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七章 谈判
作者:半渡    更新:2022-03-01 16:36
  (鼎天居 .dtxsj.)  (PS:首先感谢书友“青山过客”指出了两处BUG,吉普车诞生于二战,但因为半渡的粗心大意,在本书中穿越到了二十年代末。[ranEΝ .nET .][ ~](搜读窝 .souduo.)最近有点赶,资料查的不够仔细,抱歉!
  另,章节编号出了点小问题,漏掉了三八四章,这是一个数字错误,根本没有这一章,大家放心阅读。再次致歉。
  以上字不在收费字数中。)
  会议室中,中苏代表唇枪舌剑,火药味渐浓。
  “斯曼诺夫斯基先生,非常遗憾,我现在就可以代表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明确表态,贵国提出的和谈条件与我方意愿相差太远,完全不能接受。”
  蔡运生声音平淡而坚决:“看来需要和各位重新回顾一下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但是因为中东铁路的权益分歧,苏联军队悍然向我方发起进攻,侵入边境,打死打伤数千名军民,这个过程可有什么差错?”
  “你说的不错,但这些都是战争中的一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梅里尼可夫有些恼火,这个中国人好一张利口,说的虽然都是实情,但把中国人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上帝作证,中东路事件刚刚激化的时候,苏联方面还是很克制的。
  不理会他的分辨,蔡运生接着说道:“苏军蓄意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我东北边防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黑龙江舰队全军覆没。【新--】梁光弟 第 393 章 团军,我军兵锋直直赤塔和海参崴,苏军方面毫无还手之力。( ·~ )各位尊敬的苏联外交官先生,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怎么可能接受恢复到到战前的局面呢?”
  这就是外交官的语言方式,什么话都要拐着弯说。但是苏联的几位代表都有丰富的谈判经验,立刻听明白了蔡运生的话中之意。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打赢这一仗。这件事决不能轻易罢了,苏联方面必须多给些赔偿。
  一名虎背熊腰的苏联军官忍不住了,叽里咕噜向着蔡运生激动地说了一大套 。又满脸不服地看了苏民毅一眼。
  旁边早有人轻声介绍,原来此人名叫罗科索夫斯基,苏军骑兵 第 393 章 中在他的身上,几名苏军代表团的成员为他的气势所逼,低头佯作他顾。
  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的威势。苏民毅外表虽然镇定如山,心中越是一阵波澜起伏。
  这种感觉太爽了!从军二十年,此刻才体会到军人的荣耀,也许只有在抵抗外虏的战争中,才能体现出军人的价值。
  不过苏民毅很清楚,他只是一个代表。这份荣耀不属于他个人。能在苏联人面前如此强势,全靠背后数万绿脚兵的坚强后盾。
  那罗科索夫斯基却毫不气沮,也腾地挺直了腰板,和苏民毅怒目相对,嘴里还在叽里咕噜说着什么,不用翻译光看表情也知道,大概就是乐意奉陪、战场上见高低这一类的内容。
  苏民毅淡淡一笑:“我东北边防军东进双城,西取克拉斯诺卡缅斯克,连续歼灭苏军过万,苏军主力困守于大乌里,如此战果还被称为胜败未分,这种论调实在太可笑了……”
  都是车轱辘话,但又必须得说,两名军人首先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谈判不得不中止。[ ..][]
  任由他们反复争论,斯曼诺夫斯基抱着胳膊只是冷眼旁观,脸上的表情镇定而坦然,心中却被一阵阵的焦虑反复烤灼。
  作为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斯曼诺夫斯基身负斯大林亲待的使命,一定要和中国人达成谅解和妥协,以从这场疲劳的战争中抽身出来。
  因为国际环境的改善,苏联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 第 393 章 ,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有结果。
  。。。。。。
  北风呼啸,漫天的大雪飘飘洒洒,似乎无边无垠,也永远不会停下。
  在停火期限的最后一天,中苏双方还是没能达成一致,首轮谈判陷入破裂。11月29日晚上八点,中苏两军重新进入交战状态。
  但是前线却异常平静,一场西伯利亚寒流不期而至,中苏两军都被恶劣的天气所阻,没有发起任何行动。
  一天,两天,三天……暴风雪似乎永远不会停止,既然没办法再打,干脆就接着谈吧,12月初,中苏代表团又回到了谈判桌前。
  但是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中苏双方都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前线的将士只好在暴风雪中握紧钢枪,时刻保持着警惕。
  。。。。。。
  早上起来,漂亮的护士小姐一直没有出现,安启诺夫只好忍着疼自己洗漱,然后穿上外套,来到医院中的食堂用早餐。
  因为身份特殊,安启诺夫受到了特殊照顾,在绿脚兵设在满洲里的医院中进行治疗,因为弹没有留在体内,伤势恢复得很快,除了一些特殊的动作会牵动伤口,平时已经可以慢慢地行走。
  要了一份中式的馒头稀饭,再来一根酱萝卜,这就是安启诺夫的早餐。虽然吃惯了面包黄油的肠胃无比怀念冷牛奶泡燕麦,但是自从看到医院院长也吃着同样的早餐,安启诺夫就没有任何不满了。
  将馒头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泡在稀饭里,安启诺夫的吃法别具一格,这根酱萝卜尤其美味,不知不觉就吃了个干净。
  正在遗憾之中,身旁突然递过一个小碟,里面俨然是两根圆圆胖胖的酱萝卜。
  “安启诺夫将军,你的胃口很好,看来身体恢复得不错。”说话的是个中国人,操着生硬的俄语。
  “你是谁?找我干什么?”安启诺夫下意识地绷紧了身。和这个面貌普通的中国人在一起,好像面对一条毒蛇般令人紧张。
  “我叫常空,二十三军的一名少校,具体部队番号不方便透露。”
  常空说着话,自己也端着盘坐了下来,抓起一个馒头送到嘴里大嚼:“嗯,请将军同志抓紧时间吃饭,然后咱们出去一趟。”
  “去哪里?干什么?”安启诺夫没了胃口。
  “曲南杰曲师长要见你。”常空端起稀饭,呼噜噜三口两口喝完,然后放下碗说道:“安启诺夫将军,恭喜你。如果你足够配合的话,很快就会获得自由。”
  。。。。。。
  一天后,大乌里,远东集团军司令部。
  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并排坐在桌后面,表情严肃地看着安启诺夫。
  “安启诺夫同志,中国人就这么简单把你放回来了?”伏罗希洛夫的眼神很冷,声音更是直叩心弦,就像西伯利亚冬天户外的金属制品,在低温下产生了特殊的黏性,如果裸露的手掌挨上,立刻就会被沾在一起。
  安启诺夫的心中一阵狂跳,伤口处不禁隐隐作痛:“是的,他们还让我带了一封肖林的亲笔信,转交图哈切夫斯基司令官。”
  可恶的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我是图哈切夫斯基的上级吗?
  伏罗希洛夫的脸色更加难看,伸手问道:“信呢?拿来。”
  接过来展开细看,非常贴心,这封信用中俄两种字写成,不用再找翻译。
  信写的并不长,三两分钟就看完了,伏罗希洛夫楞了片刻,交给了图哈切夫斯基。
  “司令员同志,中国人是不是又在用什么诡计?”
  “不知道。”
  图哈切夫斯基已经看完了这封信,想了想又说道:“不过中国人的动机很容易理解,以后就是漫长的严冬,他们孤军深入克城,后勤补给的压力太大。我觉得可以接受中国人的建议,即便有什么意外也损失不大。”(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