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长安城出现了瘟病
作者:叶秀双林    更新:2024-03-14 16:33
  月见这话大大出乎沈冬素的意料,她以为月见是担心她会逃走,怕她是会‘大难当头各自飞’。
  没想到凌墨萧竟然交待过月见,遇到事先送她回光州!
  若是没有月见这句话,她确实有想过,情况不明,要不要先撤?
  毕竟在长安,没有凌墨萧和甲四,她就是两眼一摸黑,更何况她还得罪了皇后和太子。
  但现在月见这么一说,瞬间激起了她的斗志,我还不走了!
  甚至心里还存了一口气,凌墨萧这是什么意思?
  以为她这么不讲义气,没有契约精神,遇到一点事,就想着逃走毁约吗?
  顿时没好气地问:“王爷还交待了什么?”
  月见轻笑道:“王爷说,若王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开,那便保护好自己,别为他担忧。”
  沈冬素只觉心尖一软,不禁想到初见凌墨萧的时候,她跌进他的浴池里,差点被他掐死。
  那时候,她真的好害怕,觉得这个男人好危险,好冷血。
  他是什么时候改变的?现在的他,竟然这么温柔,这么替她着想。
  沈冬素轻声道:“没有王爷的消息之前,我哪都不会去。”
  “纪嬷嬷,咱们接着埋宝贝。月见,我知道你能和幽州军联络。”
  “不管长安城是发生了什么事,你跟幽州军知会一声,以防万一,王爷需要他们来救援,也有个准备。”
  又问:“往光州送信的暗线你知道吗?”
  月见点头:“王妃要送什么只管交给属下。”
  沈冬素也在做最坏的打算,当初答应跟凌墨萧来长安时,她就有准备,搞不好小命不保。
  万一真小命不保,她不能连累沈家。
  去滇州建个假隐世高门,给她安个假身份的计划还在实施,但她可以先写几封信备着。
  她和凌墨萧要真被皇后给害了,也能保全沈家。
  等待的时间最为煎熬,长安城依旧没有消息传出来,且禁军封城之后,禁止百姓靠近城门。
  凡是靠近者,皆被射箭震慑,打探消息都要在几里之外。
  城中戒备如此之严,可见事态越发严重,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呢?
  西山这一片不止凌王府和姜府两家,纪嬷嬷说,已经有好几家人来打探,想看看凌王妃知不知道什么。
  看来大家都不知道内情,这让人猜都猜不到。
  怪不得说商人的消息是最灵通的,长安城的消息虽然传不出来,但姜氏却打听到别的消息。
  除了长安封城,往南边几个大州城的要塞都封了,而封的最严重的闽州。
  一听闽州,沈冬素瞬间一个激灵,上次拍卖会专门为闽州捐款,因为闽州有瘟疫!
  姜氏也顾不得避嫌,直接抱着宝儿来凌王府,将自己的猜测跟沈冬素一说:
  “王妃,会不会是,闽州的瘟疫传到长安城了?”
  此时姜氏脸色雪白,抱着宝儿惊慌不已。
  在她看来,不管是太子篡位,还是长安城发生内乱,都不关她和宝儿的事。
  柳家只是三等爵,大清洗也洗不到柳家。就是真洗到柳家,有姜家的财力周旋,她和宝儿也不会死。
  一般勋贵犯事,女眷都是充入掖庭,或卖入乐坊。只要娘家人肯出钱保一保,保其周全是没问题的。
  但这瘟疫可就不一样了,那是天灾啊!天灾面前,管你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一样的。
  前朝时长安城闹过天花,皇子皇孙都死了好几个,勋贵同样户户挂起白灯笼。
  更何况,宝儿的身体还这么弱,那瘟疫沿个一星半点,都能要了她的命!
  由不得姜氏不慌不怕,她之所以不再避嫌是因为,凌王妃的医术高明。
  若真是因为瘟疫封了长安城,她可以先从凌王妃这里求药啊!
  面对姜氏祈求的目光,沈冬素却是一脸为难:“闽州的瘟疫究竟是什么症状我都一无所知,不敢乱开药啊!”
  瞬间她想到一点,药是不敢乱开,但预防措施可以先做起来啊!
  她当即写下防瘟疫十条,屋里撒生石灰、醋水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食生冷食物、喝凉茶……
  其中口罩是何物,她现场拿棉布做了一个,姜氏和纪嬷嬷都学了起来,交待府上绣娘连夜做起来。
  再者喝的凉茶配方,也是沈冬素配的,以大青根,也就是板蓝根为主要材料。
  姜氏反应很快,不管长安封城是不是因为瘟疫?以防万一,先多囤些药材总没错。
  她忙派人到附近州城买药,特别是沈冬素列的药材,成车成车地买。
  消息就是这样,但凡有一个家知道了,别的人家很快也能从别的渠道打听到一些。
  姜氏才走,来凌王府求药的人就络绎不绝。
  想我凌王妃自来西山别院,除了姜氏,还没旁的贵妇上门拜访过。
  而这还没影的瘟疫一传,贵妇们也没时间送拜帖,都是直接上门说明来意。
  凌王妃的医术可是皇上亲口说的,比太医院还强呢!
  呃,虽然沈冬素压根不记得皇上什么时候这么说过。
  她再次重申,自己没见过闽州的病人,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瘟病,不敢乱开药。
  量她的防疫十条到是可以给大家看看,不管有没有瘟疫,防疫做到位总是没错的。
  印刷机先不印书籍了,防疫十条印起来。这个简单的很,不过小半天,就印了几千份。
  凌王妃很是大方,凡登门拜访的,都送上一份防疫手册。
  当天傍晚,长安城终于有了消息,禁军出城张贴告示,除了禁止百姓乱走动之外。
  还有就是,广征民间大夫。
  与此同时,一道旨意来到西山别院,皇上派人接凌王妃进宫。
  来的是沈冬素送过大礼的公公,还带了凌王的手信。
  凌墨萧的字她认识,并且,凌墨萧为防她怀疑,专门用羽毛笔写的,还加了标点符号。
  这样写手信的除了她和凌墨萧,再没旁人的,所以她完全不怀疑来的是皇后的人。
  沈冬素问那公公,皇上让她进宫做什么?
  那公公轻叹一声道:“王妃不是已经猜到了吗?那防疫十条写的很好,皇上让您多带一些进宫。”
  沈冬素瞬间一个激灵,府上有皇上的眼线?
  这长安城的消息传不出来,这城外的消息传到皇宫到是挺快的啊!
  她和月见,带着千份防疫十条,和做好的几十个口罩,熬煮好的药茶,调配好的醋水进的宫。
  那公公一点也不嫌她带的东西多,甚至还鼓励她多带一些。
  此时沈冬素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即为凌墨萧是安全的而放心。
  又为长安城真的爆发瘟病而担忧,特别是这瘟病还是从闽州传来的。
  从闽州到长安,若是经过宜州,老家会不会也传开了啊?
  沈爷爷年纪大,仲阳、小虎、小满年纪那么小,沈父还有基础病,万一真有个好歹,她远在长安,连个药都送不及。
  难道我医术高明,却救不了家人吗?
  还有江南的小盼哥,他那身体,若染了瘟病,重上加重,真被卢家人当疯子关起来了怎么办?
  沈冬素一路无言,眉头紧琐,便是后世,有那么高明的医疗条件,一场瘟病也会死很多人,更何况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
  不知为何,在确定长安城是因为瘟病而封城的那一刻。
  沈冬素只觉心朝澎湃,仿佛又回到前世医护工作者,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不光是她的心情,甚至可以说是灵魂,自从原主了结遗愿,执念消失之后。
  她虽然好像完全掌控了这具身体,却总有种模糊的感觉,就像自己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方向。
  所做的事都是随波逐流,她好像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人,又好像只是个寄居在这个身体里的过客。
  直到这一刻,她的血好像又能沸腾了,她找到了方向,再一次肯定了自己。
  你难道忘了吗?你是个医师啊!
  救死扶伤,虽然在有些人听人觉得可笑,但在她心中,她立志要做医生的那一刻起,这就是她的人生格言。
  她沉声问那公公:“长安城现在怎么样了?”
  若是旁人问,朱公公自然拿个乔,或是敷衍了事。
  但凌王妃可与旁人不同,皇上对她格外看重,且她的医术,可是治好了太医院束手无策的凌王啊!
  朱公公很恭敬地道:“回王妃,据说最早出现瘟病症状,是在平民区。”
  “当时街沟子发现了几具死尸,也是城防营没当回事,拉到乱葬岗随便埋了。”
  “但是几天之后,同样病症的死尸越来越多,不光是平民区,除了东区还没发现,三区已经发现了近百具尸体。”
  “这只是尸体,而有病症去看大夫的百姓就更多了。”
  “全身医馆一夜之间,都涌满了病人。城防营见事情已然失控,赶紧上报。”
  “对于瘟病朝廷向来重视,皇上派太医一查,确实跟闽州的瘟病一脉同源。”
  “又派人去乱葬岗挖尸,最先死的那几个人,是闽州人无疑。”
  “也不知那些贱民是怎么从闽州跑到长安城的?闽州早就封城了啊?”
  ……
  朱公公说的细碎,但他说的都是听官员上报的情况。
  而沈冬素最急切要知道的是:“公公可否说一说得瘟病的症状?”
  朱公公回忆了一下道:“听太医院说,轻者咳嗽腹泻,重者咳血便血全身长脓疮。”
  他默默想着,王妃最好别问尸体的情况,他可没看过,也不想想像那恐怖的模样。
  沈冬素正在沉思,这种情况跟很多瘟病的情况相似,具体是什么病症还要看过病人才知道。
  她又问:“长安城会封多久?”
  朱公公笑道:“这个老奴就不知道了,不过据太医院说,没有病症的人,可以出城避避。”
  沈冬素明白,这是那些士族勋贵害怕了,肯定连手向皇上施压,他们不在乎百姓,却非常在乎自己的命。
  现在东区还没传开,当然是能跑就跑啊!
  沈冬素心道,也不知皇后和太子会不会跑?若他俩这个时候跑了,那名声可就一落千丈。
  进长安城时天色已经全黑,沈冬素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吃饭呢!
  不是晚饭,连午饭都忙的没吃。纪嬷嬷催了几次,她不是在忙这个,就是在忙哪个,就没吃成。
  此时的长安城,可谓是万户俱静,连红灯区的红灯笼都没亮起。
  整个长安城,像一头沉睡匍匐的巨兽,在黑夜中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
  除了不时有禁军巡逻,街上看不到一个人。
  到是有挂着灯笼的马车不时经过,无一例外,全都是太医院的马车。
  长安城人口足有三十万,这一封城,任务可谓是极其艰难巨大。
  还不能封久了,封久一点物资就涨,特别是城中百姓吃的米面都是现买的。
  这粮食一涨价,必定生民变。
  可不封城,目前瘟病还没大规模传开,若大规模传开了,到时候十室九空,更是损失不起啊!
  皇上现在的压力肯定很大!
  这还用说嘛!沈冬素是两顿饭没吃,皇上是从那夜吃了火锅,再之后就没正儿八经吃过一顿饭了。
  都是送什么东西来,随便吃几口,便接见群臣商议事宜。
  皇上的眼睛都熬红了,皇后特地请求,解了太子的禁足,太子来替皇上分忧解劳。
  皇上本来是不同意的,但凌墨萧劝皇上,城中大部份物资都在士族手中。
  不如趁此机会,解太子的禁足,让太子来管探城中物资事宜,严禁商人乱涨价。
  若太子管的好,是解了皇上的忧和百姓的苦。若太子管不好,则借太子之手,来惩戒有二心的士族。
  皇上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士族不和,便依皇后之言,解了太子的禁足。
  皇上此时还不知道,这瘟病就是皇后弄来的。
  若他知道,不知会不会把皇后禁足,且永远不再解禁。
  比起皇上的焦虑,皇后就轻松多了,反正那瘟病是绝对传不到东区的。
  死一些贱民而已,死就死了,长安城的人太多了!
  没想到因为这个事,还给太子解了禁,皇上还委以重任,到是意外之喜。
  本来她还在想怎么引沈冬素入局,结果都不用她提意见,皇上自己想到了沈冬素。
  哼,沈冬素,本宫看你这次,怎么逃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