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洛阳城,烧起来了!【大章求订阅】
作者:凤雀吞龙    更新:2024-05-05 06:03
  其实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
  董卓已经相信了大半。
  毕竟曹昂强行把几件事拧起来,全部栽在了自己身上,什么盟主之争,什么孙坚断粮,这些事情的幕后黑手,仿佛在一夜之间都成了曹昂。
  董卓通读之下。
  其实很难不相信。
  即便他在阅读书信之前,一个劲的警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被曹昂蒙骗。
  但事到临头。
  他还是上钩了。
  虽然现在依旧有些怀疑。
  可曹昂还有最后一张信纸。
  董卓迫不及待的将内容展开。
  纸上的文字不多。
  但目光一扫而过,却令董卓不由的眯起眼睛,陷入沉思之中。
  “据我推断,明公此番恐怕已经准备舍弃洛阳,远走长安。”
  “若我真心实意投靠联军,必将此隐秘消息告知袁绍,联军十余万人一路追击设伏,公恐难以全身而退,即便成功抵达长安,也不见得能剩下多少可用之人。”
  “相反,倘若我是假意投靠,那这样的消息我必将隐瞒不说,同时还会尽力劝阻,让联军不再继续追赶。”
  “昂知公并未全信于我,那不妨以此事为证,只需联军攻破偃师县后,兵发洛阳之际,便可验证真伪!”
  ……
  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
  大到董卓有些心惊。
  尤其是第一句,曹昂直言,已经猜到了董卓的西撤计划,并且还精准的说出了长安城这样的地点。
  这更让董卓感到头皮发麻。
  首先,计划是没多少人知道的。
  最起码除了李儒之外,整个西凉军中都没有几位将领了解此事。
  吕布就更不知道了!
  这说明曹昂完全是靠推断而出。
  而这小子能够凭借远见卓识,将此事分析的一清二楚,那联军内部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人才呢?
  董卓实在不确定。
  而且正如信上所说。
  曹昂既然猜出了他的计划,那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袁绍,接下来等待董卓的就是麻烦。
  他和李儒为什么一个劲的,想要在联军兵发洛阳的路上设置关卡,拖延他们的脚步。
  为的不就是能够,赶在袁绍等人反应过来之前,撤回到长安去吗?
  要是袁绍提前知道了消息。
  事情可不就废了嘛!
  不损失一部分兵力,是绝对走不脱的,联军咬都会咬死他。
  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甚至令董卓有些许心慌。
  故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董卓现在对曹昂的信任再度拔高。
  当然。
  以董卓的疑心。
  他也不可能毫无保留的,就凭借这样一个选项就相信曹昂。
  多少是需要验证一番的。
  而验证的方法,已经写在信上了。
  ……
  董卓是希望曹昂能成功的。
  这不仅意味着曹昂没有背叛自己,这个深受自己赏识的年轻人,依旧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
  二人立场一致。
  同时倘若真的在敌人内部,拥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内应,董卓乐见其成。
  想也想得到,这会有多大的好处。
  曹昂跟在身边,要么充当智囊,要么成为武将。
  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当然是不小,但相比于在联军之中扎根,就显得有些微弱了。
  倘若曹昂能在自己的帮助下,一路水涨船高,成为联军中的关键人物,甚至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那这作用可就太大了!
  董卓退回长安,可不是养老等死的,他还想着有朝一日能率部归来,再度征战中原,将这天下握于掌中呢。
  到时候依旧要面对这些老对手。
  如果曹昂能在关键时刻反水。
  那恐怕原本浩浩荡荡的联盟,将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而自己大可以雷霆出击,各个击破,将崩溃的联盟一网打尽。
  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中原。
  至于曹昂位高权重之后,会不会不受自己的控制,董卓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曹昂就算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膨胀到,超过他这手下十余万大军吧?
  况且他手中只要牢牢的掌握住这封密信,日后但凡曹昂,胆敢在两方势力之间左右横跳。
  他就把这玩意儿送给袁绍。
  彼时看曹昂能跳到哪儿去!
  因此在董卓看来。
  只要曹昂真的按照信上说的做了,那他以后就必须和自己绑定在一块儿,咱董某人也不用担心曹昂背叛了。
  ……
  将密信收了起来。
  并吩咐人去找来李儒之后。
  董卓静静的坐在位置上,仰头看着宫殿的穹顶,不知在思索着些什么。
  等了有一会儿。
  宫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后便看见李儒迈步从殿外进来。
  “参见相国!”
  拱手行礼,躬身一拜。
  而董卓也从神游天外中清醒了过来,对着李儒招了招手。
  示意他来到自己身边。
  “文优,眼下收拾的如何了?”
  李儒猜到董卓叫自己来,可能就是询问事情的进度,因此在路上也做了腹稿,当即把情况娓娓道来。
  说是准备。
  其实就是抢掠。
  把天子、宗室、公卿百官全部软禁起来,并打包带走。
  同时裹挟洛阳城周边的百姓,强迫他们跟着一块迁徙到长安去,毕竟人口才是治理一个地方的基础。
  除此之外就是掠夺财富。
  肆意抢掠富庶之家。
  除非是能和西凉军搭上关系的,或者在朝中有个一官半职的,否则都难逃西凉兵的烧杀抢掠。
  把重要人物、人口以及财富聚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收拾准备”。
  而在听到董卓的询问后。
  李儒当即汇报道:“回禀相国,眼下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动身离开。”
  董卓点了点头。
  手指在桌案上轻轻的敲打了几下。
  似乎是在沉思。
  如此片刻。
  方才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你先行带着天子和公卿百官,离开洛阳。”
  “同时再携带一部分百姓,这些人脚力慢,先走几日。”
  “我则暂且留在洛阳城!”
  董卓担心曹昂的阻止计划没能成功,导致袁绍在得知消息后,依旧会向这边狂扑猛追。
  因此他得做两手准备。
  那就是提前把天子等人送走。
  而他自己则率兵在这等候。
  同时也验证一下,曹昂所说是真是假,倘若为真,那他可临时应变,在去往长安之前,多少也帮曹昂一把。
  ……
  李儒并不知其中故事。
  董卓也没有把密信告知他的打算。
  因此他只认为是董卓的小心谨慎起了作用,所以才有这样一番安排。
  对此李儒当然是毫无异议的。
  “属下遵命,最晚明日一早,我便会带着天子以及百官公卿离开洛阳!”
  见董卓微微颔首之后。
  李儒又想起一事。
  “相国,经过我们这数日的搜寻之后,城内各类粮草钱财已经收捡的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一些大件重物。”
  “这些东西都是不便带走的,但留下来恐怕也会便宜了敌人,敢问相国,这些东西该做如何处理?”
  大件重物。
  多半就是各类金属器皿,以及一些珍贵的瓷器等难以携带的东西。
  除此之外就是书籍。
  这玩意儿特别特别重!
  偏偏又很有价值,留给联军那些人,确实属于资敌行为。
  董卓思索一番后。
  干脆利索的对李儒说道:“这些东西既然带不走,那就留之无用,你把它们放于一处,待我离开洛阳之时,我会下令火烧全城。”
  “彼时干脆把这些东西烧成一团灰烬,叫他们谁也得不去!”
  董卓的命令正合李儒心意。
  其实作为一名文士。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是想把这些书带走的,放置于家中,那就是他家族的底蕴。
  日后李家未必不能凭借这些经史子集,成为一代士族望族。
  只可惜力有未逮。
  那就干脆烧掉算了。
  ……
  李儒领命之后。
  朝着董卓拱手行礼。
  接着就准备离开大殿。
  然而还没等他左脚跨出去,背后突然传来董卓的声音。
  “等会儿!”
  李儒面带疑惑之色地转过身来。
  抬眼便看见董卓眉头紧皱,似乎在犹豫考量着什么东西。
  片刻过后。
  他才听见董卓的声音。
  “算了,这些东西烧掉可惜了,你带些人跑一趟,把这些大件重物全部放置在曹家府宅。”
  “待我离开洛阳之时,我焚烧全城时,会令人专门避开那儿,也算是保留这些东西,给那小子留点好处。”
  董卓的改口。
  让李儒大吃一惊。
  他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董卓。
  整个人是相当惊诧。
  这曹子脩在相国这,也太有面子了吧,都已经叛变投靠到讨伐联军中去了,如今居然还事事想着他。
  前几日不还是各种摔杯摔碗,拿着宝剑在殿内乱砍,口中更是各种大喊要誓杀曹昂吗?
  怎么今日就像变了个人?
  李儒不理解。
  但他大为震撼!
  抬起头来看了董卓一眼,李儒有些欲言又止,想要劝说董卓一番。
  但看见董卓脸上那决绝的神情之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搞不懂,那就别乱掺和了。
  反正左右也就是些藏书底蕴,不能直接变为军队战力,给他也无伤大雅。
  故而躬身行礼之后。
  李儒当即告辞离去。
  准备照办。
  …………
  偃师县又坚持了三天。
  终究是在联军四面围攻之下,被打的人员疲惫困乏,甚至就连作为主将的胡轸和吕布,都已经失去了坚守的战意,不打算继续坚持下去了。
  毕竟眼下他们手头上还有些兵。
  若是撤走的话,能够凭借着这些兵力突围,保证他们个人的人身安全。
  可要是继续打下去。
  把手头上这些人打光了。
  那他们作为主将,即便能以一挡百,恐怕也要深陷于敌军的包围之中,到时候就是死路一条。
  没必要卖命到这个程度。
  因此胡轸和吕布,在这件事上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趁着夜色。
  带着数千人从西门突围。
  而负责镇守西门的人马,自然不可能与一心想要突围的敌军作战,这样的损失是不能承受的。
  因此倒也给他们放了一条去路。
  如此一来。
  偃师县城即刻拿下。
  其实城内守军再晚一日撤走的话,袁绍都打算下令,全军上下暂缓攻城,休整几日。
  实在是大家都打疲了。
  最重要的是,各路人马出现了不少损失,少的数百人,多的上千人。
  要知道,即便曹昂的虎贲营,在张辽这样的顶级将领带领之下,都出现了不少伤亡,减员了数百人。
  可想而知。
  其他兵力远多于他的诸侯,在战损方面恐怕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这是众人难以承受之重。
  大家原本是打算着一鼓作气,趁着敌军士气短时间低迷,拿下偃师县。
  但谁也没料到。
  守军的抵抗竟然会如此顽强。
  这一年多日的攻防战中。
  城内的守军在不断消耗。
  可城外死伤的士兵更多!
  毕竟攻城一方向来就不占便宜,即便以多打少,战损也是更高的。
  时间一长,大家就扛不住了。
  纷纷跑到袁绍那叫苦。
  还好今日,城内主将趁着夜色跑路了,否则袁绍可能真的顶不住压力,会在明日宣布全军休整。
  ……
  而眼下县城之中。
  草草举办的宴会上。
  曹昂看着各路群雄,个个都是面带疲惫之色,不少人眼睛都有些通红。
  这既是熬出来的,也是压力太大。
  大家都不是什么富裕人。
  手头上的资本就这些。
  损失了几分之一都很难受,要是一战给打光了,那可就成光杆司令了。
  见众人这么一副状态。
  曹昂多少算是明白了。
  怪不得在得知董卓撤往长安之后,各路群雄都选择偃旗息鼓,不再追赶。
  实在是不想继续蒙受损失了。
  打个两三万人镇守的城池,都费了这么大力气,要是攻打洛阳那样的巨型城池,还要面对董卓十万大军。
  大伙恐怕都要变成穷光蛋了。
  因此董卓从洛阳撤退,或许反倒更合众人的心意,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在酒过三巡之后。
  众人那紧绷的氛围总算有所缓解。
  不少人脸上的紧张疲惫,都稍稍的缓和了下来。
  而曹昂正在左右张望之际。
  耳畔突然听到了袁绍的声音。
  转头看去。
  只见坐在上首位置的袁绍,已经站起身来,手中端着个酒杯。
  “诸位,如今偃师县已破,洛阳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我们拿下,洛阳已经成了孤城一座。”
  “接下来只需稍作休整,便可率领大军直奔洛阳,与那董卓做最后决战,还望诸位能鼓足力气,振奋士气。”
  “在这最后一战中,奋勇杀敌,务必一战而尽全功,大破西凉军,诛杀此贼,整肃朝纲,还天下一个太平!”
  “绍相信只要大家戮力同心,和衷共济,董贼不到十万大军,根本不足以与我军对抗!”
  ……
  袁绍的语气慷慨激昂。
  言辞更是战意十足。
  给在座的关东群雄们来了一场战前动员,希望大家都能鼓足士气。
  只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是。
  在袁绍话音落下后。
  酒席之上,却是响应者寥寥。
  只有曹操、鲍信、孙坚等人,同样站起身来,表示会坚定的走到最后。
  至于其他人,一时之间却都有些诡异的沉默,连带着袁术,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还是过了许久之后。
  或许是看着只有袁绍等人举杯,场面略显尴尬,其余人等才纷纷站起身来,颇为敷衍的表示一定尽心尽力。
  见此情形。
  袁绍不由得心中暗叹。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说实话,他也不怪这些人。
  毕竟他自己都有些扛不住损失了。
  此番讨伐董卓,袁绍带了两万大军,算得上兵多将广。
  可他作为盟主,需要身先士卒,不可能躲在后面。
  这就导致损失远超他人。
  如果可以的话。
  袁绍也不想和董卓拼的伱死我活。
  但没有如果!
  眼下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如果能够击败董卓,那他作为讨董联军的盟主,名声将会达到极致。
  反之。
  落在他头上的名声将寥寥无几。
  那这一场讨伐之战就算白费了,之前所做出的各种牺牲,成了打水漂。
  因此即便袁绍心中已有退缩之意,他也得咬着牙,让大家鼓足干劲。
  ……
  两日之后。
  大军休整的也差不多了。
  当即率兵向洛阳进发。
  为了确保军中士气。
  袁绍在出发前又进行了一番动员,也算是费尽了口舌。
  总算把大家的意志往上拉了一点。
  而一直作为坚定主战派的曹操,也难得松了口气。
  只是看着父亲这般面色松懈下来的模样,曹昂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只有他知道。
  等到洛阳大火一起,烧的满天火光,浓烟滚滚时。
  袁绍现在所说的这些都会成为梦幻泡影,甚至连袁绍自己都会丧失斗志。
  彼时什么整肃朝纲,诛除国贼。
  还是暂且先搁置一下吧。
  ……
  大军行进了几日之后。
  距离洛阳是越来越近。
  袁绍等人不敢莽撞冒进,只打算着在距离洛阳还有一段路程的位置,先行安营扎寨。
  派出斥候探马,摸清情况。
  然而还未等人手派出去。
  众人就有些惊骇的发现。
  远方的天空中突然升起滚滚浓烟,将原本湛蓝明净的天空,都染成了一片黑色。
  而流散于天际的云层中,更是被地面上映照的,泛出一片红光。
  联军上下顿时大惊失色。
  有什么东西,烧起来了!
  ……
  月票推荐票
  这哥们写大秦就是精品,写别的就是扑街,现在他又开始写大秦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