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故人重逢
作者:岚尔    更新:2022-09-01 12:50
  云雀儿理解的对着张英英笑了笑,没提那些让她尴尬的事,只问到。
  “英英姐,我记得你手艺挺好的,你能帮我画几个花样吗?”
  “行啊,你想要啥样的,和我说就行了。”
  张英英以为云雀儿是想绣个手帕或者什么,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等云雀儿形容完了,张英英才听出不对劲。
  “你这是想要做雕刻,这我不会啊。”张英英面露难色,“要是让我绣个手绢,做身衣服倒还行,刻东西我没学过啊。”
  “没事姐,你帮我想想样子就成。”云雀儿笑着说道,“对了姐,我要这个样子其实是想雕出成品拿到市场上去卖的。等你画好了花样,我让大哥给你算钱。”
  “啊?”张英英有点懵,“我本来也不太会,而且咱们乡里乡亲的,我咋好意思要钱呢?”
  云雀儿摇了摇头,“这是生意,该给钱的时候就得给钱,就像你给别人做衣裳也得收手工费一样。况且姐的手艺是咱们村里一等一的好,不管给你多少钱都是值这个价的。”
  张英英听着云雀儿的话,眼睛有点红了起来。
  “我哪里当得起这个……以前给别人做衣服也都是帮个忙罢了,妹子,你还是第一个说我的手艺值钱的人。
  张英英人好,云雀儿是知道的,不过总有些欺人太甚的,明明张家现在困难,还三天两头的让张英英帮忙给做衣服,又不给人家钱,实在过分。
  “英英姐,你当得起。”云雀儿说道,“我之所以来找姐,就是因为全村里没有再比姐的手艺还好的人了。英英姐,你可一定要帮我这个忙,万一我们能干起来,以后还得指望你呢。”
  云家是这村里最会倒腾钱的,张英英一听,就知道云家这是又有新路子了。
  “真的行吗?”张英英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我就怕这手艺上不了台面,万一耽误了你家的大事,可咋办啊?”
  “你就放心吧姐。”云雀儿笑着牵住张英英的手,“我相信你,而且这对咱们两家来说都是好事。我们指望着你的手艺,英英姐你赚到了钱,大娘不就也有钱看病了嘛。”
  张英英听到这儿,不免动了心了。
  她们家里现在就指望着地出钱了,可自从分产到户之后,张英英独个儿一人属实干不过来,又不能像以前那样领工分,确实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张大娘之所以这么急的催她嫁人,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我知道了……”张英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她要是能有别的办法赚钱,就不用愁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更不用这么急的找个人把自己草草嫁了。
  想到这儿,张英英心头不禁振奋了起来。
  “那我就好好帮你们画几个样子出来。”
  和张英英这边说通了,云雀儿就连忙回了家。
  天气正热,一来一回云雀儿就出了满身的汗。
  云傅瑾给她切了块井水镇的西瓜,“大热天的往外跑也不怕中暑,你真去找英英了?她怎么说的?”
  “肯定答应了呀。”云雀儿啃了口西瓜尖,口齿不清的说道,“对了大哥,你快把上次剩下那几个小玩意,咱们赶紧去赶集。”
  “现在?”云傅瑾转头张望了一眼,“这会儿最热了,你现在去怕也碰不到小轩说的那几个商人,谁会顶着大太阳出去啊。”
  “就是因为今天热,所以别人去的少,咱们才更得趁着这会儿出去。”
  云雀儿三两口啃完了西瓜,抓着云傅瑾往仓房跑。
  “快着点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云傅瑾拗不过她,只好遂了她的意,兄妹二人顶着暴烈的太阳去了乡里赶集。
  屯子里的人一到夏天都不爱出来,所以集市上卖东西的人少,买东西的更少。
  云傅瑾撑着把油纸伞和云雀儿坐在小马扎上,纵使挡住了阳光也是热的要命。
  “你还挺得住吗?”
  云傅瑾看着云雀儿晒得红扑扑的小脸,有点担心她会晒晕过去。
  “再等等。”云雀儿把小手缩在了阴影里。
  云傅瑾看着行人寥寥的街道,叹了口气。
  这么苦熬下去,他们两个非得晒化了不可。
  忽然,有一个人停到了他们面前。
  “是云家的吗?”
  兄妹俩抬起头来,竟是个熟人。
  这不是李老师吗?
  一年不见,李老师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人也胖了点,气色极好。
  “是您啊。”云傅瑾惊喜的说道。
  他忙牵着云雀儿站起来,“小雀儿,还记得李老师吗?”
  故人忽然重逢,云雀儿也激动的紧。
  “记得记得,忘了谁也不会忘了李老师的。”
  “这小嘴真是越来越甜了。”李老师笑着摸了摸云雀儿的头,“我也记得你呢,要不是你,我恐怕就真的想不开了。不过我现在早就不做老师了,你们就叫我一声叔叔吧。”
  云雀儿和云傅瑾对视了一眼,看样子,李老师已经彻底离开教育行业了。
  李老师见二人在太阳底下晒得满身是汗,就把他们带到了附近的一家小饭馆,要了几个菜,一边吃一边慢慢聊。
  “那会儿要不是遇到了你们,可能我就没命了。”李老师感慨,“你们说的话我都记着呢,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我走了之后就先回了一趟以前的家。”
  说到这里,李老师的神色暗淡了一分。
  “我本来想先把房子修好的,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但手里没钱,那房子被烧的几乎得重新盖,我实在是出不起,就只能先去了镇上,想打份零工。”
  “可能也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碰上一个回乡探亲的。他说他在城里做拉人力三轮的活,而且车是租来的,几乎没什么本钱,只要肯出力,就能有口饭吃。”
  李老师觉得倒也不错,就跟过去试了试。
  一开始的时候,李老师没日没夜的干,倒赚的也不如别人多。
  后来他才发现,大家都每天固定几个时间去火车站拉活。
  李老师琢磨着,大家都去,他去了恐怕也分不到多少钱,就盯上了周边郊区的一个小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