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内政
作者:忧郁笑笑生    更新:2024-05-11 07:09
  出了知府衙门,李郁甩了甩右手,表情痛苦。
  “军师,怎么了?”随从竟是林淮生,不解问道。
  “我手疼。”
  林淮生没忍住,笑出声了。
  他觉得自己跟对人了,做事过瘾,杀伐决断,是个白加黑的枭雄。
  更关键是,妹妹在李家堡得到了很好的生长环境。
  “军师,这柄自生短火铳还给你。”
  “不必了,你自己留着用吧。”
  “谢谢军师。”
  “淮生,讲讲你以前的事吧?我想听。”
  “好的。”
  林淮生花了半个时辰,回忆了他的前半生。
  他是在淮河边出生长大的,故取名淮生。
  父母都在运河上讨生活,给漕船做水手,这是个临时活计。
  因为饥饿偷盗漕粮,被漕运衙门的兵丁发现了,押到淮河边砍了头。
  他带着妹妹加入了马帮,跑塞外贩卖皮货。
  后来因为在大同府杀了一個勒索的税吏,被官府挂了海捕文书,跑路了。
  “难怪你的骑术这么好,原来是混过马帮的。”
  “军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讲。”
  ……
  “你是不是天地会?”
  “不是。我只是藐视这大清朝的王法,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地盘。”
  林淮生点点头,他看出来了。
  如今敢和官府对着干的,不多了。
  无非是西南土司,西北鞑子,还有一大堆装神弄鬼的会道门。
  江南一带,是天地会活动的区域。
  所以他才有这样的疑问。
  下午,张铁匠父子被衙役们送回了李家堡。
  不过因祸得福,张老爹因为被衙役抓进大牢,吓得出了一身大汗。
  结果,病好了。
  二人千恩百谢,从此死心塌地为李家卖命。
  李郁也不磨叽,直接让他们打造兵器。
  告诉他们,这些兵器将来会通过海贸,出口赚银子。
  还编造了一个不算谎言的谎言。
  此时的南洋,有上千万的国人定居讨生活,他们面临红夷兵的威胁。
  这些武器,都是卖给他们保护家园的。
  四舍五入,约等于积德行善了。
  阴德积多了,子孙后代肯定兴旺发达。
  张铁匠父子一听,大为振奋,不再作他想。
  从此,一心泡在机器旁边,整天的忙着钻枪管,车零件。
  小五负责定时给蒸汽机加煤块,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毕竟,小五更值得信任。
  ……
  李郁只是示范了几次,父子俩就掌握了。
  而且大呼神器!
  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手上稳。
  仅仅废了三块铁料,就钻出了第一根完美的枪管。
  比李郁的手作品更光滑,更均匀。
  这也坚定了他的想法,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再也不用熬夜开机床了。
  可以抽出更多的心思布局苏州府,尽快编织一张大网。
  实力太弱了,非常缺少安全感。
  张铁匠父子,一口气钻出了5根合格的枪管。
  李郁检查后,很满意:
  “张老爹手艺不错,好好干,明年我给伱儿子续弦。”
  “老爷,啥叫续弦啊?”
  “就是给他再找个老婆。”
  “哎呀,还有这种美事。儿子,快跪下,谢谢老爷。”
  张老爹拉着儿子下跪,非常的激动。
  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李郁坦然接受了。
  至于说人人平等,怕是再过几百年也做不到。
  不如纯粹的雇佣关系来的实在。
  许下承诺,也是为了牵住这铁匠父子的心。
  毕竟,工业品的质量和匠人心情有很大关系。
  提高劳工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
  杨云娇也是这样做的。
  李家堡外,收留了几十个流民,成为了这里的雇工。
  以劳动换取住宿和三餐,非常合理。
  根据他们的表现,杨云娇挑出了3个人做头目。
  每天,表现最好的那一组,可以加一盆猪肉炖菜,多搁盐巴辣子香料,吃一口馋三天。
  排水沟完工后,就开始建4座观景楼。
  说是观景楼,更像是瞭望塔。
  高度15米,横切面却是等边三角形,非常古怪。
  见惯了四四方方的建筑,这种三角建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除了李郁,所有人都私下说这玩意丑爆了。
  如果他们在金川前线待过,大概就不会这么想了。
  依仗险峻地形,碉楼加火枪,区区几千金川兵,打的清军止步不前。
  7000万两白银,上万清军的性命,还有好些个一二品大员的脑袋,都消耗在了碉楼之下。
  就在今年,清廷重臣阿桂督师金川前线,靠着火炮的数量碾压,终于突入了金川。
  李郁当年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甚至有过一种荒诞设想。
  金川人口加起来不过万把人,7000万两银子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是7000两。
  仗打成这鸟样,干脆直接买路。
  下山者一人奖励7000两,什么勇士听了都得眩晕!
  7000两什么概念?半吨重。
  量大清之物力,结四海之欢心。
  ……
  三角碉楼,虽然空间狭窄。
  可是比四角碉楼更能防炮。
  18世纪的火炮,是靠圆球炮弹的巨大动能击毁敌方城池工事的。
  炮弹打在斜面上,大部分的冲击力就被卸掉了。
  碉楼靠近地面的部分用大石条垒,上面用砖头砌。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李郁对三合土依稀有些印象,大致和杨云娇说了一下,让她找几个妇人孩童尝试做。
  熟石灰,黄土(黏土、碎陶),细砂(碎石、炉渣)。
  原料不稀罕,很容易收集到。
  收集后必须粉碎,才是最大的工作量。
  什么工业化,太遥远了。
  一人发一把锤子,慢慢砸吧。
  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力,比机器的成本还低。
  又从流民中找了2个做过木匠的,让他们制作枪身。
  这个就不需特别保密,因为仅仅是枪身,这些人猜不到是什么。
  把木匠工具配齐,再发给桦木,他们就可以干活了。
  对照着样品,要求没有误差,打磨到圆滑,最后上漆。
  好不容易找到饭辙的人,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看着所有人都忙碌的像陀螺,李郁满意的回到了屋里。
  脱离劳动人民的感觉真好啊~
  ……
  福成来了。
  一脸的期待,甚至有点讨好。
  “哥,银,银子筹到了吗?”
  “你过来,把门关好。”
  看着一脸严肃的李郁,福成的心脏都在颤抖。
  他好害怕被拒绝。
  李郁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打开抽屉,从里面摸出一叠银票。
  “这里正好是一万两。”
  “大哥,谢谢。你,你是从哪儿筹集的?这可是一万两啊!”福成的眼眶都红了。
  他们父子二人,在京城筹银子这段时间遇到了多少白眼,一把辛酸泪啊。
  李郁拿起银票,每一张面额都是1000两。
  开始给自己加戏:
  “这2张,是我的全部积蓄。”
  “这2张,是我绑了一个有钱佬。”
  “这1张,是找江湖上的朋友借的。”
  “这2张,是我黑吃黑抢的。”
  “这3张,是去找了一位仰慕我许久的寡妇,咳咳。”
  “兄弟,你现在就回京吧,我祝你前途似锦。”
  福成一口咬破手指,对天发誓道:
  “老天爷见证。”
  “此生,我若负了李兄弟,死后无葬身之地,家族绝后,祖坟被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