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明教,招安!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1-10-27 15:03
  招安明教,虽说是黄昏提出的意思,但朱棣对这个一劳永逸的策略深以为然。
  只不过很多事情也由不得朱棣。
  其实从一开始,朱棣对黄昏是否是明教教主就持怀疑态度——书香世家出身的黄昏,哪有可能成为明教教主的可能。
  身份不允许,时间上更不允许。
  说到底,浙江这一盘乱局,本来是黄昏和朱棣两人与汉王、赵王纪纲三人之间的对弈,只不过凭空出现一个忧国忧民目光高瞻远瞩的孙隽,才导致越发复杂而已。
  孙隽没错。
  朱棣知道孙隽的担忧所在,所以他不怪孙隽。
  现在唐青山跳出来,朱棣深感欣慰。
  他终于可以利用天子权力,强硬的将此事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收官,而其他人虽然有微议,可也没办法反驳了。
  乾清殿内,朱棣看向方娇和孙隽,道:“朕知晓你二人的初衷,孙隽,你忧国忧民,甚至不惜站在朕的对立面,也许是你没看明白,也许是你看明白了也如此选择——”
  孙隽难得僭越一次,打断朱棣,“微臣看明白了的,可是陛下——”
  朱棣挥手也打断他,神色认真,“孙隽,相信朕。”
  孙隽也看朱棣,神色认真,许久才叹了口气,“微臣明白了。”
  朱棣笑了。
  继续道:“你继续回浙江罢,至于方娇,我知道她这一次跳出来的初衷,大概是有所诉求,孙隽你稍后送个折子上来,只要不过分,朕都可以满足。”
  方娇,明教圣女,掌控浙江的明教势力,要招安明教,方娇也是个重要人物。
  孙隽应旨。
  方娇脸色潮红,激动而兴奋。
  她知道,自家那个小兔崽子大概要摆脱明教的痕迹,从今以后生活在阳光里了,当然,自己以后不能再行差踏错。
  朱棣给的光明,他也可以收回去。
  因为这天下都是他的。
  朱棣没有让孙隽和方娇立即退下,看向黄昏,君臣对视一眼,都笑了。
  这一次的差事,虽然有波折,但结果还是利好。
  问道:“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黄昏想了想,“其实很早之前就在怀疑唐大哥就是明教教主,嗯,大概是他到福建救我那一次,只是不敢确信,直到昨夜,唐大哥夜半将我喊醒,我俩在院子里聊到天亮,他才告诉我真相。”
  之前确实怀疑过。
  能在大明京畿负责明教的人,地位肯定不低,但牵扯到教主身份的怀疑,其实来自于唐赛儿:根据历史资料,唐赛儿小时候先是丧父,后丧母,成了孤儿。
  可就是孤儿唐赛儿,成了白莲教的圣母。
  你要说是奇遇,这也太奇遇了点。
  成功绝非偶然。
  大多人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所以唐赛儿能成为白莲教圣母,其中必然有一些看不见的背景,如果唐青山的明教教主,这就说得过去了。
  因为永乐中后期,白莲教和明教融合了!
  那么唐赛儿要成为白莲教圣母,她肯定有一个强大的起点,那么她的父亲是明教教主,这就顺理成章了。
  这些都是湮没在历史里的细节。
  然而置身历史,不能忽略细节。
  朱棣点点头,最后看向唐青山,道:“朕让锦衣卫找你,是真的召见你,关于你明教今后的问题,相信这几日黄昏也已经给你了,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如果唐青山真的是明教教主,那么接下来他的立场至为重要。
  唐青山深呼吸一口气。
  没有立即回答,转身,目光透过乾清殿窗棂落在院子里的树上,冬天了,树叶枯黄,院子里恰好有几颗银杏树,金黄树叶堆满地,风若吹来,翩翩而舞,美不胜收。
  近午时分,又有暖日光彩。
  更美。
  呢喃着说了句陛下,你看这江山秀色在光明之下何等的美啊。
  朱棣起身,来到窗棂前,颔首。
  是很美。
  但再美的江山,都是朕的,和你明教无关。
  唐青山笑道:“我和妻儿,活在光明之中,心在阴影之下,这一两年走遍这千里江山,感受到这山河的勃勃生机,很是让人鼓舞。”
  朱棣嗯了声,说,所以呢。
  唐青山接道:“所以,我也想让明教的数万教众,也能在阳光下享受这份秀丽江山的风光,黄昏说过的事情,我一直在思忖,如果可以,如果陛下愿意,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很期待。”
  朱棣大喜,看向黄昏。
  黄昏道:“那就在浙江试行?”
  朱棣颔首,“善。”
  唐青山看向方娇,“你为本教圣女,欲让你自己的子女走在光明之中,为何不愿意为其他教众想想,谁不心向光明啊!”
  方娇无奈叹气,“我哪知道陛下有此心,我哪知道你早和黄昏之间有此意。”
  唐青山语结。
  确实,方娇的话不无道理。
  朱棣没心情听明教的教主和圣女扯皮,对孙隽和方娇道:“你俩回浙江之后,方娇,你将浙江明教教众的名册交给孙隽,有作业者可自行作业,若是流亡人口,则由孙隽安排。”
  孙隽立即头疼起来,“陛下,浙江那边,明教教众近万人,如何安排?”
  官府哪安排得了那么多人的工作。
  朱棣一想也是。
  黄昏咳嗽一声,“我时代商行会在浙江各大重镇开设分行,另外,近期我还会在浙江那边新开诸多工坊,一万人中,若是有办成的无业人口,我都能将之吸纳。”
  孙隽摇头,“这只是浙江而已,因为浙江本就富庶,能够吸纳这几千人,可其他地方呢?”
  朱棣沉默不语了。
  穷,才是原罪。
  黄昏呵呵一笑,“无妨,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其他地方的明教教众,若是流民,有愿意从军的,可以由官方组建一支军队,去往交趾布政司驻军!”
  孙隽笑而不语,讽笑。
  这是作死。
  明教的人成了军队,到了交趾那边,要是反了,谁去镇压?
  朱棣也担忧这个问题。
  黄昏笑眯眯的:“交趾暂无战事,明教人员组建的军队,到交趾训练有素之后,再拉回大明,打散之后编入各大军镇之中,这是其一;其二,明教组建的军队,继续保留在交趾,等陛下征漠北之时,再调到北方。”
  又道:“能吃饱喝足,谁愿意造反,所以这一支军队的军饷,不能有丝毫的克扣!”
  朱棣陷入沉思,许久才道:“那么这只军队由谁去管理?”
  黄昏本来想说唐青山合适。
  不过转念一想,这会让朱棣忌惮自己有私心,于是索性推举一个朱棣的心腹:“狗儿大监可以胜任此事,陛下也能放心。”
  朱棣一想也是。
  狗儿虽然和黄昏交好,但朱棣相信,大是大非面前,狗儿对自己会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