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傻子都知道,儿子比侄子亲!
作者:花期迟迟    更新:2022-03-22 20:49
  她算看出来了,小孙女的东西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应该是在哪里神仙地方偷偷拿的!
  她们全家跟着吃了喝了,找点种子让孙女还回去。
  这样,起码不能让孙女在神仙面前难做人啊…
  佳音不知道奶奶猜的八九不离十。
  她可高兴老太太这么够义气。
  解决了她的大问题。
  家里人忙春耕,她也不轻松。
  田里要种粮食,园子里要种菜。
  猪鸡鸭鹅兔子都要喂。
  这些活计加一起,真不算少。
  难为她一个刚会爬的宝宝了…
  免不得,她白日黑夜的忙,大半时候累的就是睡觉。
  这倒是让李老太逢人就夸。
  孙女太省心,知道心里家里人。
  从来不闹,天天睡大觉…
  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全家人忙了半个月,终于把三十亩地都种下了。
  二十亩高粱,十亩谷子。
  地头地角又补了一些豆子之类。
  秋日时候打个几麻袋,也够给大青解解馋。
  起码做酱块子不用找村里人换了。
  说起酱块子,天气热了。
  吴三婶子和孙二嫂几个都跑来,把自家的酱块子抱走了。
  菜园子里,选一个全天都有阳光照耀的地方。
  买个小陶缸,酱块子掰碎,加上大量的盐。
  缸口蒙上白色麻布,挡灰尘。
  麻布四角还要坠上小石头,绑上红布条。
  这样发酵出来的大酱才好吃。
  以后,一日还要两次打耙。
  就是把缸底发酵的霉菌聚在一起,彻底舀出去。
  当然还少不了一个破盆做盖子。
  万一下雨,罩在上面,免得落了雨水,大酱会发臭。
  佳音被奶奶背着,学了全过程。
  最后硬是拿了耙子不松手,使出吃奶力气耙了几下才罢休。
  李家人难得歇了下来,狠狠睡到日上三竿。
  李老太从井里提出一块肉,取了两颗白菜。
  打算包个白菜猪肉的饺子。
  旁人还罢了,晒得黑泥鳅一样的家喜家安已经欢喜的蹦起来。
  陶红英和赵玉茹帮忙剁馅,揉面。
  李老四讨了几个白菜帮子去喂大青。
  李老二拾掇屋子,过两日春耕过去,村里孩子又要来上课了。
  家仁明日就要返回学院,也在整理行李。
  家义则跃跃欲试,打算吃完饺子就去镖局问问师傅。
  什么时候再出门走镖,他已经心野了。
  在外边想回家,在家又想出去…
  全家都是忙着的时候,郭氏又到了门前。
  她堆着一脸笑,可惜一脸横肉,三角眼。
  这笑起来,别扭又尴尬,还不如不笑了。
  李家人都看见了,却谁也不说话。
  权当她是透明的。
  郭氏心里骂的厉害,却还不得不厚着脸皮说道。
  “大姐啊,忙着呢。
  家里地种完了吗?
  需要我们家帮把手吗?”
  李老太眼皮都没抬,直接扔了一句。
  “不用。”
  郭氏被噎的半死,真想掉头就走。
  但想想家里还空着的五亩地,还是继续讨好。
  “大姐…那个,你们家里人多,干活就是方便。
  不像我们家里,就俩儿子。
  大柱身体不好,来福在城里有点儿活计。
  两个儿媳不顶用。
  算来算去,就苦我这把老骨头呢。”
  “你们家里既然都不能干活,跑来说什么帮我家忙啊?”
  李老太手里拿了扫帚扫院子,开口就是怼。
  半点情面不留那种,气得郭氏偷偷咬牙。
  李老太却看都不看一眼。
  如今孙女会爬了,总是偷偷溜出来。
  院子里不能有石子,万一孙女塞嘴里呢。
  还有,搁到膝盖膝盖也不行啊。
  那么细皮嫩肉的孩子…
  郭氏被冷了半天,扫帚带起的灰土更是呛人。
  她也终于耐不住脾气了。
  “大姐,你们家里都种完地了,也不用牲口了。
  明日把骡子给我们家耕地吧!
  大柱不会牵牲口,让老四跟去帮忙。
  总共五亩地,一日就种完了。”
  “不行,我们家的骡子累了半月了,这几日要歇歇。
  你们要用牲口,自己买。
  买不起就像村里人家一样用肩膀拉犁杖。
  旁人家里没有骡子,不是一样把地种完了。”
  李老太最看不惯的就是刘家的懒惰。
  村里总共十几家,数刘家两个儿子,人口最多。
  结果,刘家硬是把日子过得最穷。
  破草房要倒了,秋收粮食烂地里,春种也拖到最后。
  这样的人家,抛开恩怨不提,也不能走动。
  否则,帮了一次,以后就会赖上李家。
  他们拿好处,李家出力。
  最后许是还要落一身埋怨。
  索性,一开始就拒绝的彻底一些。
  说到底,刘家只有她的弟弟是亲人。
  如今也过世了。
  剩下这些,根本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郭氏被三番五次拒绝,彻底恼了。
  “大姐,你太没良心了!
  你就算不喜欢我,我是外人。
  但大柱和来福可是你的亲侄子!
  你就舍得亲侄子受苦!”
  老老太翻白眼,看着郭氏像看傻子。
  “刘根儿都死了,我们两家断亲了。
  你们自家的地,自家不种。
  指望我们家算什么道理?
  老四还是我亲儿子呢!
  亲儿子不比侄子亲吗?
  哪有让亲儿子挨累,侄子闲着的道理!
  赶紧滚蛋!”
  她手下狠狠撅了几下灰土,然后回院子去了。
  廊檐下铺了个旧褥子。
  佳音坐在上边,一边啃果子,一边看热闹。
  这会儿恨不得给奶奶鼓掌叫好。
  郭氏见占不到便宜,彻底爆发了,跳脚大骂。
  “一家子黑心烂肝的玩意儿!
  你们也不怕刘根儿回来找你们算账!
  当姑姑的不护着侄儿。
  就知道欺负我们一家子孤儿寡母!
  呜呜,我也不活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
  刘根儿,你快回来看看吧!”
  有村人听到动静,过来看热闹。
  听得这些就笑嘻嘻掺和。
  “刘婶子可真是有意思!
  家里两个儿子俩儿媳,各个懒着不动。
  干活时候反倒想起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了!
  真看出儿子更亲了,舍不得累啊。”
  郭氏越发跳脚儿,“你们知道什么!
  大柱身体不好,来福在城里发财…”
  “发财?那就拿银子雇人啊!
  不用多,一天一百文,我去帮你家种!”
  “你怎么不去抢?”
  郭氏还要骂,李老四已经寻了柴刀,要开院门。
  她吓得嗷一声,扭头就跑。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
  横的怕不要命的!
  她是想赖着李家干活,可不是想把命搭这里!
  李老太抱了孙女,权当没看见儿子吓唬郭氏。
  但还是忍不住轻轻叹气…
  只要郭氏做个人,带着侄儿好好过日子。
  她当姑姑的,怎么会不帮忙。
  但这一家子实在是烂泥不上墙!
  再说郭氏一路跑回家,气得是摔门砸盆。
  刘铁柱在炕头睡得打呼噜。
  素娘和春红听见,就问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