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说服
作者:小楚楚    更新:2022-08-29 06:30
  也不知此人是故意找茬,还是发泄心中不满,言语越说越激动。
  “够了!”见此人话中有侮辱太后之意,姜清风连忙出面呵斥。
  大汉斜着眼睛看了姜清风一眼,“大人可堵不住这天下人之口!”
  姜清风暗骂此人愚蠢,自己阻止明明是为了他好!
  辱骂太后乃是株连九族之罪,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岂不是塌天大祸!
  就当姜清风想要开口之时,一男子却打断了他的话。
  姜清风是见过慕箫易容后的样子,定睛一看才松了口气。
  “这位仁兄,无论太后过去做过什么,如今做的却是为百姓的大好事。”慕箫好言相劝,“为上位者,总是有苦难言。朝政之事,并非我们平头百姓能够议论的。受人恩惠,不求涌泉相报,也该谨慎发言。”
  话落,慕箫又凑到大汉耳边,提醒了一句:“辱骂太后可是要诛九族的!仁兄快些改口才是!”
  大汉心中一惊,得知慕箫是在帮自己。他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见有机会挽回,连忙改口:“这位兄弟说的是,是我失言了!如此,还是要多谢太后解我等危急!”
  一场祸端,被慕箫三言两语制止。百姓们听了慕箫的话,也深觉道理。人群中不在有议论之声,反而是对太后由衷感谢。
  姜清风见闹剧终止,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慕箫给姜清风使了个眼色,示意继续。自己则是继续隐藏在人群之中,以免出现这种情况之时,姜清风不好应对。
  申时后,安平街的百姓散去,现场清净了不少。
  今日发放的水和粮食,足够百姓们坚持三五日了。待到三五日后,在发放就是。
  “京中危机可解,但城外却不成。”姜清风有些犯愁,“我们此举,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全国的百姓受益,必须赈灾才能。
  “明日太师入宫,同太后说明此事。”慕箫已经想好计谋,“届时,在趁机谏言让太后赈灾。太后瞧见能赚名声,定然会同意。”
  ……
  次日,临京内传遍了太后的美誉。
  百姓们对太后不再是辱骂,反而是夸赞。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太后耳中,太后得知后也是惊讶不已。
  “当真如此?”
  “奴才不敢撒谎。”大太监一脸喜气,“人人都夸赞娘娘仁厚呢。”
  话音一落,门外便有人来禀报,“娘娘,太师求见。”
  太后正想找姜清风,见人来了,连忙叫太监请进来。
  “微臣参见太后。”姜清风跪下行礼。
  太后难得给姜清风笑脸,“太师快快请起,赐座!”
  前脚姜清风擅作主张,后脚自己就被百姓赞誉,太后自然清楚这是姜清风的手笔。
  “京中之事,想必娘娘已经知晓了。”姜清风开门见山,“微臣擅作主张,违抗娘娘懿旨,还请责罚。不过,临京的祸乱,眼下是止住了。”
  “哀家怎会怪你?”太后摇了摇头,“此事多亏你才是。”
  不耗费朝廷半点粮草和银子,就让朝廷赚了个好名声,太后心里笑开了花,又怎能怪姜清风?
  此事的细节,她昨儿已经得知,一开始以为,姜清风是想为自己做文章,却不想是帮了她。
  “此事也并非都是微臣的功劳。”姜清风面色缓和,“丞相也伸手援助,才会使得事情进展顺利。同时,也少不了朝中部分老臣,以及京内锦绣阁卫书玉的帮助。”
  结果圆满,太后心情大好,也无暇就怪罪谁。只是听见丞相帮了姜清风,让她有些诧异。
  陈谦这厮与姜清风向来不对付,居然在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
  “微臣与丞相虽争斗不断,可在这件事上却抱有同一目的。”姜清风看出太后疑惑,解释了一句,“大难当前,个人恩怨远远不及国家大义。”
  太后在政事上心机不深,加上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也没有注意到这话里的漏洞。
  她哈哈一笑,“哀家甚悦!真是多亏了两位爱卿。”
  见太后心情大好,姜清风抓住机会,“临京祸乱虽除,可其他地方的百姓依旧是水深火热。臣恳请太后赈灾,臣等其他老臣,以及临京商人都愿意出一份力。”
  言外之意,就是朝廷只需出小部分,剩下的大头由他解决。
  “哀家并非戏言,国库的确是不足。”太后叹了口气,“你若是有此能耐,哀家自然不在说什么。只是,这赈灾之事,还是交由丞相……”
  “太后!”姜清风打断太后的话,“听闻丞相染了热病,情况不容乐观。微臣知太后对微臣有疑,可如今并非争斗之时,安抚民心才是王道。太后名声远播在外,若是借此机会平定灾祸,天下人对太后定是赞扬不止!”
  太后眯了眯眸子,细细思索着姜清风的话,觉得有些道理。
  姜清风肯在这件事上,为自己赚名声,明显也是有了倒戈的意图。否则,也不会三番两次谏言。
  “你虽与哀家过去政见不合,但哀家看得出你是真心为国为民。既然如此,此次赈灾,便交予你了。”
  “微臣谢太后信任!”姜清风心中大喜,“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出了皇城,姜清风直奔徐府。
  慕箫得知计划已成,内心也是十分高兴。
  “这赈灾人选,必须掌握好才是。若是交给那些贪官,适得其反。”
  “微臣心中已有人选。”姜清风胸有成竹,“皇上大可放心。”
  他早已为此事做了筹谋,等的就是这一日。
  “丞相那边,你还是要去打个招呼。”慕箫点头,“趁机也好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
  姜清风离开后,慕箫与慕榕说了这件事。
  慕榕得知后也是大喜,百姓们终于不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这位太后,也终于算做了一件好事。
  “既是如此,我们该尽快筹集粮食和银两才是。”慕榕站起身子。
  “此事我早已经准备好。”慕箫拉住慕榕,“无需再跑一趟,卫书玉就会安排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