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手公司
作者:迟迟尚早    更新:2024-03-20 21:25
  最快更新圆润的尖石最新章节!
  李慕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她继续沉浸在陆宇的事情上。现在,三个项目同时执行,这让李慕的团队有些捉襟见肘。她特意把王奕然从BK叫回来,陆好一个人支撑摩迪的项目太吃力了。她美其名曰过渡期她要亲自参与执行,帮助陆好协调人力,同时快速做出一些决断。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团队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但想到陆宇的事情,李慕没去找任何一个领导要人。现在,加人已经不是重点,如果能保证团队不流失,已经是人间万幸。偏偏这个人少事多的时候,晶锐重新竞标的消息传来。
  鉴于双方愉快的合作基础,李慕他们提前拿到了标书,这可能是作为现服务商的特权了。而早在两周之前,李慕就已经提醒白立帆:“合约马上到期了,是不是找个时间和晶锐的高层见个面?”白立帆满口答应,于是李慕打听了下最近两周晶锐高层的行程,整理了一个文件,并把合作至今的诸多成绩,以及希望继续保持合作的内容编了段文字,一起发给了白立帆。
  根据拿到的标书,招标的内容和现在的服务内容有些差别。其中,需要提供舆情的内容占了标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李慕对这个标书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基于舆情需求的标,一来方案不好呈现,二来与他们相比,一手公司的价格优势更大。李慕了解晶锐采购部的操作手法,无论前面说得多么天花乱缀,最终都会变成一场血淋淋的价格战。
  她把标书转给了白立帆,她想听听白立帆的意见,当然,她更希望借此机会,向白立帆寻求一些人力上的帮助。白立帆很久才回她微信,微信也只是要全力以付之类的话。对于是否需要帮助,是否与晶锐高层见过面之类的,只字未提。
  不知道是因为陆宇的影响,还是对当前环境的敏感,李慕变得相当识趣。除了把标书里比较重要的内容,比如时间、内容等,做了些梳理和概况发给了白立帆,其他什么都没说。有时候,亲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养,但隔阂只需要一瞬间,而且是突然的一瞬间。
  对于白立帆的回复,李慕没和团队透露,只是开玩笑地说:“挺好,没人掺各,难得清静一回。”其实,他们对晶锐的需求,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包括晶锐缺什么,想要什么,的确并不太需要他人的帮忙。但是这次的方案有些不好写,李慕和沈栀言几个人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个下午,除了大家在会议室各自忙着其他项目之外,没有任何进展。临近下班,李慕才说:“来吧,可以结束你们手里的工作,进入竞标项目了。”
  进展不如想像中顺利,这种方案没有大事件策划做亮点,很容易做得如同公司简介般干干巴巴。对着标书内容,李慕拿着陆好刚换的白板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结构,算是对整个方案做了个顺理。并按着这个结构给大家分了工,“暂时按这个来准备吧,如果我明天没改主意的话。”李慕说。
  再难写的方案,总能找到突破的办法,这就是做公关的本事。李慕回到家后,看着手机上拍下的黑板上的记录,从桌上翻出一张年前的病例,用笔在病例的背面重新又画了一个结构。然后打电话给沈栀言:“方案的前半部分加入工作回顾吧,这样,痛点就来得有出处了,就变成了现有工作中发的现需要优化的部分,好过那些虚头巴脑的分析。”
  “那会不会显得咱们的工作不到位呢?”沈栀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然有这个风险,所以这部分要很巧妙,突出成绩,略过不足,重点体现的是,希望能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或优化。毕竟在舆情上,他们之前一直都不理想,而且又不是咱们做相关的工作。咱们要给他们画一个闭环,也就是说,公关相关的各个环节要完善,要统筹。”
  “这倒是可以,听起来也比较合理。”沈栀言也表示赞成,“现在听起来方案更顺了一些,我刚才还在发愁,这个方案要怎么写。”
  “讲故事也要讲得合理嘛”李慕开始有点兴奋了,“目前,咱们没有更好的资源去吸引他们,但我们对他们的需求预估应该是最准的。”
  “嗯,品牌那边我明天可以再去沟通一下。不过,老白他们有没有和那边的领导们探口风啊?”
  “嗯……没说,老白没说有没有和那边打招呼。”
  “好吧。”沈栀言接着提了一个建议,“我明天找个舆情公司让他们给跑下数据吧,反正也要找舆情公司问报价的。”
  “可以,也和他们要下业务介绍,这样方案会更丰满一些。”
  挂了电话,李慕对这个方案稍微有了些信心,就像从厚厚云层里透出了一道光。李慕太需要留住这个项目了,她突然身上多了些比业绩更重的压力,那是手下几个人和自己的饭碗,虽然她还不确定是不是忧虑得过早了。
  大家没日没夜地忙了两天,方案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样子。但找舆情公司的事情并不太顺利,其实李慕也能理解,这种不知道结果的竞标,谁愿意花了时间和人力陪跑呢。好在一家上海的公司愿意协助,在他们方案已经出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对方公司发来了一个业务介绍的PPT和他价表格。李慕让陆好按着舆情公司提供的文件整理到了方案里,方案基本上算是完整了。
  沈栀言领着几个人修改方案的时候,李慕独自一个人做着报价。报价,是对他们的另一个考验,标包的费用是明确的,但他们不知道其他竞标公司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入,他们甚至不知道有没一手公司进入。“如果有一手公司,在比价上,咱们可就不占便宜了。”李慕和沈栀言说。
  方案和报价成形后,白立帆终于露面了。李慕抱着电脑,在他的办公室,从头到尾和他讲了一遍,又把报价上的苦恼和他说了一下。白立帆对报价没做过多的评价,只对方案提了几个意见。李慕在心里暗暗地抱怨:“现在才说。”嘴上却配合地答应着,没做半分的挣扎。
  白立帆想了想说:“要是有一手公司的话……”
  “是的,这也是我担心的。”李慕说,“咱们和晶锐合作的时候,就用的低价策略,所有单价都压得很低。这次还在去年的基础上,又降了一点儿。但……如果和一手公司比价的话,咱们还是吃亏的。”
  “那就要看他们想选的是什么样供应商了。”白立帆挺了挺后背,眯着眼睛,向后靠在椅背上。
  “品牌那边肯定是想要一个专业的公关公司,毕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舆情。但采购那边也是有评分的。”
  白立帆想了几秒钟,缓缓地说了句:“那就先这样吧,尽力就好。”
  李慕对这句话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她能觉察出白立帆在这件事上的逃避,但又不得不参与。李慕试探着问了句:“和晶锐那边见过了吗?”
  “打了个电话,也没说太多。”白立帆说。
  那一刻,李慕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只好说:“我们会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