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行军速度仍能保持。
  反而是陈伏涌的辎重队拖慢了整体速度。
  考虑到敌情紧迫,他不敢将辎重分到后军,所有物资都与中军同行。
  陈伏涌的辎重队使用独轮车和大板车,缺少骡马的情况下,全靠人力搬运。
  而那些民夫的体力和训练水平远不及青牙军,行进速度很慢。
  幸亏青牙军的车辆多。
  可以帮忙运输不少总兵营的辎重。
  他的总兵营军士只需手持兵器,没有太多负担。
  大军在初五日凌晨出发,高严的骑兵总和熊一扬的夜不收总作为先锋军。
  负责侦察敌情和选择扎营地点。
  当天他们行进了大约一百里,在午后抵达大和堡,为主力部队选好了良好的休息场所,以及准备充足的食物。
  傍晚,温越和陈伏涌带领的大军抵达目的地,经过了一天一百里的行军。
  青牙军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而陈伏涌的营兵和民夫则显得疲惫不堪。
  好在提前准备好了营地,又有丰富的食物的提供,让他们能够快速休息。
  高严在营地迎接温越等人。
  而熊一扬的夜不收们,继续在前方进行哨探。
  接下来的几天内。
  青牙军的军事纪律深入骨髓,尤其在侦察方面,他们非常重视。
  根据温越的判断,大和堡到嵩县的丘陵山地,以及龙门关附近的山区都是可能有流贼伏击的地方。
  需要仔细侦查,以防落入埋伏。
  正如预料的那样,流贼仍然顽固不冥,在这些地方布置了诱饵和伏兵。
  高严的骑兵轻松击溃了诱饵部队。
  而有了夜不收的情报。
  高严也谨慎行事,不轻易冒进。
  每次遇到伏兵后,都选择在伏击圈外,等待后续主力到来。
  流贼已经从刘良翻等人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深知官兵的战斗力不比寻常。
  他们的一万人对青牙军的一千人没有胜算。
  而现在,面对青牙军的近万的主力部队,自然不敢轻易围攻。
  至少需要几万人的兵力布置,以及更加多变的谋划。
  这在短时间内,哪能是实现的?
  因此,经过几次尝试后,流贼们感觉青牙军们无懈可击,无奈的最终离开。
  大军一路平安无事,这让陈伏涌深感庆幸。
  他明白到如果自己单独行动,可能早已多次中伏。
  而温越看来,之所以他的青牙军不怕伏击,主要是他的青牙军有着出色的侦察能力。
  这样就能将中伏的概率,能降低八九成。
  从大和堡到龙门关的这一段崎岖山路。
  青牙军与总兵营走了两天的时间。
  直到初七日的下午时分。
  近万大军才终于走了出来,到达伊水左侧的弯巍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