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落葬
作者:不偷懒的蚂蚁    更新:2022-04-05 19:29
  杨贾配也没有过多追问,让福叔给大师们在旁边安排落脚,明日再开始做法。
  他们离开后,杨穆忠才和杨巧月说起这一行的前因后果。
  是罐子村的乡民上次在外县售卖菌菇时遇到大觉禅师,因为是素食,当时他还买了许多。
  这才从罐子村民口中听说这些菌菇是产自燕县南庄,说起她帮助大家的事情。
  杨巧月这才恍然,其他人听着也十分意外,没想到还有这么巧的事。
  “一开始大隐寺人手紧张,临近年关打算拒绝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大觉禅师才亲自带着弟子前来帮忙,添油钱都没问就来了。”
  杨巧月庆幸结了善缘,没有名寺的超度,会被人诟病,说死者不受人恩敬。
  别人虽然不提,他们不能失了礼数,该准备的一件不少,餐食都亲自过杨巧月。
  次日,禅师们开始围着灵柩做法事,维持三日。
  杨家请到大觉禅师的事,不一会儿就为燕县众人所知,纷纷诧异,这位大师可是只给有功德善行的逝者做法事。
  丹州府谁家的白事都以请到他为荣,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孝心和最高的肯定。
  当日,杨齐忠从牧羊村赶回来,一进屋就跪在灵柩前,悲痛欲绝的哭起来。
  他没有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内心更加自责。
  杨穆忠的情绪原本还能克制,看到父亲痛哭,他憋了四日的情绪也释放出来。
  良久,父子俩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杨巧月上前安慰二伯父,他没能及时回来也是因为帮她在乡下看着地。
  杨穆忠急忙帮着解释,生怕父亲责怪杨巧月。
  杨齐忠实际也没有责怪之意,谁也想不到意外会来得这么突然。
  反倒听到侄女负责起母亲的后事,家中那么多人,竟然靠小女孩撑起杨家,有庆幸也有心疼。
  杨巧月知道牧羊村赶路有多辛苦,“二伯父,你去休息吧,祖母有四哥他们守着。”
  杨齐忠拒绝了,虽然疲惫,但没有去休息,直接守灵尽孝。
  第五日,县外的亲戚陆续到了,先是周氏娘家,来了杨穆忠的舅舅,都是农民家,礼数中规中矩,帛金也尽了最大心意。
  吕氏娘家当天也到了,舅舅因为生意到了外地通知不到,杨巧月外祖母亲自过来吊唁。
  吕老夫人一路赶着,面容憔悴,看着杨家的丧幡忍不住悲伤。
  上一次见杨老夫人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
  吕老夫人穿了一身素衣,给杨老夫人上香烧纸,全了礼数。
  “娘,您这么大年纪,怎么亲自过来了!”杨贾配带着大家回了礼,才到一旁说话。
  “吕儿她哥正好出门走生意了,总不好让小辈来。老姐姐走得太突然了,老身也想趁着还走得动,来看看你们。”吕老夫人面容憔悴说道。
  吕家长辈亲自过来,可谓最重情义,礼数也是目前最重的,帛金给了一百两。
  听到吕老夫人亲自过吊唁来,吕氏带着杨巧月出来。
  吕氏看到吕老妇人的一瞬,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她们已经几年没见了。
  吕老夫人看到许久未见的女儿,脸上的疲惫顿时化作柔和,“这么大还哭,孩子们都看见了。”
  话虽这么说,吕老夫人还是很亲昵的任由吕氏抱着哭。
  “再大,在娘面前也是孩子。”吕氏呜咽着说道。
  杨巧月也好多年没见外祖母了,安静站在身后没有打断她们母女叙旧。
  过了会儿,吕老夫人才扶开吕氏,不然得哭一天。
  外祖母柔和的目光看向杨巧月,“这是巧月吧,都长这么大了,和小时候变化好大。”
  “月儿见过外祖母。”杨巧月朝吕老夫人福了福身。
  吕老夫人连声说着好好,越看杨巧月越满意,忍不住赞扬她,“你上次让栋儿带来的土特产我们吃了,味道很不错,外祖母支持你,女子也不是只能守在闺中的,做你自己想做的。”
  杨巧月内心感动,外祖母肯定能想到她日后会因此惹来诽议,直接表示支持她。
  “谢谢,外祖母,您和表哥赶路辛苦了,让娘陪着去后院休息吧。”
  吕老夫人也确实累了,让陪她一起来的大孙子见过吕氏和杨贾配。
  “外甥夜涂见过姨丈姨母。”吕夜涂躬身行礼。
  大家寒暄几句便没再多礼,吕老夫人让他留下帮杨巧月,她便和吕氏到后院去了。
  杨巧月和这个表哥只见过两面,算不上熟,没有太多话。
  反倒是他总是跟在身边安慰她,让她不要太伤心,节哀之类的。
  杨巧月两世为人,能感受到表哥对她似乎有些不一样,热情过头了。
  皱了皱眉,希望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关心,不然容易伤母亲娘家感情。
  现在老祖母才刚去世,她要守孝三年,就是过了守孝期,她也不会接受近亲婚姻的。
  杨巧月有意避开他,疏远他,保持表哥表妹的关系,点到为止就好。
  吕夜涂似乎感受到杨巧月的反应,也算识礼,没再过分表现。
  第六日赵氏娘家来了个哥哥,帛金比吴掌柜都轻,那性子随了赵氏。
  但总算人到了,杨家也不挑礼。
  同日大姑杨静和姑丈也到了,前些年杨家在京师,门楣高。
  杨老太一直嫌弃她嫁的商贾,少有往来,这两年也只走年礼,已经好多年没见,关系更轻一些。
  上次杨承栋给吕家送年礼时也去了大姑家,当时还没听说杨老太身体有恙,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意外。
  杨老太走了,一切过往芥蒂也随之烟消云散,她家帛金给了五十两,已经很重。
  大家心情沉重,见面也没怎么叙旧,见了礼就安排住下。
  一转眼七日过去,该吊唁的,该来的亲戚朋友差不多都来了,除了还在边境的两个哥哥,以及通知不到的三伯父一家,就只有陈参议家和柳氏娘家没人来。
  第七日是落葬,没有到场已经代表不来了。
  杨家众人的脸色难看,姻亲关系竟然比不得外人,陈家和柳家都发了讣告却没来。
  吊唁厅,大觉禅师和十几位大师正在做最后的超度,绕着灵柩念咒。
  法事结束已经是午时,午时是落葬吉时,柳氏和杨媚一脸尴尬,到最后她们家也没有来人。
  杨贾配这才相信楼知县那日下衙时跟他说柳家去过信给他,让他打压自己连县丞都做不了,这件事等落葬了母亲,他一定要找柳氏问问清楚!
  杨巧月见父亲还在期望她们家能来人,不得不上前提醒。
  “爹,吉时已到,不用等了,让祖母落葬吧!”
  杨贾配叹了一声,点点头,带着杨家众人抱着灵位,将楼老夫人葬入杨家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