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
作者:马家秀才    更新:2024-03-04 17:38
  最快更新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故事最新章节!
  下了火车,我还真感叹了一会。那位老乡,是他救了我,可我就这样离开他,是不是太不讲义气了?最起码,他教会我了一个回家的方法:混票!
  是啊,在外面颠沛流离了这么久,我确实有些想家了。可回家要怎么坐车呢?我想,还是去郑州吧,郑州可是河南的省会。不管怎样,还是先到了河南境内再说。(我当时不知道郑州离我们家跟武昌差不多远,并且情急之下也没想到按来时的路坐回襄樊。)我这样想着,就坐在那里等。
  又过了很久,终于看到一辆发往郑州的车。我照“大哥”教的方法混上了车。幸运的是,半路竟没有查票。
  到郑州后,我不敢从检票口出站,就顺着车轨走。约莫走出车站管辖的范围,我就找公路走了。那个时候,已经是早晨,我想,就从这里往家走吧,时间长了,总能走到家。
  于是,我就顺着一条公路向前走。可是,我不争气的肚子又叫了起来,两腿也开始不听使唤。没办法,就坐下来歇一会,等不太累了,又开始走。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路口,路口上写着一个大牌子:十八里河乡。“可能到农村了,”我想,“何不去碰碰运气?万一不行,就舍着这张脸要点饭吃,总不能这样活活饿死吧。
  这样想着,我就又向前走。约莫走出有半里地,我又看到一个大牌子:小李庄村。我就进了村。刚好看到一位老大爷坐在村口的一张椅子上。我就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处境。
  老大爷一听,先表示出诧异的样子,然后说:“孩子,我听你说话的意思,你是想从这里往南阳走。你知道南阳离郑州有多远吗?”“不知道。”我说。“差不多有六百里。”就你现在这种走法,至少要走十天。十天知道吗?”
  我听老大爷一讲,不仅心凉了。当初我在火车站往外走的时候,我想着郑州离南阳最多只有两三百里地。如果那样的话,我下定决心咬咬牙,半路再要几顿饭,可能两三天就到家了。
  可是,我的估计比实际上的数量竟差了一半。虽说按原计划坚持一下也能到家,但毕竟太远了。一路上吃不饱,穿不暖,说不定不到家就死在半路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顿时灰了一大半,就一屁股蹲在大爷身边的草地上,双手抱住头,陷入无限烦恼之中。
  那大爷显然软了心肠,就走到我身边跟我说:“孩子,依我说不如这样:我有个侄子,在磨粉面,刚好缺个人手。他昨天还跟我说,让我帮他找个帮手。你不如先去他那里干,干的顺心了,你就干下去;干得不顺心,你也可以先干一段时间让他把工钱给你结了,你不就可以坐车回家了吗?”我一听大爷说得对,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他就把我领导他侄子家。
  那人名叫李小虎,约有三十出头年纪,黑黑瘦瘦的,显得很干练。他先看了我的身份证,然后让我坐下和他谈条件。他说他这里主要就是磨粉面,一个月一百五十块钱。我在这里最少要干两个月,中途走的不结账。我当时又没有别的出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但是,磨粉面的那个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更别说我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人。
  当天,李小虎倒是没让我干活。我在他家吃了三顿饭,晚上就睡在磨房里。这让我产生了错觉。我还以为他们会这样养我几天呢。可是,我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第二天早上三点半,我就被叫了起来。我和他一起工作。我们的工作是:把几百斤红薯干用粉碎机粉碎,沉淀出粉芡。
  由于第一次干,许多东西又不太懂,那粉碎机又轰轰隆隆的震耳欲聋,李小虎不得不对我大声吆喝。可是,我是个没起过早的人,第一次这么早起来,只感觉头重脚轻,干活压根就打不起精神。
  虽如此,但端人家碗,数人家管,只得硬着头皮忙完这忙那,忙完那忙这。那粉碎机把红薯干粉碎以后,经过过滤,沉淀出来的粉芡分别放在五个大缸中.
  缸中的粉芡需要狠命的用棍子把它们搅拌均匀,然后再沉淀,沉淀会再将淀粉上面的水舀出来换新水,换完新水后还要用力搅匀,然后再沉淀,再换新水。这些重活原来是李小虎自己干,他老婆只是给他打下手。
  可是,我不是人家雇来的吗?于是,脏活,重活,累活全落在我身上。我可是一个在家没出过重力的人,猛然之间干这么重的活,确确实实有些招架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