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一念之差,晚景凄凉的外姓将领第一【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凤雀吞龙    更新:2024-05-05 06:03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
  刘宠稍稍思索了一番措辞。
  接着左手示意了一下坐在斜对面的曹昂,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不瞒诸位,其实孤原本打算的是驻扎在阳夏,待到袁绍等人发兵之际,从陈国境内直奔洛阳。”
  “之所以此次前来陈留,完全是出于曹将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我明白了其中利弊。”
  “再以他那过人的才能,以及卓越的学识,深深的折服了我,孤是在对他万分欣赏的前提下,才答应来此。”
  “所以推举孤来发号施令,还是大可不必了,我自与曹将军的虎贲营合兵一处,其余诸事不问!”
  刘宠的话,令众人大吃一惊。
  什么叫诸事不问?
  这意思不就是说,不仅不要盟军的控制权,甚至还主动把自己的兵权交托给了曹昂,这是什么操作。
  这是何等的信任和推崇?
  一时之间,场上皆为之惊奇不已。
  众人不由纷纷将目光转向曹昂。
  尤其是新来的鲍信,他此前可不认识曹昂,只知道这是孟德兄的儿子,多少也算个青年才俊,但也仅此而已。
  然而此刻刘宠之言。
  却令他大为震惊。
  这位陈王殿下可不是什么不值钱的宗室,相反其手握重兵,有一郡之地,说话分量是很重的。
  连他都如此推崇曹昂。
  那这年轻人必定非同凡响!
  不仅仅是鲍信,连带着站在他背后的那人,也不由得目光中异彩连连。
  至于曹昂之父曹操。
  这下更是心中惊骇莫名。
  这小子究竟对陈王做了什么?
  本以为此行去往陈国,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将刘宠劝说加入汇盟,就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谁知这小子本领不仅于此。
  他居然是通过折服陈王的方式,使其改变主意的。
  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啊!
  曹操感到很是高兴。
  这种让他极为长脸的事情,曹操是巴不得一天来一次。
  我儿实有麒麟之姿!
  ……
  其实刘宠对于曹昂是有推崇的,但还没到这种托付一切的地步。
  行此举,只能说一半一半,既是信任曹昂,也是想假借曹昂的名义,能够在这场战役中当个路人。
  对此,曹昂是心知肚明。
  此刻他看着刘宠,那颇有些得意的神情,不由的捂了捂脑袋。
  自己之前刻意保留了一线空间,让日后他得以与董卓之间有所转圜。
  现在想来,决策真是无比正确!
  就凭这么一群混子。
  董卓的作用比他们大多了!
  对于这些算计和想法之类,曹操肯定是毫不知情的。
  他只是在刘宠拒绝了先前的提议之后,乐乐呵呵的接过了担子,承担起了指挥联军的重任。
  毕竟目前曹家兵力最多。
  父子二人合计一处有近万人。
  而与会者不是曹操的铁杆支持者,就是他的忠实盟友,要么就是刘宠这样的混子,没有人会反对曹操扛大旗。
  “诸君,满饮此杯,今日过后,在场之人皆须守望相助。”
  “大家合兵一处,共伐董贼,肃清叛逆,共扶朝纲!”
  随着曹操站起来举杯。
  其余人等纷纷附和。
  脖子一仰,温酒一饮而尽!
  ……
  宴会散去之后。
  刘宠许是有些许不胜酒力,告罪一声后,便早早的回房休息了。
  而曹昂正打算去巡视一番自己的虎贲营,缓解下兵将互不知的尴尬局面。
  却意外的在太守府的大门前。
  碰上了父亲与鲍信,正在那儿颇为热切的交谈。
  听二人的言语,似乎讨论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多为寒暄叙旧。
  而那名相貌年轻,看起来颇有儒将之风的男子,则依旧老老实实的站在鲍信身后,一言不发。
  见此情形。
  曹昂不由的走上前去。
  “父亲,叔父!”
  躬身行礼过后,鲍信也不由得中断了和曹操的谈话。
  侧过身来,满面笑意的在曹昂肩上拍了拍,接着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色,连声说道。
  “果真青年俊杰,一表人才,能够养育出这样的孩子,孟德可真是教导有方啊,吾不及也!”
  此言一出。
  曹昂赶忙谦虚起来。
  曹操更是在一旁不停的客套,各种高帽子就往鲍信头上戴。
  如此一番互相吹捧之后,谈话氛围也热烈了起来,曹昂估摸着时机成熟。
  当即摆出一副状若无意的姿态,有些随意的,朝着站在鲍信背后的男子拱了拱手。
  “还未曾问过叔父,不知这位壮士是何许人也,看起来端的是有一股英武不凡之气!”
  鲍信愣了一下。
  反应过来的他,当即哈哈大笑。
  “子脩好眼力!”
  说罢,好忙转身拉着那名男子的臂膀,将他带到了跟前。
  随后一边拍着此人的脊背,一边朗声向曹操父子介绍道。
  “此乃我麾下大将,姓于名禁,表字文则,当初蚁贼之乱肆虐天下,我在家乡募兵,正好招得文则入我麾下。”
  “这么多年随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的确算得上是一员久经沙场的猛将。”
  “子脩夸他有英武不凡之气,倒也不算是虚言了!”
  被这么一番介绍。
  于禁二话不说。
  朝着曹家父子,各自躬身行了一礼,同时口中颇为谦逊的说道。
  “能得府君如此赞赏,禁实在厚颜有愧,要论英武之气,相较于曹府君和曹将军,在下实在差得太远!”
  ……
  看着眼前这个朝自己躬身行礼的男子,曹昂眼中不由得露出惊讶之色。
  原来这就是于禁啊!
  先前他还没反应过来,现在想想,这家伙好像的确一开始,就是跟着鲍信混的。
  只是后来鲍信战死沙场,才转投到自己老爹手底下。
  啧啧啧!
  这可是个知名人物啊!
  于禁于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在曹魏势力中地位极高,是除了曹姓、夏侯姓之余的外姓将领第一。
  比张辽地位还要高!
  这主要是因为于禁来的早,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是五子良将中第一个在曹操面前露面,并且跟随着投靠曹操的存在。
  舍此之外,还有已经战死的鲍信,所遗留下来的几分情面。
  再加上于禁自己本领不低,纵横沙场多年,也是战果累累。
  如此,方才得以位列第一。
  当然现在情况稍稍有些不一样。
  于禁日后多半是攀升不到这样的地位了,毕竟现在张辽比他资格更老,文远变成了第一个加入曹家势力的大将。
  外加曹昂也打定主意,要保住报信一命,不再让他为保护曹操而战死于沙场,那这份恩情,也就遗留不到于禁身上。
  所以于文则的光环多半是要消失。
  其实要说这于禁,他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这一身光环,而是他那深受命运捉弄的人生际遇。
  他那自作自受,但却也多有可怜之处的凄凉悲惨结局。
  一生戎马征战,出生入死,为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
  严于律己,治军谨然。
  曹操甚至对他有过高度评价,认为他堪比古之名将。
  在人生中最后一战之前,都是享尽了威风与荣耀,如果在这里画上句号,对于禁而言将是极为完美的。
  可惜没如果!
  ……
  在襄樊之战中,于禁率领三万余人,前去支援被关羽围困住的曹仁。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全军覆没。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于禁居然投降了!
  战败后投降敌人,其实是一件颇为常见的事,面对不降则死的威胁,很少有人能忠贞不二。
  但这个人不该是于禁。
  要知道于禁当年有一桩旧事,那就是斩杀昌豨,此举让他在曹魏集团内有着极高的评价,曹操更是因为此事对他多有赞誉。
  昌豨何许人也?
  泰山四寇之一,曾经多次投降曹操后,又降而复反,是个全无忠诚可言,反复无常的背主之辈。
  此人最后一次投降曹操时,当时身为昌豨旧友的于禁,却毅然决然的下令将此人斩杀。
  而轮到他自己时。
  却也能做出投降敌军这样的事情来,与背主之臣有何区别?
  这相当于人设崩塌!
  往日在众人面前所塑造出的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克己慎行,这下仿佛全部都成了笑话。
  尤其是当时与于禁一同兵败,被俘虏的庞德将军,却是在面对刀兵时,宁死不屈,最后被关羽下令斩首。
  有些事就怕对比。
  这么一比较之下,于禁的所作所为,就显得相当恶劣了。
  就连曹操在得知于禁兵败投降的消息后,都忍不住发出哀叹。
  认为于禁与自己相知三十余年,却在面临险境时,表现反倒不如庞德。
  令人失望!
  而在日后吕蒙攻破了江陵时,于禁才多有辗转,最终返回魏国。
  然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官职、地位乃至于名声。
  魏国上下,人人皆不待见他。
  毕竟这样一位人设崩塌,背主投降的臣子,害的曹魏上下遭受了多少奚落和笑话。
  世人皆说,连于禁这样的重臣都能投降,那真不知道魏国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将领,怕是多有贪生怕死之徒。
  故而魏国文武群臣对其多有愤恨。
  甚至就连当时已经登基为魏国天子的曹丕,都在表面安抚之后,背地里又狠狠的羞辱了他一番。
  可谓是晚景凄凉。
  而在回到魏国的当年,于禁就因为承受不住羞辱,因病逝世了。
  ……
  对于于禁此人。
  曹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很难给这样的人物定性,怎么说都感觉有失偏颇。
  他在全军覆没后选择向关羽投降,究竟是一念之差,还是贪生怕死,又或者有些什么别的想法?
  尚未可知。
  不过说到底这和曹昂没什么关系。
  毕竟只是史书上的记载,而曹昂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很多事情已经不可能再度上演。
  比如关云长十有八九,是很难再打出水淹七军这样神操作的。
  曹昂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于禁这家伙还是能够收为己用的。
  最起码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大小历经无数战役,没有出过任何差池。
  在他身上有诸多优点,是一位完全值得重用的人才,尤其是眼下曹家,猛将能臣并不算太多的前提下。
  脑海中念头繁多。
  但实际也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
  在于禁躬身下拜之后。
  曹昂当即双手托住他的臂肘,将他给扶了起来。
  同时口中更是带着温和言笑的说道:“于将军不必多礼!”
  “你是叔父的心腹爱将,而叔父与家父为知交好友,如今我等又齐心协力,共讨董贼。”
  “换句话说,大家往后便是一家人了,那就万万不可再行见外之事!”
  曹昂表现的极为亲和。
  这令于禁颇感意外。
  忍不住诧异的看了曹昂一眼,心中对他的好印象不由得加重了几分。
  原本在于禁看来。
  像曹昂这样年少有为,能力出众,才识过人,且相貌英俊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的存在。
  最起码性子应该是高傲的。
  恃才傲物,很难打交道,这本就是诸多有才之人的一个通病。
  现在想来,自己还是有些狭隘了。
  挺直身子之后。
  于禁忍不住又对曹昂拱了拱手。
  心里打定了主意。
  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自己或许能以曹将军多加来往走动一番,与他多有交流,想来有利而无害。
  ……
  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后。
  曹昂当即与鲍信等人辞别。
  在和父亲说了一声之后,翻身骑上赤兔马,便直奔虎贲营驻地而去。
  眼下时辰尚早。
  他正好去见一见张辽,了解一下自己从定陶县离开之后,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顺便再检阅一番虎贲营将士。
  自从在洛阳城中,他初次执掌虎贲营时,到如今他已有许久未曾与将士们见过面了。
  想想还确实挺尴尬。
  如今趁着有闲,正好过去转转。
  也看看他们日常是如何操练的,多了解一番军营生态。
  毕竟军营行伍之事,这是曹昂的弱项,相比于他在政治、经济、大局观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实在显得太过薄弱。
  ……
  月票推荐票
  月初求月票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