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君民相见
作者:青丝如墨    更新:2022-05-29 09:25
  距离进一步靠近的时候,众人看到了五马之车、龙凤标识、金赤绸带……
  一些出身不凡,很有见识的士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天啊,这,这是大汉皇室!”
  一路迁徙,虽然动静颇大,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加上没有主动宣扬,天子随行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
  而到了现在,就完全没有必要遮掩了,甚至还需要大肆宣扬开来。
  考虑到这一点,孙贲招来程昱,安排他去向士子们宣布喜讯。
  程昱领命,很快就带着一队甲兵来到众士子面前,他凝了凝神,朗声高呼:“董卓祸国,李傕乱政,陛下受辱,人神共愤。”
  “孙车骑感念皇恩,领兵入长安勤王,杀败李傕,救下陛下。”
  “如今,陛下就在军中,陛下有旨,一刻钟后接见士民!”
  这话一说出,士子人群中立即沸腾起来。
  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更是眼眸湿润,先是对着五马之车叩行大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即,大儒们又朝着孙贲恭敬拜下:“董卓、李傕欺主祸国,幸得孙车骑忠义勤王,方解陛下罹难。”
  “又有孙车骑治政清明,扶植农桑,疏修坝渠,与民休息,乡野为之欢腾。”
  “孙车骑又聚兵练卒,除贼匪,平蛮夷之乱,四方为之靖宁。”
  “孙车骑忠君爱民,我等无以报效,请受一拜,若有驱使,即当奉命!”
  大儒们做了表率,士子们也纷纷拜礼:“孙车骑忠君爱民,我等无以报效,请受一拜,若有驱使,即当奉命!”
  五马之车内,汉献帝虽然看不到外面的场景,但此起彼伏的山呼声,却让他暗暗心惊:“看来,孙贲很得士人之心啊!”
  如此一来,本想打开车帘看看外面风景的汉献帝,却是生生遏制住这个想法,任由夕阳透过金色丝帘,映在他那黯然的脸庞上。
  孙贲不知道汉献帝此时的复杂心思,他的注意力全投注在了人才问题上。
  人才这事,关系到一方势力的气运。
  颖川文风天下闻名,号称‘天下人才半出颖’,这虽然是夸张,但可见对士人的影响力。
  参加颖川文会的千余士子,虽然不能尽入自己麾下,但就算投了别家诸侯,也没有关系。
  因为,一旦自己成就大势,需要投降和内应……或许就会出现这样一幕。
  有士子跑到孙贲军中,对孙贲说道:“故人来此,孙车骑可愿接纳否?”
  到时候,孙贲只需演一出倒履相迎即可!
  既然要收士子之心,当然要借助汉献帝的影响力。
  于是,孙贲传下号令:“众大儒和士子其心可嘉,怎能避礼,请陛下撤去乘舆,缓缓而行,以正天下之心!”
  没过多久,便有侍从将车帘车座撤去,露出一身明黄龙袍的汉献帝。
  异变突生,汉献帝吓了一跳,在众目睽睽中,他下意识地抬头挺胸。
  长年汉宫礼仪的熏陶和习惯,让他身上透着一股雍容华贵的气质,不过,却是少了一分威严。
  众士子都望了过去,年轻士子没见过,但有几个大儒,却是在洛阳见过汉献帝:“果然是陛下!”
  大儒上前大礼参拜,深深叩下头去,已是泪流满面:“幸睹天颜无恙,臣等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几个大儒叩拜,众士子也立刻跟着叩拜,目睹汉献帝的圣颜。
  黑压压千余士子,最后跪成一片:“恭迎陛下圣驾!”
  “诸位平身,不必多礼!”汉献帝心中微微有些复杂。
  在他看来,孙贲这个举动,固然是利用他的影响力,但同时也稳固了他的地位。
  汉献帝知道,只要他对孙贲还有价值,只要士子们心中还有他这个天子,那他就没有性命之忧。
  士子们朝拜的场景,也让不少百姓看到了,虽然他们不懂里面的政治意义,但汉室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深入人心。
  于是,他们也纷纷跟着叩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拜中,护卫将士不由昂首挺胸,军容更是严整。
  看到这一幕,汉献帝身子微微一颤,恍惚间,他忆起了自己的幼年时光。
  那时,他的父皇还在,那时,汉室的威严在士子和百姓心中,就是真正的天!
  这种久违、熟悉而陌生的冲击感,让他微微有些迷醉。
  可惜……
  汉献帝微微一叹,抬手示意:“众位平身!”
  走完了过场,车驾继续前行。
  当晚,迁徙队伍在颍川郡城歇息,第二天上午,又开始前往南阳宛城。
  快要到达宛城时,汉献帝和孙贲商量道:“孙爱卿,待会儿进入宛城时,朕就不抛头露面了吧?”
  孙贲却是摇了摇头:“陛下入宛城,代表的是大政迁移,必须宣称出去,让子民们看到陛下的荣光。”
  汉献帝听了后,微微一叹,不再说话。
  沿途景致飞快倒退,草木葱茏,空气清爽,仿佛带着一种新清灵气。
  飞虎骑在前头开道,步卒紧随,车驾越过一片草地,宛城渐渐出现在视野中。
  自古以来,一座正规城池都有两道城墙,内墙长数里叫城,城里面集中住着权贵、官吏、工匠,集中手工业是城市的原始职能……
  外墙长十余里叫郭,郭里面住着普通百姓,许多是工匠家属以及服务行业的居民。
  郭的出现比墙要晚,这城郭的区分是一种分工明确的城市规划传统,还有双重保护的作用。
  但随着人口繁衍倍增,围起来的墙郭就不够用了,中原一带外族绝迹,这种保护限制渐渐失去意义。
  许多中原繁华城市的城郭外面也聚集了民居、街道,甚至还有着集市。
  从孙贲计划迁都宛城开始,便调来蒋琬和尹籍,负责宛城的规划改建。
  只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宛城便焕然一新,人口倍增,商业繁荣,秩序井然。
  今天正好逢着每月的大集市,远远近近的村民、行商都赶了过来。
  再有城里的市民摆摊出售一些手工器物,整个城市显得热闹非凡,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