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冰玉的绝情
作者:流彗    更新:2022-08-24 13:00
  整整一夜,沈青的情况稳定住了。
  冰玉走到床边,伸手挑开纱幔,看着床上的人。
  她纤瘦病容,失血的脸庞那么苍白、柔弱。
  冰玉的情绪跌到谷底,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这样难过,愧疚之情无以复加。
  不知不觉中,他的眼神那么专注,流露的都是关切、担心、疼惜……
  清连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琢磨着两个人经过这遭生死劫难,一定会有个交代,能修成正果。
  可是片刻后,清连又暗暗皱眉。他观察着冰玉,这位是个木头人吗?只是把床幔挑起,只静呆呆的看,看了好半天。但他自始至终一声不吭,没去拉清青的手,也没有触碰一下她的被褥或是查看一下伤口,反正就像隔着什么,保持距离的疏远。
  寂静中,清连开口了,“师叔,清青的心意,你已经明白了。但是你的心意,清青还不懂……关于未来的事,你也该考虑考虑。”
  “……”
  沉默,冰玉并没有回答。
  清连的心里“咯噔”一下,有不好的预感。难道这个冰玉死心眼儿,能到这种程度???
  清清如花美貌,绝色佳人,跟他已经发生了实质关系,并且掏心掏肺的对他。这样一个女人,难道冰玉还不动心???
  然而答案……确实!
  冰玉的死心眼,确实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
  他只是最后的、深深的看了清青一眼。
  纱幔垂落下来,挡在他们之间,注定有缘无份。
  .
  冰玉此人,就是一根筋。他的这根筋就是清修天道,除此之外都不考虑,更没有想过男女之情。
  此时此刻,他对清青是很心疼,很内疚,很惭愧。但他并不觉得这是情爱,本质上也不接受情爱。
  在他的人生中,情爱就是错误的,违禁的,应该摒除的。
  他的信仰,怎么可能背叛师门、男婚女嫁呢?
  所以,看到清青转危为安,他就该离开了,他们之间不会有未来……
  ……
  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
  沈青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不让她下地,什么活都不让她干,就怕她伤口再次崩裂。
  换个角度想想,其实沈青是很幸福的,虽然没有爱情,但是她有亲情。她有三个师兄弟,在重病脆弱这段日子,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端饭、倒水、熬药、洗衣服……
  患难见真情,在沈青心中,清连、清台、清末就是她的家人,最亲的兄长和弟弟。
  然而这些天,冰玉师叔没来看过她一次。
  旧院中无人再提这个名字,就当这个人不存在过。
  这样挺好,狠心斩情丝,断的彻彻底底。沈青的心伤透了,也就死透了。
  .
  一场重病后,沈青走出屋门,重新看见天上的太阳。
  秋风渐寒,外面已经有些凉意,快入冬了。
  灶房里,清末还在给她煎药,每次要煎两个时辰。他都是细心看护,从不懒怠。而且每次都是等药晾温了,他才端进去给她喝。
  一点一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能体现出清末对她的关心。不需要言语,他都是默默的为她做一些事。
  沈青是一个很感恩、很念旧情的人,以至于在之后的很多年,她都没有忘记清末的对她的好,一直将这份感情铭记于心。
  .
  沈青走进灶房,找了一个小凳子坐在他旁边。
  清末转头看到她,露出一个笑容。
  沈青很久没有仔细看他了,他已经不是孤僻的小男孩了,长大了,个子很高,挺拔健硕。
  他知道沈青要跟他说话,就主动把手伸过去。
  她握住他的手,心存感激,在他手心写:“谢谢”。
  清末微笑摇摇头,可她接着写了后三个字时,他的笑容就突然收敛了。
  那三个字是:“好弟弟”。
  .
  院子里一切如旧,住着他们4个人。
  之前一直病着,搬回来也没有收拾东西。M.biquka.com
  今天天气好,沈青把桌椅挪一挪,拿着抹布和扫帚,开始大扫除。
  清连和清台要过来帮忙,沈青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把他们都赶出去了。自己躺了一个月,也该活动活动,干点活了。
  翻翻东西,从包袱里找到一个手串。翠玉穿成的,上面有四颗夜明珠。
  这个手串是原主沈青母亲的遗物,对她来说是很有亲情,很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东西。
  沈青用剪刀把这手串剪开,4颗晶莹的夜明珠,她用红绳编成了4个项坠。
  吃饭的时候,沈青把4个项坠拿出来,一人一个。
  清连:“好巧的编花,这是之前你的手串吧?”
  沈青:“嗯,是我娘留下的遗物。”
  清连:“呀,那剪了多可惜!”
  沈青:“不可惜,正好我们一人一个带上,情同亲兄妹!”
  清连和清台都笑着戴上了,只有清末的放在一边,他不戴。
  沈青去拿起来,亲自帮他戴在脖子上。
  他也没什么表情,只低着头吃饭,就像若有所思的活在自己孤独无声的世界里。
  沈青看着这个弟弟,心有不忍,叹口气说:“咱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清连:“那就问问他。”
  于是,清连蘸着水,身子侧过去,在桌子上写:“你在想什么?”
  清末淡淡的看一眼,摇摇头。
  清连:“你看,我一猜就是这样。他啥都不说,咱们如何了解他?据我观察,他根本就不希望别人了解他,如果离他太近的话,他就会反感,刻意的保持疏离。”
  嗯,总结到位,清末确实是这样。
  大家认识有三年了,但是他们对清末的内心了解,几乎是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