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瞌睡来了送枕头,曹昂一过家门而不入【6600字求订阅月票】
作者:凤雀吞龙    更新:2024-05-05 06:25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对于曹操和曹昂父子二人。
  孔融自然是有所知晓。
  甚至他和曹昂,还曾经通过书信打过交道,刘备刘玄德的那个平原县令一职,其实也就是这么来的。
  自己之所以会替他上表,起初也都是看在刘备拿出了曹昂的印信文书,卖曹昂一个面子,才出手拿下的。
  如今听得祢衡这么一说。
  孔融霎时间便觉得豁然开朗。
  此前想着向刘备求援的念头,也在顷刻之间被抛之脑后,和实力强大的曹家相比,刘玄德的战力就太弱小了。
  还真不见得能救得了自己。
  既然如此,得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上。
  不过谨慎起见。
  孔融在犹豫了一阵后,还是略有些迟疑的问道:“曹家父子如今位高权重,曹孟德为兖州之牧,在兖州之地根深蒂固,兵力强大不知几何。”
  “至于其子曹子脩,也同样声势不凡,前些日子有消息传来,听说如今已被朝廷任命为豫州牧,且在南阳郡击败了袁术,实际接管了豫州诸多郡国。”
  “其父子二人,皆是世间少有之人杰,而今随着地位飞涨,我贸然派人前去向其求援,他们会愿意出兵吗?”
  祢衡非常自信的甩了甩袍袖。
  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接着目光直视着西边,视线仿佛穿过了无数空间,望向了兖州大地。
  “文举不必担忧此事!”
  “那曹家父子皆是仁义之辈,都是对汉室忠心耿耿,为朝廷尽忠竭力,有一片赤胆忠心的人物。”
  “其中曹昂曹子脩,他的许多事迹,想必你也应该听说过,这位可是当之无愧仁义无双之士,天下之人多有赞颂其名。”
  “咱们两家本就睦邻友好,你若派人前去求援,别的不说,那曹子脩又岂会坐视不理,坐看我等遭难呢?”
  …………
  祢衡开始为曹昂大唱赞歌。
  而孔融更是听得连连点头。
  正如祢衡说的一般。
  曹昂在天下人心中的风评很好,尤其是忠心于汉室,属于坚定保皇党的这一派中,那更是有口皆碑。
  谁不知这位年纪轻轻的少年郎,当年曾经在洛阳,做出过朝堂之上怒怼董卓,以一人之力,孤身护住太后及天子的尊严,使其免于威严扫地。
  光是这一点。
  就足以令天下人为之交口称赞,足以让朝堂诸公,因此而感到羞愧难当。
  至于接下来的率兵讨伐董卓,修复王侯公卿之墓,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举措,都足以彰显其汉室忠良的心志。
  如此人物。
  的确堪称仁义无双之士。
  自己的求援信,只要能够安然的送到他手上,曹昂一定不会见死不救。
  ……
  想到这里。
  孔融当即来到房间内悬挂的地图前,然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从都昌县到山阳郡昌邑县的距离。
  略微思索一番后。
  他的声音便在屋内响起。
  “要想得到大量的援兵,非得是曹家父子二人其中之一,亲自首肯不可,因此使者进入兖州还不够,必须得到达昌邑县,联系到主事者才行。”
  “两地之间,相隔甚远,我只这么粗略一看,便估摸着有千里之遥,这一来一回,端的是旷日持久啊!”
  听闻此言。
  祢衡轻描淡写的笑了笑,脸上露出几分轻狂随性的意味。
  接着不仅没有站到孔融身边去,反倒在桌案边找了个位置坐下,而后仰靠在桌案上,语气飘忽的说道。
  “我说文举,良策已经给你出了,你还在这瞻前顾后,始终下不定决心,这又是何苦来哉?”
  “路程再远又怎么样,以我军如今数千精兵,凭借着都昌县城,坚守二十日以上会有很难吗?”
  “再说曹家手底下是有一支精锐骑兵的,只要他们愿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以先头部队前来支援,彼时无论先锋能否得胜,都足以缓敌之势。”
  说到这里。
  祢衡稍微顿了顿。
  接着一边用手轻轻拍打着桌案,一边意味深长,若有所指的说道。
  “况且只要曹军兵临此地,以他们的强大战力,和对付蚁贼的丰富经验,到时候不仅能替我们解围。”
  “或许还能更进一步,反过来将包围城池的贼寇尽数剿灭,彼时不仅能保全安定,还能得一份天大的功绩啊!”
  ……
  言尽于此。
  祢衡不再多说。
  而孔融的眼睛则是猛的亮起,这番话算是彻底把他给点醒了。
  对啊!
  自己率兵来到都昌县,费尽一番辛苦,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清剿那些四处截掠,在地方上为恶的黄巾贼。
  只是错误的估计了敌人的实力。
  从而导致被包围在了这里。
  倘若仅仅只是解围城之危的话,只能算是苟全一时,但原本的目的可就落空了,如此着实不美。
  那如果能趁机反攻。
  功勋什么的暂且不说,只说为当地上下各阶层做了一件实事,这个名声就不得了。
  思及此处。
  本就性格有些迟缓寡断的孔融,当即不再犹犹豫豫,双手重重的拍打了一下,接着便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就依正平所言,派一使者携书信,快马加鞭赶往昌邑县!”
  “只是如今贼寇四面围城,将各条道路围的水泄不通,想要从城中杀出去求援,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啊!”
  孔融话音刚落。
  一旁的太史慈便上前一步。
  拱手向孔融行了一礼,接着声音沉稳有力的说道:“府君,在下愿往!”
  ……
  等孔融将视线转过来后。
  不等他说些什么。
  太史慈便已直起腰背,用力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膛,接着豪迈的解释道。
  “在下从城外进来时,城池四面八方就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当时我就是凭借着四面冲杀,硬生生杀开了一条血路,才得以与此刻拜见府君。”
  “如今虽包围的更紧,但也不是全无机会,我只待夜里悄悄出城,冲锋陷阵之下,贼寇拦不住我!”
  “等我出城之后,便会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赶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昌邑县城!”
  “府君昔日对家母多有照料,而在下既为人子,又岂能不报如此大恩,如今府君遇困,别的忙我也帮不上,但愿意为您冒险走上一遭!”
  最后一番话显然触动了孔融。
  心中感慨了一阵后。
  孔融当即快步来到太史慈身前,而后双手紧紧的拽住太史慈的臂膀,接着语调真挚诚恳的说道。
  “那就拜托子义了!”
  ……
  当天下午。
  原本四门紧闭的都昌县城,其南门方向突然打开了一条口子,而后太史慈单枪匹马从城中冲出。
  将包围城池的贼军吓了一跳。
  以为城中守军要出来决战。
  结果慌里慌张的敲了一阵梆子,将那些原本在休息的士兵给轰起来后。
  太史慈却又只是将箭壶中的箭矢给发射殆尽,而后又退回了城中。
  等到傍晚时分。
  太史慈又故伎重施。
  再一次挑了一个贼军比较松懈,都在歇息的时候打开了城门,装模作样的在城楼下面跑了一圈,然后又一次把箭壶中的箭给射光了。
  如此三番两次。
  直到夜深时候。
  都昌县城的南门再度重启。
  然而此次守在外面的贼兵,却对太史慈完全失去了兴趣,只觉得他是在玩骚扰战术,没什么实际作用,无非想使得自己这边兴师动众,因之疲惫而已。
  然而就是这一次掉以轻心。
  让太史慈成功突围了出去。
  一人一马,杀开了一条血路,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都昌县城,这留下一众茫然懵逼的青州黄巾兵,以及马蹄奔腾时践踏起的漫天烟尘。
  ………………
  四日之后。
  位于兖州山阳郡境内的方与县。
  曹昂正率兵在此做短暂的休整。
  到了这个地方,距离自己的最终目的地,也就是昌邑县,只有一两站了。
  最多再花四五日时间。
  就可以结束这一段行程,在昌邑县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同时也和父亲曹操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不过令曹昂没有想到的是。
  他还没来得及从方与县离开,只在抵达此地作修整的当天下午。
  就意外撞见了一拨人马。
  正是受曹操指派,从昌邑县那边赶来,主动和曹昂碰面会合,顺便传递一些重要信息的夏侯渊。
  随同夏侯渊一起来的。
  还有一名猿臂蜂腰,身形健硕,下巴上蓄有美髯长须,随身携带着一把劲弓和一壶箭枝的年轻男子。
  正是替孔融传信,匆匆赶来兖州的太史慈。
  …………
  此刻在临时征用的县衙书房中。
  曹昂召见了赶来的几人。
  “夏侯叔父,什么事劳烦您亲自来此,我既已率兵抵达此地,那不出数日的功夫,就能到达昌邑县的。”
  听见自家侄儿的询问。
  夏侯渊面露一抹笑容,抬手向坐在自己一旁的太史慈示意了一下,接着对曹昂解释道。
  “这位壮士是从青州赶来的,名为太史慈,表字子义,如今乃是为青州北海国相孔融孔文举,搬兵求援而来。”
  “在一日前便已经抵达了昌邑县,并且见到了府君,还拿出了孔文举亲笔所写的书信,真伪验证无误。”
  “只是这种事情毕竟关乎调兵用兵,而且还需要从兖州,千里迢迢奔赴青州支援,并且需要与敌人作战,当中涉及的太多,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府君命我带着这位壮士,火速南下,历经沿途各城池,只想着与你事先会面,也好提前商议一下。”
  曹昂淡定的点了点头。
  但谁都不知道的是。
  此刻曹昂那看似古井无波的面庞掩盖下,却是一颗逐渐兴奋起来的心,以及暗笑窃喜的冲动。
  青州求援。
  哈!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正愁眼下平定了豫州北部之后,接下来对东西两侧的战略计划,需要一个由头来打开。
  结果东边的借口就送上门了。
  天助我也!
  …………
  对于青州一带的地盘。
  曹昂可以说是眼热已久了。
  虽说因为黄巾贼的接连肆虐,导致青州大地上的人口折损非常严重,农耕生产等活动也因此破坏殆尽。
  但作为沿海大州,青州地区的资源,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就是产盐!
  这也是曹昂之前获得了食盐开采,以及精炼技术后,就一直心心念念,琢磨着想要拿下来的地盘。
  毕竟和兖州这样的内陆地区不同。
  青州有的是产盐场。
  只不过考虑到,随意率领大军进入青州地界的话,属于师出无名,而当下天下还没崩坏到那种随意占领地盘,无需名义,见人就开干的地步。
  所以在曹昂的计划中。
  他是打算等待一阵子,等到青州生变之后,再顺势大军入境的。
  然而现在事情的发展,有些顺利到出乎他的预料,自己的脚后跟还没沾到昌邑县的地盘呢,由头就来了。
  这不是瞌睡到了送枕头吗?
  其实曹昂心里隐隐有所猜测。
  按照父亲的脾性。
  调动几千上万兵马的小事情,是不需要费劲巴拉的,派夏侯渊过来与自己商讨一番,然后再作出决定的。
  要是这点魄力都没有,那还真是小看了自己的父亲,曹操曹孟德了。
  可之所以会有这方与县一晤。
  想来多半就是因为曹操,也发觉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可以借此打开进入青州的口子。
  无缝衔接青州战略。
  重量级一下就上升了,因此曹操才会专门派人夏侯渊过来,不敢怠慢。
  …………
  这些念头只在脑海里飞速一转。
  就已被曹昂按了下去。
  他在微微颔首,以表示对夏侯渊的话清楚明白之后,旋即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史慈,面带微笑的询问道。
  “文举公在海内富有盛名,我与他也曾打过交道,知其乃忠厚之士也,如今为贼寇所困,我自应当施以援手。”
  “只是不知北海国那边,眼下究竟是个什么状况,还请阁下详谈!”
  太史慈眼下是有些激动的。
  他受命而来,任务不仅仅是把信送到那么简单,而是要有所回应,能够顺利的请到援兵,任务才算完成。
  起初在昌邑县城见到曹操时,他痛陈利害,分析利弊,然而曹操的态度却非常含糊,令太史慈有些失望。
  本以为这次行动有些悬了。
  却没想见到了曹昂之后。
  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回应。
  他又岂能不为之振奋呢。
  此刻听着曹昂的追问。
  太史慈二话不说便站起身来,当先向曹昂躬身一礼,接着便把孔融所遭遇的险境,给一五一十的陈述了出来。
  ……
  “围困都昌县的黄巾贼,原本只是一群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只是被尚且留在青州的渠帅管亥给召集起来,方才得以形成围城之势。”
  “而在有人统一调动之后,贼寇兵力已经超过了八万以上,而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人,悬殊实在过大。”
  “即便城外之贼一时半会儿无法破城,但随着时日渐深,城中势必不能久守,一旦都昌县城破,守卫北海国的生力军被屠戮殆尽,这对整个北海乃至青州而言,都将会是一场浩劫啊!”
  太史慈在陈述情况的同时。
  又极力渲染着青州的状况危急。
  希望曹昂在听见如此陈说之下,能够做出率兵支援的决定。
  而随着太史慈的话音落下。
  曹昂并没有急着表态。
  反倒问了一个看起来有些不相关的问题。
  “请恕在下有些好奇,不知子义从都昌县出发,一路疾驰到昌邑县,前后总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太史慈比出了一个手势。
  “回禀将军,总共不到三日!”
  ……
  乍闻此言。
  曹昂面上显过一丝惊讶之色。
  “子义这是日行三百里啊,莫非一路上都是不间断的换马快骑?”
  太史慈果断的点了点头。
  接着细致的解释道。
  “当初为了破开都昌县的重重包围,我于匆忙之下,只能单人独骑而走,并没有交替骑乘的马匹。”
  “最后还是一路上,在下自掏腰包,购置了两匹快马,一路轮换着骑来,方能有如此速度。”
  这样的答案别说曹昂。
  就连夏侯渊都有些惊讶。
  自掏腰包来办公事,而且据太史慈所说,他和孔融并非臣属关系,孔文举都不是他的上司。
  那如此做法。
  只能说是义字当先了!
  书房内在沉默了一阵后,曹昂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
  “子义乃仁人义士,似你这样的壮士,都毫无保留的相助孔文举,那我又有什么理由坐视不管呢。”
  “你且放心,我会即刻派兵从此地出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北海,以解救都昌县之危。”
  ……
  终于得到了曹昂的承诺。
  太史慈大喜过望。
  当即再次向曹昂躬身行礼,口中言词恳切,语调真挚的致谢道。
  “天下皆盛传将军乃仁义之辈,心系朝廷,兼济万民,今日一见,果真并非虚言,请受在下一拜!”
  太史慈这一拜还没下去。
  曹昂就已抢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子义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我与孔文举皆为汉室之臣,同僚相助,本就是常人该有的义举,怎敢当此大礼!”
  随着曹昂如此自谦。
  太史慈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只觉眼前这位曹将军,真可谓是天下一等一的仁义之辈,仅仅是听了自己的三言两语,变毅然决然的决定派兵支援,这是何等的见义而果决!
  自己以往做的那些义举,和这个一比,好像都算不了什么了。
  突兀之间。
  太史慈心头蹦出了一个想法。
  若是能投奔到曹将军麾下,在如此仁义之士的手底下为一小将,这想来似乎也是相当不错。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亮起了一瞬。
  很快又悄悄的黯淡了下去。
  且待日后再行考量吧。
  …………
  商定了基本的出兵细节后。
  太史慈非常识趣的向曹昂告退。
  而此刻曹昂望着太史慈远去的背影,心里也不由得琢磨了起来。
  这家伙可是一员猛将,虽然具体的战绩并没有多少,但纵观其前半生的那些事迹,就知此人绝不简单。
  功劳簿上无姓名。
  只能说是运气不好,投奔了孙吴之后没干到什么大事儿,就因为大限已至,而英年早逝了。
  若是能再给他十年时间。
  想必表现绝不会差。
  即便如此,太史慈的一手精妙绝伦,冠绝天下的箭术,也依旧是名载史册,有切实记录的。
  当然现在碰上能够精确制导的曹昂,那排名就要向下一位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
  对于将太史慈招揽到麾下,曹昂是很有一番兴趣的,他也决定这么做。
  方才言谈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仁义无双,起的就是这么个作用。
  不过眼下这个不是重点。
  等到了青州之后,有的是时间招揽,当务之急,还是安排后续事情。
  …………
  “叔父,昌邑县那边我就不过去了,我会带着麾下兵马,以最快速度直接转进青州。”
  “此次机会难得,保全都昌县,解救孔文举,乃是顺带之事,我军的真正目的乃是夺取青州!”
  “因此稍后,还请叔父您火速赶回昌邑,将我的决定转达给我父亲,请看老人家无论如何配合我此次的行动。”
  在听到曹昂说他的真正目的,是借助这个机会夺取青州之后。
  夏侯渊顿时正襟危坐。
  整个人挺直腰背,面目肃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之意。
  “子脩,你说吧,需要怎样的配合,我必一字不落地转达到!”
  曹昂从书房中取来一副简易的地图,接着摊开摆在夏侯渊面前。
  然后指着北海国东西两侧的齐国、乐安郡和东莱郡等地,左右比划了一阵后,才对夏侯渊说道。
  “孔融请我出兵救援,我本人是肯定要亲自往北海国走一趟的,届时我会找个借口,分兵进入左右各郡国。”
  “这样一来,兵力分散,想要把青州整个攥在手中,恐怕旷日持久,所以我需要从昌邑县这边也派一支兵马出去,随同一道攻略青州其余郡国。”
  话说到这儿。
  曹昂又将手指移到了平原郡上。
  “平原郡紧挨着袁绍的渤海郡,这里暂且别动,其余地方都是越快越好,以免夜长梦多。”
  “对外打出的旗号,就是剿灭黄巾余孽,除恶务尽,且围攻都昌县的黄巾贼中,有大量溃兵溃逃到了周边郡国,所以我们才要率兵进入。”
  夏侯渊不发一言。
  只是默默的将曹昂所说的要点记下,准备回去之后向曹操禀告。
  …………
  在休息了一晚后。
  第二天清晨。
  夏侯渊就带着曹昂专门拨派的五百人马,护送着坐在马车里的甘梅,以及荀彧等几名文臣,返回了昌邑县城。
  甘梅作为一名女子。
  本就身娇体弱的,根本就不适合长途跋涉,来回奔波那是活受罪。
  而且一直待在军中,即便无外人见过她,时间长了也不太好。
  因此曹昂只能先将她送到州府,送到自己母亲丁夫人身边,让母亲那边替自己照看一阵。
  至于荀彧等文臣。
  这一次攻略青州,用不上这些大才,毕竟青州现在就是稀碎一滩,除了乱之外,倒也没什么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因此无需顶级内政大才总揽事务。
  在夺取了控制权之后。
  以军事化管理即可。
  而等到夏侯渊这边安排好了。
  曹昂也当即命令曹纯,率领骑兵充作先锋队,由太史慈领路,先行往都昌县的方向而去。
  毕竟大部队的行军速度,可比单人独骑快马加鞭,要慢上不知道多少倍。
  倘若没有骑兵先过去压阵的话。
  就靠步兵在路上慢悠悠的走,搞不好等到了目的地,孔融坟头草都两米多高了,实在没必要冒这个险。
  两手准备皆已俱全。
  曹昂随即任命张辽为主将,大军拐头向东北方向行进,绕过了原本的目的地昌邑县城。
  如此也可谓是一过家门而不入了。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