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长蛇纵阵
作者:夏侯龙城    更新:2022-05-29 09:20
  一半对一半,人数的差距可忽略不计。
  对阵双方都是训练时间差不多的募兵,甚至可能是是来自一个村的人,人员素质也不存在差距,不存在一边彪悍好战一边懦弱的情况。
  因此决定胜负的,就只剩阵法差异这一个因素了。
  相隔不过十步,从站定到奔跑,两步可提速成小跑,五步速度已提起来了。
  冲在最前的狗子双手抱着盾护住胸腹,前方三步处已是盾墙,狗子咬牙把脑袋一低,双手举盾狠往前一顶,低吼一声,整个人向前冲去。
  啪!
  砰!
  咚!咚!
  盾牌相互撞击的噼啪声和肢体碰撞的闷响声同时响起。
  狗子把面前的盾手撞的向后直退,他自己也被反震的力量震的手臂一痛。
  顾不得手臂的痛麻,狗子撤开盾,身体一低,盾拉开一点距离后,他猛地把盾一顶,妄图把面前的人直接顶倒。
  可是双方力量的差距没那么大,方阵的盾兵固然被撞的一个咧斜,却并未倒下。
  方阵布阵紧密,一列之中挨着人,前后之列人顶着人。第一排的人被撞击,第二排的人稍微帮忙抗一下,就能帮第一排的人抵住冲击。
  而作为突阵方,正面的虽只是一个人,但狗子一个人要面对的是一个多人的力量,他其实在力量上处于劣势。
  锥形阵的阵尖与方阵撞击之后,紧接着后边的人错了一步就接着冲上来了。
  砰!
  砰!
  接连的撞击声在狗子左右响起,其中夹杂着盾牌不堪重负木头咯吱炸裂的的声响。
  锥阵的后续力量在继续撞来。
  短短片刻,锥阵的人一窝蜂的朝狗子左近的地方向方阵撞击。
  大家都没拿兵器,只拿了盾,谁先把对方撞的站不住,就算赢。
  狗子一下没撞开的盾阵,被锥阵左右紧跟上来的两人再撞一波之后,方阵的盾手的盾已被撞歪,人被撞的腾腾向后退了两步,几乎跌倒。
  不等对方拿好多,锥阵的后续的人又来了。
  砰!
  砰!砰!
  更凶猛的撞击之下,如同压垮骆驼的稻草,狗子面前那一段三五个盾兵被撞的人仰马翻。
  方阵破了。
  薄薄两列的方阵,在一个点被接连狠撞了三四次后,被透阵而过。
  人不多,短兵相接,一阵硬对硬的冲撞,不过眨眼之间,胜负已分。
  第一阵,锥阵成功击破方阵。
  在场外,李孟羲看的分明。
  他发现锥阵对方阵好像没有个体攻防方面的优势,不管是两阵相接之时,还是在锥阵成功突入方阵的破阵之时。
  两阵相接,锥阵破阵的人需要顶住对面好几排人人顶人叠加的力量往前撞,甚至还需要面对如林的矛尖,可以说破阵的人占尽劣势。
  而就算冲开了第一排,切进了敌人的阵中,这时对破阵的士兵来说却更危险了,冲阵时,只用防着眼前,冲入敌阵,前后左右都是敌军。一面盾,正面都不能完全防的住,四面之敌,又如何去挡?
  故,在交换比方面,锥阵和方阵比没有优势。
  也就是说士兵素质一样,铠甲一样的情况下,兵器也一样的情况下,锥阵破阵时要死两三个人,方阵才有可能死一个。
  实战中交换比甚至会更低,锥阵死四个、五个才能弄死方阵一个。并且这还是方阵也是刀盾兵,而没有枪阵情况下的交换比。
  交换比太可怜,并不意味着锥阵就没价值了。
  好看的交换比不是锥形阵所追求的,更多的杀伤敌军也不是方阵所追求的,锥形阵强化了进攻能力,组锥阵的目的只有一个——破阵。
  锥阵破阵,不以交换比取胜,却是靠交换取胜。
  锥阵是以点破面,力量集中于一点,纵然可能好几人甚至十几人才能换一人。可方阵不过有限几列人而已,而锥阵,后续跟着的人力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锥阵以局部人力的绝对优势,以人头换人头,能扛着巨大的伤亡比,把方阵生生换一个窟窿出来。
  于是便破阵了。
  场下一波对抗完毕的双方已经停下了,被撞伤的人下场休息,而攻防双方各个小队长伍长什长,开始指着鼻子骂街。
  这个说狗日的你用盾往老子头上招呼,那个说你娘的老子都躺地上了,你他娘的往脸上踩。
  厮杀汉有点火气很正常。
  双方都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冲阵的狗子觉得没一下撞开方阵,很丢人,而守阵的人觉得阵被破开了,也感觉丢人。
  双方准备歇歇再战。
  而这时,李孟羲却陷入了沉思。
  他蹲下来,在脚边捡了个木棍,皱眉在地上画着。
  刚刚的阵型对决,事实上,是李孟羲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战阵交锋。
  大兴山一战,那时李孟羲还在黄巾军中,忙着逃命都来不及,哪还顾得上去看官军和黄巾对打。
  再说大兴山之战是一面倒的追杀,没有战阵对决。
  就连关羽演阵,也只是让麾下士兵排好阵,对练不过是让士兵散开,捉对对打而已。
  李孟羲看完乡勇们真实的战阵对抗,他发现锥阵的破阵能力不如想象中的强,并不能刀切黄油一样一下就冲进去了。
  而且,锥部的攻击力量是不是有点弱了?
  还有,锥阵是以点破面的阵法,李孟羲看的很明白,破阵靠的不是第一下撞的有多凶猛,更多的是靠后续的人源源不断毫不停歇的冲击。
  那为何,不用长蛇阵来破阵呢?长蛇阵后续力量更集中才对。
  用摆五纵列锥阵的人数去摆三纵列的长蛇阵,阵形的长度能长将近一倍,后续力量也更集中,也能发起更多的冲击。
  可是,长蛇阵为何不是破阵首选?
  李孟羲百思不得其解。
  他拿着小木棍,在地上画了两个阵型草图。
  三角形的锥阵,细长形状的长蛇阵。
  他低着脑袋,抓挠着头发,紧皱眉头,目光来来回回在两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几何图形上的看。
  场下,开始第二轮对战,而李孟羲埋头研究阵图,头也不抬。
  锥阵和长蛇阵,区别在哪呢?
  形状?
  这不很明显嘛,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外形区别很大的。
  力量都能集中攻击一点,也都有较强大的后续攻击力量,放在战场上的话,两者区别又在哪呢?
  肯定有区别,不会完全一样。
  李孟羲隐约觉得,自己抓住了关键,却迟迟不知道关键在哪,他用力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恨不得把头发拽掉。
  脑海中,李孟羲开始模拟起阵型来。
  假定对手都是方阵。
  若论力量集中,锥阵力量不如蛇形阵集中的。因为锥形是三角形阵型,越往后排,人越多,力量理论上也就越分散。
  而长蛇阵不一样,长蛇阵队首多少人,队尾也多少人。
  看来,锥阵和长蛇阵关键区别,在阵后半部分。
  而后半部分的区别……
  李孟羲只能想到区别是人数的区别。
  这想了跟没想一样,傻子都能数出来人数不一样。
  片刻前,乡勇们的锥阵攻破了方阵画面还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
  锥阵破袭方阵之时,在方阵之中凿出了一个锥形的空间,完全破阵后的一刹那,凿开的空间也是锥形的。
  这很直观,如果用锥形的斧头砍进树里,必然在树桩上留出锥形的创伤。
  也就是现在人不多,只是两列阵,效果显现不了太明显。
  不过能想象的到,如果人多起来,千八百人的大阵,锥阵破方阵时,凿出的空间会是很明显的锥形。
  李孟羲不由得想,那若是由长蛇阵去攻击方阵,给方阵造成的破坏又该是怎样的呢?
  若是破阵顺利,长蛇阵开始时依然是能在阵中凿出锥形的空挡。
  假设阵型无限大,破阵继续深入,大概,长蛇阵破阵时会变成前部依然成是凿出的锥形空间,后部,则是一条长长的凿穿隧道。
  而整体,长蛇阵破方阵,大概的形状是在方阵中凿出一条长方形的空挡。
  两种阵型破阵过程中的差别,李孟羲找到了。
  可这点差别意味着什么呢?
  李孟羲更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