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国策和册封
作者:强中更有强    更新:2022-10-08 17:04
  气运尊位赦封完毕,吕布结束了当天庆典。
  然而,这只是气运王朝的庆典。
  翌日。
  许都,不,神都陷入狂欢,庆祝大齐帝国的成立。
  一大早,在新建立的大齐皇宫中,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和册封大典。
  是日,吕布身穿火红鎏金帝袍,头顶黑色十二旒、系白玉珠冕冠,昂然登上帝位,安然落座。
  大齐的国运,以火为标志!
  一方面,吕布喜欢火,另一方面,也有延续汉朝火德之意。
  所以,朝中以红色,尤其是火红色为尊!
  “恭祝陛下登基,大齐永昌!”
  “恭祝陛下登基,大齐永昌!”
  ……
  山呼海啸般的高呼声,顿时响起。
  朝中文武大臣,纷纷行归叩大礼。
  三拜九叩。
  虽然大齐帝国的仪式被消减了许多,但登基仪式这么隆重的场合,却不可免。
  “众卿平身!”
  吕布摆手说了一声。
  “诸位爱卿!”
  待众臣起身归位后,居高临下,扫视众臣,吕布声音缓慢但不失威严,说道:
  “我大齐初立,百废待兴,尚需诸公协力,治理天下,以待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吾等必竭尽所能,为吾皇解忧!”
  众臣齐齐拱手,高声说道。
  吕布点了点头,随即对下方一招手。
  曹性当即自队列中走出,来到吕布帝座一侧。
  “大齐国成立,必当纲目皆全,此为国策和册封诏书,曹性,汝自当众宣读!”
  将一份厚厚的绢书递给曹性,吕布向众臣说道。
  说完,一挥手,让曹性打开绢书,宣读国策和众臣、将军的册封诏令。
  这份绢书内容极广,涉及到方方面面,仅仅是读一遍,至少需要一个时辰。
  吕布可没这耐心。
  他身边可没有太监、内侍、宦官一类,这种事,就交给曹性了。
  谁让他是亲传弟子呢?
  又主管情报部门,乃吕布最亲近的人,甚至没有之一!
  至于为什么当皇帝了,宫中却无太监、内侍、宦官一类人,却是吕布不喜欢。
  他和太监无缘!
  (这里必须划重点)
  宫女,侍卫是有的,但没有太监。
  超凡王者,需要人服侍?
  不止吕布,他后宫的嫔妃,乃至子女,未来也必然超凡,太监这个职业,完全用不着。
  这却不提。
  看着手中厚厚的绢书,纵然早被提前告知,曹性依然面色一苦。
  朗读一份几十万字的诏令,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好吧,我现在是淬体有成的武道高手,读完诏书,最多累一下,倒也无妨。
  在心里自我安慰了一下,曹性翻开诏令,开始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朗读,不,宣布了起来。
  诏书内容很多,很多。
  当归结起来,不外乎四点。
  其一,即‘推恩令’,‘军功制度’,和保护百姓基本利益三大基本国策。
  其二,乃新成立的‘执政议会’,和‘征伐策划部’。
  其三,则是群臣的官职,爵位册封了。
  第一条,念一遍就行了。
  其中内容,早在登基前的半年,就向全国公布,并开始实行。
  此刻,不过再次宣读,以示重要罢了。
  第二条,即‘执政议会’和‘征伐策划部’,却是自古以来,未有之首创。
  首先是‘执政议会’。
  执政议会内部成员,分三個等级。
  第一等级,是议会长,负责统筹全局。
  第二等级,是二个副议会长。
  第三等级,是十个议员。
  执政议会,为大齐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大会,对国内诸多大事举行投票表决,票数多的议案得以通过,反之,不通过。
  议会长一人拥有五票权力,副议会长拥有二票,议员各拥有一票。
  共十九票。
  执政议会有了结果,立刻施行。
  当然,无论什么结果,吕布这个齐国帝王,都有一票否决权。
  只要他愿意,执政议会就毫无意义。
  吕布当然不会这么干。
  之所以设这么个执政议会,不就是他不想做这些事情么?
  既如此,除非特殊情况,又何必瞎搅合呢?
  凡俗皇帝或许会忌惮执政议会的权力过大,但气运王朝的王者却全无这项担忧。
  这是显而易见的。
  伟力归于自身,是超凡的特征之一。
  身为气运王朝的王者,得世界本源相合,独享天下四分之一、朝廷一半的气运,本身又是资质、悟性、天赋第一。
  这种情况下,任凭手下怎么修炼,都不可能超过吕布。
  如此,还有大权旁落,甚至被架空的可能么?
  这却不提。
  执政议会只是最高政策制定机构,绝大多数政令,不需要执政议会通过。
  按照各官职,履行本身职能就可以了。
  所以,朝廷官员制度,就很重要了。
  大齐的官职,和秦汉差不多。
  即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度,从夏朝就开始了,可不是后来才有。
  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体制。
  当然,每个朝代的三公九卿,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大齐仿汉。
  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九卿,依旧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太尉掌军,下辖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
  司徒主政,下辖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
  司空管农,下辖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
  以气运王朝的性质,同为三公,太尉的地位,无疑远在司徒和司空之上。
  再后,便是九卿之下的官员。
  另外,军队独立于三公九卿。
  军队只负责打仗,无参政权。
  去掉大将军和杂号将军,大齐的将军,分四个品级。
  一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官职等同三公。
  二品: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地位等同九卿。
  上二品,有前、后、左、右将军
  中二品,有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征将军
  下二品,有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镇将军
  三品:同样分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上三品,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安将军。
  中三品,有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平将军。
  下三品,有扫东、扫南、扫西、扫北,四扫将军
  三品及三品以上将军,为大军主将人选,都有独立领军权,甚至开府建牙的权力。
  且,每个职位独属一个人,位置有限。
  所以,每一个三品将军,都堪称位高权重。
  四品:有校尉,游击,裨将三个将军名号,分列上中下,相互之间差半品。
  四品将军无人数限制,军功足够或主将看重,可立刻上任。
  无论文官亦或武将,皆可虚领品级军衔,享受军队俸禄,同时彰显地位,但无相应军权。
  这便是大齐帝国的官员制度,和军队将衔。
  然后,是‘征伐策划部’。
  独属军队的机构。
  最高军事机构。
  三品及以上品级将军,悉数入列。
  每逢战争,都由‘征伐策划部’商讨,定出计划,出征人选等等事宜。
  除了官职和将军外,大齐王朝还有全新的爵位制度。
  依旧是仿秦汉。
  爵位,分纯以军功衡量的军爵,和按总体功劳计算的位爵。
  军爵,享受丰厚俸禄,和显赫身份,但无领地,不可世袭。
  位爵,拥有领地,除了定期向朝廷交税外,领地的一切,可任由自己做主。
  并且可以世袭,但每隔一代降一级爵位,同时,必须遵守‘推恩令’制度。
  位爵当然高于军爵,但一般情况下,没有军功,压根不可能积攒出位爵所需功劳。
  所有政务、商业、民事等等职位积攒的功劳,一旦兑换为军功,都会大幅缩水!
  唯有军功,最容易得到位爵!
  所谓的军爵和位爵,其实是将原本的汉朝爵位制度分开了算,每一个位爵,都可看做原本的侯爵。
  所以,每一个位爵,最后一个字都是‘候’!
  和赦封气运尊位不同,官职册封,随意性大增,完全按照吕布心意而定。
  当然,吕布不可能乱来。
  事实上,所有职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官职,同样有王朝气运加身,位置越高的官员,享受的王朝气运越多。
  当然,这些气运,和神将、神兵的气运尊位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以上,为大齐国策和朝廷制度。
  接下来,就是满朝文武的官职、爵位册封了。
  第一个被曹性念到名字的,依然是贾诩。
  虽然对贾诩着墨不多,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在吕布核心麾下尽是莽夫的情况下,贾诩的功劳是何等之高。
  即使折算成军功,依然稳居第一!
  曹性不疾不徐的将册封诏令念出来。
  贾诩虚领二品前将军,左庶长军爵,乡候位爵,并三公之首太尉一职。
  另外两个三公,即司空和司徒,均空置,职能由九卿替代。
  三公地位太高了,若按军功,除了贾诩,没人能当。
  张辽和高顺的军功倒是够了,可他们都不是当三公的料。
  曹操,荀彧,周瑜这些人,当然有当三公的能力。
  但一方面,他们毫无军功,另一方面,吕布对他们别有安排。
  所以,司徒和司空这两个三公,就这么闲置了下来。
  李儒,陈宫,荀彧,鲁肃,诸葛亮,诸葛瑾,法正,张松,张昭九人,列入九卿。
  这些擅长政务能力的人,进军队的作用比不上入朝当官,吕布思虑再三,最后,还是让他们位列九卿,好好的治理天下算了。
  虽然作为降臣,荀彧、鲁肃等人寸功未立,但人家能力在这放着,闲置是不可能的。
  当然,除了李儒和陈宫外,他们这些人,只有官职,没有爵位。
  爵位册封,同样遵循军功制度,没有足够军功,什么爵位都不可能有。
  吕布的意思很清楚,给你们位置好好干活,等有了功劳,再说爵位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当世人杰,相信有了相应的职位后,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慢慢获得爵位,甚至气运尊位。
  接下来,是三公九卿之外的官职册封。
  太多,不提。
  最重要的将军册封,如下:biQuka.Com
  张辽封为二品镇东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高顺封为二品镇北将军,军爵左庶长,位爵乡候。
  曹性封为三品安东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文丑封为三品安北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华雄封为三品安西将军,军爵五大夫,位爵内乡候。
  张杨封为三品平东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张绣封为三品平南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郝萌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成廉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魏续封为四品校尉,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乘,位爵亭候。
  郑石,四品游击,虚领三品将军,军爵公大夫,位爵内亭侯。
  ……
  基本上,所有‘神兵’将军皆为校尉,或游击,或裨将,同时虚领三品将军。
  军爵跌到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一类,位爵则是亭侯、内亭侯等低爵位,甚至无。
  这些将领,军功是不少,但能力有限,没法独领一军,所以,三品将军只是个虚衔。
  毕竟有封号的三品及三品以上将军,都有独领一军,临时决定战争计划的权力。
  没能力者,功劳再高,也不敢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们。
  但显示身份的爵位,却不会少。
  不止他们,二十万大军,从上至下,皆是如此。
  一切按军功排定,无人不服。
  然后,就是曹操等人的册封了。
  没有军功,却有能力,必须予以官职,为大齐出力!
  否则,要来干什么?
  接受他们投降,就是要用的!
  于是。
  曹操册封为校尉,暂任三品扫东将军,爵位无。
  周瑜册封为游击,暂任三品扫南将军,爵位无。
  刘备册封为裨将,暂任三品扫西将军,爵位无。
  关羽册封为裨将,暂任三品扫北将军,爵位无。
  曹操,周瑜,关羽三人,都是吕布心目中未来的王朝统帅级大将。
  所以,给予统兵大权,偎以重托。
  至于刘备,咳,咳……
  刘备也不是没有统兵能力,但和另外三人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档次。
  但刘、关、张关系如铁,册封了关羽,不封刘备,实在说不过去。
  搞不好,会让关羽心存芥蒂。
  这样就不好了。
  所以,干脆也给刘备领兵大权。
  刘备其实不差,武艺本身就是顶级宗师,限于身体素质不足,才只是虎将。
  有了赊欠的武道功法和修行资源,想必很快就能成为沙场猛将。
  如此,虽然不及另外三人,当一军主将也绰绰有余。
  而且,军中都有谋士相随,以刘备的性格,纳谋士良言不在话下。
  如此,刘备也有成为一个优秀统帅的潜力。
  综上,吕布将刘备提拔为一军主将。
  嗯,把他和关羽分开这些小心思,就不必说出来了。
  气运王朝可不是凡俗王朝。
  关系再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数万年的隔离下来,嘿嘿!
  这却不提。
  此外,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张郃,颜良,曹洪,李典,于禁,张飞,黄忠,魏延,严颜,张任,文聘,太史慈,甘宁,凌统,凌操,周泰,蒋顷,周仓,廖化……
  等等,上百号归降将领,悉数被封为裨将,列入军中。
  未来时间很长,这些人中,该出人头地的,必然能出人头地。
  等他们立下军功,再逐一提升便是!
  时近正午,厚厚的册封诏书终于念完了。
  “吾等叩谢陛下厚恩,大齐永昌!”
  “吾等叩谢陛下厚恩,大齐永昌!”
  ……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和歌功颂德之声,在皇宫‘火德殿’中响起。
  “哈哈哈哈!”
  吕布起身,仰首哈哈大笑。
  笑声恣意,放肆,张扬……
  回荡在宽敞的‘火德殿’中。
  回荡在每一个殿内大臣耳旁。
  回荡在辽阔广大的皇宫各处。
  “诸卿!”
  笑毕,吕布右手握拳,高高举起。
  “让我们一起,同心同力,创立一番前所未有的伟业吧!”
  第一卷《三国风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