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番外—太后(三)
作者:是乌娅不是乌鸦    更新:2024-03-12 01:14
  最快更新深宫美人,朕的贵妃胆小又怕事最新章节!
  能够缓两天才召如素进宫,那就说明苏溪这是在体谅如素,特意让如素歇息好了再进宫。
  如素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便笑着说道:“这还得多亏了皇后娘娘,要不然臣妇得多等些日子,才能进宫了。”
  她既不是诰命夫人,也不是皇亲宗妇,见玉蝶都没有,是没有资格进宫求见太后的。
  如果她要是想进宫的话,那就得先写信送进宫给太后,让太后下令传召,如此一来,她才能名正言顺的进宫晋见。
  这些事情都是需要时间的,若是没有苏溪的话,那估计还得再等个几日。
  这些年来她远在荆州,对京城的局势不太了解,所以一回到京城后,她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打听了近日发生的事情。
  在知道苏溪被册封为皇后后,她不禁有些惊讶。
  毕竟她当年出嫁时,顾氏的地位还是稳于泰山的。
  不过,苏溪成了皇后,她还是挺高兴的。
  在与太后的通信中,她知道如今太后和苏溪是一边的,而苏溪得势,也意味着太后得势。
  “皇后细心周到,顾念着哀家,所以听闻你们要回京后,她便就早早打算派人召你入宫了。”太后温和的笑道。
  “对了,方知微的差事怎么样了?”
  “述职结束后,你们可否能留京?”
  如素柳眉一蹙,微微摇头道:“如今荆州边关一带已经是平定了下来,夫君也是应诏入京述职,可那圣旨上并未说明夫君接下来的安排。”
  “不过这次即便是不能留京,那夫君也不回再回荆州了。”
  方知微治理荆州,感化当年北朔国遗留下来的百姓,使得荆州太平,这些都是他的功绩。
  既然有功,那就是要赏的。
  故而方知微只能是升官,哪里还有回去守着荆州的道理。
  太后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才会开口询问方知微有没有希望留京任官。
  方知微若是能够留京,那如素自然也是留下来的。
  “其他的州府再好,那也是比不过京城。”太后叹息道:“哀家还是让人去打听一下,京中要是有闲职的话,那哀家就派人去使使关系。”
  皇帝要是她亲生的,那她就直接开口了。
  可惜皇帝不是她生的,且皇帝也不会因为她就同意让方知微走后门。
  如素闻言顿时笑了笑,赶紧劝说她道:“娘娘,您不用为臣妇去费这些心思。”
  “其他州府固然是比不过京城的繁华,可那也要比荆州好许多。”
  “只要夫君接下来的差事不是被分派得太远,那臣妇就能随时进京。”
  如素知道太后这是为了她好,可她不想因为这些事情而让太后去干预政事。
  皇帝对太后本来就没什么感情,要是太后再做出后宫干政的错事,那必定是会惹皇帝生气的。
  太后望了一眼乖乖坐在一旁的方路明,惋惜道:“若是能留在京中,那日后明儿哥或许能成为太子伴读。”
  “太后娘娘,臣妇可不敢奢求此等恩宠。”如素失笑道:“再说了,明儿比太子殿下还要小半岁,他哪能做太子伴读啊?”
  一般来说,太子伴读的年龄得要与太子相仿才行,她这儿子虽说是勉强符合这个条件,可太子殿下如今都已经去皇子所开蒙了,而她这个儿子大字都还不识一个,哪有资格给太子殿下做伴读啊。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且如素也不是一个喜欢白日做梦的人,她可不敢期许这种好事会砸在儿子的头上。
  太后闻言后不禁有些失望,但她也理解如素的想法,只好改口转移话题道:“先不提此事了,这些年来,方知微对你可好?”
  “他有没有纳妾……”
  如素一听,径直打断道:“夫君待臣妇甚好,您就别为臣妇的事情忧心了。”
  “这几年里,夫君一直忙于地方政事,哪里有空想着纳妾这些事情啊。”
  “况且,夫君曾与臣妇承诺过,他今生只有臣妇一人,是绝对不会招惹其他女子的。”
  太后闻言后,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她就回过神来,笑道:“既然如此,那哀家就不提此事了。”
  倒不是她相信方知微的空口承诺,而是如素说得言辞凿凿,她不忍去驳斥罢了。
  罢了,这是他们夫妻二人的事情,她还是别插手吧。
  “好了,你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今日就留在宫中陪哀家用膳吧。”
  如素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应了下来,道:“能陪您用膳是臣妇的福气,臣妇谢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这才缓缓笑了出来,她旋即转头吩咐道:“柳嬷嬷,你带着如素去偏殿安置吧。”
  聊这么久,她是时候该给柳嬷嬷和如素一些独处的时间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此次一别,她就再也没见过如素。
  如素出宫后不久,方知微的调令很快就下来了。
  方知微被分派到肃州,当河东巡抚去了。
  而如素作为方知微的夫人也跟着一块离京了。
  肃州虽然是比荆州要好,可从肃州回京那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路途遥远,再加上要照料孩子,如素根本就没时间回京看望太后。
  而太后在如素离京的第五个年头后,旧疾复发引起高热,至此以后,她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直到这年的初冬,太医诊断出太后的病情撑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了。
  太后想要在临死之前见一见如素,便将这个遗愿告诉了苏溪。
  而苏溪为此特意派人去肃州传召如素回京,可等如素赶至京城后,太后就逝世了。
  如素在宫门在知道太后崩逝后,差点就晕死过去。
  都怪她!
  她平日里若是能抽空回一趟京城,那就不至于连太后病重的消息都不知道。
  这都是她的错,天启十四年,初春,慧贤皇后三年孝期已过,群臣纷纷上折奏请圣上册立新后,圣上应允,道择吉日下达圣旨,京城内的百姓闻讯后,心中皆是升起隐晦的欣喜。
  三年前,因先皇后崩逝世,圣上悲痛不已,执意要为先皇后守孝三年。
  圣上对先皇后的这份情谊让人为之触动,可偏偏不久之后,宫中便传出了一道圣旨,要求晋国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都要一起为先皇后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