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农业,国之大事
作者:不死奸臣    更新:2022-10-07 02:21
  到那时节,世界各国才会感受到工业国的真正恐怖之处。
  这次还从西欧购买了很多技术,其中硫酸的制备技术,郑克均第一时间交给了沈括。
  “立刻建立硫酸工厂投产,并且抓紧改良制备技术,我要浓度更高的硫酸,越高越好。”
  格劳伯的硫酸制备技术,成本已经很低,可以批量生产,但品质还不够好。
  “公子,硫酸制备可能会有废气和废水排放,不宜放在城市。
  请公子示下,大约要建多大规模的厂房?我好到郊区选址。”
  仔细看了格劳伯的硫酸制备方法,沈括觉得改良工艺似乎不难。
  其实大约也就二十年后,就有欧洲科学家将硫酸制备工艺完善成熟了。
  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
  “多大厂房你定,我要每天至少出产十吨硫酸。”
  “十……十吨?”
  沈括正在记笔记,听到这个数字,顿时愣住了。
  目前硫酸的应用面很窄,基本是在医疗、脱水、溶解等领域。
  每年的消费量极低,按沈括的意思,每天生产十斤就不错了。
  一天十吨?一个月300吨?一年三千多吨?
  拿来干嘛?
  难道公子要把浓硫酸往清兵身上泼?代价太大了吧?
  “你没听错。并且我说的是初始规模为十吨。
  你要提前做好规划,随时扩产。
  另外你和波义耳等化学家,尝试做几个实验。
  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备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
  郑克均将两张纸交给沈括,上面是硫酸分解磷矿的反应方程式和环境条件。
  “这是大致的实验过程,但具体实验操作还得你们把握。
  我需要达到两个目标,得到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同时降低成本,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
  此事紧急,这是你们目前的研究重点。我希望开春之前,磷化工厂能够投产。”
  郑克均已经在南京皇家学会宣讲过化学的基本原理。
  什么元素周期表,什么化学方程式,什么分子,原子……
  在整个世界都引起巨大反响。
  现在波义耳等化学家,已经掌握了很多化学原理,完成化学反应实验不在话下。
  “不过和以往一样,你只管告诉波义耳他们,实验成功,可以获得授爵、名誉以及巨额财富,更能提升在皇家学会的地位。
  重要实验数据需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简单一句话,他们只负责攻克难题,不负责统筹实验,明白吗?”
  波义耳本身是贵族,财富可能吸引不了他,但他在乎大明皇家学会地位。
  因为只有提升这个地位,才能更深层次与郑克均交流。
  波义耳是个科学狂人。
  自从郑克均宣讲了元素周期表,波义耳已经成为郑克均的忠实粉丝,做梦都想和郑克均好好交流一番。
  至于其他科学家,财富,名誉,地位,都是他们的命脉。
  “明白,只是我想问一下,这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是干什么的?”
  沈括经过学习,同样能看懂这些反应方程式,只是这些制备产物,却是他以前不曾听说的。
  郑克均要得这么急,开春就要投产。
  似乎比蒸汽机改良还重要。
  “农业。”
  郑克均凝重地说出两个字。
  郑克均一心追求工业立国,贸易强国,但他深深地知道,农业才是一切的基础。
  只是前几个月干旱,郑克均没办法推进农业方面的改革。
  如果农业产量起不来,那么多工人进入工厂,吃什么?
  农民都吃不饱饭,他们拿什么消费?工厂产品卖给谁?
  农业不发达,最终只能将国家大量人口绑定在土地上。
  所以农业国的动员能力,远远不如工业国。
  晚清四亿人,养几十万兵马都捉襟见肘。德国才几千万人口,动不动就可以出几百万士兵。
  这就是差距。
  所以农业产量必须提上来。
  而化肥,就是提升农业产量的最强外挂。
  有了硫酸制备技术,磷肥的生产,几乎不存在技术难题。
  另外郑克均又向宋士慧下达任务,开采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钾矿,制备钾肥。
  江苏境内就有一个。
  丰县华山镇的钾矿,储量达到二十二亿吨,其中浅藏矿就有十亿吨。
  以现在的技术,完全能够开采。
  当然,自家的矿要省着用。
  从系统和海外购买钾,依然是重要选择。
  另外菲律宾也有钾矿,掌握在苏禄三王的侗王手上。
  郑克均已经命令妇好,找借口向侗王宣战。
  之前妇好已经击败西王,夺得了巴拉望岛的铁矿,以及莱特岛的铜矿。
  为基隆和江苏,输送了大量的资源。
  宋士意主要负责攻克硫酸铵和氨水的制备技术,为生产氮肥做准备。
  安排了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郑克均又找来了魏斯,陈梦纬等政务要员。
  “现在临冬,其他作物都已经不能下地,但是可以种植冬小麦。
  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等新北军实际控制区,全面铺开。”
  郑克均向魏斯下达任务。
  可是魏斯却很为难。
  “公子,农业是国之大事,我们控制的六个省,冬小麦种植范围不足一成。
  万一有的土地不适合种冬小麦,春天不能收成,可能会出大事。
  而且农民也不敢贸然尝试。
  我看是不是先在各省选取一些土地试种,如果能收获,明年再铺开?”
  冬小麦的历史很长,但全面铺开的历史却不长。
  直到二十世纪初,很多地方都没种过冬小麦。
  魏斯提出的方略,是国家推广农业新品种的一贯方式。
  但郑克均却摇头。
  “不用试种,直接全面种植,告诉农民,如果冬小麦没产出,安抚司会继续对他们发放救灾粮,绝不会让他们饿着。”
  郑克均已经等不及了。
  虽然干旱已经过去,但农民家的仓库还是空空如也,必须依赖安抚司救济。
  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柴绍的粮食虽多,也不够这无数农民吃这么久。
  所以开春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粮食产出。
  如果真如魏斯所说,冬小麦不适合一些地区种植,大不了到时候再到系统买粮。
  而郑克均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出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