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传召张四维
作者:日月昭昭    更新:2022-06-02 02:47
  第141章传召张四维
  回到乾清宫的朱翊镠不知在低头思考些什么。
  忽然,朱翊镠抬起头来,对一旁的陈矩吩咐道:“去内阁,传唤次辅张四维来见朕。”
  想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传召张四维聊聊天了。
  张四维年少即知兵事,久被王崇古教导,李朝之事倒是可以问问。
  毕竟张四维不跳出来搞事情,每天都是认认真真的当值处理政务,倒是让朱翊镠心里一直犯嘀咕。
  陈矩躬身领命而去。
  “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到!”
  一声通禀在内阁响起,还在公干的文吏、小吏们都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的活计。
  不是陈矩架子大,而是当前司礼监掌印太监去位,时常伴在朱翊镠身旁的陈矩就以秉笔太监之位统领着司礼监。
  张四维自然也听到了外面的喧闹,神色有些不耐的对整理公文的张四端说道:“你去看看外面怎么如此聒噪?”
  张四端点了点头,放下了公文正欲出门,这时,小吏急匆匆推门进来,“部阁大人,陈大珰来了。”
  “陈矩?”
  张四维对常伴在朱翊镠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是不陌生。
  这时候,陈矩已经推门而入。
  “咱家见过张大学士。”
  张四维也赶忙站起身来,拱了拱手。
  “见过陈大珰。”
  “万岁口谕。”
  陈矩肃声道。
  “臣张四维圣躬安?”
  “朕安。”
  “传次辅张四维即刻入乾清宫觐见。”
  一听这个口谕,张四维都微微有些诧异。
  虽然连天子继位的诏书都是他来拟定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觉得天子于自己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隔阂。
  与张居正的亲近不同,天子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疏离。
  “臣遵旨。”
  乾清宫中,朱翊镠捧着永乐大典的副本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因为这《永乐大典》原本有一万多本,到后世就只剩下了几百本。
  “万岁爷,内阁次辅张四维张大学士已经在宫外侯着了。”
  小黄门躬身入殿,轻声说道。
  “嗯,朕知道了。
  宣!”
  听到通禀,朱翊镠伸了个懒腰,放下了手中的抄本。
  “臣张四维参见陛下,吾皇万福金安。”
  朱翊镠笑眯眯道:“爱卿平身。”
  “东厂在朝鲜的眼线于今日前来汇报,倭国已经举大军入侵了朝鲜的南方。”
  朱翊镠开口道。
  张四维闻言一愣,“陛下的意思是说倭寇大举入侵,而不是说像往常一样,只是在沿海进行劫掠?”
  “正是如此李氏朝鲜与倭国应该算是正式开战了,所以朕召你过来就是想问问爱卿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朱翊镠盯着张四维问道。
  张四维听了这个消息,没有立即开口,反而也是沉思了一会儿。
  “我朝洪武高皇帝将倭国定为13个不征之国之一。”
  “而李氏朝鲜向来与我们大明交好,但凡我大明有大事发生,那么李氏朝鲜必将派遣使臣。
  若是论起来亲疏远近,那朝鲜就是我大明的藩属国中最亲近的一个国了。”
  “倭国倭寇的狠毒与残忍,我大明东南沿海的百姓也都已经领略过了。
  特别是在世宗皇帝在位时期那沿海的倭寇之乱,几乎将我大明的半壁江山给骚扰的没有宁日,被烧杀抢掠侮辱的大明子民们不计其数。”
  张四维对此事开始侃侃而谈。
  “那爱卿的意思是?”
  朱翊镠道。
  “臣以为我大明位于天下之中,作为万国之宗主自然应该派遣使者前去对两国进行调停。”
  张四维低头道。
  “就仅仅是如此吗?”
  朱翊镠有些失望。
  这所谓的名臣难道也是不过如此吗?
  “但对我大明来说还需要再做一手准备。”
  “倭国向来狼子野心,他们进攻朝鲜恐怕目的并不是单纯的。
  若是放任他们的侵略行为,万一李氏朝鲜被灭国,那么其他的藩属国也会感到寒心。”
  张四维只是语气顿了顿,又继续道。
  “这些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如果放任他们势力做大,那对我们大明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毕竟我们与他们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如果他们攻占了朝鲜,与大明做了邻国,那么他们的兵锋一定要是指向我大明的……”
  “我们大明作为万国之宗主,臣以为吾等就是要维护现有的体系。”
  这些话倒是好战分子朱翊镠爱听的。
  “爱卿所言,极为有理。
  继续说下去。”
  朱翊镠微微颔首道。
  张四维心中微微一喜,天子的想法总算是被他摸透了一些了。
  “无论是驭下之道还是驭藩国之道,都是恩威并施之策。”
  “倘若是调停失败,倭国的倭寇们执迷不悟……那么就应该由陛下下旨,派王师南下朝鲜,申属国于正义,诛倭国于不臣。”
  朱翊镠轻轻叹了一口气,“朕倒是觉得爱卿所言,字字珠玑。”
  “虽然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朝廷一旦用兵,这一兵一卒的军械粮草,动辄就是数万两数十万两银子。”
  说到礼法,这就是朱翊镠头疼的事情。
  繁文缛节使得朱翊镠很多都不太适应。
  帝王要运用礼来完成统治,礼变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统治工具和权力,或者说皇权也要通过礼制的方式实现目的。
  在祭礼改制的过程中就能明显看到这一点,嘉靖皇帝用周礼和洪武初年的礼制作为依据,以减少其在祭礼改制中收到的反对声音。
  掌握皇权的嘉靖皇帝居于统治中心,能够利用礼制进行改革,目的无外乎是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而大礼议和祭礼改制也以政治权威的树立而告终。
  但朱翊镠倒是没有过多的在意这一点,说做皇帝快乐吧,也挺快乐。
  说不快乐吧,也是处处受着掣肘,也不能说是毫无顾忌地使用皇权。
  “陛下先前已经严明要在京畿地区以及山东推行新商税之法,现如今可以命令户部加快进度,早早将税银押送到户部。”
  “另外,臣以为应令蓟州镇和辽东镇的戚继光、李成梁早早做好准备。”
  “事情一旦有变数,那么就能从辽东第一时间派兵入朝。”
  朱翊镠点了点头,就把一个卷轴给了张四维。
  “卿回内阁再看吧。”
  张四维微微躬身,“臣告退。”
  乘着轿舆回到文渊阁的值房之后,将天子赐予的卷轴展开了。
  “朕以冲龄即位,仰仗诸位处理国政。
  今天下四海升平,实赖匡弼。
  精忠大勋,言不能殚。
  惟我祖宗列圣,佑不肖子孙,与国咸休。
  钦哉!”
  张四维哑然失笑,原来天子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论断,就自己过去议事,也不过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想法罢了。
  所幸的是,自己的想法和天子的不谋而合。
  知道了张四维想法的朱翊镠,也有些乏累了已经。
  但这时候,慈宁宫管事太监又迈着小碎步上了殿,“启禀万岁爷,圣母娘娘让奴才把名单送过来御览。”
  “名单?
  什么名单?”
  朱翊镠有些诧异。
  慈宁宫管事太监低头道:“启禀万岁爷,是两位娘娘为您甄选的九嫔。”
  朱翊镠转头问道:“有九嫔这回事吗?”
  陈矩以为天子是在考自己,急忙开口道:“《礼记·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
  九嫔即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朕说的是,朕有说过让母后替朕选妃吗?”
  见陈矩还要说些什么九嫔的历史沿革,朱翊镠赶紧将其打断了。
  陈矩躬身道:“奴才确实是记得有这回事。”
  得,莫名其妙多了九个老婆。
  ……
  “长秀君,这次前往李朝你可是有什么想法?”
  扶着围栏的柴田胜家转过头,向一旁的丹羽长秀问道。
  神色淡然的丹羽长秀穿着一身长袍,衣角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我?
  也没有什么想法,织田信长大人怎么吩咐,就按照织田信长的命令来做就好。”
  “你们这些人啊,就是虚伪。”
  柴田胜家感慨一声,“明明自己有一肚子坏水,还表现的无欲无求。”
  “也就明智光秀算得上光明磊落一些,那个羽柴秀吉总是让我觉得是笑里藏刀。”
  丹羽长秀却是附和的点了点头,“胜家君说的不错,我也有这种感觉。”
  柴田胜家显然对此次出征抱有很高的兴致,“最近倭国都是风平浪静,各地的大名大都已经臣服织田信长大人。
  但久不征战,我的大刀都已经饥渴难耐了!”
  丹羽长秀就静静的听着,也不发表意见。
  说眼前这个外表粗狂的柴田胜家只是个莽夫?
  纵横倭国的战国数十年,都能被称为织田信长麾下四天王了,这谁能相信?
  此次出征,丹羽长秀自然有掠夺财富、扩大实力的现实考量。
  就在出征之前,丹羽长秀和他的谋士们都已经对照李氏朝鲜的地图,把李朝的几座主要城池给研究了一番。
  上百艘巨大的安宅船离釜山越来越近,早就在釜山港口等待的黑田孝高再度整理了一下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