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事变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2-09-11 23:57
  天下大势之棋已缓缓拉开序幕。
  承平了几年的洛阳,刚刚经历了一个祥和的元辰。
  正月初二,大将军曹爽便奉诏主持拜谒高平陵。
  漫长的寒冬让人难以忍受,城外冰雪尚未消融,在何晏等人的鼓动下,曹爽准备将兄弟、亲信都带出城,名为祭陵,实为游玩。
  大司农桓范提醒道:“洛阳禁地,天下中枢,一旦有变,关闭城门,大将军将何归?”
  自软禁郭太后以来,宫中美女、名器肆意取用,良田、沐邑随意侵占,朝中忠直之人任意贬谪。
  曹爽诸兄弟与亲信威福日盛,无人敢言。
  “谁敢尔邪!”曹爽不可一世的回了桓范一句。
  邓飏、丁谧几人冷飕飕的看着他。
  如往常一样,桓范叹气一声,拱手而去。
  而这不是桓范第一次劝曹爽。
  邓飏阴仄仄道:“哎呀,大司农当真没有眼力,如今这洛阳城中还有何人敢与大将军为敌?”
  何晏笑道:“大司农眼力还是有的,只是德行不足,这种人大将军不可亲近。”
  桓范因谯郡子弟的身份,有才智,被明帝悉心培养,历任中领军、尚书,后被派往徐州,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却与徐州刺史邹岐因为争夺一处宅邸,欲借使持节之权杀徐州刺史邹岐,被邹岐察觉,上书弹劾。
  明帝无奈,调回桓范,贬为兖州刺史。
  在兖州刺史任上不得意。
  明帝调其为冀州牧。
  时征北将军吕昭入仕晚,资历不如桓范。
  桓范谓其妻仲长氏曰:“我宁作诸卿,向三公长跪耳,不能为吕子展之下也。”
  仲长氏直言相劝:“君前在青徐,因小事欲擅斩徐州刺史,众人谓君难为属下,今复羞为吕将军之下,是得罪上官。”
  桓范恼羞成怒,以环首刀刀环刺其腹,仲长氏肚中有身孕,堕胎而死,桓范亦称病不赴任。
  如果不是谯郡子弟的身份,桓范早就被踢出洛阳朝堂。
  后为大司农,名声亦不佳。
  被士族排挤,是以向曹爽靠拢。
  曹爽也是敬而远之,很少采纳他的计谋。
  所以曹爽拜陵的名单中没有桓范的名字。ŴŴŴ.BiquKa.coM
  正月初六一大早,彩衣飘飘、旌旗猎猎、锣鼓震地。
  曹爽诸兄弟诸亲信鲜衣怒马,身边簇拥着一行权贵子弟。
  荀恺、钟会、贾充、王浑、王沈、王业等等也全都随行。
  一辆六匹白色骏马拉动的华丽马车,浩浩荡荡走在铜驼大街上。
  盔甲鲜明的禁军护在左右。
  在百姓敬畏而惊惧的眼神中缓缓出城。
  城中,两双眼睛正在阁楼上望着曹爽一行。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一言不发。
  待城中归于平静,两兄弟才缓缓下楼,走入司马懿的病房,跪坐在病榻之前。
  房内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药味。
  司马懿闭着眼,一脸病态和老态。
  “大将军已经出城了?”司马懿咳嗽两声,轻声问道。
  他的老病倒也不全是装的。
  否则也不会骗过李胜和其他人的眼睛。
  盘踞在冢上的石虎,自然也会沾上些墓气。
  “已出!”司马昭兴奋道。
  司马懿微睁着眼,一缕精光落在司马师脸上,“你苦守多日的时机,为何不发一言?”
  “曹爽必败,何须多言?父亲安歇便是,明日便可见分晓。”司马师面色如常,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之事。
  父子二人谋划多日,到了此刻,一切都准备妥当,自然不需多言。
  唯独司马昭有些茫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父子三人在屋中对坐,直至入夜。
  等待永远是最折磨人的。
  司马懿人老昏沉,睡了又醒,醒了又睡。
  司马昭却坐卧不安,一整夜都不眠。
  而司马师却如往常一样安睡。
  正始十年正月初七,拂晓,司马父子三人走出病房。
  阁廊上、圃园间,密密麻麻的站着青壮汉子。
  服色不一、年纪不同,仿佛是市井中的人全涌入司马府中。
  左臂上系着相同的红布,仿佛血染的一般。
  虽然没有武器盔甲,但他们眼中的杀气、煞气、死气足以表明他们的心志。
  尚在昏沉的司马昭顿时惊醒过来,心中翻起惊涛骇浪,自己这兄长何时养了这么一群死士的?
  司马懿也是眼中一亮,大笑道:“此子竟可也!”
  司马师拔出腰间长剑,斜指天色未明的天空,“起兵!”
  伴随这一声怒吼,洛阳上空的阴云更加剧烈翻涌起来。
  父子三人兵发司马门。
  司马门守军还未清醒便被控制。
  此时蒋济、司马孚也堪堪赶来。
  “武库!武库!”蒋济气喘吁吁道。
  司马孚泪流满面,朝着皇宫的方向跪伏,“皇天在上,我司马氏不得已而起兵,只为拨乱反正,人神……”
  “叔达大事要紧。”誓言还未说完,就被司马懿打断了。
  蒋济弄来一辆轺车,司马懿上车之后却向司马师道:“同乘!”
  司马师毫不犹豫的上车,扬起缰绳,“驾!”
  两千余死士紧随其后。
  皇城在西北,武库在东北,中间隔着大将军府。
  司马懿司马师共乘一车,直奔武库而去。
  但正月时节,洛阳拜访亲朋好友之人络绎不绝,也许是天意使然,司马懿、司马师的车驾正好被堵在大将军府之前。
  司马师当机立断,跳下车挥剑驱赶人群。
  此时大将军府敌楼之上,曹爽帐下督严世拉动重弩瞄准司马懿,却被副将孙谦拉住,“事未可知也!”
  反复拉扯三次,重弩终未射出,而司马师驱赶了人群,死士护着车马冲过这道最后的关卡。
  占据武库之后,三千死士披甲持刃,司马懿召来高柔王观,以司马孚、司马师守司马门,以司马昭领兵入永宁宫,求取郭太后罢免曹爽党羽的懿旨。
  拿到诏书之后,司马懿笑言:“文惠今日当为周勃!”
  遂以高柔代行大将军之事,接管城中禁军。
  以郭太后懿旨命桓范行中领军事。
  桓范接近曹爽,原本也只是为了接近权势而已。
  在曹爽集团也没得到重用,以他的性格,自然是有怨气的。
  正欲应命,其子力劝桓范,言皇帝在曹爽手中,大有可为。
  桓范不顾属下的劝阻,执意出城奔高平陵而去。
  蒋济惊慌失措道:“智囊往矣。”
  司马懿不以为然道:“爽与范内疏而心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遂以王观行中领军之事。
  王观、蒋济、高柔三人皆居九卿之位,年纪比司马懿还大,皆是四朝老臣。
  从起兵至此,兵不血刃,朝臣、将吏无一反抗。
  只有大将军参军辛敞在其姐辛宪英的鼓励下,领军杀出洛阳,投奔曹爽。
  其后,司马懿与蒋济领兵屯住洛水浮桥之上,切断高平陵与洛阳之间的联系。
  当着洛阳众将、众官的面盟誓:“皇天后土,洛神明鉴,我司马懿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只为匡扶大魏,绝无他志,大将军曹爽,乃宗室勋亲,其父有大功于社稷,只要其退大将军之位,绝不加害,否则人神共弃!”
  魏晋之际,玄学盛行,河洛的地位举足轻重。
  司马懿堂堂太傅,四朝老臣,如此重誓,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蒋济大为振奋,还以个人名义去信给曹爽,劝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