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腊月初一
作者:夏侯龙城    更新:2022-05-29 09:21
  “玄德公,你来还是我来?”李孟羲问。
  “你来你来。”刘备忙给李孟羲让位。
  其实李孟羲很想看看,不知道刘备这段时间,也帮着训练许久了,不知队列训练,刘备学走了多少。
  “还是玄德公来吧。”李孟羲笑到,“我倒是也想看看,某的练兵之法,玄德公学到了多少。”
  刘备便不再推脱,一步跨上前去。
  “全体都有,解散!”刘备中气十足,下着和李孟羲一样的口令。
  民夫们早习惯了解散口令,哗啦一下散开朝远跑去。
  民夫们跑开了,刘备笑问,“孟羲,你看我号令如何?”
  李孟羲点了点头,“还成,只是,还有不足之处。”
  “奥?”刘备朝李孟羲拱手一礼,“敢请赐教。”
  李孟羲便走到刘备身前,踏的一声,脚步落地踏定。
  “我等军官下令之时,一举一动,也应有法度。”
  “首先呢,下达号令之时,应以立正姿势,身体笔直,不歪不斜。
  玄德公方才发令,脚两开,一手背后,如此,无有军仪甚也!”李孟羲如实相告。
  刘备低头一看双脚,确实是很随意的很没样子的叉开着。
  刘备大为受教。
  刘备有些尴尬,这班门弄斧了,练兵之事,实不如李孟羲。
  “孟羲,还是你来……”
  “不。玄德公,你放手操练便是。若有不足,某会指出。”李孟羲说到。
  听李孟羲这么一说,刘备便有了底气了。
  当李孟羲发现,训练之时,好像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教官也顺便训练了的时候,李孟羲就有心想把队列训练的一套东西顺便交给刘备。
  无他,让李孟羲一个小孩子,大声的喊口号,太累人了。
  再说了,个子没长成,哪个小兵手没摆直,还能踮着脚纠正一下。
  要是肩膀没有掰正,再怎么跳,李孟羲的小手也够不到大人的肩膀啊。
  李孟羲现在的身体条件,实在是不怎么适合当教官的。
  于是,这夜练兵,刘备为主导,李孟羲在一旁观看,反而能更清楚的看出问题在哪,于是在一旁给刘备细细指正。
  这一夜训练,民夫刘备和李孟羲都收获颇多。
  同样是这一夜,军医鲁犁把每一个重伤员床铺两边都升起了篝火,有了篝火,往后的夜晚,身体虚弱的重伤员不会因为夜里气温低,身体机能下降,而不知不觉的死于寒夜中了。
  同样是这个夜晚。
  军中无人照料的孤儿们,被安排在同一个帐篷之中。
  刘备送来了足够的稿席和被褥,每一个孤儿,有一张温暖的床铺。
  床铺一张挨着一张,围着帐中的一小堆篝火,床铺铺满了营帐。
  被刘备相邀去照顾孤儿的几个民妇,民妇和孤儿们同睡一帐,民妇阿姨的床铺就靠在营寨外面放着。
  这晚对孤儿们来说,是很特别的一晚。
  以往的晚上,人家有爹娘的孩子们,被爹娘抱着,跟爹娘睡一起。床铺也是大人帮铺好的。
  他们这些孤儿,笨手笨脚的把床铺铺好,也没人问他们要睡哪,看到别人要睡哪,年纪很小的孤儿们就学着别人睡哪里。
  今晚,有人帮铺床铺了,好多小伙伴挤在帐篷里,孩子们很开心,都不想那么早的睡觉。
  几个没有孩子的阿姨,这个问问,那个问问,问孩子们的名字。
  这些义军一路行来收拢到的各路黄巾俘虏中的孤儿,天南地北的哪里都有。
  冬日已近,但愿,他们能温暖的睡好接下来的每一夜吧。
  小孩子们钻在温暖的被窝中,开心的和小伙伴们聊天,连最小的一个不过三岁,话还说不利索的小孩子,也跟人家开心的说着。
  没有孩子在身边的几个农妇,其实多少都有点悲惨的故事。
  几个农妇年纪都不太大,而在古代,人们生孩子很多,哪个妇人没有几个孩子。
  这几个农妇没孩子带在身边,要么,家人已经在兵乱中遇难了,要么,就是跟家里男人失散了,孩子在男人那,男人带着孩子,不知流散到哪去了。
  看着一帐大大小小的孤儿,有农妇阿姨就想起自己的孩儿了,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呜呜哭了起来。
  一旁,其他农妇阿姨出言安慰着,也是掉泪。
  乱世里,数不尽的悲惨。
  如今,在刘备义军之中,这些苦命人遇到了一起,彼此依靠,或是不幸中的万幸。
  夜已不早了,其中一个民妇阿姨喊小孩子们赶紧睡觉。
  小孩子们很老实的都钻进了被子里。
  有农妇阿姨起身,一个一个帮着小孩子们掖好了被子。
  刘备送来的被褥,从各处那凑一床这儿凑一床给凑起的。
  无一例外,每一床被子都足够厚实。
  农妇阿姨给孩子们掖被子时,手感觉知着被子的厚实,心中很感慨。
  这些没爹没娘的苦命的娃娃,幸好遇到了好心人,能捡回条命。
  刘备很仁义,颇得民心。
  第二日。
  腊月初一。
  一夜过去,军医田卜在伤兵营巡视,此时天已放亮,伤兵床铺两侧的篝火还未燃尽。
  全营巡视完,无一人死于夜里。
  李孟羲所说的控温法极有用。
  同样是早上,遗孤营,农妇阿姨们早早起来,叫小孩子们起床。
  孤儿中有很小很小的孩子,穿衣服都不太会穿。
  农妇阿姨看见,便过去帮着小孩子把衣服整整齐齐的穿好。
  等所有孩子都穿好衣服起床了,想到昨日李郎(军师)说的,用手摸摸头,看头烫不烫。
  民妇阿姨们很认真一个一个用手去摸小孩子们的额头。
  一遍摸过去,发现有一个小孩子头是有点热的。
  民妇阿姨着急忙慌的就带着小娃娃去找军医。
  军医的旗子,是白底黑字的那个,旗子上面画着药葫芦的那个。
  在半路,军医撞见了带小娃娃前去求医的农妇。
  原来,昨日李孟羲就特意交代,让军医一早一晚去孤儿营看看,孤儿们没爹娘照看,身体不舒服了都不会说,让田卜多费点心。
  能收留遗孤,已是义举,派人细心照拂孤儿,更是义举中的义举,不用李孟羲交代,田卜自会上心。
  接过小朋友,用手摸了摸小朋友的头。
  李孟羲只会摸体温来判断生病与否。
  人家田卜,是一个身怀本领的正规医者。
  田卜精通望闻问切四法,他看了看小孩子的气色,让小朋友伸出舌头,看了看舌苔,还有看过眼睛的颜色。
  田卜觉得没啥大毛病。
  想了想,田卜回去,拿了点药,准备煮点防风寒的药给小孩子喝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