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火龙标之威!
作者:小小索罗亚克    更新:2022-05-20 19:03
  “黄巾力士,把黄家父子移出大道来。”
  清虚道德真君在云里见闻仲果然退兵了,命黄巾力士把混元幡将人移出大道。
  却是不打算现身相见。
  若问为何不见。
  原因很简单,此番虽是救命之恩,却到底仙凡有别。
  且他个人来说也是不愿意与凡尘俗世有过多牵扯,不想被拉扯进那些因果里。
  毕竟自己一脉纵与黄氏有些渊源,可于自己却是没有多大干戈的, 所以还是不见的为干净。
  且说黄家父子兄弟被混元幡移出。
  如醉方醒,如梦方觉。
  一个个马上揉眉擦眼。
  等到定睛看时,四路人马去得影迹无踪。
  “嘶!”
  “刚刚发生了什么?”
  “我方才恍惚作了一场梦,怎的梦醒了追兵竟也不见了?还是说追兵才是梦?”
  “……”
  众人惊异不已。
  甚至怀疑起了人生。
  黄明为了人心不散,给此次事件定性道:“此乃吉人自有天相也。”
  众人听了,深以为然。
  而黄飞虎则忙向众弟兄道:“方才人马俱不知往那里去了,我等乘此时速行, 过临潼关方好。”
  众将听令。
  速速策马前行。
  谁知来至临潼关。
  便见一枝人马扎住团营, 阻住去路。
  只听得炮声响处,呐喊摇旗。
  临潼关总兵张凤全妆甲胄,八扎九吞。
  只见:
  凤翅盔,黄金重!柳叶甲挂红袍控!
  束腰八宝紫金厢,绒绳双叩梅花镜!
  打将钢鞭如豹尾,百炼锤起寒云迸!
  斩将刀举似秋霜,马走临崖当取胜!
  大红幡上树威名,好威风!
  ……
  彼时张凤早已听报,黄飞虎领众至关前。
  遂上马至军前,大呼道:“黄飞虎出来答话!”
  武成王乘神牛至营前,欠身,口称:“老叔:小侄乃是难臣,不能全礼。”
  张凤深深看了他一眼,道:“黄飞虎,你父与我乃是一拜之交,你更是大王之股肱,况是国戚,为何造反,辱没宗祖?”
  又说:“今汝父任总帅大权, 汝更是居于王位,岂可为一妇人而有负君德?”
  张凤与黄飞虎之父确为故旧。
  亦是真心为黄飞虎而感到惋惜。
  在他看来,黄飞虎未来前程可谓是大有可为,而如今反叛,却是沦为逆贼,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是以他深表惋惜:“你今日反叛,如鼠投陷阱,无有升腾,即老拙闻知,亦替你惭愧无地……真是可惜!”
  又规劝说道:“你若听我老拙之言,当早下坐骑受缚,解送朝歌,百司有本,当殿与你分个清浊,辨其罪戾。”
  “庶几大王姑念国戚,将往日功劳,赎今日之罪, 如此可保全一家生命……如迷而不悟,则悔之晚矣!”
  要说这番话也没啥毛病。
  但前提是要遇上太平盛世, 贤明君主。
  而如今朝歌大王又岂是良主?
  黄飞虎虽说如今还念及一番曾经的君臣之谊, 但亦是已经被纣王的所作所为伤透了心。
  况如今走到这一步,他也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言了。
  ——只要今日退了这一步,那自家这一家老小性命迟早要无……
  是以黄飞虎只是摇摇头道:“老叔在上,小侄为人,老叔是尽知的……”
  “纣王荒淫酒色,听奸退贤,颠倒朝政,人民思乱久矣。况君欺臣妻,逆礼悖伦,杀妻灭义……”
  “想我黄飞虎兵平东海,立大功二百余场,定天下,安社稷,沥胆披肝,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
  “而当今天下太平,大王全然不念功臣,反行不道,而欲使臣下倾心难矣……”
  “望老叔开天地之心,发慈悲之德,放小侄出关,投其明主。久后结草衔环,补报不迟。不识尊叔意下何如?”
  说完,黄飞虎有些期待地看向张凤。
  其实若只他一人,他倒宁愿是即刻死了。
  可惜……
  他的身后还有他的孩子。
  还有那些与他生死与共的兄弟。
  “好逆贼!”
  张凤闻言大怒:“你敢出此污蔑之言,欺吾老迈!”说着,手起一刀砍来。
  黄飞虎并不想与他争斗,只将手中枪架住,道:“老叔息怒。我与老叔皆是一样臣子,倘老叔被屈,必定也投他处,总是一般。”
  “从来有言:‘君不正,臣投外国。’礼之当然。老叔何苦认真,不行方便?”
  张凤不依不饶,又是大喝:“好反贼!焉敢巧舌!”又一刀劈来。
  这下黄飞虎也怒了。
  ——我好言相劝,甚至伏低做小,只消你放我过关,而且我也承诺日后我发达了必有所报,你何苦要这般难为我?
  既然道理讲不通,那我也只好将暴力了。
  于是纵骑挺枪。
  与张凤战三十余个回合。
  张凤力怯,拨马便走。
  黄飞虎逞势赶来。
  张凤闻脑后铃响,料飞虎赶来,鸟翅环挂下刀,揭开战袍,取百炼锤,将紫绒绳理得停当,发手打来。
  好锤!
  冰盘大,碗口小!
  神见愁,鬼见怕。伤人心,碎人脑。断筋骨,真稀少!
  顺手轻持百炼锤,暗带随身人不晓。大将逢着命难逃,着重人亡并马倒!
  黄飞虎见锤将近,提剑望上一掠,将绳截为两断,收了张凤百炼锤。
  张凤见捶都没了。
  慌忙退进帅府。
  黄飞虎见张凤退走,也不追赶,只命家将将车辆围绕营中,就草茵而坐。
  ——却是与众弟兄要商议出关之策。
  且说张凤手下有个唤萧银的,被败退进关的张凤叮嘱:“黄飞虎力敌万夫,又收我百炼锤,似不可以力敌。你可黄昏时候,传长箭手三千,至二更时分,领至大营,听梆子响,一齐发箭,射死反贼,将首级献上朝歌请功,方保无虞。”
  但他却不知,黄飞虎曾于萧银有提携之恩。
  那萧银领令出府,便自忖道:“黄将军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多承蒙提携,才得奖荐升用将职,未曾以不肖相看,今点临潼副将。我岂敢忘恩……~如忍令恩主一门反遭横祸,我心安忍!”
  于是萧银作出一个决定……
  是夜。
  时方初更,未及二鼓。
  士卒皆未有备。
  萧银开了栓锁,黄家众将一拥杀出关门去了。
  张凤正坐厅上,忽听来报:“黄家众将闯关杀出去了!”
  一听这话。
  张凤脸色陡然一变。
  厉声叫苦道:“是我错用了人!萧银乃是黄飞虎的人啊!!!!”
  一边叫喊着,张凤一边跨上马提刀来赶黄飞虎。
  不防萧银乘马隐在关旁,听得马铃响处,料是张凤来赶,一戟刺张凤于马下……
  而后走马来赶,大叫:“黄老爷慢行!末将萧银已刺死了张凤,大王前途保重!”
  黄飞虎称谢曰:“今日之恩,不知甚日能报!”而后离了临潼,八十余里,行至潼关。
  潼关守将陈桐有探马报道:“黄飞虎同家将至关,扎住了行营。”
  陈桐笑得有些瘆人:“黄飞虎,你指望成汤王位坐守千年,断然也有今日!”传令:“将人马排开,鹿角阻住咽喉。”
  陈桐全身披挂,结束整齐。
  打点要擒拿黄飞虎。
  ……
  此时黄飞虎扎住行营,问:“守关主将何人?”
  周纪说:“乃是陈桐。”
  黄飞虎半晌不言。
  良久,方回忆起来这个人。
  长吁曰:“昔日陈桐在我麾下,有事犯吾军令,该枭首级,众将告免,后来准立功代罪,今调任在此,与吾有隙,必报昔日之恨。如何处治?”
  正沉思间,只听外边呐喊之声甚急。
  黄飞虎上了神牛,提枪至营前。
  只见陈桐耀武扬威,用戟指道:“黄将军请了!你昔享王爵,今日为何私自出关?吾奉太师将令,久候多时。乞早早下马,解返朝歌,免生他说。”
  黄飞虎道:“陈将军此言差矣!”
  “盈虚消息,乃世间长情。昔日你在吾麾下,我并无他心,待如手足……后来犯罪,是你自取,吾亦听众人而免你之罪,立功自赎,我亦不为无恩。”
  又沉下脸道“今当面辱吾,莫非是想要报昔日之恨?若是,快放马来,你三合赢得我,便下马受缚。”
  这显然是对自己的实力极其自信。
  不自信的人说不出这样一番这样的话。
  言罢,摇枪直取。
  陈桐将画戟相迎。
  直杀得:
  四下阴云惨惨,八方杀气腾腾!
  长枪闪得亮如银,画戟幡摇摆动!
  枪挑前心两胁,戟刺眼角眉丛!
  咬牙切齿面皮红,地府天关摇动!
  话说二将拨马,往来冲突二十回合。陈桐非是黄飞虎的敌手,料不能胜,掩一戟拨马就走。
  黄飞虎怒气冲空,大喝一声:“决拿此贼以泄吾恨!”望前赶来。
  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黄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
  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发百中。
  乃是:
  标发飞烟焰,光华似异珍。
  逢将穿心过,中马倒埃尘。
  安邦无价宝,治国正乾坤。
  见一标打将来,黄飞虎急得出声:
  “不好!!!!”
  要躲时已不及。
  一标从胁下打来。
  ……
  “啊!!!!!!!”
  一声厉叫。
  黄飞虎被打下五色神牛。
  (大佬们,求下推荐票,月票,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