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历史的惯性
作者:沉渊之龙    更新:2022-03-01 04:32
  袁涣算是被李煜说服了,有了他的帮助,随即又把其他几个重臣给说服。
  铸币的事情开始拉上议程,甚至李煜还想趁机把银行给办理起来,目的是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同时通过借贷来缓解一些问题,比如就学和创业等。
  “我们缺乏懂得办银行的人才!”林铭在李煜提出那个建议后,就回了一句话。
  “管宁乃是管仲的后裔,难道他还不行?”李煜本来已经有了打算。
  “管宁虽然是管仲后裔,但却专注于经学而不是经济学……”林铭摇了摇头,说穿了就是一个书呆子,治学或者管教育这部分没问题,让他去管别的估计就容易出问题了。
  “至少他有这方面的基础,也不需要他全面负责,安排几个差不多的人帮助他管,他在上面总揽全局便是。”李煜也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样的话倒没有问题!”林铭闻言,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他并不反对建立银行,就如同李煜和他们分析的那样,货币的流通和存储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顺便也能解决一些民间借贷的麻烦,也算是不错的政策。
  至于别人,那更没什么问题了。实际上他们要提的问题,林铭已经提及过,他们此刻心里只怕更是认为,这林铭和李煜不是会在唱双簧吧?
  不管如何,不管有理没理,大家都打算静观其变。铸币既然有必要那就铸币,至于银行的作用如何,看看便是,反正和他们的职务没有太多的关系,影响不到他们的利益。
  经济学在这个时代完全是全新的知识,在此之前大家对经济这玩意其实根本没有概念,也算是为难这些古人了。
  最后找到了管宁,谁知道他对担任银行行长这点并不热衷,反而推荐了一个族人给李煜。这个族人在北海管氏里面也算是异类,管亥的话专门喜欢舞刀弄枪姑且不说,他却是不喜欢经文,专门喜欢研究经济方面的书。
  其实说穿了就是对家学比较热衷,对其他的东西反而都没有兴趣。不过没关系,李煜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专业人才,不足的地方,直接用系统印刻在他脑子里面就好。现阶段以他的声望最大值,别说直接印刻上去,直接购买这方面的书籍都没有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他今年只有十六岁,尚未及冠!而且以前完全没有培训记录,所以管宁本来也不好推荐他,毕竟这多少有点以权谋私的意味。
  “这样好了,你兼职银行行长,让他作为你的助理,平时你来掌控全局,让他慢慢累积这方面的经验。至于学习的问题,我安排他进入夜校学习,到时候也会有文凭了!”李煜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管宁想了想也觉得只能如此,只能‘屈从’于李煜。
  “说起来,你的族人名字叫做什么?”李煜这才起来,似乎都还没有问是谁。
  “管邈!不才正是管某犬子!”管仲有点不好意思的回道,也难怪他之前没有直接把管邈推荐给李煜,先不说虚岁才十六岁,只说这亲子的身份也的确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我用的是他的才华,却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懂?”李煜只能缓缓告诫了句。
  “微臣自然明白,若他没有这个才能胜任,那么元首自可将其开除!”管宁似乎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也是对管邈的能力非常信任。
  管邈李煜之后也通过系统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位之后也出仕了魏国。最先担任郎中,后来担任博士,显然这两个职位都没什么实权。可见管邈要么就也是一个书呆子,要么就是专业的确不对口,以至于无法大用。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管仲留下来的经济学,其实只是他所有文化里面的一部分。关键是当时的环境下,其实对经济的要求并不大,毕竟是粮本位社会。如此专业不对口,又对其他的知识不甚了了的情况下,能当上博士,只怕都是看在管宁的面子上了吧?
  …………………………分割线………………………………
  就在李煜紧锣密鼓,准备开始铸币和建立中央银行的时候,关中的情况下出现了变化。
  贾诩此刻还在南下的路上,是故还没有开始和李煜接触。关中汉国和大汉共和国之间的争斗却还在继续。董卓部依然坐镇函谷关,把大汉共和国的军队拒之门外。
  丁原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多时,却看着函谷关那巨大的关墙,无可奈何。
  那么高的城墙,就算是用云梯,也未必能够奏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井阑或者投石车进行压制,用冲城锤打破关门,这样才有可能杀进关中。
  实际上真的那么简单的话,先秦也不会通过函谷关,把连横合纵军挡在函谷关外了。
  最近这段时间,丁原已经明白,曹操其实并非没有前来救援,而是去了益州,并且已经在刘辩麾下大放光彩。他本来也是汉魂的人,但对汉魂也没有非常忠诚,说到底背叛的好处太大,让他没办法抗拒这个诱惑。
  如今且不说董卓关闭了关中,他才想要去益州没有那么简单。只说目前他进入了国会,家族因此更上一层楼,这一个多月来已经初步获得了提升。就为了这个,他都会继续留在大汉共和国这边,而且他也认为,一直放任一个有绝对话事权的皇帝,并非华夏之幸。
  皇权应当要受到约束,约束的办法就是《宪法》。华夏也不应该由一个家族说了算,应该大家都有资格参与到治政之中。共和国的理念他深以为然,关键这个制度可以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
  只是大汉共和国虽然打着大汉的名义,实际上并未有任何君王存在。袁隗不是没有打算废掉刘协,另外把幽州牧刘虞扶持上位,这样做主要还是想要把幽州也给并入共和国内。
  可惜刘虞不上当,甚至当场喝骂使者,说共和国这帮世家,皆非人臣!他尊刘辩为君王,扎根于幽州,如针尖麦芒一样在共和国背后,让所有人都不舒服!
  杨彪他们也不会允许另外拥立一个皇帝,尤其是亲袁阀的皇帝。如此会让他们非常被动不说,关键之前他们才把刘辩给‘被死亡’了,这已经让他们失了分。如今再废掉刘协这个他们拥立上位的皇帝,那么名声就真的要臭大街了。
  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须要想方设法,把刘协给弄回来,这是他们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尤其是杨家和李家,他们的产业都在关中,继续放