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不行,我是正经商人
作者:忧郁笑笑生    更新:2024-05-11 07:09
  足足1个时辰后,
  门子才懒洋洋的告诉他们,去会客厅吧。
  然而,会客厅连一盏茶都没有。
  从清晨到中午,
  这些军汉一口水都没喝到,非常的暴躁。
  若不是施令伦压着,怕是要武装讨水了。
  饭点都过了,黄通判才姗姗来迟。
  “哎呀,施参将远道而来,是有何事呀?”
  这一声参将,
  叫的施令伦心都要碎了。
  但还是挤出笑容,拱手道:
  “打扰黄大人了,本将前来,是有一桩大冤案要当面呈请。”
  “哦?”
  黄通判坐下,心里已经有了些隐忧。
  手一挥:“上茶。”
  施令伦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
  “昨天,我的一队人马,在石湖被城守营打死了。”
  “黄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通判心里顿时浪高三尺,
  表面却是淡定的一批,喝了一口茶:
  “本官昨天倒是接到捷报,说是有一股冒充官兵的反贼,打劫商船,城守营果断出击,斩首数十。”
  施令伦嗖一下站起来了:
  “什么反贼,他们是我施令伦的兵,是朝廷的经制之兵。昨天,他们是奉本将军令,巡查违禁船只的。”
  ……
  “施参将莫要激动,待本官查明真相,定然给你个交代。”
  “黄通判,本将等着。”
  施令伦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起身走人。
  他的亲兵们也个个怒目圆瞪,手按刀柄。
  临走时,
  在衙门口,亲兵队长还抛下一句话:
  “2日,若是你们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就给你们一个说法。”
  门子听了,一溜烟去禀报:
  “黄大人,那帮丘八说如果不赔够银子,他们就要砸了府衙。”
  “放肆。”
  黄通判气的一拍桌子,又棘手了。
  “快,去把城守营的人叫来。还有,把李郁找来。”
  2个时辰后,
  各方妖孽终于齐聚一堂。
  互相交换着眼神,李郁气定神闲,我已制霸全场。
  胡千总,范巡检,黄四捕头,全是自己人。
  还有一位周申豹,新晋把总,也是自己人。
  这么说吧,除了黄通判,全是李家军。
  黄文运有些着急上火,顾不得寒暄,劈头就问:
  “到底是怎么回事?施令伦一大早就来找我,说伱们剿的是他的兵?”
  李郁手一摊:
  “我不知道啊。”
  范京恭敬的解释道:
  “水师这帮丘八不穿号衣,不打旗帜,拦湖抢劫。他们就是贼喊追贼。”
  周申豹也是一脸毅然:
  “标下当时正好率兵路过,偶遇巡检司求援,就带兵帮着剿了。那些人明知是误会,却不表明身份,甚至主动朝我们射箭。他们这是想杀人灭口。”
  ……
  黄通判在屋内走了几步,问道:
  “他们先动手的?”
  “对。”
  李郁突然用眼神示意:
  “大人,请借一步说话。”
  俩人凑到角落,李郁低声说道:
  “大人,不能认误杀。”
  “为何?”
  “你想呢,误杀友军,报上去如何收场?”
  黄通判一愣,缓缓点头。
  他不是无知少年,自然明白后果。
  斟酌着说道:
  “大好形势,不能让任何人破坏。施令伦肯定要向提督鸣冤,往上逐级打官司的。”
  李郁环视周围没人,小声说道:
  “唯今之计,只有将错就错。就说施令伦反了。”
  “本官赞同。”
  眼看计划一步步的推进顺利,李郁心里最大的石头落地了。
  黄通判沉思了一会,说道:
  “说他反了,朝廷信吗?”
  “那就拿出他造反的证据。”
  “昨天那几十颗首级?说服力不够。”
  李郁假装思索片刻,建议道:
  “那我们就造势,逼他反。”
  ……
  黄通判一脸震惊,他终于意识到,眼前这少年邪性的很。
  这心黑的,比煤炭都黑。
  一招招的,全是捅在肺管子上。
  大清朝的狠人颇多,但是这么肆无忌惮的没几个。
  一个副将,虽说是绿营,贱了些。
  可好歹也是从二品啊!
  就这么把人家往死里整?
  “大人,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要说这苏州府,谁最希望大人高升,一定是我李某人。”
  “这话我信。”
  “大人您哪儿都好,就是心太善了。”
  “是啊。”黄通判一声长叹,这话他信。
  “可您也得看对谁啊?他施令伦心多黑,他这是恶意碰瓷。”
  “啊?”
  “您官运亨通,走的是平坦大道,他却把脚放你前面,让您踩。然后满世界的喊疼,你说这是不是碰瓷?”
  李郁说的义愤填膺,黄文运听的目瞪口呆。
  猛地一击手掌:
  “是这个道理。”
  “皇上英明,朝廷诸公眼睛雪亮。苏州府,长期隐藏着一个意图反清复明的巨贼,就是他施令伦。左营事件是他自导自演,白莲教袭击钦差也是他带的路。”
  李郁竖起大拇指:
  “大人英明。”
  两人哈哈大笑,终于放心了。
  ……
  这事,就算是定性了。
  施令伦要造反,所有的乱子都是他幕后策划的。
  接下来,就是讨论细节:
  如何逼反施令伦,以及他麾下的兵勇。
  黄通判定下了一个基调:
  “既要让他做出实质性的造反行为,又要控制住损失,还要能果断的全歼。”
  李郁立即响应,
  表示既要,又要,还要的指示,是非常英明的。
  “在座的诸位读书少,未必能深刻理解黄大人的意思。”
  “我简单的讲几句,从各个角度分析一下。”
  “官面上用些合法手段,给施令伦施加压力,让他恐慌。”
  “比如说,散布谣言,断粮,抓太湖协的家属,在水寨周围布防。帮他调整心理,逐步进入反贼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还是朝廷命官。”
  胡千总没忍住,笑了。
  自己的结拜兄弟,说话还是这么的幽默。
  然而,这幽默的背后,是血色。
  “这个过程,短则两三天,长则半个月。我们要调兵,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
  “他施令伦一反,最好稍微波及一下运河,或者某个镇子。我们再出兵,为朝廷平叛。”
  “这样损失不大,朝廷不会怪罪。而且绿营弟兄们出兵辛苦,朝廷给的赏银不多,总要谋点外快吧?”
  ……
  “我们不是客兵,刮地皮不能太过分,会被戳脊梁骨的。”黄通判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我是这么想的,人是施令伦杀的,财是施令伦抢的。我们只不过平叛而已,算是合法缴获。”
  众人都满意的点了点头,你这么说,我们回去就好动员了。
  这年头,带兵你没点银子,真不行。
  使唤不动的!
  前两年,
  韶州绿营因为开拔银没到位,又没赏格,伙食还差。
  那帮丘八,临阵齐刷刷的往后跑。
  参将,游击,一众将官因为铁甲重,平时又缺少锻炼,
  跑的太慢,全被贼人砍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绿营兵用实际行动,打出了“筒//战的价值”。
  李郁洋洋洒洒分析了上千字,
  然后转头看着黄通判:
  “大人,您看我理解的还到位吗?”
  “唔,正如本官心中所想。”
  胡千总也赶紧抓住机会:
  “大人,城守营右营,也需要一个得力之人指挥。”
  “你以千总之职,暂时节制两营吧。待这一仗赢了,本官奏报朝廷给你提一提。”
  “谢大人厚爱。”
  “还有你,范巡检,好好干,事后也给你报功。”
  散会后,
  黄通判恢复了理智,询问黄四:
  “城守营,加汛兵,差役,能打的过太湖协那帮丘八吗?”
  “小的觉得,还不够稳。”
  “那怎么办?”
  “组织一些团练吧?据我所知,西山煤矿就养了一些打手,有的还是江湖杀人犯。”
  “这可不行,朝廷不许。”
  “小的意思是,临时用一次,用完了就撤销。”
  黄通判点点头,觉得这个建议还是可以的。
  就当是卫生纸,用完就扔嘛。
  不违制。
  ……
  机会的大门,
  不是一次性打开的。
  往往是多次试探,偶尔推开一条缝,又pia的关紧。
  但是,凡事只要有了第一次,
  后面就会有无数次。
  俗称,破窗效应。
  心存疑惑的黄通判找上了李郁,想试探一下他的反应。
  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不行,不行,我是正经商人,哪能参与这种事。”
  “我那些护院家丁,领的是我的工钱,朝廷又没发一个大子。”
  “再说了,别人还以为我有多大野心呢。这兵权是烫手山芋,我才不接呢。”
  欲擒故纵,玩的那叫一个六。
  最终,黄通判多次劝说,
  李郁才勉强接受了,表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就100人吧,不够的用矿工凑数。
  死了,官府得给抚恤。
  兵器,粮食,也得官府提供。
  而胡千总,拿着公文杀气腾腾的接收了整个城守营。
  将李家堡的人,安插在各队。
  依仗这些人,他才能掌控两营。
  听话的有开拔银,赏银。
  不听话的,直接斩首。
  一口气杀了四颗脑袋,总算是镇住了这上千人。
  老胡拉出了一半的兵力,开拔到东山附近。
  府城开始紧张了,白天城门也关闭。
  仅留一处北门,而且是半开。
  还拦起了拒马,沙袋,兵丁日夜守护。
  来往客商,行人,全部要搜查。
  这让府城的气氛紧张了起来,人人都在打听,是不是要出事了?
  李郁说,
  这叫烘托气氛。
  做大事,一定要有耐心。
  让全城百姓,士绅都相信,要打仗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战争要来了,那战争就真的来了。
  ……
  太湖协的人,又来了。
  发现府城四门紧闭,感觉不妙,没敢进城。
  速速回到东山水寨,禀告施令伦。
  “将军,城门紧闭,到处戒严。这帮王八蛋是铁了心整我们。”
  “欺人太甚,我写份信,你速去提督府求援。”
  施令伦忙着写辩解申诉的文书,黄文运也在干一样的事情。
  一个说,
  苏州府想嫁祸于人,恶意火拼,斩杀绿营兵首级冒军功。
  另一个说,
  城守营和石湖巡检司果断出动,全歼一股悍匪。这股悍匪,有刀剑弓枪,自称是太湖协官兵。
  论笔头功夫,杀人不见血。
  施令伦远不如黄文运的文字犀利,差太多了。
  江宁府,
  两江总督阅后,大惊失色。
  “制台大人,怕是有变。黄通判这是在暗示,太湖协可能会反?”
  “荒谬,荒唐。”
  文书师爷,却是摇摇头,继续提醒东主:
  “不可不防,黄通判不是昏庸之辈,他的笔头有数,不会浪费笔墨。”
  “那你说怎么办?”
  “当务之急,制台大人要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一个不败之地?”
  “分别派员去江南提督府,和苏州府,就说江南似有宵小之辈活动,要求他们妥善迅速的处置,查明真相。”
  “没了?”
  “够了。”
  ……
  城守营,加上多个巡检司,一共拼凑了700人。
  在南舍村安营扎寨,封锁住了东山的陆上道路。
  东山,也叫东山岛。
  是个三面被太湖环绕,一面和陆地相连的半岛。
  老胡选择了这个颈口位置,
  指挥着一半人手修筑工事。
  附近有林子,砍下来就是现成的拒马。
  还挖掘了壕沟,环绕营地一圈。
  最后,又修建了几个木制瞭望塔。
  如此的谨慎,如临大敌。
  主要是临行前,
  李郁再三嘱咐,一定要稳扎稳打。
  这一仗非常关键,输不起。
  要把施令伦钉死,打成反贼,离不开兵锋的威慑。
  李家堡还调动了多艘船,
  在附近水域游弋,侦查。
  挂的旗帜是,石湖巡检司范,和胥口巡检司黎。
  李郁有一点是很大方的,
  有功劳,大家一起分润。
  胥口黎巡检一听,这买卖不亏。
  投入两条哨船,十几个人手。
  如果真的坐实了太湖协叛乱,那就是临敌侦查,水上袭扰。
  到时候,再和城守营商议分几颗首级。
  这军功,就是板上钉钉。
  ……
  正在游弋的一艘巡检司哨船发现,
  湖面上突然出现了十几艘战船,挂的是太湖协右营的旗帜。
  目的地是,东山水寨!
  “无故调兵,施令伦果真是反贼。”
  “快,快去报告黄大人。”
  2个时辰后,
  黄通判接到了这个情报,忍不住笑了:
  “妙,妙的很。”
  “夫人,笔墨伺候着。”
  他又是一份文书,比上次的措辞严重了一些。
  依旧是一式两份,分别送兵部和总督府。
  告诉他们,施令伦已密令调兵,正在集结。
  而他,英明的黄大人,已经下令封锁城门,并且果断出兵,在10里外,监视太湖协的举动。
  “给胡千总的军粮都送到了吗?”
  “送到了。”
  “几日的?”
  “2日的军粮。”
  “不够,再送3日。”
  黄通判已经隐隐有了知府的威严,他一言既出,底下人不敢含糊。
  这种感觉,真好啊。
  权力,一旦获得就再也不敢放手。
  除非,死亡来敲门。
  黄通判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5岁。
  龙马精神,不断的把一份份命令发出。
  所有人,
  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不敢有半句异议。
  ……
  不过,
  他对于李郁的感觉,还是颇为复杂。
  一开始,他是厌恶,并且给李郁下绊子的。
  后来,随着李郁的势力膨胀,各种借力打力,黑手摸个不停。
  他也就放弃了敌视,改成了来者不拒。
  因为接连两任知府,
  他们不发话,自己一个通判也没法整死李郁。
  再往后,俩人就成了合作盟友。
  而且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此人不简单啊。”
  “夫君是说那少年李郁?”
  “是啊。”
  “奴家怎么觉得夫君,有些担忧?”
  “和你说说也无妨,我就觉得这小子太邪性,桀骜不驯。有段时间,我怀疑他是白莲一类的人。”
  黄夫人一愣:
  “夫君怀疑此人是潜在的反贼?”
  “马忠义曾经也怀疑过,他亲口问过我,我否认了。”
  ……
  “夫君不是去过那李家堡吗?就没发现什么端倪?”
  黄文运脸一红,想起了那一夜。
  野花的滋味,偶尔采采,回味无穷。
  他咳嗽了一下,正色道:
  “倒是未发现蛛丝马迹。”
  “夫君可能是最近压力太大,胡思乱想。你们现在是合作关系,不能随便猜忌。李郁那般精明,万一被他看出来不好。”
  “夫人说的是。”
  黄夫人对着镜子,伤感道:
  “20年前,我嫁给你的时候,还是那般的年轻。如今却是人老珠黄,不堪受用了。”
  “在黄某人眼中,夫人依旧是天下最美的女子。”
  吹灯拔蜡,微风拂面。
  ……
  次日,
  太湖协把总以上武官,凡是家眷在本地的都列在了名单上。
  黄通判瞅了几眼,
  就找来了六房书吏,还有牢头。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匪眷。”
  “虽然现在还没有定性,但只是时间问题。”
  “诸位辛苦一下,去找点由头,把他们全抓起来,防止他们潜逃。”
  刑房书吏眼神闪亮,问道:
  “黄大人,做到哪一步?留后路吗?”
  “一群匪眷,留什么后路?”
  “遵命。”
  一群心黑手更黑的胥吏,兴奋的去做事了。
  嘿嘿嘿,抓人好啊,抄家好啊。
  而且这种活儿,没有危险系数。
  都在忙着摇人,
  三班衙役,稍微年轻力壮的都被黄四带走了。
  不过,
  这点小事难不住经验丰富的胥吏们。
  找临时工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